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育案例精选程向阳第1页案例1:这个孩子终究错在哪里?l题曰:小强有9朵红花,小红有15朵,问小强再有多少朵花才能和小红一样多?l生答:6朵,列式是9+6=15(朵)。l师判:错。(扣6分,得94分,全班倒数第三)l讨论:这个孩子终究错在哪里?l分析:第一,不论数学关系还是最终结果都是正确;l第二,他算式表示式与我们惯用表示形式不一样。过去把这种形式应用题定位为减法应用题,已知条件放在左边,必须用减法计算。第2页(续)l第三,这个孩子不但对,而且还有很好代数思想。因为他很清楚9+()=15,到中高年级学简易方程时,这十分合理。l反思:这么要求是否适当?l面对这么事实,我们成人不能不思索是不
2、是我们自己错了。l再看一个对照例子(纽约时报上登载美国一个小学四年级课堂数学题)第3页案例2:共有240人,每人需要一瓶饮料,饮料每箱12瓶,一共要买多少箱?l我国这么题目是要求为除法应用题,还要求学生说出“道理”:看240箱里面有多少个12,其算式是24012=20(箱)。l美国课堂上,学生有6、7中算法,有用除法;用加法“12+12+”(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笨方法,他们却认为也是很好方法);用减法“240-12-12”;还有用乘法;用列表方法;统计方法,等。能够用各种各样方法处理同一道题。第4页案例2:共有240人,每人需要一瓶饮料,饮料每箱12瓶,一共要买多少箱?l我们关注是全部人用一样方
3、法解更多题(收敛思维)l他们关注则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情景,勉励不一样学生采取不一样处理问题策略(发散思维)l终究哪种做法更加好,或是二者各有利弊?l需要我们对这么问题多加思索!摘自:刘兼数学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页案例3:怎样数一丛花朵数?l教师给学生们示范怎样数一丛花朵数,然后让学生数书本上画一丛花。接着,问他们数出多少朵,怎样数?l生1:“10朵。我是把相同颜色花放在一起数,这里有四种颜色。”l生2:“是10朵。我是从左到右,又从上到下数。”l生3:“10朵。我像是走迷宫那样数。”l这是一年级第二周上一课。面对一些刚从幼稚园上来儿童,回答包含着未来思想胚芽“活生生”创造性思维策略胚芽第
4、6页讨论:l生1不满足于老师示范按原有地理位置做法,而转了一个角度,把花重新抽象地分类。分类思维在数学上是主要。在直角坐标系上,按照函数自变量地理位置去分割求和去极限时,就是黎曼积分;而当我们转向分类思维,把函数值进行分割时,就得到另一个积分勒贝格积分第7页讨论:(续)l生2直觉地感到仅仅由左到右地数,不能确定花位置,因而他用了两个规则:由左到右,又由上到下。这正是描述平面上点位置需要有两个独立坐标意识萌芽。安知当年笛卡儿创造直角坐标系时,是不是经历了这么思索?!l生3回答虽不那么有数学特点,不过很富有想象力,很有语文特点。第8页案例4:鸡兔同笼问题解决议略l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共有头3个,
5、腿8条,问共有几只鸡,几只兔?l处理这个问题普通能够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方法。l用算术方法,过去长要求学生想象“假如笼里都是鸡”或“假设兔子提起两条腿”等问题,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题目有些偏,许多人提议小学不应要求。l能够换个角度,将重点不要放在详细解上,而是放在处理问题策略学习上。第9页角度比距离更主要l学生完全能够经过列表,利用猜测和检验等策略来处理它l培养学生数感和预计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判断假设过程头头/个个鸡鸡/只只兔兔/只只腿腿/条条303123121032183306第10页案例5:小课题(Project)长作业l在一个游戏中,参加者被要求向一个类似国际象棋棋盘
6、方格盘中掷硬币。假如硬币接触到某一方格边界,游戏者就输了;如硬币滚出棋盘,游戏重新开始;假如硬币完全落在某个方格内部,则游戏者获胜。问:获胜几率有多大?l(郑毓信,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上海教育出版社,P451-453)第11页问题特点与解l这是一个真实意义问题(学生熟悉);l处理着个问题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包含概率、几何、解析几何,等;l有各种不一样解法,包含试验和计算机模拟;l还可引出很多有趣问题和有益方法.l特殊化方法,即设硬币半径为r=3,方格边长s=10情况,(10-2x3)2/10 2=4/25第12页如图所表示l硬币半径为r,方格边长为sr=3赢输赢区输区获胜几率=(s
7、-2r)2/s2赢区第13页引申问题:l若使得游戏是“公平”(即输赢几率都是1/2),问所用硬币半径应是多少?(可解方程(s-2r)2/s2=1/2,s=10,则r=1.46)l假设方格盘上格子交替涂成红色和白色,而只有落入红色格子内才算胜,求获胜几率?l若棋盘是正六边形?若硬币半径为10呢?正方形边长与钱币半径之间有怎样关系?第14页小课题研究成为一个主要趋势l首先要有好问题(探究余地,思索空间)l小课题学习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法过程)l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作用(经历)l对小课题评价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重视过程(体验与感受)l小课题内容要结合身边事物(情景)l小课题学习过程是有趣(挑战性
8、)第15页案例6:“映射”力量l中国象棋盘上马,从角上出发跳了9999步,问:能回到出发点吗?l要是详细地试验这9999步各种跳法,1也不够。l巧妙数学方法是:把棋盘上交叉点交替地染成黑色和白色,马走日字,单数步变色,双数步不变色。l把点染成黑和白色,即设计了一个从格子点集到两元素黑,白映射。第16页案例7:“符号”作用l例例 设有11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若将其中4只杯子翻转过来,称为一次运动。问是否可经过有限次运动,使得茶杯杯口全部朝下?l分析分析 最关键事情是“杯口向上”与“杯口向下”两种状态,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两种相反状态,自然会想到“+1”和“-1”最为适当。这么,每次运动就是将其中
9、4个数改变符号,即用“-1”分别去乘4个数。原问题由此变成:能否经过有限次运动将11个“+1”全部变成“-1”。第17页解:l考虑11个数乘积:l因为每次运动相当于将4个数都乘以-1,而(-1)4=+1,故不论经过多少次运动,11个数乘积将保持不变,从而不能把11个+1边为11个-1,也就是不能使11只杯子变为全部口朝下。l符号在数学应用中作用,可见一斑。第18页案例8:数学关联l美国数学课程标准中“关联”标准l学前期至级数学教育应该使全部学生都能够:l认识到并应用数学观念间相互联络;l了解数学观念是怎样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而成一个连贯整体;l认识到并能应用数学于数学以外情境中。第19页(一)认
10、识到并应用(一)认识到并应用数学观念间相互联络数学观念间相互联络l数学是相互关联观念,应渗透到各年级水平数学学习中l保持各种情境中综合学习l充分利用数学联络,把从一个情境处理问题取得知识应用到解答另一情境中问题l有些数学问题在表明数学中联络时尤其有效第20页例1:利用联络,迁移情境l小学:把整数减法知识与小数或分数减法联络起来l初中:能认识到并将同一数学概念各种表征(representation)联络起来。如表示改变率比率和直线斜率间关系。l高中:应能将代数和几何中观念联络起来第21页例2:表明联络数学问题l经过搜集和考查圆形物周长和直径,能够定量地研究圆直径和周长间关系l初中学生可能会搜集和
11、用图表示相关周长(C)和直径(d)两个变量数据l他们会发觉全部点都很靠近一条过(0,0)直线,这表明C/d比值是个常数l这么问题包括到了测量、数据分析、几何、代数和数方面知识第22页(二)了解数学观念是怎样相互了解数学观念是怎样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而成一个连贯整关联和相互依赖而成一个连贯整体体l当学生不停地接收学校数学教育,他们对待表面上不一样同一数学结构能力也对应提升。比如:l学前儿童至学前儿童至2 2年级学生会认出数数、数和图形年级学生会认出数数、数和图形中相同结构例子;中相同结构例子;l小学生能找出算术运算中相同结构例子小学生能找出算术运算中相同结构例子l初中生能发觉有理数、百分比和线性关
12、系间相初中生能发觉有理数、百分比和线性关系间相同结构例子同结构例子l高中生应有充分准备发觉他们碰到许多数学观高中生应有充分准备发觉他们碰到许多数学观念间联络念间联络第23页例3:计算正棱台体积和梯形面积方法之间联络l小面积=ax/2 xl大面积=b(x+h)/2 al梯形面积=小面积-大面积 h =bx/2+bh/2-ax/2 bl依据相同性x/x+h=a/b,即 bx=a(x+h)l故,梯形面积=a(x+h)/2+bh/2-ax/2 =h(a+b)/2第24页(三)认识到并能应用数学于数认识到并能应用数学于数学以外情境中学以外情境中l9级学生数学关联是怎样?l案例:Robinson教数学探究
13、性数学l深入地拓广学习三角形和圆性质(直角三角形动态表示)l最终一个要求:和实际生活或其它数学内容联络蜡烛试验第25页9级数学关联是怎样?l应该逐步培养联络各种数学思想能力,加深了解为何不一样解题方法会得到等价结果,尽管那些方法似乎很不一样l学生能够用从一个情况下得到了解来证实或否定在另一个情况下产生假设,并经过联络各种数学思想,发展自己对问题扎实了解第26页案例7:Robinson教数学探究性数学lRobinson老师“我有一条忠实狗和一个形状为直角三角形院子。我想把狗栓住,皮带要越短越好,但要让狗抵达院子任何角落。请想一下,我应该把皮带固定在哪里?”l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允许他们使用平时全
14、部工具,包含圆规、直尺、计算器以及带几何软件计算机,要求想出一个方法来处理问题l很快学生 们进入了问题,并进行画图、讨论和试验第27页学生探究过程l我们在找把哪个点放在哪里?l我不想把那个点放在太靠近三角形角上。l我找到了!我们得让全部长度相等!l于是,定出目标,即找到D位置,使得DA、DB和DC等长l小组讨论后出结论:D必须是斜边中点l还有些人认为:D就像是一个圆圆心。第28页l当学生们渐渐趋向于同一想法时,老师在黑板写下了一个假设: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等距l老师要求学生再分成小组讨论证实或给出一个反例l老师强调了可能有好几个不一样方法能够证实那个假设。第29页学生探究证实l建
15、立坐标系l想起了勾股定理lA、B、C在一圆上l得出基于圆内接三角形性质第二个证实第30页学生探究证实(续)l作出包含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矩形l讨论矩形对角线性质l利用几何变换解法l对称、相同、反射、全等第31页教师总结l表彰了学生们高质量工作和各种解法l指出像全等这么一些基本数学思想,一直是此题各种解法中一部分l而关于勾股定理议论则突出了此题和其它数学思想联络l引导学生反思,他们看到了不一样方法坐标几何、欧氏几何和变换几何,是怎样联络在一起l这些“数学工具箱”任何一件都可能成为处理日后某个问题关键第32页深入地拓广学习三角形和圆性质l此题目能够引导出很多有意义探索(1)在已知斜边情况下,考查一下
16、全部他们能找到直角三角形集合(2)固定直角位置,看一下斜边为定长直角三角形集合l直角三角形动态表示(a)共用一条斜边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轨迹(b)斜边为定长,共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轨迹第33页最终一个要求:能否和实际生活或其它数学内容联络起来l学生在“剪贴壁报”上介绍他们所看到联络(交流)l绝大部分壁报描述了与原题类似情形,其中因为某种需要而必须找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等距点l而有一个小组设计一个蜡烛试验:在大楼里某个漆黑天窗房间里演示 在地上铺下一张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大白纸,并在各个顶点上放置三根高度一样蜡烛将其点燃,然后再在三角形中放置一个比蜡烛低物体,移动那个物体,让大家观察它三个影
17、子长度 大家看到,仅当那物体移动到斜边中点时,三个影长才相等这是非常有趣现象第34页教与学反思l对三角形讨论结束,但远非工作结束l教师重述了原题,并要大家考虑怎样引申l他告诉学生们:“毕竟不是全部后院都有直角或者是三角形形状。”l这句话确定了抽象和推广任务,促使学生去找到更多联络第35页教师角色l选题是十分主要,因为学生普通不会学到怎样联络,除非他们正在解一些可能提醒他们进行联络题目l因为课程设置把几何、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些领域分割开来,所以教师要尤其主动地寻找这类综合性问题l在教室里营造一个勉励学生处理问题探索数学气氛l以一个能够一题多解问题开始,勉励学生探究各种路径。不是简单地把不正确判为错
18、误,给予放弃,而是帮助学生从他们所说话里找出合理内核。l当就所给问题尽了一切所能时候,仍要勉励学生推广所得到结论第36页结语l内涵丰富题目l一个提倡思索环境l以及使用各种数学工具便利条件l都是帮助学生发展把数学看成一个联结整体这一能力主要原因第37页案例9:一堂小学3年级算法课l活动活动:让6名学生站在大家面前,教师提问,用什么方法确定他们之间谁最高?l讨论讨论:分组讨论,酝酿处理问题方法l交流交流:学生发表看法。如,站成一排比一比;用尺子量每个人身高。l激发激发:教师发表看法,有6,60,600,6000个?l深入交流深入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寻求处理问题有效算法淘汰矮者,最终者最高。l编程
19、序编程序:编写找出最大数程序,指导上机。第38页案例10:三扇门问题游戏问题游戏问题:有三扇门,其中有一扇门后有一部汽车,随意挑选一扇门.主持人将未选两扇门中一个无车门打开,此时再给你一次选择机会,问你换不换原来选择?(美国检阅杂志一专栏题目)该问题有各种解法该问题有各种解法:如,主观直觉臆断;屡次模拟试验;计算概率大小;统计分析推断,等第39页(1)主观直觉臆断l对这一问题回答进行过广泛调查,包含大、中、小学生,数学教师。l大多数人认为,只要主持人打开一扇空门,剩下两扇门有车机会家就是一样,它们都是1/2,所以无须要重新选择,能够维持原来选择判断。第40页(2)屡次模拟试验l对问题简化了解,
20、主持人在第一次选定前还是之后打开空门意义是不一样.l假如主持人先打开空门,则剩下两扇门有奖概率各为1/2。不过假如选中一扇门再打开一扇空门,则剩下一扇门有奖概率会增加。l模拟试验:如有100扇门,1000扇,10000扇门 情况会怎样呢?第41页(3)直接概率计算l设事件A0:第一次选择中奖;A:重新选择中奖;B:坚持原选择中奖,则 P(A0)=1/3,P(-A0)=2/3.由全概公式 P(A)=P(A0)x0+P(-A0)x1=1/3*0+2/3*1=2/3 P(B)=P(A0)x1+P(-A0)x0=1/3*1+2/3*0=1/3 故有 P(A)P(B)所以,主持人打开一扇空门后,重选机会
21、大。第42页(4)统计分析推断l设1,2,3表示三扇门,v-有车,x-无车。l假定做3n次试验,每次都随机地将车放在某一门后,当n充分大时,下面三种情况出现频率基本相同:各约n次123l第一个vxx第二种xvx第三种xxv第43页(续)l试验各约n次。l随机挑选一扇门,比如1号门,假如是第一个情况,主持人任意打开2,3号门之一,你不换可猜中车约n次;假如是第二种情况,主持人必打开3号门,于是你换选可猜中车约n次;假如是第三种情况,主持人必打开2号门,你换选又可猜中车约n次。l在全部3n次中不换猜中车概率为1/3,换猜中车概率位2/3,要想有较大机会选中,应换。第44页案例11:为何不能除以0?
22、l学过微积分人可能会这么回答:能除以0其结果将是无穷大,不过无穷大数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不能除以0。l这种说法把除以0原因与无限靠近0混为一谈,以至答非所问。真正原因是:l搞清楚除法定义:满足方程bx=a数(或解)x是a除以b商,记作ab=x。第45页首先用不是0数除以0试试l看看看看1 0吧吧:设答案(商)为x,依据除法定义,x 得满足0 x=1.可是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可见不存在满足方程x。就是说10在数学上无意义。l那么那么0 0呢呢:依据除法定义,考查方程0 x=0。不论x 取什么值,方程都成立。方程0 x=1没有数学意义,而方程0 x=0虽有数学意义,但只执此端不足成理。不然话,0
23、0能够等于任何数,整个数学体系岂不全乱套。所以,00无意义。第46页案例12:怎样评价?第47页案例13:微软招考员工一道面试题一个屋子里面有五十个人,每个人领着一条狗,而这些狗中有一部分病狗。假定有以下条件:1、狗病不会传染,也不会不治而愈;2、狗主人不能直接看出自己狗是否有病,只能靠看他人狗和推理,来发觉自己狗是否有病;3、一旦主人发觉自己狗是一只病狗,就会在当日开枪打死这条狗;4、狗只能由他主人开枪打死。假如他们在一起,第一天没有枪声、第二天没有枪声第十天发出了一片枪声,问有几条狗被打死?(不是“脑筋急转弯”!)第48页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教师在数学
24、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蕴涵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方式理性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第49页“数学素养”通俗说法把所学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记后,剩下东西:l从数学角度看问题出发点;l有条理地理性思维,严密地思索、求证,简练、清楚、准确地表示;l在处理问题时、总结工作时,逻辑推理意识和能力;l对所从事工作,合理地量化和简化,周到地运筹帷幄。第50页“数学素养”专业说法摘自摘自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汇报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汇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
25、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l 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背景和本质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数学语言表示自己数学思想素养;含有良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处理问题方法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素养。第51页案例14:有限与无限问题设设“有没有限个房间有没有限个房间”旅馆旅馆(希尔伯特希尔伯特)1)客满后又来客满后又来1位客人位客人(“客满客满”涵义)涵义)1234k k 2 3 4 5 k+1 k+1 空出了空出了1号房间号房间 第52页2)客满后又来了一个旅游团,旅游团客
26、满后又来了一个旅游团,旅游团中有没有穷个客人中有没有穷个客人3)客满后又来了一万个旅游团,每个客满后又来了一万个旅游团,每个团中都有没有穷个客人团中都有没有穷个客人 1 2 3 4 k k 10001 2 30003 40004 10001k k 给出了一万个、又一万个空房间给出了一万个、又一万个空房间第54页4)思思 索索:客客 满满 后后 又又 来来 了了 无无 穷穷 个个旅旅游游团团,每每个个团团中中都都有有没没有有穷穷个个客客人人,还能否安排?还能否安排?第55页案例15:变换方法 小王先快后慢,以不规则速度用100秒 沿直线从A点走到B点,又先慢后快,以完全 相反方式,从B点沿直线用
27、100秒返回A点。问什么情况下,在A、B间存在一点C,使小王从A走到C时间等于他从B走到C时间?为何?ACB第56页(答:什么情况下都存在C点。)“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完全相反方式返回”、“问什么情况下”都是有意迷惑人。只要把小王换成替身大王就能处理问题,让他们分别从A、B同时出发,只要100秒时抵达终点,不论中间怎么个快慢,甚至停一小会儿,总有一个相遇点,此点就是C。此题发展下去就是更深刻“不动点定理”。第57页案例16:为何不是1/2+1/3=2/5?l为了变成同一大小,只要分割就OK +1/3 3/6+2/6=5/6b/a+d/c=bc/ac+ad/ac=(bc+ad)/ac 第58
28、页能够有这种算法1/2+2/3=3/5吗?l按照分数运算法则这是结果错,可有些人认为这是个“美好”错误.其合理性在哪?l例例:甲、乙两次比赛结果分别是甲、乙两次比赛结果分别是 1:2;2:3 1:2;2:3怎样描述两次比赛结果呢?怎样描述两次比赛结果呢?l显然显然1/2+2/3=7/61/2+2/3=7/6,是不尽合理。而,是不尽合理。而l1/2+2/3=1/2+2/3=(1+21+2)/(2+32+3)=3/5=3/5比较有比较有意义。意义。第59页案例17:负数x负数为何是正数?l理由从分配率中得来l因为a个0是0,即a0=0,那么,可以这样表示,取a=-2 其次,假设0=3-3la 0=
29、0 (-1)(3-3)=(-2)3+(-2)(-3)l a取-2;0取(3-3)由分配率 因为这个式子值是0l (-2)3+(-2)(-3)=0 (-2)(-3)=6l =-6 移项到右边l 在直观上,因为负数和正数是相反,所以可以理解为负数乘负数就是相反反面返回原来正数。第60页案例18:概念认同l袋中有6个球(5白,1红),问拿出一个是什么球?l小学低年级学生说是白;l 中年级学生说可能是红;l 高年级学生说拿白可能性大一些。l小学低年级对概念只是有认同;高年级有初步概念;初中能够是逻辑;高中能够是形式。第61页案例19:谁教你这么算?l例例:10千克麦谷能够打8.5千克面粉,问10吨麦谷
30、能够出多少面粉?(这是一个很简单问题)l可直接解1吨=1000千克,10吨=10000千克 即得8500千克(或8.5吨)面粉。l某生解得某生解得:10千克麦谷有1.5千克谷糠;10吨麦谷有1.5吨麦糠即1500千克谷糠,又10吨=10000千克,10000-1500=8500千克.l教师课堂评点:谁教你这么做,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干什么?第62页案例20:一堂小数小数公开课l合肥长江路小学l年青女教师精彩讲课,学生默契配合浑然一体,学生掌握、练习得都很好,眼看一堂优质公开课诞生了,按通例在下课前3-4分钟时,向学生问:还有没有问题?有一学生举手,问:“过去学过乘法(正整数)都是积大于因数,为何今
31、天小数x小数积小于因数?”第63页5l老师回答:任何数 1/2(几分之一)都比原数小。l又有一生问:可不能够直接用小数小数?l女教师没有回答,说留到下一节课再说,便急忙下课。l课后,女教师大哭一场,认为最终两个学生问题,破坏了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第64页教授点评l什么数 任何因数=原因数?l1任何数=任何数,而任何纯小数1都小于1,所以,任何纯小数任何因数都比原因数小。l对于后一个问题,举一实例演算一下即可,结果是一样(ex:0.25 0.3=0.075)l整个课堂前大部分非常成功,精彩,最终两个同学问题,更是把课推向一个高潮。提问学生都是很优异,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真正地参加了课堂教学,有深刻
32、地思索,这也正是本节课最出众地方。第65页案例21:数学思维整体方法l整体方法聪明人方法l例1 不小心把麦子和豆子混合在一起了,要把它们重新分开,怎么分?l普通有两个方案:l(1)拣豆子;(2)筛麦子。l两种方法差异在哪里?拣(个体处理方法),筛(整体处理方法)第66页例2l甲乙二人从相距20千米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速度为6千米/时,乙速度为4千米/时。一只小狗与甲同时出发向乙奔去,碰到乙后马上掉头向甲跑去,碰到甲后马上掉头来迎乙直到两人相遇为止。若小狗速度是13千米/时,在这一奔跑过程中,小狗总行程多远?第67页对本题处理可有几个方案:l一是逐段计算小狗奔跑旅程.如:第一次碰到乙时,小狗所
33、走旅程13x20/(13+4)千米,再求全部旅程和即得。l二是逐段计算小狗奔跑时间.如:第一次碰到乙时,小狗奔跑时间为20/(13+4)小时,求奔跑时间总和,再乘以小狗速度即得.l三是,注意到小狗往返奔跑时间总和,恰等于甲乙二人出发到相遇所需时间(这一发觉很主要!因为小狗是不停地奔跑),故小狗奔跑总时间为20/(6+4)=2小时,再乘以小狗速度即得.第68页比较三种方案可知:l假如我们思绪被小狗牵着鼻子走,沿着它奔跑路线,去计算逐段旅程或时间(即第一、二方案),将要进行大量计算,且包括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运算,过程比较繁复。l而第三种方案,以整体思绪,全局观念,却显得机巧、简捷,一目了然。第6
34、9页例3(一道数学竞赛题)l正方体棱长为11,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113个单位立方体,从空中某一点望去,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单位正方体?l解法一解法一:最多能够看到原正方体三个面,而每个面中有112个单位正方体;但3x 112个单位正方体中,三条棱上立方体作了重复计算,应减去3x11个,但三棱交会处立方体应计算一次,故有 3x112-3x11+1=331(个).第70页l解法二解法二:构想所看到三个面上单位正方体全部移开,那么,剩下就是藏在后面、棱长为10正方体,它共有103个单位正方体,从总数113中减去103个,即为所求.l即 113-103=1331-1000=331(个)l上述两种方法,或简或繁,思想方法差异是它们本质。思索角度易位,使得解法简化。第71页谢谢大家,欢迎交流!lE-mail:第72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