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总第237期/2023/4工美艺术恩施传统戏楼建筑彩绘及装饰艺术研究尹淑逸 杨 莹 陈婧雯 龚伊林(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摘要:恩施传统戏楼承载着当地戏曲独有的内涵气质,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为当今的建筑结构。它见证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记录了恩施千年古城的历史更迭。该文以恩施传统戏楼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戏楼建筑历史演变与建筑结构、彩绘及雕刻等装饰艺术方向探析恩施传统戏楼彩绘及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恩施传统戏楼装饰技艺及装饰作用进行概述,探讨传统戏楼装饰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戏曲及其舞台要求的关联性。对恩施传统戏楼建筑的彩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阐述恩施传统
2、戏楼装饰的意义以及对现代装饰的启示作用。全面认识传统戏楼中彩绘艺术的当代价值,为中国传统戏楼建筑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参考价值。关键词:恩施;戏楼;装饰艺术;彩绘;雕刻一、恩施传统戏楼建筑的概述恩施是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民族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戏曲文化十分丰富,主要分为矮台小戏、草台小戏和高台小戏等不同类型。“南剧”“灯戏”“傩戏”“柳子戏”等均为恩施地区的特色剧种,其中南剧、灯戏、傩戏三戏被纳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恩施传统戏曲艺术的繁盛推动了传统戏楼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恩施传统戏楼建筑的发展与南剧艺术密不可分,南剧起源于容美土司时期的庙台戏,是汉文化与土家
3、文化创意碰撞的结晶。南剧以歌舞呈现故事,表演与声腔息息相关,声腔承载着南剧中土家族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地域特色,而戏楼建筑的声环境营造对基于声腔表演的南剧大有裨益。恩施传统戏楼于明清时期发展最盛。据相关文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容美土司官府展开了大量的戏曲活动。在清末民初,戏台建筑颇多,仅恩施城区内就有 24 处,乡村土台也不少,共统计出 48 个戏台。据来凤县志记载,在清朝“改土归流”后,从湖南、江西等地迁入了多个会馆,同时带有戏楼等,为汉文化的流传提供了有效载体。到了 1680 年前后,恩施开始出现专供戏曲表演的戏台和戏楼,庙台戏曲开始在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汉民族的民俗文化。由于历史变革和建
4、筑改造,目前大量戏楼被破坏,主要的戏楼集中于恩施的中部和南部的主要县市,保存较完好的传统戏楼仅余武圣宫、禹王宫戏楼。整体来看,戏楼是土司身份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这些戏楼多用于祭祀性演出活动。其空间组织可分为庙宫戏楼、宅院戏楼、祠堂戏楼等类型,一般山门和戏楼合二为一,戏楼空间结构上属井院干栏式建筑,空间结构对称,形成秩序感,干栏式建筑与井院式空间相结合形成特有的恩施土家族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式上采用了与土家吊脚楼相同的飞翘檐角。戏台的上下横梁和两侧立柱是装饰的重点部位。由于恩施地处山林,气候较为潮湿,故戏楼皆为双层结构,为干栏式建筑,下设石质柱础,用以防止过潮以致木结构开裂。二、恩施传统戏楼的彩绘
5、艺术恩施传统戏楼建筑一般作为当地宫庙、祠堂和民居的附属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朝向一般为坐南朝北。戏楼分前后台,前后台中间有板壁分隔且板壁常施彩绘。彩绘内容一般为戏曲故事,因戏楼的功能不同,彩绘内容也不同,如神庙戏楼彩绘会绘制祭祀人物。其彩绘包括彩画和木雕表面敷彩两部分。彩绘绘制内容一般为象征性的装饰图案,以传统吉祥图案、神话人物、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为主题。彩绘设色以“勾线填彩”为规律,以一到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平涂,平涂之前以墨线勾勒出轮廓,使得色块与色块之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依托。戏楼彩绘木结构表面采用地仗的处理方法,起到防止开裂和脱落的作用。彩绘用的墨是用牛皮胶兑墨研磨出来的,并适当添加鸡
6、蛋清,以增强色彩的黏性,保证彩绘不易褪色。绘制工艺大致可以分为打底、构图、起稿、勾线、平涂、渲染等几步。绘画技法遵循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无近大远小之分。作为典型的神庙戏楼,禹王宫戏楼以彩绘著称,内容多为明清戏曲故事、瑞兽花卉。戏台建筑表层施以重彩,台口三面镂空,台中施斗四藻井,藻井布满西游记 举旗拉车的彩绘,额枋上绘有戏文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民俗气息。彩绘以蓝、绿为主色调,白色为底,既有色相的大面积运用,也有不同色相之间的对比。戏台底部边沿雕龙画凤,以蓝色为底绘制金色龙凤,更显戏楼美轮美奂。分隔前后台的板壁绘双龙戏珠图,整体构图饱满均衡。戏楼后台外走廊的遮檐板上亦有彩绘图案。禹王宫彩绘的装
7、饰部位与巧妙构图令建筑色彩丰富而不失和谐统一的美感,丰富的题材表达与灵动的纹饰图案使戏楼舞台更显华丽。戏楼中的部分彩绘与木雕结合,在材质天然的纹理美上加以色彩装饰,提高了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受传统汉文化的影响,武圣宫即拜祀关羽的寺庙。关羽在民间是忠信义的代表,民间尊其为“武圣”,武圣宫建筑是汉文29总第237期/2023/4/工美艺术化流传到恩施地区与本地民间信仰融合的产物。武圣宫在二层廊庑之上装饰有木雕彩绘的傩戏面具(图 1),敷彩上漆,色调协调,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的风格特点,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神明的敬畏和向往。图 1 武圣宫彩绘恩施戏楼彩绘色彩绚丽、热烈,造型精美,有别于北方较为稳
8、沉大气的色彩。其造型细腻,构图灵活多变,根据建筑结构进行绘制。图案主次明确,节奏合理,达到了舒适的秩序美,且画面中人物形象表情丰富,动势明确,线条流畅。画面给人以主次、疏密、层次、韵律等元素上的和谐感,与戏曲剧情相呼应。戏楼的彩绘装饰部位和巧妙的构图,承担着审美意识的表达功能。同时,戏楼的建筑彩绘烘托了观演建筑的特点,使得建筑与装饰彩绘相得益彰。戏楼彩绘的工艺技法承载着当地土家族、侗族等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和时代感,使戏楼彩绘更具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恩施传统戏楼的雕刻艺术恩施传统戏楼雕刻有石雕和木雕两种,常采用浮雕与镂空雕的方式装饰建筑。石雕装饰位于屋顶正脊
9、与柱础上,整体做工复杂而细腻,多饰以草穗、卷叶等吉祥纹样。木雕装饰于窗面、栏杆,常用简约的二方连续平面造型形式,雕刻规整。柱础常用石雕并以浮雕、透雕技术刻上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是民间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丰富了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在雕刻上表现出古朴、大气,同时不失雕工的精美,其中石刻柱础和木雕为其装饰艺术性的最集中体现。石雕装饰主要用于石柱础和石栏杆,石柱础以高柱础居多。恩施地处山林,气候潮湿,高柱础可以有效隔绝地面湿气向建筑的木构承重柱传递以避免木柱过早腐烂,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因此,石柱础成为恩施传统戏楼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以武圣宫戏楼为例,柱础采用浮雕技艺,下置以须弥座,每一面栏杆上都雕刻有
10、精美的吉祥纹样,整体做工复杂而细腻。除此之外,该戏台中另有方形、圆形等多种不同类别的柱础,在雕刻上采用浮雕,以波浪、祥云、草穗等纹样作为装饰,将日常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用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传说附会等形式呈现出来。由于恩施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孕育了大量的稀有植物,把不同时空的象征吉祥寓意的符号或物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富有生活气息。一些戏楼的屋顶脊饰和藻井也采用了雕刻的手法,用灰色带黏性的泥土雕刻成需要的造型。武圣宫戏楼的脊饰就采用了泥塑的手法,正脊中央有一石刻“寿”字,末端施以吻兽,有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的寓意。垂脊和戗脊同样为镂空雕花,并在末端有嫩戗发戗。鱼木寨六吉堂的脊饰为对称式
11、,脊之花饰丰富,提升了建筑屋脊的审美感。檐柱刻有楹联,表达着对平安吉祥、健康幸福的祝愿和诉求。除此之外,木雕亦是戏楼建筑中的一大装饰亮点。恩施戏楼的木雕一般运用在屋顶、柱式、额枋、雀替、门窗、藻井上,与建筑主体有机结合,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戏楼飞檐下雕刻装饰性斗拱的龙头,其龙头皆朝着恩阳河,寓意大龙锁江。武圣宫戏台的看楼前檐设置了木质花栏杆(图 2),栏杆上的镂空木雕呈简单多样的几何构造,简洁、素雅、大方,没有繁复的感觉。栏板中间还有木雕“暗八仙”图案,房檐下也设置有雀替,属花牙子雀替样式,仅作装饰用,镂空的几何形构造与灵活简单的线条带走了木头本身的沉闷呆板之气,增强了建筑的观赏性。后台面
12、向观众区开有方形窗(图 3),窗内为木制镂图 2 武圣宫木雕一30/总第237期/2023/4工美艺术空雕花装饰,运用了简约的二方连续平面造型,以回形纹为基本单位,构成了镂空雕刻的窗面。庭院两面的侧廊为双层木质看台,装有木制镂空雕栏杆,两侧廊的檐下饰有拐子纹图案的花牙子,栏杆为木制镂空雕花,整体的装饰风格轻巧而灵动。图 3 武圣宫木雕二恩施戏楼建筑雕刻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应用不同的艺术手法,雕刻造型生动,选取丰富的题材内容,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完美结合,从而形成了戏楼建筑的雕刻艺术特色。戏楼的雕刻有力地证明了传统建筑的艺术造诣,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石雕和木雕结合的建筑构
13、造,塑造了空间感和立体感,使得布局紧凑,给人一种简约而庄严的艺术感受。四、恩施传统戏楼的艺术价值恩施传统戏楼建筑保留了明清的建筑风格,戏楼藻井的彩画、石柱础的雕刻多姿多彩,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是无声的历史画卷。戏楼承载了一个地区的戏曲特色,而建筑彩绘等装饰彰显了一个地区的艺术特色,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对传承非遗技艺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为恩施非遗戏曲传承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恩施可查戏楼有二十余座,但于今保存尚好的十分稀少,保护现状令人担忧,不少戏楼岌岌可危,恩施传统戏楼建筑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作为宝贵的历史财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彩绘和雕刻是我国古建筑独有的装饰艺术
14、,弘扬与发展恩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分析总结恩施传统戏楼建筑装饰艺术,对于更好地吸收古建筑优点、创新现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了解戏曲历史与改进戏楼装饰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重现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之美。各民族创造的传统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楼建筑的保护对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恩施地区传统戏楼作为当地独特的“固态戏剧文化”和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能揭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发展变迁、丰富其历史文化景观有重要价值,对于丰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体系、合理保护和开发古建筑的文化价值都具有重
15、要的战略意义。五、结语本文对恩施传统戏楼的空间结构、彩绘、雕刻、戏楼艺术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戏楼建筑通过戏曲作品的演绎,达到情感共生,与商贸、民俗、迎神、酬神、祭神等活动密切相关。彩绘与雕刻将戏曲文化空间与戏楼建筑的人文特征相融合,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审美呼应,成为古戏楼的点睛之笔。其二,随着时代需要的发展和变化,戏楼的“高台教化”功能逐渐演变为剧场式的“平等对话”,其观演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体现了从“教化”向“对话”的转变,戏楼既是精神的寄托之处,又是实用的功利场所。其三,戏楼建筑在发展过程中经受了诸多磨难,绝大多数传统戏楼建筑皆湮没在了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导致目前仅
16、存的一些古老戏台在当地的使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下,应对现存戏楼进行修缮,对戏楼彩绘脱落处根据原状进行补绘,修旧如旧,尊重历史艺术。同时,基于恩施土家族历史文化,提高恩施传统戏楼的知名度。借助当地戏曲文化,开展古戏楼戏曲演绎活动,让古戏楼“活起来”,以此传承并保护戏楼及彩绘等装饰艺术。参考文献:1 彭然,朱立聪.鄂西南地区传统戏场建筑的装饰与观演空间营造研究 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5):120-121.2 龚健.恩施武圣宫建筑文化与艺术变迁探究 J.艺术科技,2014,27(5):29.3 李德喜.湖北传统戏台 J.华中建筑,2008(4):45-52.4 杜强,梅金莉.亳州花戏
17、楼歌台彩绘造型艺术探析 J.安徽建筑,2016,23(2):31-33.5 向柯儒.恩施传统戏楼建筑空间研究 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8.6 彭然.湖北传统戏场建筑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7 孙飞.关中传统戏场建筑与空间形态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1Q277);荆楚理工学院校级科研研究项目(QN202112);荆楚理工学院校级教研项目“中外建筑史课程 PBL 案例库的建设研究”(JX2022-028);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KC2022051)。作者简介:1.尹淑逸,女,湖北襄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2.杨莹,女,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3.陈婧雯,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4.龚伊林(通讯作者),女,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丝绸之路古代建筑艺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