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06 ,大小:1.48MB ,
资源ID:4171234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1712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pptx)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pptx

1、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文学作品和史书中萌芽状态的文 学观念 第二节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第三节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第一节 文学作品和史书中萌芽状态的 文学观念一、一、“诗言志诗言志”:文学批评开山之祖:文学批评开山之祖二、二、诗经诗经中的美刺与言志中的美刺与言志三、三、左传左传中中 “赋诗言志赋诗言志”与与“观诗知观诗知政政”四、四、易经易经、楚辞楚辞等等一、一、“诗言志诗言志”:文学批评开山之祖:文学批评开山之祖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

2、石,百兽率舞。(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诗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诗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言志言志”。闻一多在歌与诗:“志有三个意义:一,记忆;二是记录;三怀

3、抱”。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4、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赵文子对叔向说:“诗以言志。”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诗言志”的“志”实际上是与政治、教化分不开的,它所抒发的怀抱是与政教意识相关的怀抱 诗、乐、舞三位一体诗、乐、舞三位一体 返回返回二、诗经中的美刺与言志维是褊心,是以为刺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魏风葛屦葛屦心

5、之忧矣,我歌且谣(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家父作诵,以究王家父作诵,以究王讻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小雅小雅节南山节南山)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大雅崧高崧高)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小雅四月四月)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大雅大雅民劳民劳)第一,诗可以抒写忧怨、表达哀思;第二,诗可以讽刺丑恶,劝谏不良;第三,诗可以颂美扬善,有助风教。美刺、言志返回返回三、三、左传左传中中 “赋诗言志赋诗言志”与与“观诗知政观诗知政”1 1、赋诗言志、赋诗言志”郑伯享

6、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断章取义 2 2、观诗知政、观诗知政 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郑: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

7、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2 2、观诗知政、观诗知政 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郑: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小雅: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返回返回四、四、易经易经、楚辞楚辞等等1、易经象辞象辞:“君子以言有物。君子以言有物。”艮艮卦爻辞卦爻辞六五六五:“言有序言有序”。言有物言有物内容内容言有序言有序形式形式 2、楚辞首先,楚辞注重自我主观世界的构想。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其次,屈原提出了“发愤抒

8、情”的诗歌创作理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再次,屈原之于诗歌的功能,提出了“愉乐”、“自救”的主张。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道思作诵,聊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返回返回第二节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一、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二、孟子的文学批评方法三、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论语阳货:“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

9、诺,吾将仕矣。”、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兴于诗,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于礼,成于乐 2 2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无邪思无邪 3 3论文学的社会作用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兴、观、群、怨 4 4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文质彬彬文质彬彬一、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云:“兴,起也。言修身必先学诗。”“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季氏记载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返回返回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朱子语类说:“思无邪,乃是要使

10、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四书章句集注中又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返回返回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说:“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考见得失。”论语集解引孔安国云:“群居相切磋。”朱熹在四书

11、集注中说是“和而不流。”杨树达论语疏证中说:“春秋时朝聘宴享动必赋诗,所谓可以群也。”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说:“怨刺上政。”返回返回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棘子城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也。”论语颜渊 返回返回二、孟子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名轲,(公元前年),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1、性善论2、知言养气 3、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

12、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省瞽瞍为父 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 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

13、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返回返回孟子公孙丑上篇云:(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

14、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孟子又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孟子梁惠王下中记载: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

15、,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返回返回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以意逆志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小雅北山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云汉孟子谓

16、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返

17、回返回三、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性恶论:荀子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2、明道、征圣、宗经3、乐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

18、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返回返回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劝学)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

19、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天下之道毕是矣。返回返回3 3、乐论、乐论(1 1)乐论乐论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音乐音乐人心人心治道治道”的模式。的模式。(2)(2)、荀子在、荀子在乐论乐论中还全面地阐述了礼乐关系,提出了中还全面地阐述了礼乐关系,提出了礼别异、乐合同的思想。礼别异、乐合同的思想。(3 3)、荀子在)、荀子在乐论乐论中还提出了中还提出了“以道制欲以道制欲”的重要命的重要命题。题。(4 4)中和之美)中和之美“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凡奸

20、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流僈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返回返回“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21、,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返回返回“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返回返回劝学篇说:“乐之中和也。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儒效篇中说:“乐言是其和也。”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是非乐一是非乐二是二是“三表法三表法”非命上

22、: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返回返回第三节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一、老子的文学思想一、老子的文学思想 二、庄子的文艺思想二、庄子的文艺思想一、老子的文学思想一、老子的文学思想老子(约公元前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道法自然、无为而为、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其一: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其一: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道道”,其二,其二,“道道”是无形、无声、无色、无味是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的,所谓的,所谓“视之不见视之不见”

23、、“听之不闻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搏之不得其三,道以自己为法则其三,道以自己为法则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认为言辞必须合乎自然。老子第二十三章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认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大辩若讷,大巧若拙。”“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老子四十章云:四十章云:“大器晚成,大音希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声,大象无形。”王弼在“大音希声”下注道:“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

24、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钱说:“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酝响,是为大音。”晋书隐逸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大象无形”,启示人们对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把握,不能仅停留在感性形式的层面上,而要超越这种感性形式,去追求一种空灵悠远的审美特色。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25、: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3、有无相生,致虚守静、有无相生,致虚守静第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第一章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对对“虚静虚静”的论述。创立了的论述。创立了“静观玄览静观玄览”

26、的的审美认审美认识论识论涤除玄览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返回返回一、老子的文学思想一、老子的文学思想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对一是对“象象”的论述;提出了的论述;提出了“大象无形大象无形”的的审审美本体论美本体论。二是对二是对“虚静虚静”的论述。创立了的论述。创立了“静观玄览静观玄览”的的审美认识论审美认识论。二、庄子的文艺思想二、庄子的文艺思想 庄子(约前),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小传 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其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二)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

27、宣王同时。(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与老子之言。(四)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五)其言恍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子小传 庄子外篇知北游曰:“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二)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与老子之言。(四)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五)其言恍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子小传 贫穷的生活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

28、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二、庄子的文艺思想二、庄子的文艺思想1、庄子主张以自然为美2、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3、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4、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

29、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胠箧)在自然的基础上,庄子崇尚天籁天道篇云:“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运篇“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唐成玄英认为:“大音希声,故听之不闻;大象无形,故视之不见;道无不在,故充满天地二仪;大无不包,故囊括六极。”郭象说:“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李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金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称陶渊明的诗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返回返回“虚静”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它要求人必须“无知无欲”,他所提出的导至“虚静”的方法:“心斋心斋”和和“坐忘坐忘”。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

30、,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虚静虚静”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它可以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使人进入到一个使人进入到一个“大明大明”的境界的境界 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

31、,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成玄英疏道:“官者,主司之谓也;谓目主于色,耳司于声之类是也。既而神遇,不用目视,故眼等主司,悉皆停废,从心所欲,顺理而行。”返回返回扬雄:“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法言问神)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

32、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轮扁斫轮”外物篇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得意忘言得意忘言”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又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之基本方法。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以获得更为广阔的言外之意。正是“得意忘言”论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它恰恰要求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它恰恰要求“言不尽意言不尽意”。返回返回庄子天下:庄周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