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课文言语形式的特色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 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2 朗诵揣摩精彩语句及段落,理解作者情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作用。【教学课时】1 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国语记载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 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 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 个人。
2、 狐偃劝他说 : 这是 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耳于是磕头致谢, 收下土块, 装在车上。 因为泥土代表了国土。 重耳 当时正在各国流亡, 这让他和他的追随者 们认为这是上苍预示他们将回到晋国, 取得权利的征兆。 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 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 豆高粱; 那里还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肥硕的小鹿, 剽悍的马群曾经被外族 践踏,许多有志之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这片热土。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 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 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
3、 1936 年的短篇鴜鹭湖的忧郁,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主要著作科尔沁旗 草原和曹雪芹。2.背景简介1931 年 9 月 18 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 四处流浪。 1941 年的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 最艰苦的阶段。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 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 的誓言。3.字词积累(1)字音字形碾 nin 誓言 sh yn 胸膛 xing tng 嗥鸣 ho
4、mng山涧 shn jin 高粱 go ling 斑斓 bn ln 缠绕 chn ro亘古 gn g 耻辱 chr 默契 m q 田垄 tin lng埋葬 mn zng 镐头 gotu 土壤 t rng 禾稻 h do丰饶 fng ro 污秽 w hu(2)字词释义【挚痛】诚恳而深切。【嗥鸣】 (野兽)大声嚎叫。【谰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荒诞离奇;古怪。【污秽】肮脏的东西。4.概括段落大意,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点拨】第一段: “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 “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 “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 “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
5、战 斗而牺牲!两段文字一气呵成, 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 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并峙, 又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结构相同: 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然后回忆, 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5.概括内容主旨【点拨】本文描绘了昔日故乡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 ,抒发 了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 对已被日本侵略者 强占多年的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点拨】“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 原野, 我的家乡
6、,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热 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 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2.者在表达对土地的誓言的时候, 列举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 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 作者如数家珍,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 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 展现了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 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 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 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7、!你必须站立”?【点拨】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 是因 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 但随着作者的情绪一步步激动, 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 三人称代词“她”以第二人称“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 辞上叫作“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 土地的誓言?【点拨】从文章看来,这誓言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 的誓言”。作者之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 在拟写标题之前更是如此。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好的选择。5. 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家国情怀 (
8、1)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 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点拨】 “泛滥”原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坏的 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 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这里指作者 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2)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 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 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标直漂亮的白 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我看
9、见奔流似的马群, 深夜嗥鸣的蒙古狗, 我听见皮鞭滚落 在山涧里的脆响;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 黑色的土地, 红玉的脸庞, 黑玉的眼睛, 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 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狐仙姑深夜的谰 语, 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 我。【点拨】 (1) 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 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 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 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 修辞
10、手法, 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 使景物描绘更形象、 生动。 (4) 文章从听觉、 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3)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 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不管我走到哪里, 即使我睡得很沉, 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 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点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4)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 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 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点拨】作者用诗一般的语
11、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 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 一个是大地之心, 一个是作者之心。 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 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5)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 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 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点拨】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表达了作者对解 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6)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 回去。 为了她, 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 者我的坟前。【
12、点拨】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 的决心。四、品读课文,写法归纳1. 运用呼告,抒发激情。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述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 述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理掀 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2.精心选景,增强感染。本文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 样闪现,展现出东北大地的丰饶与美丽。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黄 豆粒、 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 视觉冲击力。3.多用排比,加强气势。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 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 等处。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写一篇小短文, 运用排比、 呼告手法, 描绘一下你的家乡, 表达出你的情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