1、160/总第243期/2023/10教学互动高职院校艺术体育美育课程的构建冉 凯(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摘要: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体育这一专业,然而,怎样让学生既可以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又可以欣赏到运动的魅力呢?该文从艺术体育、美育的内涵分析出发,探讨如何建立适合的艺术体育、美育课程路径,以协助高职院校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艺术素质。关键词:艺术美育;高职院校;艺术体育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艺术体育、美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在应用概念分析法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艺术体育、美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创新体育
2、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以期高职院校的艺术体育教学能够在推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一、艺术体育美育的内涵分析(一)艺术体育美育的对象艺术体育、美育教育被视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对此抱有强烈的兴趣。他们正值青春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世界观、人生观都在逐渐塑造中,他们需要热情,而艺术体育则可以让他们的性格更加开朗,充满活力,积极进取。艺术体育美育已经变成学生热衷的课程之一。1999 年,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了美育是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教育目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世纪,我们需要具备全方位素质的高级科技人才。而这些人才
3、的培养,不仅需要进行道德、智力教育,还需要进行美育引导,因为美育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精神素养。(二)艺术体育美育的内容一是开展形体与气质塑造的实践课,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站立、坐下、蹲下、行走等动作,从而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保持健康的体魄和优雅的仪表非常关键,这直接影响他们是否具备青春的吸引力,以及是否能够被现代社会所认可。对于那些自身条件优越的学生,需要提供更高级的教学内容,而对于那些自身条件一般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激励,帮助他们熟悉一些训练技巧,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艺术体育无须学习。二是对中外杰出艺术体育的分析,教导学生如何去欣赏作品,以此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想象力以
4、及创新能力。二、开设艺术体育、美育课的意义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针对艺术体育、美育的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定了相应的教学要求,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达到了课程目标。(一)培养学生能够观赏艺术体育通过艺术体育美育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通过欣赏艺术体育接受道德和审美教育。开设艺术体育、美育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感到快乐;运用各种艺术体育、美育方式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品质,这对于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有益。(二)提高学生审美认识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体育到精致优雅的艺术体育,各类艺术体育形式的直观展示,极大
5、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各类艺术体育的包容性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感受从无尽的古典美到充满活力的现代美的情感转变,这对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人生以及寻找未来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高质量的艺术体育作品来影响和教导学生,这是艺术体育以情感和美感打动人心的关键特性。艺术体育的美学课程对于学生还具有审美娱乐作用。在参与表演与欣赏艺术体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上的愉悦,令他们眼前一亮,提升他们的智力,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此外,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和技巧,并帮助他们变得更为理智。因此,艺术体育的美育课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影响和教导的过程
6、。三、高职院校艺术体育美育课程现状(一)师生现状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艺术美育、体育教师配备虽然能够满足国家课程的执行需求,但是有些教师并未把欣赏技巧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教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入,从而使他们的动作和音乐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也限制了在体育课堂上提供欣赏美的机会,进而影响了大部分学校艺术美术和体育课程的开展。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美育、体育课程,大多是以各类活动形式出现的零星教学内容。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艺161总第243期/2023/10/教学互动术、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也没有积极地将这些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显得较为突兀。由于缺乏具有明确
7、教育目标、教材编写和评价体系等课程特性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产生了影响,也妨碍了美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学生方面,有些学生只把体育课程视为学习各种体育运动技术和方法的课堂,而没有深入探讨体育活动训练如何塑造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管理层并没有把艺术体育美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缺乏观念融入的外驱力,因此学生的审美素质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二)教学方式落后2022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这些标准里,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已经被列为义务教育的必修项目,这也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
8、展。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艺术体育美育并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已经成为教育的一大弱点。许多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核心角色,却忽略了学生自我驱动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学是“灌输式”的,也就是说,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历来授课,而学生的学习成果则由教师进行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学生通常是在模仿,很少能够突出自己的才能与特长,艺术体育的美从未被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与拓宽,同时他们也无法从体育课程中获得满足感,不利于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美育教育的熏陶,妨碍了美育的发展和进步。(三)教学设备现状现阶段,各个学校的设备和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在开发一些具有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课程时,学校还需
9、要增加一些特殊的设备和设施。四、高职院校艺术体育美育课程的构建方法与策略(一)加强艺术体育美育观念学校艺术体育、美育课程是一项烦琐的系统性任务,仅凭教师的主观意愿和积极参与是无法实现的。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深入了解并认识到这些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且付出努力,以便顺利地推进学校艺术体育美育课程的开发。按照教育部 2022 年的体育课程标准,需要努力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习惯、体育道德”以及“审美认知、艺术展示、创新实践、文化理解”这些关键能力。因此,需要全面执行新的体育教育观念,特别是对于教师的影响方面,教师是否能够以美学的视角理解课本,以及他们是否能将教学内容放入更深远和宽
10、广的美育环境中,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美育的核心。首先,指导教师要主动配合上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课程体系培训,以便全面掌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前沿教学方式,从而为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发和执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美、感受美,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审美素养。其次,从美育的视角来理解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性,并重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习惯。高职院校的艺术体育教育应该尽量从休闲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难度较低、易于实施、适合长期锻炼并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艺术运动的兴趣,并最大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体育美育理念的机遇和路径,使他们能够在
11、空闲时间里进行专业的交流、听取讲座,并参加体育美育理念的培训。教师需要从广阔的美学角度出发,挑选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利用多媒体资源积极进行网络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教育,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体育课程中深入感受美。(二)引进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美育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探究式、个性化等新型教学模式为艺术体育美育的实施提供了更优的路径。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探究式”教学需要构建教学场景,激发学生自我研究和主动探索,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巧。在艺术体育基本步伐的教学中,
12、有很多步伐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变换步和波尔卡舞步就存在一些相似和差异。教师在波尔卡舞步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学习。通过对动作技巧、音乐特色、运动路径、重心转移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主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达成自我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目标,这也是体育美育执行的探究式方法和途径。以个性化教学模式为例,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天赋和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统一的教学计划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体育美术发展都达到预期水平。教师应该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才华和技能,选择完成
13、与自己实际状况相符的体育活动。譬如,基础篮球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课程,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的特长,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通过负责制作比赛宣传海报的美术组、负责啦啦队的表演排练组、负责赛事的编排体育组,以及裁判员的培训等活动,感受体育运动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不应当采用教诲性的反馈手段,以免削弱学生的自尊,而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用积极的语言去激励和鼓舞他们,与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并且适时地引领他们参加集体运动、训练活动,协助他们解决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在逐渐增强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培养出艰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卓越精神特质。并且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相互帮助和交流的
14、技巧,这种互动式的综合教学可以满足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开发特色教学设备资源1.运用现代媒体资源在艺术体育教育中,欣赏技巧是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和欣赏是紧密相连的,从接纳美学的视角来看,欣赏是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观众对特定事物的再创造。譬如,在 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比赛中,部分学生逐步迷上了滑雪比赛,中国自由式滑雪队的运动员谷爱凌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作为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他们一起观看冬奥会的滑雪比赛,向学生解释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和高山滑雪等各种滑雪项目的独特性,从而帮助他们扩大视野,并积累与滑雪比赛相关的规则
15、知识。实践证明,引入录像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最大化地展162/总第243期/2023/10教学互动示艺术运动员生动的运动形象,同时便于对艺术动作和技术的实际感知,可以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赞赏、惊叹、兴奋和热爱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和运动思考。而且为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才能的展现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表达和创造的技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实践热忱。教学内容丰富且多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升,学以致用,美的体验也会随之产生。2.搭建人文教育平台资源在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们的运动需求将超越物质层面,而更加关注人文
16、精神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基于体育文化修养和终身运动技能的教育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且注重培养他们的技能、习惯、兴趣和意识等人文素质。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施美育的一种方式,也是建立“人文教育”平台的基础。或者依托本地传统优质资源来设计特色的美育课程,深度开发当地的艺术家、书法家以及乐器演奏者资源,例如古筝的演奏、团队大鼓的表演、课桌舞、剪纸、葫芦烫画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实现民主化,营造一个亲切友好、愉快的学习环境,真实地将艺术体育教学转化为“人文教育”的课堂。(四)组织教师制定课程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可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课程评价主要是对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材编写
17、以及课程执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上的价值进行评价。一般包括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方案和教材内容的评价,通常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评价员执行,并利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和技术。首先,将结果或结论性的课程评价转变为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过去的评价通常是结果性的,每个学期的中期和末期都会进行一次。现在需要更多地关注多次评价,对课程的执行过程进行多次检查,以便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立即记录,并把这些建议及时反馈给执行课程的教师或者教研团队,适时地做出调整。另外,对学生在课程执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以便看到学生的进步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突出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其次,把定量评价方法改成融合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评价模型。过去
18、的评价大多采用定量化的方法,尤其是用测试来替代全面的评价,实际上是不全面的。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重视他们的考试成绩,更需要观察他们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对美术和体育的看法,以及他们的审美观、体育活动的习惯和毅力等的培养,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衡量课程的效果。从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转向个体差异性评价。绝对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程执行中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来进行评价。相对评价是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达到全部班级和学校的总体目标。这两种评价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揭示个体与目标的差异,以及与学生群体平均水平的对比,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然而,它们却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不同,例如学习基
19、础、个人才华等,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执行过程中的努力情况和提升程度。个体差异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同一学科内的各个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和能力差异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在两个或多个时间点的成就进行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为教师提供准确且动态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并改进他们的学习策略等。因此,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评价。五、结语艺术体育要求学生能够同时展现体育和艺术的双重美,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体育教育中美育的整合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还面临
20、着各种问题。为了打造完整的美育课程,教师需要重视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革,增强对美育的关注度,运用丰富的技巧,如指导、讲解等。同时,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制定教学策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实现自我塑造,并深入理解包含音乐、精神等在内的多元美的含义,从而增强他们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20-10-16(004).2 唐海燕.不忘体育美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解读 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85-87.3
21、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5):26-33.4 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 J.当代教育论坛,2021(4):1-10.5 李爱民.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现状及师资需求研讨 J.丝路视野,2018(14):40-41.6 赵洪波,刘泽磊,姜勇.学校体育美学表征及实现路径 J.中国教育学刊,2021(2):25-29.7 程天君,张铭凯,秦玉友,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方向 J.中国电化教育,2021(7):1-12,21.8 沙金,高鹏.论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体育与学校体育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107-111.作者简介:冉凯,男,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