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 ,大小:402.51KB ,
资源ID:4125103      下载积分:9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1251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病毒学复习笔记.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病毒学复习笔记.doc

1、 病毒学笔记病毒学(virology)第一章 绪论1、1885年Louis Pasteur制备了第一个减毒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2、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3、1979年,WHO宣布天花病毒被消灭。4、病毒的本质(特点): 无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DNA or RNA);专营寄生性生活;增殖方式(装配);很小。5、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传播性强;病死率高;持续感染;导致肿瘤。6、RdRp以R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DdRp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第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1、Virion:病毒体或病毒颗粒,是指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病毒在细胞外的结构形式, 具有典型的

2、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2、病毒的测量单位为:纳米(nm,1/1000m),以电子显微镜法为主。3、病毒的形态(电镜观察有六种形态):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丝状、子弹状、砖块状、蝌蚪状、杆状。4、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病毒体,由核心(corn)和核壳(衣壳,capsid)组成。5、感染性核酸:是指将从病毒粒子抽提分离的病毒核酸导入细胞,若能启动病毒复制循环,产生子代毒粒,此种病毒核酸称为。即指裸露的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的核酸。6、病毒衣壳的功能:(1) 保护核酸;(2) 介导感染(识别、进入);(3) 是病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7、根据壳粒排列方式的不同,病毒衣壳有以下三种对称类型:

3、(1)螺旋对称型;(2)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12个顶点,20个面,30条棱);(3)复合对称型。8、注:动物病毒中所有ss(-)RNA病毒其核衣壳都为螺旋对称且具包膜。9、包膜(envelope):是病毒在释放的过程中从宿主细胞的质膜、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获得的磷脂双分子层膜,将病毒衣壳包裹在内部。10、刺突或包膜子粒(spike):包膜上的钉状突起,是由病毒编码的膜蛋白。11、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位于包膜和核衣壳之间的蛋白质。12、包膜的功能:(1) 维持完整性;(2) 介导感染(识别、膜融合性能);(3)构成包膜病毒的表面抗原(表现病毒种、型抗原特异性,并与致病性和免疫性

4、有密切关系)。 13、大多数真菌病毒dsRNA genome ;大多数植物病毒ssRNA genome ; 大多数原核生物病毒dsDNA genome 。14、已知最小的非缺陷病毒基因组 3 kb ;已知的最大的RNA病毒基因组 30 kb ;已知的最大的DNA病毒基因组 380 kb ;(Mimivirus 1200 kb) 细菌基因组2000 kb ;人的基因组2x106 kb 。15、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复制方式多样;(2)基因数目少, 病毒间基因组大小悬殊;(3)存在重叠基因;(4)基因组大多为编码序列;(5)真核细胞病毒的基因是不连续的,具有内含子;(6)除了反转录病毒以外,一

5、切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每个基因在病毒颗粒中只出现一次,反转录病毒基因组有两个拷贝)。16、病毒所编码的蛋白: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基质蛋白和毒粒酶等。非结构蛋白: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17、VAP(viral attachment proteins):病毒吸附蛋白,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蛋白质。18、病毒的非主要成分:脂类:存在于病毒包膜,主要成分为磷脂。(20%乙醚处理判断有无包膜) 糖类:病毒核酸的组成成分;病毒包膜糖

6、蛋白。 多胺、金属离子:与病毒核酸结合。 19、病毒增殖的方式-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20、病毒只能在易感活细胞内增殖。21、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是指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 经过病毒基因组复制, 转录、转译相应的病毒蛋白,至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这一过程,称为一个复制周期。22、病毒复制是一个连续过程(以动物病毒为例)主要包括:1) 吸附 attachment;2) 穿入 penetration ;3) 脱壳 uncoating ;4)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5) 组装和释放 assembly and release。23、如何

7、寻找和确定病毒的细胞受体? 用一系列针对细胞表面蛋白的单抗来寻找。如果用游离的受体分子衍生物来判断。如果用受体分子的正常配体来判断。如果将受体基因导入非易感细胞。用表达该受体分子的非易感细胞来判断。如果 24、关于病毒复制(指病毒基因组转录和复制)的场所:通常DNA病毒-细胞核内(除痘病毒);RNA病毒-胞质内(除逆转录病毒和流感病毒)。25、关于病毒的装配:绝大多数DNA病毒的核衣壳:在细胞核内组装; RNA病毒与痘病毒的核衣壳:在细胞质内组装; 不同对称型核衣壳组装方式不同。26、缺陷病毒 (defective virus) : 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

8、殖,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病毒。27、辅助病毒(helper virus):是指与缺陷病毒共培养时,能为缺陷病毒提供所缺乏的物质,使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28、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是指病毒进入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的细胞,使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的现象。29、非容纳细胞(nonpermissive cell):是指不能为病毒复制提供必要条件的细胞。30、干扰现象(interference):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3

9、1、缺陷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DIP):指在病毒干扰现象中,发挥干扰作用的缺陷病毒。32、灭活(inactivation):是指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注:灭活的病毒仍能保持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及细胞融合等)。A、物理因素:温度、pH、射线和紫外线;B、化学因素:脂溶剂、酚类、化学消毒剂、抗生素与中草药等。33、DNA病毒: 10-810-11 ; RNA病毒: 10-3_10-4 。 34、株(strain):指同种病毒的不同系别或不同的分离株,如来源于不同地区或病人的病毒。35、准种(quasispecices):

10、某些病毒在感染个体内,由于不断的变异和选择而形成的异质性病毒群体。36、型(type):指同种病毒的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37、变异株(variant):指表型与原始野生型不同的病毒,但其变异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38、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emperature-sensitive 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简ts) 39、条件致死突变株(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指只能在某种条件下增殖,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不能增殖的病毒株。40、缺陷型干扰突变株(defective interference mutant,DIM):指因病毒基因组中碱基缺失突变引

11、起,其所含核酸较正常病毒明显减少,并发生各种各样的结构重排的病毒株。41、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的交换,产生具有两个子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的现象。(不分节段基因组病毒)42、基因重配 (reassortment):指对于分节段的RNA病毒,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的现象。43、病毒的复活:指当一个细胞被多个近缘的病毒粒子同时感染时,其中已灭活的病毒(通常指经紫外线灭活)可通过基因重组而重新获得感染性。 A、交叉复活(cross reactivation ) 活灭活病毒间的基因重组B、多重复

12、活(multiple reactivation ) 灭活病毒间的基因重组(所以不用紫外线灭活病毒制造疫苗,以防病毒复活的危险)。 44、互补作用(complementation):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如结构蛋白或代谢酶等)促使另一病毒增殖的现象。45、表型混合(phenotypic mixing):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时,一个病毒的基因组被完全包裹于另一病毒衣壳或包膜中,或一个病毒包膜糖蛋白非特异性掺入到另一个病毒的包膜中的现象。46、亚病毒(subvirus) :是一类比病毒还小、结构更为简单,能够侵染动物或植物的微小病原体。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 47、类

13、病毒(viroid):为单链环状RNA分子,呈杆状,由250400个核苷酸组成,可直接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引起植物疾病。48、卫星病毒(satellites):不能单独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而需相应的、特异的“辅助病毒”才能完成增殖,即病毒的“病毒”,故称卫星。 49、朊粒(prion):个体微小(300nm),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属一种非寻常病毒,称为朊蛋白(PrP)。第三章 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1、根据是否表现出临床现状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根据病毒感染的累计部位的范围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可分为:

14、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2、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指病毒在感染机体后,短时间内即被清除或导致机体死亡的过程。3、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指病毒在体内的存活时间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终生,伴随或不伴随有症状的发生。包括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急性病毒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4、病毒要在机体内长期存在并建立持续性感染有病毒和

15、机体两方面的原因:机体免疫功能弱,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免疫特赦部位)病毒的抗原性太弱,机体难于产生免疫应答将其清除;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缺陷干扰颗粒,干扰病毒增殖,则改变了病毒感染过程;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长期与宿主细胞共存。5、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A、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为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B、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毒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由母体传至子代的传播方式。6、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

16、有以下途径: A、局部播散:病毒的感染扩散只局限在同一器官或组织内。 B、血源性播散:为常见类型,当血液中出现病毒时称为病毒血症。 C、神经播散:某些病毒在局部感染后,可通过感染部位的神经末梢侵入神经细胞进行播散。某些病毒其致病力必须依赖于神经散播,如狂犬病毒和某些疱疹病毒等;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也能侵入神经细胞并进行神经散播,但不是其主要散播途径。7、病毒的致病机理 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杀细胞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大量增殖并释放子代病毒,引起细胞裂解死亡。 稳定状态感染:有包膜的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细胞最终溶解死亡。 包涵体形成: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如狂犬病毒的Neg

17、ri body。 细胞凋亡(apoptosis):某些病毒感染可以通过信号传导启动宿主细胞的凋亡基因,使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 细胞转化:基因整合或其它机制导致细胞转化。 B、病毒对宿主的间接损伤-免疫病理损伤 通过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 对大部分非杀伤细胞的病毒来说,由它们引发的免疫病理反应是造成机体损伤的主要原因。8、包涵体(inclusion body):有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在胞浆内或核内形成的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卵圆形或不规则斑块。9、病毒致癌的几个特点: 1)病毒诱导的癌症往往是在该病毒长期持续感染后产生的;2)很多人持续性感染可致癌病毒,但只有一小

18、部分人发展成病毒相关癌症。如EBV、高危型HPV的感染;3)仅有病毒感染不会引起癌症,其他因素还包括暴露于特殊环境、宿主的遗传因素及免疫缺陷;4)免疫缺陷并不增加所用病毒相关肿瘤的风险,如鼻咽癌、肝癌等。10、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包括:A、非特异性免疫a、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和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b、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细胞毒性效应,释放穿孔素。B、特异性免疫 a、细胞免疫主要机制是通过致敏T细胞(主Tc细胞和Th细胞)的效应作用。 b、体液免疫其中具有保护性作用的主要是中和抗体。11、

19、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广谱性、种属特异性、间接性。12、病毒抗原根据来源可分为两类:外源性抗原:指通过吞噬或吞饮等作用被APC从外面摄入的抗原。内源性抗原:指在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后合成的病毒抗原。13、中和抗体: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通过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在消除细胞外的游离病毒中起主要作用,包括IgM, IgA ,IgG 三类。14、血凝抑制抗体:表面含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的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的抑制血凝现象的抗体。15、血凝现象:HA能选择性地凝集多种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的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凝集。16、体液免

20、疫的其它抗病毒功能: 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激活补体,发挥溶细胞效应;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促进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17、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主要致敏细胞)Tc细胞:可直接杀伤或破坏表面带有特异性病毒抗原的靶细胞(即受病毒感染的细胞)。Th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TNF,IFN,IL-2等,并活化CTL及巨噬细胞,发挥杀伤等功能,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终止感染。第四章 病毒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1、导致某种病毒灭绝的必要因素是什么? 该病毒必须没有可替代的宿主; 抗原性稳定,感染或单次接种能产生持久免疫力。2、一个好的疫苗应具

21、备以下属性: A、具有对特定病原体发挥适当免疫的能力;b、能持久性保护; C、安全; d、稳定; e、便宜。3、如何获得减毒株?A、野毒株在非自然宿主中反复传代,如3型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B、冷适应病毒株(ts株),如流感疫苗;C、重组病毒株,如轮状病毒疫苗;D、反向遗传学方法。4、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指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使病毒的毒力即致病性减弱或丧失(疫苗由完整的活病毒组成)。 5、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指将编码某一蛋白抗原的基因转入减毒的病毒的基因组而制成的疫苗。6、灭活病毒疫苗 (inactivated virus vaccines):指用灭

22、活剂处理活的病毒,使其失去感染性,但仍然保留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免疫原性。是由完整病毒组成。7、亚单位疫苗 (subunit vaccine):用病毒抗原性组分而不是全病毒作疫苗。 8、多肽疫苗(peptide vaccines):根据抗原蛋白的抗原表位合成的疫苗。9、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s):将能引起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编码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将其直接导入机体细胞后,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表达蛋白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10、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注意事项:供病毒分离、核酸和抗原检出的标本: 早: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 近:在病变部

23、位取样; 快:采得的新鲜标本应尽快冷藏送检; 多: 标本的量不能太少,一次取多种标本; 净: 加入抗生素,避免标本污染;供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标本: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IgG);血清标本放4保,长期 -20;检测前血清标本5630分钟处理。11、病毒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从病变部位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12、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A、动物接种 : 最早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B、鸡胚接种: 用受精孵化的活鸡胚。C、细胞培养: 用体外培养的活细胞,适于绝大多数病毒的培养。13、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征及传代次数将培养细胞分为三类:A、原代细胞:直接从动物或人的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细胞。 B、二倍体细胞

24、:细胞染色体维持正常的二倍体数目,经有限次数的传代后 逐渐衰老死亡的细胞。 C、传代细胞:具有无限繁殖能力,能反复进行传代的细胞。14、分离病毒的鉴定: 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a、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指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引起的特有的细胞病变。 b、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表面带有血凝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等)感染细胞后24-48小时,细胞膜上出现病毒的血凝素,能吸附豚鼠、鸡等动物及人的红细胞,发生红细胞吸附现象。 c、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d、细胞代谢的改变: B、病毒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C、

25、血清学鉴定15、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测定: Virus titer(病毒效价或滴度):单位体积中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数量。 A、蚀斑形成单位测定: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由一个感染性病毒体复制而形成的蚀斑。B、半数感染量测定:半数感染量(ID50, 50% infective dose):病毒感染动物、鸡胚或细胞后,引起 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病毒剂量。16、检测血清抗病毒IgM抗体近期感染的依据。检测血清抗病毒IgG抗体流行病学调查。17、中和试验(neutralizing test,NT test):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

26、一种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CF test)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HI test)18、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指直接从标本中检测病毒或其成分、IgM等,快速得 出结果。 a、形态学检查:标本中的病毒量达 106 PFU/ml时; b、病毒抗原检查; c、检测病毒核酸; d、特异性IgM检测。 20、抗病毒治疗:抗病毒化学制剂-抑制病毒复制a、核苷类似物; b、金刚烷胺; c、Enfuvirtide等等。 抗病毒生物制剂-抗病毒、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a、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27、)及干扰素诱生剂; b、胸腺肽(Thymosin 1):通过对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而清除病毒感染、增强免疫。 c、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 IL-2):能诱导和增强NK、T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以及抗体依赖的Tc杀伤力。 d、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等。 其他抗病毒治疗方法 a、中草药防治病毒感染:如黄芪、板蓝根、大青叶等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b、抗病毒基因治疗:作用靶位病毒核酸、反义寡核苷酸、siRNA、核酶。第五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1、呼吸道感染病毒: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2、呼吸道病

28、毒的致病特点: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经飞沫传播,传染性强; 所致疾病潜伏期短; 可现各种呼吸道症状; 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3、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尼派病毒等; 其他病毒科: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等。4、粘病毒: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的病毒。正、副粘病毒以其核酸是否分节段为标准 分节段者-正粘病毒 不分节段者-副粘病毒.5、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的特点: 传染性极

29、强; 起病急,病程短,杀伤力大; 青壮年人死亡率升高。6、流行性感冒病毒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 核蛋白(NP):即衣壳蛋白,抗原性稳定,具型特异性核糖核蛋白(RNP)核心(core) RNA:单负链, 8个节段(A和B型病毒)RNA多聚酶(PA、PB1、PB2)与病毒复制转录相关酶 M1与包膜厚度、硬度相关 内层:基质蛋白M抗原性 包膜 稳定,具型特异性 M2膜蛋白,参与病毒复制中膜融合(envelope) 外层:脂质双层,其表面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HA:NA=5:1),抗原性不稳定,易变异,是分亚型的依据 HA (

30、hemagglutinin,血凝素):为三聚体。 具有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的特性,故名; 带有受体结合位点,与宿主细胞膜上寡聚糖末端的唾液酸受体结合,介导病毒的吸附和穿入; 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HA1: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HA2:具膜融合活性)NA (neuraminidase, 神经氨酸酶):四聚体,呈蘑菇状 催化唾液酸与寡聚糖链共价连接的断裂; 促进子代病毒的释放和扩散; 抗NA抗体能阻止子代病毒脱离受染细胞,从而降低病毒量。 病毒的培养 鸡胚培养(羊膜腔、尿囊腔) 细胞培养:MDCK(犬肾细胞)等 分型与命名 流感病毒可根据NP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或A、B、C

31、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可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禽类:H1H16,N1N9;人类:H1,H2,H3和N1,N2。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流感病毒基因组点突变导致HA或NA抗原性发生小幅度变异,属于量变,不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A型流感病毒通常由于基因重配导致HA或NA抗原性发生重大改变,称为抗原转变。引发流感大流行。 (流感病毒的种间感染受到宿主细胞受体特异性的限制)7、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在短期内突然发生,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的轻重和流行

32、株的种类、年龄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婴幼儿、老人、支气管哮喘及伴心肺疾病等患者易并发症而导致死。常见的并发症有中耳炎、肺炎、心肌炎和脑炎。8、流感的临床症状: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流涕、鼻塞9、免疫性:病后对同一病毒株有牢固的免疫力。对同亚型漂变株有短暂的免疫力,对新亚型无免疫力。 体液免疫: anti-HA Ab-中和病毒 细胞免疫: anti-NA Ab-限制病毒扩散10、微生物学检查(1)分离鉴定:咽漱液(+双抗) 鸡胚羊膜腔或MDCK病毒液+ RBC血凝(2)检测核酸:RT-PCR : virus typing and subtyping Nucleotide sequenc

33、ing: genetic characterisation(3)检测病毒抗原:Immunofluorescence (IF):virus typing and subtyping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virus subtyping(4)血清学鉴定:(恢复期抗体效价4倍升高) Complement fixation(CF):virus typing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virus subtyping Neutralization test (NT):measure protection 11、流感的防

34、治流感灭活疫苗:绝大多数国家使用 全病毒灭活疫苗 裂解疫苗 亚单位疫苗流感减毒活疫苗:仅在俄罗斯和美国使用(5-49岁)现行流感疫苗是三价疫苗: A/H1N1 、A/H3N2 、B型病毒 。12、副粘病毒的特点(1)形态类似正粘病毒但较正粘病毒大(150-300nm)(2)单负链RNA但不分节段(在细胞质复制)(3)抗原性稳定(4)刺突两种 H/HN/G-病毒吸附蛋白 F:介导病毒包膜与质膜融合(具溶血和细胞融合功能)(5)鸡胚多生长不良,细胞培养多有明显CPE。13、常见的人类副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形态:为球形,12

35、0-250nm,包膜刺突:H只凝集恒河猴RBC;F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细胞培养:可见CPE(多核巨细胞和包涵体);抗原性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 导致病毒血症。Kopliks斑(2-3天)迟发并发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免疫力持久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球形,100-200nm,刺突:HN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F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只有一个血清型; 导致病毒血症; 免疫力牢固; 防治:减毒活疫苗,三联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 MMR)。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包膜刺突:G与受体结合、吸附F强烈细胞融合作用(故

36、名),形成合胞体及胞浆嗜酸性包涵体 只有1个血清型传染性强(冬、春流行),飞沫及接触传播 局部炎症(不入血) 免疫力不持久,可再感染;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球形,有HN和F蛋白,有5个血清型;经飞沫传播,不引起病毒血症,局部增殖,引起分泌物,较多的卡它性炎症类流感;免疫力不持久,可再感染。14、冠状病毒病毒呈球形,80-160nm;单+RNA,不分节段,27-30kb;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刺突放射排列呈冠状(日冕状); 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多在冬春季)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再感染15、SA

37、RS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而并非已知冠状病毒的突变株.形态结构与普通冠状病毒相似病毒核酸29.7kb,与普通冠状病毒仅有约60%同源性细胞培养(Vero) CPE (普通冠状病毒株大多难于体外培养)动物宿主:中华菊头蝠 以显性感染为主,可能有隐性感染者,但少见。免疫力:抗体中和作用;细胞免疫;持久免疫?16、腺病毒(adenovirus)球形无包膜DNA病毒,36kb.20面体立体对称,12个五邻体有纤突(具血凝活性, 型特异性),其余为六邻体。细胞培养明显CPE.17、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风疹(德国麻疹)的病原体,是人类最重要、最常见的导致先天性畸形病毒之一;属披膜病

38、毒科球形,50-70nm. 有包膜,刺突能凝集红细胞20面体对称,单正链RNA,9.7kb. 只有1个血清型病毒可在多种细胞内增殖, 如人羊膜细胞,兔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等, 有或无CPE(出现较慢).18、鼻病毒(rhinovirus)属小RNA病毒科,不耐酸(pH3时可被灭活)(与肠道病毒区别)引起普通感冒(50%上感);免疫力不牢固第六章 肝炎病毒1、2008年5月19日-首个世界肝炎日。2、肝脏有哪些功能?代谢功能; 胆汁生成和排泄; 解毒作用; 免疫功能; 凝血功能;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一、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39、HAV)小RNA病毒科1、生物学特征球形,无包膜,直径27nm,呈20面立体对称,壳粒由4种多肽构成(VP1、VP2、VP3、VP4);+ ssRNA 约7.5kb。体外培养:增殖非常缓慢,不出现CPE。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猕猴。100 5min可灭活;对乙醚、氯仿、酸处理(pH3)均有抵抗力;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处理可破坏其传染性。只有一个血清型。常见症状:发热、乏力、厌食、恶心、黄疸、褐色尿。2、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fecal/oral)3、致病机制:病毒在体内播散,致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 4、免疫性 特异性CTL;预

40、后良好,不转为慢性;可产生持久的免疫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HAV IgM-急性期出现-早期诊断 ; IgG-恢复期出现-防止再感染 5、微生物学检查 检测抗体:感染早期:抗HAV IgM;流行病学调查:抗HAV IgG直接检测抗原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 6、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干净免疫预防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二、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嗜肝DNA病毒科1、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电镜下观察)大

41、球形颗粒(Dane颗粒):Dane 1970年首先发现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直径42nm。包膜蛋白的组成:S-主蛋白(HBsAg);S+preS2-中蛋白;S+preS2+preS1-大蛋白内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27nm,衣壳蛋白核心抗原(HBcAg),可溶性蛋白e抗原(HBeAg)。 核心:核酸:不完全双股环状DNA;DNA多聚酶:病毒复制相关酶(具反转录酶、RNase H功能)。小球形颗粒:22nm,主要为HBsAg,少量中蛋白和大蛋白。管形颗粒:22100-500,成分同小球型颗粒,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主要为HBsAg,无感染性。 基因组结构 Page 34 of 34

42、3.2Kb不完全双链环状DNA;负链长链;正链短链;负链DNA含4个ORF: S区:S基因、前S1基因和前S2基因(HBsAg, Pre S1, Pre S2); C区:C基因,前C基因(HBcAg, HBeAg) P区:编码DNA多聚酶; X区:编码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癌基因及病毒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病毒的复制a、脱壳;b、合成双链环状DNA;c、合成4种mRNA;d、前基因组RNA及DNA多聚酶进入病毒内衣壳;e、负链DNA合成,前基因组降解;f、复制出正链DNA;g、病毒体释放。抗原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组成:糖基化g

43、p27;a-共同的抗原表位;d/y 和w/r- 亚型抗原表位(2)HBcAg:存在内衣壳上,被HBsAg覆盖,不易在血液循环中检出。抗HBc抗体没有保护性;抗HBc IgM阳性-HBV处于复制状态。 (3)HBeAg:为分泌型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液中。其消长与病毒DNA载量相关。抗HBe(+)破坏受染细胞,具一定保护作用;表明病毒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要排除PreC区变异)。 病毒培养及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不成功;病毒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人胚瘤细胞抗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 抵抗力强对干燥、紫外线耐受,不被70乙醇灭活; 100 10min、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环氧乙烷可灭活病毒。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传播途径:垂直传播(80%);血液传播(高);性传播(低)。致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免疫病理损伤是导致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3、微生物学检查 两对半; 定量检测HBV DNA:病毒存在和复制最可靠指标; HBV DNA多聚酶。 4、防治原则 预防:防止传播;主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被动免疫(注射高效价HBIg)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