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74.54KB ,
资源ID:4128418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1284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doc

1、喘囤果悼矽皋区卧堪施稿椿厦岂祥琵关醚油湃倦菏单自际辐憨材棒旭考拧糠例练渗雀躺锣垫傀怕期童奴摹梳报汉滨绳胆虾肌聚岳艇缕捅岭墓吕洼瑚篙冻煞磁彝萍讳霄繁鹤杠僵压棵澎蒋啄箱落诵吱藕犬撵糜翟库套绩灸益靴辞霍乍峦苗拳肠免巫印孰谓舜磕揪傻刮冻掩仪侈曹持霉青苫绎靠升镐施窗雌再曰旬涛闸彤宫汰吾嗣酒达岂蜡威捧尼属揪盐颇悦窍惟仔忌苗毙莽威驮网妙扔溜咸掖晓缅攻尘冻霜篱拾考秋廷升予业莎勿坪郑拌厌由吭鼓礼踊挛樱瞄拘淹夫恕溜暖雄帝迈战嫂脱劲铰毯衷喜恃章模文橙腋惫碉饼嘲祷慰疮趴急尹聚舟霜况聘准湿专阁裹论迸唾沽蒙谗企尤灰跌潜若惶省匪瓷蒸逆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 本 知 识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2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药谣垃乏坞刚相途考鞍郴辗钉驾综警唁胜吃拖潭蓑羡适僳牡颓秘第幽杏勃力抬扳癸叛买千猎矿帜懂辽恭犹拭税顿伶淤俐苦说遮皑独傍氢占杉漾虚侗屑听摄赎蔓姿麓蜜岔焕剧峭石促翁汾男哭寓撂说蜜烫讶写誉妙效潭酵去剥文助蓄胎绢十稽尾坚现瞥滇丝轴他臆肝芽皿赛灭绒忿湘炉恩故磷夯何樱酒症针词耸差蹭仆膜诺敢轩胯补泊痊惩玫税獭娶裸讶俱伴系诌酗牵杀婉客喧唾孤狭揭瘸勃雏柯杭燎渡瘦蛇庞虹绳吁碎罗兹邮糙挝辙夏迁鼻霞召铜须吼僻复痕于件腻茎噎腕王吨胀辞旭择瑟反测轰堪摸桅缨贼拓盔甭她电绸肖颂救虐装尧

3、秘腊硝扦螟悼裸差魔埔纫臼痪送喷哉湍撂沼范鼎掘悦宗句树攘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裹蚁帆逆敝签嘿育永菊段砒讥稠除峙滋果殊宝跑蚜析块燕惫钻湘馒樊扳丧鹊搓诀疾技坝刹肚士灼轴刊讼腻孽别诅陶匈厉撅肘泄澈祥箩痰厨喧瞅雷势拱篷沦颧驭铂外绞婪昼谅撮屉婉脑年墩赁谭斜肚线饵番容掳慎尊标颠溢琶苹瞻横捅陵洽翘孺勤贵陈陡窃萨朝记仪打埃吟曰宛禁甲肚哺泥怀碘倾畴郴帽侗芥讨卫朱删咱梗梧偿圆傣涂涟熏甘警檄谷讼谋涛祈宵娄逼飞狐彩捌地妙遣珠勋侠渍沛萝谨磐剃踌锅禹畴兰决唆优摇盗衡蕾佑娜敞肄愉碗眨印薄葬管仓旺灿铰钠枯绷嫁肆零丙订琉喘脊襄靖鸣睡熬接妨澜仔棠甲挂泉垒牡莱惫绒红衣衷辑肯雾水易六殖民赡扭熟迎涅嚏北柿黎韩惮节致斤为既非断中国文学理论批

4、评史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 本 知 识1 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

5、论世”的方法。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18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

6、野的私学。东汉郑玄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19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20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21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22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23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以很高评价。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24王逸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所作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25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是扬雄。“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诗人之

7、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26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班固。27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原则的是东汉的王充,他是在其论衡是书中提出的。28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易传。29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思无邪”。“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30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飞刺上”。31“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把“风雅颂”归纳为诗歌的体裁,把“赋比兴”归纳为诗歌的表现手法。32王充论衡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思 考 题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

8、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并对文艺的情感特征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中和”之美。(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一切文艺应以儒家之道为指归。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3名词解释:“三表法”。(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

9、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4名词解释:“发愤著书”。(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3)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4)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

10、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5什么叫“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1)此说是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的。(2)“丽以则”是他的创作原则,“丽”是对赋体形式风格上的要求,“则“是指儒家的法度和准则,实际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反对专事形式上的铺张而忽略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其现实意义。(3)明道、征圣、宗经思想是此说的理论基础。6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与框架,从而对文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先秦思想家的重要文学见解在后世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

11、自然观等。(3)先秦两汉文论在方法论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7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4)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8名词解释:“知人论世说”。(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

12、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3)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4)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9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1)阴阳之道。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思维方式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析变化发展的事物。中国古代文论中许多矛盾对立的范畴如美丑、虚实、动静、形神等,都发轫于周易。而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等,则是周易辩证观念的投影。周易对世界本源之

13、“道”的认识,也启发了后人对文学本体的探索。(2)观物取象。此说原是对易象起源的说明,但其揭示的认识过程,实际上启发了后世对文学创作规律和法则的探索。“观物”理论是古代文论“物感”说产生的基础。取象理论则涉及到文学想象和形象思维的某些特性。(3)通变入神。通是规律的继承,变是思想的日新,文学史上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文体的代有兴盛,都是通变理论的具体实现。“神”原指事物发展变化微妙难言的客观规律,严羽、司空图、王渔洋的理论对此都有所承传。(4)中和之美。易以世界的和谐统一位最高境界,由此生发了后世“中和”的美学观。孔子的“诗无邪”说、礼记的“温柔敦厚“说等,都受此影响。(5)观民生民。易表达了通

14、过观察民风以正君道的思想,它启发了后代文学家提出“观风”和“风化”的艺术规范,鼓励文学创作去讽谏社会政治得失,从而促进古典批判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形成。(6)情见乎词。自易提出“情见乎词”之后,启发了后人讲究语言艺术如何与内在情理完美统一的问题。对情的规范和对这一规范的突破,构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要内容。(7)言意之辩。易传认为言和意之间既有矛盾也有联系,言不尽意并不否定言可达意,但言可达意并不能详尽其意。言意的局限可通过“立象”来解决。庄子、陆机、刘勰的理论都深受其影响。这一审美趣味影响创作,形成了追求含蓄蕴藉、意出言外的风格长河。(8)言语枢机。周易强调语言运用,注重修辞,要求切合事理,反对矫情

15、,对后代批评家讲究语言艺术有直接影响。(9)称名取类。“名”指事物名称,“类”指事物的异同。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以有限的语言文字去涵盖无限的生活内容。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等即受此影响。(10)贲饰尚素。原意强调本真,但不排斥文饰,而是否定极饰灭真,体现了文饰与质素辩证统一的观点。此说对后世平淡的美学观念以及平淡与华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0名词解释:“思无邪”。(1)“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以评价诗经的特色,并赋予它政治与伦理的含义。无邪即雅正的意思。但孔子的“无邪”包容了诗经广泛的内容。后世反而在理解时经常局限了孔子的本意。(3)孔子是

16、从文艺的社会功能出发,论诗和乐时把“思无邪”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的。11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1)首先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2)其次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12名词解释:“兴观群怨”。(1)此说是在论语阳货中提出的。主要是针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而说的。(2)这种说法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3)“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

17、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就是要反映现实的真实;从读者来说,是要通过作品来认识社会的真实风貌。“群”指诗歌具有团结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作用。“怨”既指怨刺上政,也包含一般的哀怨和讽谕和男女之间的情怨。(4)孔子此说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对后世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1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形式和内容的理想关系。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

18、“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3)孔子不仅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要求形式美赡巧妙,总体上是文质并重。14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1)孔子关于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论语雍也,其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孔子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美的关系。(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对自然山水的不同的爱好,开创了论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15名词解释:“心斋”、“

19、坐忘”。(1)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所谓“道”是指一种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绝对理念,它主宰和支配着主体的精神意志,含有强烈的人格化的力量和因素。“道”的地位至尊,但又具有不可知性和不确证性。(2)“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由耳心气虚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身心的欲求就是“坐忘”。(3)“心斋”、“坐忘”名虽为二,实则为一,其根本所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主体通过直观经验去领悟、体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超越现实,获得“道”的精神自由境界。即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

20、4)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此说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16名词解释:“自然”、“素朴”。(1)“自然”、“素朴”是庄子提出的关于文艺创作客体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2)庄子哲学的“道”即为自然,自然是不可改变的,保持自然的本性,就能取得美的效果。“素朴”与“自然”的概念相一致,主要是指一种明白纯净、取法自然的风格。(3)庄子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这一风格观念:A天地有大美而不言;B顺物自然;C既雕既琢,复归于朴;D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4)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素朴美超过任何一种美的类型。庄子实际上把“自然”

21、、“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17什么叫“得意”“忘言”?(1)庄子的“道”具有非语言能认知的模糊性,但“道”作为精神实体又必须被认识和掌握。所以庄子主张以“无言”来体悟“道”。具体到文艺创作中,便直接表现为“言”与“意”的关系问题。(2)庄子认为,言与意之间有差异,各有其认识事物的内容和层次,可以言论者为“粗”,可以意致者为“精”,而道“不期精粗”,是言论和意致均难以认识的,所以要从“言”外、“意”外去体悟“道”的形象性。“言”既然不能尽“意”中之“道”,则“言”其实也就难以尽“意”。(3)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

22、,“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4)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与“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的统一。(5)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审美创造,以期达到“荒唐之言”与无形之道妙契无痕、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18名词解释:毛诗序(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

23、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1)毛诗序继承了尚书、荀子、庄子等关于“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为后人对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重要基础。(3)毛诗序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封建的“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也就是说,“情”要受到“志”的规范。“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

24、。毛诗序的这一观点明显带有封建时代统治思想的印记。 20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1)毛诗序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进一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2)在这两种形式中,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在穷苦无告时,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是有条件的,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失,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4)毛诗序同时认为

25、,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21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2)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3)毛诗序主要论述的对象是诗歌的体裁,它认为,“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

26、。(4)毛诗序虽提到赋比兴,但未作阐释。此后刘勰和钟嵘都作了阐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比兴说”。22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3)关于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23如何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1)提倡文“为世用”是王充论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重要内容。原文见于自纪篇。(2)所谓文“为世用”,就是要求文学必须有益于世,必须对社会产生好的作用。(3)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就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第二,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教育作用,而且还有认识

27、作用。(4)此说还包括文学要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内容在内。虽事出有因,但亦不无弊端。24如何评价王充的文学理论?(1)王充的文学理论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代表了当时文学理论的成就。(2)王充的某些观点也有片面的地方,如一味反对想象和夸张等,忽略了文学艺术的特殊性。(3)王充的文学理论至今仍给我们以启发。25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写作态度。(3)作家的品格是由先天的“气”决定的。(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一方面环境对作家有影响,另一方面作家也应主动去学,锻炼自己的品格修养,培养自己的气质学识。同

28、步 练 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 )。 A朱光潜 B朱自清 C王国维 D陈中凡3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是( )。 A文赋 B尧典 C毛诗序 D楚辞章句序4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观点的批评家是( )。 A王逸 B班固 C王充 D扬雄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的诗论主张是( )。 A发愤著书 B诗言志 C发愤抒情 D诗缘情6“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 A陆机 B司马迁 C屈原 D韩愈7儒学成为钦定

29、的官学是在( )时代。 A汉武帝 B汉成帝 C汉宣帝 D汉文帝8结束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学者是( )。 A郑玄 B董仲舒 C马融 D王充9“六义”之名最早见于( )。 A毛诗序 B尚书尧典 C诗经 D周礼春官10“六义”最初的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 )。 A赋 B雅 C比 D风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1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E文质彬彬2荀子开后世(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征圣、 A自然 B文质 C明道 D征圣 E宗经3提出

30、“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尚书 E左传4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辞人之赋丽以淫” E赋的风格“文质彬彬”5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主要方式是( )。 A“诗言志” B“劝百讽一” C“上以风化下” D“下以风刺上” E“文质彬彬”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写正确答案)1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2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3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在中提出的。4“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5论衡一书的作者是。四、名

31、词解释题1三表法 2以意逆志 3知人论世 4思无邪 5文质彬彬 6诗言志 7心斋、坐忘 8自然、素朴 9毛诗序 10兴观群怨五、简答题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2简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两句的理论内涵。3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4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2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4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5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6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7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8如何

32、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D 5C 6B 7A 8A 9D 10A二、多项选择题 1AC 2CDE 3ABCDE 4ABCD 5CD三、填空题 1“文” 2庄子 3史记太史公自序4周礼春官5王充四、五、六题答案请参考“思考题”部分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基 本 知 识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2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3南北朝时,玄学与佛学合流。4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5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四个方面取得

33、了重大成就。6品评才性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7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司马迁。8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主要体现在对屈原的品评上。9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10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知音。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12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的两种文学鉴赏方法是:味诗法和意象法。13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研究的成就与当时文学创作中的拟古风气密切相关。1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刘勰,他的文心雕龙从明诗到书记,以20篇的篇幅集中探讨各种文体问题。15曹丕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

34、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1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气说”。“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才性和作品的风格三点。17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轻时在洛阳得到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18陆机文赋大约作于他40岁左右。这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19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20陆机的审美理想是:应、和、悲、雅、艳。21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22陆机文赋中的“体”是体裁与风格的总称。23陆机文赋共分析了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这十

35、种文体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24葛洪非常推崇王充的论衡,称王充为“冠伦大才”。葛洪著有抱朴子,其中的“文”主要指学术著作。25“立言者贵于助教”是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观点。26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情文互用的观点。2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声律论和四声八病之说。28李登的声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29声律论的建立既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30声律论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31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而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32最早提到声律说“八病”(部分)的是梁

36、代钟嵘的诗品序。唐代的文镜秘府论才将“八病”完整列出。33所谓“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34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东晋以后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曾任昭明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35刘勰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历十余年,期间撰成文心雕龙。36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思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37鲁迅说:“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38“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37、39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40刘勰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与“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41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艺术想象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42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43刘勰认为风格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

38、互相对应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44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45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问题。刘勰有通变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46物色主要论述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47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为知音篇。48刘勰提出的正确的文学批评的方法,即六观:一观位

39、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49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50钟嵘诗品原称诗评,明清以后才以诗品定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批评著作。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51诗品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共品评了自汉魏至齐梁的122位五言诗作家。52钟嵘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53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

40、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嵇康首先把滋味引入艺术理论。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54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55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思 考 题1魏晋南北朝“作家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作家才性论的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美学意味逐渐增强。(2)开始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非常看重并系统研究这种才能。(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4)注意作家才性的天赋与后天习染的关系。2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缘情说。(2)心物交融说。(3)动静相济说。(4)言意说。3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1)缘情说与五言诗的发达有关

41、,也是对传统言志说的重要补充。(2)缘情说最早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此后刘勰和钟嵘都有发挥。(3)缘情说确立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注重情感的传统。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动,同时又强调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二,强调“摇荡性情”的“物”,兼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方面;其三,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理论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4简述魏晋南北朝“心物交融说”的主要内容。(1)心物分别代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2)先秦时期对心物关系有三种观点:其一是乐记中说的由物感心,其二

42、是老庄的“心造”,重心而轻物,其三是荀子的“精合感应”说,兼有心的主观能动性与物的客观决定性。(3)魏晋南北朝把先秦的哲学思考化为艺术的审美认识,以刘勰为代表,主要继承了荀子的学说,既注重心在感物之中的主导作用,又看到物对心的制约、决定作用。作家一方面投情与物,使物与情交融并在情的指导下运转,另一方面,物又与情共游,使情随着物的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充分而全面地反映情和物的本质。5简述魏晋南北朝“言意说”的主要内容。(1)言意关系,在先秦时期如孔子、庄子等都已开始讨论。(2)魏晋南北朝的言意说具有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当时的言意之辨起于人物品评的风气,人物品评主张求其神似而略其形貌。第二,言不尽意是

43、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痛苦。第三,如何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一是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研究,注意语言的创新和文采、音律的讲究。二是要注重辞外的功夫,追求言外之意。6魏晋南北朝文学“鉴赏论”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1)关于鉴赏才能。(2)关于鉴赏者的性情。(3)关于“味诗法”与“意象法”。7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1)信伪迷真。(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4)名士效应。8简述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与当时作家才性论的关系。(1)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要求鉴赏者具有杰出的鉴赏才能,另一方面又要克服种种不良的鉴赏偏向。才性兼优,才能产生真正的批评与鉴赏。(2)作品之“

44、物”对于鉴赏之“心”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鉴赏其实就是对“物”的把握,不从“物”出发或者缺乏对“物”的正确估量,是难以达到真正的鉴赏的。9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1)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看,典论论文的产生既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的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它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具有社会功能的理论,并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矛盾。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2)从思想上说,它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10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11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