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考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1.国家的含义:起源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考点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2
2、.真实性: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民族进程: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今天,人民拥有广泛的自由、民主、人权。考点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考点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3、。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考点6:我国公民享有的的政治权利与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
4、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公民应履行政治性义务1.含义: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不可推却卸。2.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本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为准则);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义不容辞的职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考点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基本原则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考点8: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与有序的政治参与1. 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
5、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是否遵守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考点1:我国的选举方式与选举制度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2.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3.我国的选举制度: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6、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考点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原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也是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2.措施:必须增强公民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要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考点3: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决策方式内容方式依据作用或目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xx、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
7、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公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
8、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考点4: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1.村民委员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内容:村民选举;村民决策;村民管理;村民监督。(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2.居民委员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内容: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
9、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3实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的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民主实践中有利于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考点5:民主监督1. 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区别含义不同通过给国家写信、打xx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方式不同信函、xx、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特点不同是我们
10、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作用不同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在监督中发挥独特作用相同点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注: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2.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
11、争,勇于依法行使监督权。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考点1:政府的性质与职能1.政府的性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
12、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四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职能的履行: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考点2: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1.政府的作用: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公民应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
13、系:了解政府的性质与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考点3:政府的组织和原则1.宗旨:为人民服务2. 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考点4:求助有门,投诉有道1.方式和途径:开设热线xx、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2.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考点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具体要求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
14、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威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考点2: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措施)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15、;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考点3: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1.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利利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利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3、意义: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够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意、聚民
16、心,作出正确决策;才能够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考点4:我国行政监督体系1.内部监督:上级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制部门。2.外部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考点5:政府威信的表现及树立1.含义:政府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2.政府有无权威的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服从。3.我
17、国政府威信的树立: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政府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现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4、树立政府权威要做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 我国
18、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1.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3.体系:地方各级人大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4.职权: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考点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义务1.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以上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19、县以下的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2.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4.义务: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1.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2.基石:人民代表大会3.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组织和活动的特点:
20、民主集中制5.基本内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和重点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考点4:民主集中制及其体现1.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2.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
21、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考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2.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考点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2、与宗旨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考点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
23、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考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考点5:党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原因: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2.措施: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24、,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考点6:中国特色政党制度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基本内容: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它们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
25、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3.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4.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考点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首要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
26、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富裕、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考点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1.涵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
27、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享有和行使自治权。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5.前提和基础:实行民族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考点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考点4:我国的
28、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包括两个内涵: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
29、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住贡献。考点5: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构成:由道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行动指南)、制度(根本保障)三位一体构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第四单元
30、 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考点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权利和义务1.地位:是国家关系的主要参与者、是国家社会的最基本成员。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主权。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4.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考点2: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1.含义:略2.地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3.类型:政府间与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一般性与专门性的。4.作用: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考点3:中国与联合国1.地位:联合
31、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和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现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5.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2、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考点4:国家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国际关系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内容含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竞争、合作和冲突时其基本形式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国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但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是非正义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最终也会损害本国的利益。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
33、策,对外政策不同,直接影响国家间的关系。(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考点5: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2.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3.措施: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考点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
34、与发展1.和平问题含义: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现状:当今世界总体和平,但仍不安宁。2.发展问题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现状: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内容:“四个保障”。即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权利,
35、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考点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世界多极化的表现: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欧、俄、中、日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多极化的意义: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3.发展趋势: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考点3:国际竞争的表现和实质1.表现: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2.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措施: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考点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含义:外交政策指的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内容: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