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吴莎(1986),女,汉族,河北新乐人,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的救治。-50-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 莎 新乐市医院新生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结合对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72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微量喂养组)和实验组(加吸吮组),每组各有 36 例。微量组在常规静脉营养
2、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的微量喂养方式。实验组在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胎便初次排出时间、胎便排完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静脉营养时间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上,都显著低于微量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结合,能有效地改善喂养效果,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关键词:关键词: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临床疗效;体格发育;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22 早产儿,也被称为未成熟儿,指的是在胎龄小于37 周时出生的活产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3、胎龄越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越轻,伴随的并发症就越多,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由于早产儿的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他们往往吮吸能力较差、吞咽反射较弱,以及存在吞咽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他们的胃肠道功能、胆汁分泌以及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都尚未成熟,这导致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面临困难和不耐受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为此,早产儿需积极开展有效的营养支持干预,帮助患儿改善营养摄入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1。为提升早产儿喂养的有效性,需要采取喂养干预措施,帮助患儿锻炼经口吸奶能力,改善肠道喂养不耐受问题,缩短患儿全肠道喂养时间,使患儿获得更为全面的营养元素,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尽快离院回家。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
4、是一种有效的喂养障碍干预模式,通过少量食物刺激,引导患儿锻炼顺序及吞咽功能,同时也可以刺激胃肠道功能发育,临床应用效果可靠2。但是,单一干预模式对患儿的吮吸能力锻炼有限,有必要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等针对性锻炼方法,进一步增强患儿的吮吸力量。为此,本次研究选择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本院出生且收入治疗的 72 例早产儿,对比分析了两者联合对早产儿喂养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出生的72 例早产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标准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各有 36 例。实
5、验组中,男婴有 21 例,女婴有 15 例。他们的胎龄在 32 至 36 周之间,平均胎龄为 33.911.86 周。分娩方式方面,有 15 例是剖宫产,21 例是经阴道分娩。标准组(对照组)中,男婴和女婴各有 21 例和 15例。他们的胎龄也在31至36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3.522.48 周。分娩方式方面,有 16 例是剖宫产,20 例是经阴道分娩。两组婴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相当,具有可比性(p0.05)。本项研究已经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已通过。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胎龄30 周;本院分娩出生的早产儿且伴有喂养障碍;符合胃管饮食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家属知悉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6、。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消化道系统畸形者;无法耐受临床治疗者;合并小肠结肠炎者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51-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对症支持、置入胃管喂养等基础治疗。微量组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干预:起始喂奶量为24 ml/(kg d),每次0.5 ml/kg,每 3 小时喂养 1 次,观察患儿耐受情况,调整间隔时间和喂养量;持续2d后,喂奶量增加(0.51)ml/kg 次,直至足量喂养;吸吮、吞咽功能较差者,采用胃管间断鼻饲喂养;若新生儿吸吮、吞咽功能改善后,可采用奶瓶喂养。加吸吮组患儿在微量组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干预:采用新
7、生儿奶嘴(未开孔),喂养前 15min、喂养中、喂养后 1015 min 时,给予患儿,诱发吸吮反射,使其吸吮 510 min;吸吮期间,可轻柔刺激患儿口腔,增强患儿的吸吮反射,改善患儿的吮吸功能。1.4 观察指标 1.4.1 喂养相关指标监测 统计两组患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排完时间,并记录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静脉营养时间,并追踪记录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1.4.2 体格发育评估 测量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 14d 后身高、体重指标,并追踪调查患儿干预后 1 个月身高、体重情况,对比两组患儿生长水平。1.4.3 喂养不耐受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3
8、,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喂养不耐受:每日喂奶后出现腹胀、呕吐现象,且次数3 次,或出现排便不畅、便血等情况,统计两组患儿干预 7d后、14d 后。1.4.4 神经行为评估 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量表来评估患儿的行为神经发育情况。该量表的总分为 40 分,评分与行为神经发育水平呈正相关。我们统计了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和干预后 1 个月的评分。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喂养指标比较 加吮吸组患儿胎便
9、初排时间、胎便排完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日龄、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显著低于微量组(P0.05)。见表 1。2.2 体格发育指标比较 加吮吸组干预 14d、1 个月后体重、身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微量组(P0.05)。见表 2。2.3 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比较 表 1 两组喂养相关指标比较(x s d)分组 n 胎便初排时间 胎便排完时间 恢复出生体重日龄 静脉营养时间 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 加吮吸组 36 1.840.52 3.961.23 5.011.32 7.031.52 10.863.02 微量组 36 3.590.98 4.721.31 7.681.36 10.651.79 14.682.
10、93 t 5.026 4.958 5.193 6.419 5.826 P 0.015 0.018 0.013 0.010 0.013 表 2 两组体格发育指标比较(s)项目 n 体重(kg)身高(cm)干预前 干预 14d 后 干预后 1 个月 干预前 干预 7d 后 干预后 1 个月 加吮吸组 36 2.240.86 2.890.82 3.360.97 42.312.79 44.823.09 48.693.69 微量组 36 2.230.91 2.350.91 2.870.83 42.282.81 42.724.02 45.014.11 t 0.056 5.025 5.806 0.062 4
11、.328 5.102 P 0.827 0.018 0.015 0.921 0.020 0.018 表 3 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指标比较(s,分)项目 n NBNA 评分 干预前 干预 14d 后 干预后 1 个月 加吮吸组 36 30.154.26 34.373.53 38.694.35 微量组 36 30.184.30 31.254.72 34.024.93 x2 0.037 5.104 4.593.P 0.879 0.018 0.020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52-加吮吸组干预 14d 后、干预 1 个月后 NBNA 评分均显著高于微量组(P0.05)。见表 3。2.4 喂养不
12、耐受监测 加吮吸组干预 7d 后、14 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微量组(P0.05)。见表 4。表 4 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指标比较(s,分)项目 n 干预 7d 后 干预 14d 后 加吮吸组 36 52.78(19/36)22.22(8/36)微量组 36 75.00(27/36)41.67(15/36)t 5.086 4.908 P 0.015 0.019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存在多种不足,如吮吸能力低下、吞咽和消化能力不足、胃容量较小、吸收功能不够成熟、免疫功能较弱以及食管蠕动功能屏障下降等问题。因此,早产儿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问题,与胎龄、出生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主
13、要表现为吮吸反射不足、咳呛、胃潴留、反流、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早期微量喂养是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喂养干预模式,通过少量多次的持续微量喂养,诱发患儿吸吮和吞咽反射,增强自主吸奶能力,同时奶液也可刺激胃肠道发育,改善其功能障碍,促进胃肠道功能提升,对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较为有利,避免患儿延迟喂养,影响其营养素摄入效果6。早期微量喂养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该类患儿胃肠道组织发育速度较快,可促进消化功能的成熟,缩短患儿实现全量喂养的时间,尽早增加营养素摄入量,更快达到足量喂养7。但是,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反射较弱,早期微量喂养的干预效果仍有
14、待提升,需进一步联合其他干预措施,改善患儿吸吮和吞咽能力,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非营养吸吮是喂养障碍早产儿的常用干预方法,主要采用吸真空的橡皮奶嘴,刺激患儿出现吮吸反射,并进一步诱发吞咽反射,促进口腔肌肉力量提升,避免长时间胃管喂养,增加废用性萎缩风险。早产儿非营养吸吮干预,不仅可以锻炼口咽部功能,而且可以促进胃肠运动,提升胃肠蠕动协调能力,有助于患儿消化系统发育成熟,促进胎便排出,可作为早产儿早期喂养的辅助干预模式,促进患儿尽快实现足量喂养8。当前,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吸吮的联合应用逐渐增加,两者联合应用可刺激患儿胃肠激素分泌,提升胃肠功能,并可刺激口腔内感觉神经纤维,提高迷走神经兴奋程度,促
15、进吸吮反射形成并加强,改善患儿上、下消化系统道功能,促进胃排空,加速胎便排出过程,促进患儿早期恢复出生体重,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应用效果较为理想9。本次研究也发现,加吮吸组患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排完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日龄、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显著低于微量组(P0.05),可知联合非营养吸吮,可加快患儿消化系统成熟速度,促进其功能改善,促进患儿尽快达到全肠道喂养状态,应用效果良好。同时,监测患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显示,加吮吸组干预 14d、1 个月后体重、身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微量组(P0.05),且加吮吸组干预 14d 后、干预 1 个月后 NBNA 评分均显著高于微量组(P0.05
16、),提示联合非营养吸吮干预者,患儿营养素摄入更为充足,生长发育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加快临床症状康复,纠正胎龄,尽快追赶至正常发育速度,避免其生长发育迟缓。此外,本次研究对患儿喂养障碍问题改善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和纠正喂养不耐受状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加吮吸组干预 7 天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仅为 22.22%,明显低于微量组的 41.67%。这表明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喂养困难问题,促进其生长发育,并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参考文献 1 夏 玉 荣.早
17、期 微 量 喂养 联 合 非 营 养 性 吸 吮 对早 产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干 预 分 析 J.山 西 医 药 杂志,2022,51(13):1526-1527.2黄珍珠,林凌云,陈燕梅.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4):108-11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53-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143-147.4谢文池,王正新,阮永兰,等.基于孕乐宝平台的分阶段联合吸奶法在早产初
18、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521-1524.5朱宏瑞,崔岢丰,刘莎莎.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4):2472-2474.6李玉侠.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21,19(08):1139-1142.7柯珂,严凯玲.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21,7(08):94-96.8卢薇,李晓燕,张德钰.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系统联合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微量喂养救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03):53-54.9曹小彩,余增渊,宋文涛 等.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6):93-94.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