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_)O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案例)第一章 绪论1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系统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基本单元(子系统)称为环境要素,也称为环境基质。组成环境系统的各环境要素是相对独立、性质不同的,但又是服从整体的演化规律的。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2 环境因子:环境要素是由一个个环境因子组成的,组成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因子并不固定。分为以下四类:地质与气候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物理因子。3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4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
2、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5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评价对象,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环评;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价;在空间域上,可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按内容,可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或宏观评价)。6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与因子筛选: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
3、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2)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3) 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的调查目的是为了充分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地值,为后续的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注: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到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2)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现有资料,经过认证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现有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
4、时,就必须再进行现场调查或监测。(3)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时,应作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器满(或退役)阶段。5)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公 众 参 与(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
5、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筑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 提出环境保护建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 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 具有法律强制性3)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 非分类管理和评价5) 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
6、6) 公众参与制度7) 跟踪评价和后评价2. 环境敏感区的界定: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将建设或已经投入生产行货使用的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投产运行后,由于建设方案的变化或运行、生产方案的变化,导致实际情况与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所说的“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后评价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二是对项目建设中或运行后发现或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补救或改进方案。4. 需进
7、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一地”、“三域”规划和“十个专项”规划一地:土地利用的有关专项规划。如设区的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域:1) 区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国家经济区规划。2)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3)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如设区的市级以上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十专项:1) 工业指导性专项规划。2) 农业指导性专项规划。3) 畜牧业指导性专项规划。4) 林业指导性专项规划。5) 能源指导性专项规划。6) 水利指导性专项规划。7) 交通指导性专项规划。8) 城市建设指导性专项规划。9) 旅游指导性专项规划。10) 自然资源指导性专项规划。5. 规划环
8、境影响评价的跟踪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内容:1) 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2) 规划实施中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3) 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4) 跟踪评价的结论。第三章 工程分析1 工程分析的作用1) 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 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3) 为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2 工程
9、分析的方法1) 类比分析法2) 实测法3) 实验法4) 物料平衡法5)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3 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4 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5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3) 产品指标4)
10、 污染物产生指标5)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 环境管理指标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生态调查、声环境。2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 社会经济调查: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2) 相关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调查3) 人群健康状况3 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计算(必考)P684地表水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标准1)评价因子筛选:常规水质因子(
11、反应水域水质的一般状况)、特征水质因子(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其他方面因子。一般应首先考虑以下污染物:(1) 按等标污染负荷值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应慎重研究再决定取舍;(2) 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3) 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4)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2) 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渔业水质标准(3)海水水质标准(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5)地下水质量标准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单因子指数法:单因子指数评价就是将每个水质因子进行评价,计算各水质因子
12、是否超标。6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建设项目分类:1)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在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2)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3)类,指同时具备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7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原则:1)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监测点。2)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3)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检
13、测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8生态现状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法2)现场勘查法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4)生态监测法5)遥感调查法第六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确定污染源参数落实污染气象参数确定地形数据设定预测情景选用预测模型确定预测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确定其他相关参数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选用的一般步骤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目的:是为评价提供涵盖建设项目建成实施后在各种情况下的基础定量数据。具体包括:1)了解建设项目或规划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2)确定建设项目或规划建成后,大气污染物影响的范围及空间分布情况;3)比较项目各种建设方案
14、或规划实施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4)给出各污染源对关注点的污染物浓度过贡献;5)优化关注区域的污染源布局,并对其实施总量控制。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区别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针对评价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为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 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流程确定评价范围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地面、高空气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污染源调查地形数据收集选择预测模式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
15、与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结束评价工作开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初步分析工程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评价因子筛选评价标准确定气象特征调查地形特征调查编制工作方案评价工作分级项目调整建议确定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必要时)污染源调查与核实三级评价一、二级评价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第七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水
16、环境影响预测点布设:预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地反映拟建项目对该范围内水环境影响,并综合考虑点位布设的可操作性、代表性和经济性。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一般而言,以下地点应选为预测点:1)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2)环境现状监测点;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谁知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4)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及水文站附近等。2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地表水根据其水量的不同可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而言,枯水期河流自净能力最小,平水期自净能力居中,丰水期自净能力最大。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通常在枯水期
17、)和一般(通常在平水期)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三级评价项目或评价时间较短时的耳机评价项目可只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3名词解释ISE:ISE(污染物排序指标):ISE=CpQp / (Cs Ch)QhISE=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水量/(排放标准-上游污染物浓度)*河流流量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4零维水质模型:也称为箱式水质模型,其应用多局限于湖泊水质预测等,当零维水质模型应用于河流水质时,通常被称为河流完全混合模型。5一维水质模型:是指描述一个空间方向上存在环境质量变化的
18、模型。P1846S-P耦合模型(BOD-DO耦合):基本假设:河流为一维恒定流,污染物在河流断面上完全混合;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富氧都是一级反应,反应速度是定常的;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7地下水的赋存形式:1)根据来源,地下水可分为: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而形成的渗入水;由大气中的水汽进入岩土空隙冷凝而成的凝结水;在沉积岩沉积过程中生成的埋藏水;由岩浆在冷凝过程中析出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初生水和某些矿物所含的结晶水在高温、高压下脱出而生成的脱出水。2)根据受引力作用的条件不同,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结合水又分吸湿水和薄膜水。3)
19、根据埋藏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4)根据含水空隙的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喀斯特水)。第八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机场评价项目:1)评价范围可根据飞行量计算到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为70dB的区域;2)一般主要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612科km,侧向12km内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3)二、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2什么是等声级图:计算出各网格点上的噪声级后,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并绘制出等声级线。等声级图直观地表明了项目的噪声级分布,对分析功能区噪声超标状况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依据。3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1)建设项
20、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4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和要求1)评价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相关环境噪声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行期噪声影响的程度、超标范围及超标状况。3)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4)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超标原因。5)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选型的合理性,分析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6)为使环境噪声达标,评价必须增加或调整适用于本工程的噪声防治措施,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该工程的有关环境噪声监督
21、管理、环境监测计划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第九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第一类是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类是对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国家要求对固体废物污染实行由产生、收集、存储、运输、预处理直至处理全过程的控制,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包括所建项目涉及的各个过程。为了保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收、贮、运系统,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这个系统是与处理、处置设施构成一个整体的。如这一系统中设计运输可能对路线周围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
22、,如何规避运输风险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1)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城市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2)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规划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3)场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a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期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4)场址应避开的区域包括: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坍塌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
23、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及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通过检查拟建项目的开发行为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这是一种定性和宏观的生态影响分析,其目的是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对象和生态因子,从而筛选出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影响识别包括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和影响性质与程度的识别。2生态环境影响判定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已有性
24、质、规模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3一般敏感保护目标1)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2)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3)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4)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5)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6)生态脆弱区7)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8)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狱、水域。9)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三个方面的分析:工程影响因素分析;受影响对象的确定;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概括为整体性影响和敏感性影响。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
25、响的预测内容:1)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2)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3)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4)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6 土壤环境影响,按影响结果划分:1) 土壤污染型2) 土壤退化、破坏型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1 环境风险评价(ERA):是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在不同概率下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主要是关心与项目联系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这类风险评价常称为事故风险评价。2 环境风险识别:是指运用因果分析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环境系统中找出具有环境风险因素的过程。1)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
26、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2) 风险识别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风险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3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1) 风险识别:通过危害识别确定风险是来自火灾、爆炸,还是来自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2) 源项分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3) 后果估算:估算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浓度分布及人员受到的照射与剂量。4) 风险计算与评价:给出风险的计算结果及评价范围内某给定人群的致死率或有害效应的发生率。5) 风险管理:提出减少风险、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管理措施。4 风险值: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定义为风险值(后果/单位时间)=概
27、率(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后果/每次事故)R = PC第十二章 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的目的: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预防因规划和成不良影响起到监督的作用,促进建设项目和规划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公众参与的原则:1)知情原则;2)公开原则;3)平等原则;4)广泛原则;5)便利原则3公众参与的方式:1)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2)座谈会和论证会;3)听证会第十四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避免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2)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
28、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3)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作为单项入区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减少各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使其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同时缩短其工作周期。2开放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1)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2)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
29、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布局及排放方式;4)对拟定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3评价专题的设置专题有: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 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3)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 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6)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7)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8)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9) 公众参与;10) 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5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 开发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 规划方案分析3) 污染源分
30、析4)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6)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7) 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措施8) 公众参与9)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6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分类:1) 容量总量控制:根据区域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承受负荷量来进行总量控制。2) 目标总量控制:将环境目标或响应的标准看成是环境容量的基础,以保证环境质量达标条件下的最大排污量为限。3) 指令性总量控制: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4) 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主要是分析主要排污单位是否在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或是合理的经济负担下,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31、和最佳污染控制措施所能达到的最小排污总量;或在达到环境目标或相应标准的条件下,污染控制费用最小所对应的排污总量。7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只有排放总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第十五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协调环境与发展的一种途径,隶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一地、三域、十个专项(必考)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
32、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1) 评价对象不同2) 侧重点不同3) 评价方法不同4) 介入时机不同5) 评价者不同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2)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5)针对个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6)开展公众参与。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8)评价结论与建议:评价结论包括规划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环境影响减免措施;结合该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的实际提出环境保护建议。4监测与跟踪评价: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检测、分析,评价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验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判定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1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