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 3 卷,第1期2024年1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No.1 Vol.23Jan.2024目标与方法: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性研究陈蕊花秦娟华李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 0 0 4 2)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挑战与新要求。通过分析心理学视角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再塑的可能,提出以积极心理学路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方式,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品质人格,帮助他们形成良
2、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新时代;路径创新中图分类号:G442D0I:10.3969/j.issn.1671-6558.2024.01.021Objective and Method:Study on Coupling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1-6 5 5 8(2 0 2 4)0 1-9 8 -0 5CHEN Ruihua(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
3、ge,Beijing 100042,China)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By analyzing the possibility of reshaping the path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
4、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this paper proposes toinno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rough the path of positive psychology,and explores the pathof using positive psychology from three aspects:course content,teaching methods,and teaching practice,hoping tocultivate students
5、 with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help them form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behavioralpatterns.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y;new era;path innovationQIN JuanhuaLI Yang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小农经济基础上的道德价值观开始瓦解,而新的市场经济、信息文收稿日期:2 0 2 3-0 9-2 2基金项目:2 0 2 0 年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重点研究项目
6、(DYZDIAN2020001);2 0 2 2 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BGY2022KY-42)。作者简介:陈蕊花(19 8 2 一),女,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必经之路,但在实践中,高职院第1期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地位边缘化、手段简单化、内容空洞化等问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融人日常教学尤其是各种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偏重于训练单项职业技能,忽视或缺少思想道德的教
7、育内容或环节。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要求与任务。如何应对新时代的任务与挑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探究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路径。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19 5 0年2 月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提出的中国学生当前任务的决议,最初是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983年6 月,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开始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企业职工教育领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
8、,19 9 4 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 9 5年国家教委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2 0 0 4 年和2 0 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2 0 17 年文件中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概念提出至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功能定位发生了很大转变。1.1功能呈增量发展模式20世纪5 0 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功能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似,担负引导、塑造政治意识形态的职能,在概念谱系
9、上更加接近“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等。2 0 世纪9 0 年代,从政策文件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职能,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外,加人了社会层面道德意识形态的塑造职能。2 1世纪,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塑造职能外,增加了心理疏导、心理干预、人格建构的职能。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陈蕊花,等:目标与方法: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性研究治教育方法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1.2研究呈多学科综合发展
10、趋势从根本性的指导理论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施加论”一“转化论”一“内化论”“需要论”一“发展论”,其中“需要论”和“发展论”带有很强烈的心理学色彩。“施加论”的研究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育工作者方面,强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教育哪些内容”“教育者应关注哪些重点”;“转化论”的研究重点在教育过程,强调如何把课程层面的内容转化为教育结果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内化论”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教育结果”,即研究重点在于“如何促进受教育者积极把教育内容变成自身行为准则”;“需要论”的主要理论基础来自心理学研究谱系中人格动力学分支的以马斯洛为代表的“需要层次”研究理论,
11、强调人的需要是行为的一种动力,通过需要来调节人的行为;“发展论”主要来自心理学谱系中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它将人的一生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提出了“发展论”,进一步扩展了上述研究重点,将上述几个方面均纳人发展的视角进行研究。从具体实践操作方法而言,当前主要有以下两99染力”。2 0 0 5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要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人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
1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职能呈增量发展模式,即从2 0 世纪5 0 年代与“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合,履行政治意识形态的塑造职能,到2 1世纪增加了
13、道德教育、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职能。这种目标任务与职能的增量发展为思想政100种研究路径:第一种可以被归纳为信息论视角下的研究路径,主要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应当怎样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方法和信息论的科学哲学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种可以被归纳为传播学视角下的研究路径,主要探讨随着新型传播媒介、工具的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如何借助新型工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路径呈现多学科综合发展趋势,但上述两种路径的局限性在于未能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与操作方法上的关联,使得操作方法只是强调如何回应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却在目标与方法层面存在一些断裂。2新时代思想
14、政治教育的研究重点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2.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王艳 提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焦点依然是“社会发展要求”;张毅翔 2 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要求;骆郁廷等 3 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理想信念、“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冯刚 4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组成部分应当在怎样的目标指引下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了探讨。2.2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
15、内容,重点在于解决为适应新时期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涵盖哪些具体组成部分。余双好 5 从科尔伯格道德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包括道德层面的“应然”内容与心理研究层面的“实然”内容。熊建生等 6 从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赋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内涵,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度、精度、温度和效度,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力量,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和现实针对性。陈华洲等 7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六观”,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要素,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的时代意义,促进思想政
16、治教育内容整体优化。冯刚等 8 基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比较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渊源、价值取向与实践要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高德胜等 9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工作,提出反向内省法,归纳为“对象分析、情境创设、角色代人、出发内省的行动模型”;马建青等 10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出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特征;刘俊峰 1 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角度,探讨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冯刚 12 也就相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贾兆帅 13 在大数据的技术发展背景
17、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态势。新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与新方法的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是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探索。3心理学视角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再塑采用心理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主要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方法的匹配性问题。3.1厘清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和回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从党和国家层面看,对学生
18、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业院校大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技能至上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使得高职教育只看到知识与技能的显性价值,而容易忽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深层面的“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思想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最初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到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再到提倡“零距离上岗”的目标,高职教育规划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空间。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近年来为了提升各国各地区的社会凝聚力与个体能力,许多部门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日本被称为“2 1世纪型能力”,英国称“关键能力”,在欧美被称为“关键竞争力”。将上述两个目标要求集中于我国思想政治
19、教育的目标结构,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谱系,可以细分为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认知科学视角下的认知层面,能力研究视角下的能力层面,人格研究视角下的人格层面。这三个层面中,认知层面的成分在实践中最容易改变,培养难度最低;人格层面的成分相对比较第2 3 卷第1期难以改变;从第一个层面到第三个层面,培养难度逐渐递增。3.2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定位从心理学的理论谱系看,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以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性格优势和美德,增加了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运用,是致力于使个人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若人们将
20、这些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到学习或工作中,将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情感。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倡导个体的积极倾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3.3积极心理学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其思想总要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注意社会关系中主要关系对人们思想的制约,又要在全面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思想。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承载了教育的本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在实现手段上可以相互借鉴。从
21、教育的本体功能看,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追求恒久性、终极性的价值。从教育促进人主体意识发展的角度,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认知发展结构存在一致性,即培养学生对价值判断的一种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教育促进个体特征发展的角度看,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共同的内在诉求,即培养学生提高适应能力。通过挖掘学生积极潜质、鼓励承担生命的责任,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幸福生活。4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方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
22、讨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方式。4.1课程内容增加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模式下,融人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内容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愉悦、感激、成就、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方面,重陈蕊花,等:目标与方法: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性研究4.2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及团体活动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讲授为主的现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感悟、升华的环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趣味性、参与性、科学性、有效性,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实现手段。教学时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读“什么是幸
23、福生活”,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选择上如何平衡好个人与客观环境的矛盾与张力,实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将道德上的好人与法律上的好公民统一起来,认识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领会两者的作用范围,在生活中积极促进自身行为与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构建过程中以“为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怎样培养”“实效如何”四方面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培养机制,完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方案,并在实践方案中检验实效,力求优化。4.3教学实践融入心理学要素在当前高职教育学生群体特点与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的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论思考视角:开展学
24、生积极人格特质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积极人格的塑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促进了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通过组织主题活动进行有效引导,有针对性提升积极心理要素;引导学生在面临挫折困难和压力的时候,运用积极的心理力量妥善处理。适当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培养学生坚强意101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等。积极的个人特质。个人层次上个人积极特质的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兴趣、价值、才能与智慧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家庭、学校、社
25、区和社会等。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机构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积极心理学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积极情感体验能扩展人的思维和行为,建构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愉悦感。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以及大学阶段思想政治课内容上的特点,侧重凸显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学习与思考,创造性地将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102志、团队合作等积极人格。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扮演引导者与唤起者的角色,而非灌输者和管控者的角色。5结束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心理学是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26、。从教育促进个体价值实现的角度看,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共同行为倾向,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有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乃至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考虑,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当作教育的努力方向。通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品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参考文献1王艳.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焦点 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3(8):18-2 4.【2 张毅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与新要求 J.思想教育研究,2 0 17(11):19-2 4.3骆郁廷
27、,项敬尧.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J.思想理论教育,2 0 18(1):5 10.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冯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7:2 6 0-2 6 5.5余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 0 11(7):8 9-9 7.6熊建生,郭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的新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2(3):5 9.7陈华洲,刘丽明,彭婷.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2 3(2 0):15-18.8冯刚,曾永平.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概
28、念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 0 18(1):4 2-4 7.9高德胜,季岩.反向内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3(8):2 5-3 1.10马建青,石变梅.3 0 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2 0 18(1):97-103.11刘俊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协同育人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8(1)5 2-5 6.12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7(11):18-2 3.13贾兆帅.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态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9、,2 0 2 2(1):118-12 2.(责任编辑:李莹)第2 3 卷本刊声明一、本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凡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文章,其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转让予本刊编辑部,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上述期刊数据库,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纳入上述期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二、本刊提供2 种投稿方式:(1)本刊官方邮箱;(2)中国知网采编平台http:/。鉴于有不法分子假冒本刊名义建立非法网站,欺骗作者投稿,收取不义之财,严重损害作者权益和本刊声誉,特此提示广大作者在投稿时注意甄别网址,且勿支付任何费用,以免上当受骗。三、读者可上网或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本刊超星学习通二维码浏览本刊内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2024 年 1 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