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938.16KB ,
资源ID:414433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1443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新媒体时代重析贝克:风险与知识、信息、媒介的三重勾连.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媒体时代重析贝克:风险与知识、信息、媒介的三重勾连.pdf

1、 收稿日期:2023-05-16第 32 卷 第 1 期Vol.32 No.1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2024 年 1 月Jan.2024新媒体时代重析贝克:风险与知识、信息、媒介的三重勾连佟亚云(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摘 要:贝克的“风险社会”概念广为人知,但其体现的传播观念却鲜被提及。贝克认为,风险社会也是科学、媒介和信息的社会。在风险社会中,作为知识政治主体的科学界与媒体有可能无法准确界定风险,并与社会其他权力共谋“有组织地不负责任”;信息获取能力不同的个

2、体呈现出不同的风险感知能力,从而导致风险分配的不平等;亚政治体系中的信息控制或称为主要冲突来源,独立媒介系对亚政治体系的必要外部约束,而“长尾”的媒介系统或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可能。在 Web2.0 时代,贝克的传播观念为政府的风险管理与沟通机制、媒体责任与传播策略、公众认知与应对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视域。关键词:知识政治;风险界定;风险感知;风险分配;亚政治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4)01-0001-05 1986 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德文版风险社会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用其描述后工业社会。贝克将风险

3、定义为“以系统的方式应对由现代化自身引发的危险和不安”,认为风险既是现实的,也是非现实的。1现实的一面体现为已发生的种种风险事件,如饮用水源污染等;非现实的一面在于风险是预期中来自未来的危险,是一种猜想和预测,这种对未来的预期指导人们当下的行动。贝克将“风险”作为评判后工业社会运行和预测其发展的核心指标系与其对“现代化”的界定息息相关。贝克将“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将现代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以传统为对象的现代化(简单现代化)和以工业社会为对象的现代化(自反性现代化),后者又被称作“后工业主义”,“风险社会”的现象即伴随第二个阶段产生。对于“风险社会”内涵的界定,庄友刚将学者们对风险

4、社会的界定划分为客观主义立场与主观主义立场,前者认为风险累积是现代化趋势不可避免的结果,而后者认为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增多系主观认知的原因,实质上是被察觉到的风险增加。庄友刚将贝克划入客观主义立场的阵营当中,因为贝克主张风险是后全球化时代正在发生的和预期会发生的客观社会现实。2但贝克也同样强调风险的感知与界定,提出对风险的失察或刻意掩盖或对社会主体带来实质性损害。结合客观与主观方面,贝克的“风险社会”从表层可以被解读为:社会中的风险越来越多且潜在危害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大,“风险”系后工业社会的核心变量之一,其感知、界定与控制应在后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政治体系与个体生活中被给予更多强调。从更深层

5、次看,贝克的“风险社会”不局限于描述社会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而应被视作对工业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这种批判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而是蕴含在现代性进程内部的连续性与断裂性矛盾之中,呈现出前述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并存的特征。也正因上述特征,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被视作一种针对现代化的改良主义,而非激进、革命的主张。在贝克关于风险社会的种种描述与预想中,有关传播的论述值得关注。“风险社会也是科学、媒介和信息的社会。”1传播虽然不是风险社会的核心概念,但贝克在探讨风险的感知、界定时多次涉及信息、知识话语与媒介等传播要素,对贝克在风险社会中体现出的传播观进行分析对于审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风险有所助益。以传播为主轴,

6、本文拟对知识政治与风险界定、信息获取与风险感知、媒介体系与风险管理三对关系展开详细论述。一、知识政治与风险界定福柯认为知识是强势群体的集体意识,它不可能是中立的、纯粹的,而是来自笼罩其的权力关系。3库恩的范式理论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科学研究离不开范式 常规科学是范式指导下的解谜活动,而重大变革创造新的范式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共创的一种团体承诺。4贝克的知识政治同样强调科学“主观”“非中立”的一面:在风险社会中,“什么被确定为风险”包含价值和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性的知识政治使得风险不能被科学界准确界定。贝克指出了科学不能准确定义风险的三层原因。第一层原因在于科学的内部范式。为维持高标准的理论

7、与方法,科学家倾向于先验证假设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明确,严格的科学论证成为确认科学因果的必由途径,科学精度的提高缩小了被识别的风险的范围。与之相反,公众倾向于最大程度上地避免危害,概率再小的危险也是一种威胁。当科学因状况尚不明确而否认风险存在,公众也就错过了采取应对行动的机会,或承担实质损害。第二层原因在于科学界的价值取向。贝克认为,科技理性存在“经济短视”的现象,即视技术手段的生产力优势高于次生风险,对科学的批判和对风险的警示常被污名化为“非理性主义”。贝克用的“短视”是个消极负面的词语,但事实上很难去衡量这种生产力导向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不以是非而论,这种价值观有意或无意地无视风险发生的

8、概率,“纵容”潜在的风险演化成实际发生的危害。第三层原因在于从数据到结果之间的推论存在可被利用的主观因素,极限值和平均值是两种常见的操纵手段。极限值标准让存在微小计量有毒物质的食物或水被定义为“无害”,而平均值用整体的低风险掩盖了部分的高风险,这些推论手段可能被商业或政治集团有意利用,加剧公众的风险暴露。风险社会的知识政治不仅存在于科学界内部,也存在于科学界与公众的互动之间。风险与后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有关。当因果联系不能被证实亦不能被证伪时,媒介面向公众的论证和说服就尤为重要。与风险相关的知识被“实验室”所代表的文化精英所垄断,对于多数不具备文化资本和资源设备的公众而言,风险是既不能被证实也

9、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其危害性任由外部他者界定,这创造了一种阶级处境中未曾出现的依赖性:“事关自己的痛苦,受害方却毫无管辖权。”1公众判断能力的不足使其丧失认知主权的关键部分,有害、危险、不利的因素是敌是友只能留待外部知识生产者的假设、方法和争议解决。因此,媒介成为风险社会知识政治中的关键要素,不仅创造知识,而且传播知识。首先,大众媒介事关问题与优先级的“界定权”。大众媒介的议程虽不能精准“靶向”操控公众的注意力,但仍具备影响公众“关注什么”的力量。其次,媒体一方面如实传递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另一方面媒体也承担阐释风险的职责。大众媒介不能操控公众相信什么,但能通过决定传达“谁

10、”的声音、展露“哪一部分”的结果参与话语权力的分配。如果说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将个体的“信念”转化成为“科学”,那么在科学实验室与公众之间,媒介所做的是推动“科学结论”转化为具备社会属性的“知识”,这与福柯的“权力制造知识”异曲同工。5但媒介亦受其他权力主体的影响,例如媒介的“知识界定权”在商业上受发行量、收视率的制约,在政治上受到舆论等因素制约,商业机构、政治组织都有可能利用媒体塑造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利用信息不对称消除公众不安感,无视风险、从中获益,抑或形成推卸责任的话语,“有组织地不负责任”。6由此可知,从实验室到科学共同体再经由媒介到公众,风险界定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存在可被人为操纵的空间,知识

11、政治下的风险界定本身亦是一种风险。二、信息流动与风险感知贝克认为风险分配既平等,又巩固了阶级社会。风险分配的平等体现为其全球化覆盖范围,风险的“回旋镖”效应意味着在全球资源流动中,所有国家不论贫富状况,均有受风险波及的可能性,此时风险突破文化、宗教、语言和体制的自足性,成为全球“进行沟通和合作的唯一非意图的强制性媒介”。7另一方面,风险社会中,财富可以用于购买免于风险的安全和自由,这决定了不同的应对、规避或补偿风险的机会和能力,阶级处境和风险处境互相交叠。风险社会的知识政治将公众置于相对被动地接受风险知识的处境,但着眼于具体的社会阶层和个体,感知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各异,甚至可以分为“承担风险、定

12、义风险和从风险中获益的人”和“作为风险目标的人”两个阵营,后者经历他人决策的“看不见的副作用”,有时或需以生命为代价。82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2024 年贝克将风险分配的不平等归结于决策权、收益权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而这三方面分别对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利,三种权利在交织中进行风险的分配。风险不仅仅是风险,也是市场机会。决策者常根据其社会权力和地位倾向于做出为他们带来最多潜在收益、最少风险的决策。“作为风险目标的人”除了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以及决策的潜在收益之外,还常常被排除在“与对他们的健康或生存机遇具有影响的那些因素有关的信息之外”,这种双重性的排除构成了两种人之间的极端不对称。如

13、果说应对风险的能力与阶级地位互相加强,那么感知风险的能力与信息获取的权利息息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在阶级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对比中凸显。“在阶级处境中,存在决定意识,而在风险处境中,意识(知识)决定存在。”1在阶级社会中,贫富与权力的差距可被明晰界定、直观察觉,但这些可感可触的明确属性在风险社会不再有效。即使面向公众的大众媒介,对风险的感知仍依赖布迪厄所述的个体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而感知风险是激发行动的先兆,未能及时有效感知、判断虽未发生但已存在的威胁或对风险社会中的个体形成损害。贝克将信息流动的不平等、不能充分获取信息视作风险社会中的症结,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显示,人在进化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其在心理

14、上天生倾向于关注和吸收负面信息,媒体空前提高了人们的风险感知。9基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有学者提出当今“媒介化社会”中个体所感知的风险并非实际的风险,而是传媒呈现出的“媒介化风险”,10媒体并非仅仅发挥信息流通的中介角色,其自身亦建构风险。现代媒介体系,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责任论”下的媒介体系以负面报道为主,放大了公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此外,信任也影响个体的风险感知,信任丧失与人对风险的恐惧构成恶性循环。“人与人之间越是缺乏信任,对风险的恐惧就越大。而恐怖危险恰恰应当被理解为一个不断蔓延的信任摧毁过程。”11个体“过度”感知风险为社会心理、社会情绪埋下隐忧。三、媒介系统与风

15、险管理贝克提到风险社会中依托技术-经济发展形成的亚政治(sub-politics)系统,其实质为“经济引导下的利益行动”。1“政治”与“亚政治”的区别体现在执行程序方面。具有民主正当性的政治可以利用法律、金钱、信息等途径采取某些间接的统治手段,由于这些手段的执行阶段较为漫长,因此有机会被监督、调整或缓冲。与之相比,亚政治则享有无须执行工具的直接性,它不受文化共识和公众质疑的影响,打着“进步”的名义滚滚向前,以超高执行力成为形塑社会的重要力量。亚政治意味着“从下方形塑社会”,12但它同时又是非民主的,即使公众对后果持有异议,技术-经济的革新也不会因此受到阻碍。贝克详细论述了医学和工业自动化两个亚

16、政治系统的案例,认为医院是典型的职业化的权力集团,在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中,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结为一体,生产、运用研究成果都在医学自身的规则与标准之下,鲜受外部权力的监控和质疑。贝克关于工业自动化亚政治的论述与信息控制息息相关。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企业将把处置、操控或垄断信息流作为核心问题,而围绕信息流的分配或分配方案的权力斗争将会成为主要的冲突来源。这种假设对于算法主导信息呈现的今天尤为具备启发意义。贝克对现代社会中的法团主义提出疑问,呼吁民众“必须准备跳过自己的影子”,以自我组织的亚政治形式参与协商,“社会化”地解决问题。在风险社会中,经济、科学等亚政治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条件,“用自己的方法搞政

17、治”。1虽然亚政治系统存在缺乏外部监督的问题,贝克依旧主张扩大亚政治系统的影响机会,原因系亚政治系统内部的自我克制、自我批判驱使其发展更为高效,政治系统不干预亚政治系统的执行决策,而是致力于搭建通用的一般框架,制造共识,从而降低官方政治的运行成本。这样一幅理想图景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亚政治系统的自我批判,从外部条件看,独立媒介与独立法庭是亚政治必要的两大支柱,其功能在于防止亚政治系统成为不可窥探、不可干涉的权力“黑箱”。如前所述,媒介只能从大量假说性研究中选择部分成果予以报道,赋予其知名度与可信度,这种媒介对风险的界定权受制于信息生产的物质和制度条件。但出版的自由权利为风险界定带来新的可能性,从全

18、球电视网到校报,大大小小分化的公共领域都有可能影响风险界定,尽管从个体影响力来看势力单薄,但总体上这种影响力“相当可观”。从更广阔的层面看,媒介系统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在于唤醒公众风险意识与合作意愿 在贝3第 1 期佟亚云:新媒体时代重析贝克:风险与知识、信息、媒介的三重勾连克看来,这既破坏了民主又扩大了民主。其“破坏”方面指消解了“容纳”民主的国家与民族的观念,与今日所倡导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其“扩大”方面指开创公众舆论空间,建构相互关联的框架,促使公众主动将自身纳入风险治理体系当中。“所有的组织和个人必须认识到,他人行动的后果并非与己无关。”11在贝克的时代,世界风险社会的

19、政治场所不是街道,而是电视,在如今又演变成为互联网。互联网中的社交账号、自媒体形成了足以挑战主流话语权力的一条条涓涓细流,但新的传播权力格局中仍有声量大小、强弱之分,主流话语之外的微小主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风险话语仍待探索。四、结语本文试图探析贝克在描述“风险社会”时所体现的传播观念,并以传播为轴,探讨了风险社会中知识政治主体如何界定风险,信息获取能力如何与风险分配、风险感知的不平等相关联以及独立、“长尾”的媒介系统如何为亚政治与社会带来新的可能性三个议题。贝克对风险社会不完全是悲观的,他想从风险社会中看到新社会形态的可能,这种危机共寓的“风险二重性”状态需要正视与强调传播的效果,并充分发挥

20、媒介的提供信息和引导治理功能,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消减风险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助力公众做出理性决策。在社交媒体时代,贝克的传播观仍能为风险沟通、风险传播研究提供启发。Web2.0 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传统大众媒体的“一对多”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用户广泛参与发布、同时产生相关生成内容和行为数据的“多对多”传播模式,13获取风险信息、传播风险相关知识与风险管理决策都在因为社交媒体而发生改变。在信息获取方面,从知识沟到信息沟、数字鸿沟都强调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与媒介素养等要素对信息获取机会和效率的影响,财富的弱势群体在风险感知方面同样弱势。移动互联网似乎抹平了硬件和网络渠道

21、方面的不平等沟壑,又在信息筛选和分辨能力方面构筑起“私人定制”的信息茧房。因此,仅靠信息的自由流通难以保障公众对风险的知情权,多极的舆论场需要理性引导,政府与媒介的角色至关重要,应主动承担起引导公众感知和重视风险、及时发布可靠信息的职责。在知识传播方面,风险传播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专家政策制定者公众”沟通框架到强调公众风险感知能力与多主体互动机制的演变。14在前一框架中,大众传媒一度被视为个体风险感知的“放大器”;而在以社交媒体场域为代表的互动的情境中,线性传播被政府传媒公众的三方博弈所替代,虽然风险界定权仍主要在专家与实验室手中,但是公众的信任、风险认知结构和平等的话语权都影响知识传播的结果

22、与效率,风险管理者和媒介机构在做出风险传播决策时应将上述要素纳入考量。在风险管理方面,社交媒体为搭建协商的“舞台与论坛”提供了可能。12贝克认为,现代风险社会需要“再造政治”,其核心包括打破专业知识的垄断,实现开放决策结构,并将决策过程转变为多元风险主体之间的公开对话。信息和知识是理性对话的前提,尤其对于转基因等知识门槛较高且存在争议的话题,舆论场中的公众讨论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决策很大程度上由其在媒介中摄入的信息决定。15社交媒体为风险管理提供新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社交媒体覆盖面广、实时在线的传播特征使其能有效发挥参与社会风险预警的作用。此外,其开放特性为多元主体平等对话、调动公众参与风险救

23、援与互助等实践活动提供风险沟通的平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低门槛与匿名性为谣言、群体情绪极化、网络暴力等现象提供土壤,不利于公众树立正确的风险认知、做出理性的风险应对决策。16因此,政府、媒介机构与技术平台之间的协同至关重要,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助力风险应对与化解。参考文献:1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M.张文杰,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22.2 庄友刚.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5(9):57-62.3 傅春晖,彭金定.话语权力关系的社会学诠释J.求索,2007(5):79-80.4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4、2003.5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6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87-90.7 乌尔里希贝克,刘宁宁,沈天霄.风险社会政治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42-46.8 贝克,邓正来,沈国麟.风险社会与中国 与德国社会学家4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2024 年乌尔里 希 贝 克 的 对 话 J.社 会 学 研 究,2010(5):208-231.9 贾鹤鹏,苗伟山.科学传播、风险传播与健康传播的理论溯源及其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启示J.国际新闻界,2017(2):66-89.10 庹继

25、光.拟态环境下的“媒介化风险”及其预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102-104.11 乌尔里希贝克,埃德加格兰德.世界主义的欧洲:第二次现代性的社会与政治M.章国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3 陈诚,陈翔云.网络 2.0 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评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2):207-224.14 林爱珺,吴转转.风险沟通研究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6-41.15 戴佳,曾繁旭,郭倩.风险沟通中的专家依赖:以转

26、基因技术报道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5):32-45.16 韩新华.社交媒体参与社会风险治理:契机、路径与规范J.中国广播,2020(8):10-14.Reanalysis of Beck in the New Media Era:The Triple Connection Between Risk and Knowledge,Information and MediaTONG Yayun(School of Journalism,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Abstract:Becks concept

27、 of“risk society”is well known,but the communication concept embodied by it is rarely mentioned.According to Beck,the risk society is also the society of science,media and information.In the risk society,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media,as the main body of knowledge politics,may fail to accura

28、tely define risks and conspire with other social powers to“systematically irresponsibility”.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bilities show different risk perception abilities,which leads to unequal risk distribution.Information control in sub-politics is the main source of conflic

29、t.Independent media is a necessary external constraint on sub-political system,while the“long tail”media system may bring new possibilities for social governance.In the Web2.0 era,Becks communication concep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governments risk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media responsi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public cognition and response decision-making.Key words:knowledge politics;risk definition;risk perception;risk allocation;sub-politics(责任编辑:李新新)5第 1 期佟亚云:新媒体时代重析贝克:风险与知识、信息、媒介的三重勾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