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不含站房)ZNSG1标沉降信息化管理办法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南站项目部二一八年六月 8 / 8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不含站房)ZNSG-1标沉降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章 沉降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铁路建设的发展,铁路变形监测越来越引起部门的重视.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平台,是基于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总结现有铁路监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铁路变形测量的软件工具.沉降观测通过在施工现场采集测点的量测数据,测量人员确认数据平差合格后,将其上传到后端平台.能够实时地反映整个施工阶段的沉降情况,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测工作
2、提供依据,确保工程质量。铁路沉降观测对控制铁路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及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因路基、轨道的不平顺引起的高速列车震动比相同条件下普速列车严重,同时影响着高速行车的安全。为了实现对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等核心建设目标进行高效的管控,在总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按照“互联网+铁路工程建设”的思路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撑标准化管理,2015年集成推出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第二章 人员组织机构中铁十六局集团郑州南站ZNSG1标沉降观测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职 务职 责小组1吴晓云项目总工全面管理项目部2郑二磊测量队长数据整理、报批、培训项目部3冯海鹏1分部测量负责人1分部观测标
3、埋设、保护1分部4张 檄2分部测量负责人2分部观测标埋设、保护2分部6杨金宇测工观测员测量1组7王玉泽测工前视员测量1组8郗沛龙测工后视员测量1组9杨天青测工观测员测量2组10冯业帅测工前视员测量2组11郭毅芃测工后视员测量2组第三章 沉降信息化管理为保证铁路沉降观测对控制铁路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及行车安全,因此,我标段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不含站房)ZNSG-1标对沉降信息化做出以下管理规定:一、初始化信息完善1、沉降变形观测现场工作开始之前,标段级信息化管理员完成人员信息、仪器设备信息、工程基础资料的录入、审核与上传锁定。2、基准点或工作基点标高数据应在相关审核程序完成后,信
4、息化管理员要及时录入或更新。在录入或更新后,监理单位应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核对确认.3、标段级信息化管理员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为基础,增设并加密工作需要的水准点,作为测量的工作基点,并及时上传基点信息。4、测量的工作基点上传完成后,测量员添加监测断面并预设好水准线路,水准线路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预设,非特殊情况,测量员不得擅自更改观测顺序.5、测量员每半年进行一个复测,水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变化的时候,进行修正,修正需要记录修正的履历;以修正后的高程为基础进行测量;从工作基点引出,进行闭环水准线路测量后,回到起始的工作基点,并验证闭合差是否满足要求;一条水准线路至少需要2个工作基点。二
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1、沉降变形观测测量按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设计文件要求执行,应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2、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 “8.1变形测量”的规定,如下表1、表2所示。表1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0.5 0。3 宜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0.3三等10。5宜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注:n为测站的测站数表2 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视线
6、长度(m)前后视距差(m)在任一测点上前后视距差累计(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m)一等DSZ05、DS05300。51.50.5二等DS05、DS1DS0560,DS150130.33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4水准仪使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5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
7、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视对个别观测标设置高度比较高.造成仪器线高度超过0.5的限差规定情况。视线高度限差可调为不大于0.3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6.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
8、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7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8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9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
9、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10当相邻观测周围的沉降量超过限 差或出现反差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三、观测频次1、路堤地段应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3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表3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 测 阶 段观 测 频 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
10、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3个月1次/周第46个月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2、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涵洞观测频次见表4:表4 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测试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
11、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 注:1、测试涵洞沉降时,应同时记录机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四、数据采集1、通过仪器蓝牙模块与手机APP进行数据采集,为保证数据采集的连续性,蓝牙模块应有备用设备,手机应有备用电源。2、采集端在观测之前与平台同步下载基础数据,每次观测前,对所有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台仪器,同一台手机连接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3、测量员使用终端采集软件采集观测数据、在测量过程中,获取到不合格数据采集端会第一时间警告并发出警告声音
12、,测量人员确认问题后调整仪器重新观测。4、在水准线路观测完成之后,测量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查看闭合差、各测段实测数据、高差平差值、往返测高差较差、每公里偶然中误差等信息如果闭合差等数据不满足规范要求,则本次测量无法记录成果,也无法上传,测量员查找原因,做适当的调整后,从新观测.5、测量员要按照观测时间的要求,及时进行沉降和徐变观测。6、严格按照设计和有关规定要求的观测频次、观测精度及时开展沉降观测,观测数据要真实、观测频次必须满足评估要求。7、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隐蔽工程视频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总建设201715号)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文件郑铁建201897号要求,拍
13、摄初次埋设的全过程,尺量每一观测断面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实测值。五、数据上传、处理1、测量员将测量数据实时采集到本地,确认数据无误之后,在线路观测完成之后现场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成果数据,联网后,将数据加密后上传,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实时、有效。2、数据采集完成后要及时上传至信息化平台,并查看信息化平台数据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使沉降观测能客观反映现场实际情况.3、每次测量完成后,应于当日完成数据上传,上传时按测量时间顺序上传,遇到网络连接故障等特殊情况无法当日上传时,延迟时间不应超过3日。数据上传完成后进行数据质量检验和平差.4、沉降观测负责人对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日常管理,包括频次检查和数
14、据检查、数据分析。(1)频次检查:测量频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因重测、天气影响等原因造成延后的,最迟不得超过下一应测日期,且不得超过5日。(2)数据检查:每次测量完成后,应认真检查和分析数据,保证测量质量。应定期检查上传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析沉降变化情况。(3)数据分析:测量员将数据成果上传完成后,行管负责人及时查看并分析沉降变化量,遇到异常及时分析,并报告施工单位,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六、数据异常处理1、路基稳定与沉降观测的控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小于5mm/天,竖向位移小于10mm/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小于10mm/天。2、填筑过程中加强观测,根据沉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记录填筑期
15、及放置期的沉降量,若沉降量超出以上控制值,应停止填土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继续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3、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4、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5、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第三章 监测点的保护1、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和保护工作,并配合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工作。埋设元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2、沉降
16、观测板附近1m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夯实,不得使用大型机械推平和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挥,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3、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保护架,并在保护架上插上标示旗。4、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并做好观测箱的保护;所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监测过程中出现损坏应及时补埋或经设计、监理确认采取其它代替措施;5、自动监测物位计天线需要警示管的保护,同时以警示管为中心设置水泥保护井,严禁机械经过或碾压,警示管不得覆盖任何物品,电池平均每120天需要更换一次,更换时需注意设备箱合盖时保证密封.第四章 考
17、核标准每月对全线沉降观测工作及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据以下考核标准进行处罚:1、 要求数据真实、有效,发现弄虚作假,对测量员一次罚款500元;2、 观测频次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因重测、天气等特殊原因造成延迟后的,最迟不得超过下一应测日期,且不得超过5日,逾期一天对测量员罚款200元;3、 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在当日上传,遇到网络连接故障、平台故障等特殊情况不能在当日上传时,不得延迟超过3天,超过第3天,对测量员一天罚款200;4、 具备观测条件但未进行观测的,每次罚款100元;5、 负责人未及时上传工作基点、监测断面等初始化信息的,每次罚款200元;6、 因个人原因造成数据超限,导致本次测量无法记录成果,也无法上传,并且没有从新观测,对测量员每次进行罚款200元;7、 满足监测点布设条件,未及时布设,对负责人每次罚款200元;8、 监测点应成立专门的保护小组,对监测点进行保护,发现损坏应及时补设,未及时补设,逾期一天对其保护小组罚款500元;9、 严格执行自动化监测设备保护措施,未按措施保护进行保护,每次罚款200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