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有关的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班级 姓名 14.诸葛亮传略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扰乱:动乱。魏武帝:
2、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刘琮: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吴会:吴国。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
3、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思考与练习一1.解释:少_逸_殊量_纳_既_拜_2.翻译:时人异焉_;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权既宿服仰备_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之战。【试题】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
4、处。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大 破 其 军 乘 胜 克 捷。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永安即白帝城。曹丕曹操之子。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自取自己取而代之。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股肱比喻辅佐
5、之臣。效献出,呈献。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事侍奉。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
6、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疏了出师表。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7、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 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 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 (二二)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8、”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泰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主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释: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卒然:同猝,突然。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
9、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遵照你的话去做。” 1.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字。吾有德于人也( ) 卒然见赵王( )(3)无忌谨受教( ) (4)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 ( )(5)唐雎谓信陵君曰( )2.翻译句子。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3.唐雎为什么要信陵君忘记对赵王“
10、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的“大德”? (六八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翻译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2.解释加点词语。仰( ) 赢(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4.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