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设计: 琚湾一中 七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并积累词语。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重点】1、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炽痛(ch)嗥鸣(ho)斑斓(ln)谰语( ln )亘古(gn)镐头(go)召唤(zho )泛滥 ( ln )怪诞( dn ) 蚱蜢( zha )污秽(hu)默契(qi)田垄(lng) 2、解释下列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疼痛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2、污秽:肮脏的东西3文学常识填空。 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端木蕻良_,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4、 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C. 教学设计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D. 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面对故土,作者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课内探究案】一 歌曲播放,激情引读1、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感。2、“九一八”事件
3、,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二、有情朗诵,整体感知1、有情朗诵: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a注意把握教师的语气语调重音;b划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语。c感受文中的情感。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b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2、整体感知: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
4、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合作探究: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2、品读赏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例:“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
5、。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学法指导:A、明确该词的本意;B、联系上下文,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本文大量的使用排比,其好处是: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为什么不用“它”?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
6、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四、回味赛读,互动释疑1、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组内交流解决。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7、: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课内语段阅读。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_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_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
8、,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睛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_的狂风这时我听见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词:_炽痛_泛滥_斑斓_怪诞_2语段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 结构上总领第一自然段,内容上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
9、见她召唤我回去。”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梦萦魂牵的感情。“无时无刻”说明这种感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故乡一直念念不忘。 4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 有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抓住这些特点,能充分体会到东北地域之广阔与物产之丰富。这些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5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
10、样写?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多么丰饶”。回忆“我”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加突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拓展检测案】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B ) (2分)A红妆素裹 气吞斗牛 断章取意 顿失滔滔B廓然无累 涕泗横流 怀古伤今 十拿九稳C对答如流 根深蒂锢 自知之明 拮据生活 D精血诚聚 开卷有益 深恶痛疾 重蹈复辙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是( D )(2分)A2012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别有用心,让龙年春晚处处体现“回家过大年”的理念,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出出精彩的节目。B上课时,小明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叫到办公室狠狠批
11、评了一番,一回到教室,他就忘乎所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C老陆虽然已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做起事来就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扶困助残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能袖手旁观。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A杭州地铁的开通,必将有助于解决杭州及周边地区交通拥堵的现状。B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C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D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12、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A B C D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2分) 题 目 作 者 朝 代 出 处A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B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水浒C公输墨子春秋战国墨子D曹刿论战司马迁西汉左传课外语段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闻
13、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14、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 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2解释下列词语。 (1)迥乎不同:_形容相差很远。(2)一反既往:_改变过去一贯的做法。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义正辞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