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多补少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口算练习8+0=0+8=5+3=2+7=4+3=2+7=0+6= 2+3=6+1= 2+6= 3+4=5+5=4+4=6+4=2+1= 3+2=0+9= 4+4= 一、 出示尝试题师:期中数学考试明明和聪聪都得了100分,老师奖给他们一些小明明8朵小花,聪聪4朵小花。如果你是聪聪
2、,你想说什么? 学生会说出奖励不公平。怎样才能让聪聪和明明的小花一样多呢?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学生自主活动。师:谁愿意演示个大家看一下?(教师提供直观学具让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为下一环节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体会移多补少问题的特点)二、自学课本三、尝试练习师: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四、 学生讨论五、 教师讲解1、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
3、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第二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让学生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师: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学生自主完成。展示学生想法。 师: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
4、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总结: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问题。3、第二次尝试练习。师:“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出示题目:熊妈妈摘了14个玉米,熊宝宝摘了4个玉米,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玉米就一样多了?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六、归纳总结方法。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师: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
5、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先找到什么呢?(生:找到多出来的部分)师: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加上一条小竖线)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2、体验画图的作用。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师:通过画图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出题目的意思,帮助我们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图中找到答案。七、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分享给大家好吗?八、课外互动让学生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移多补少”问题展示给
6、父母看。课后反思本课的主根内容是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图的方法。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本课借助送给学生的礼物小花引出问题:拿出几朵红花给黄花,同桌两人的小花一样多?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猜测,再运用手中的小花摆一摆进行验证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学具摆一摆来解决问题,所以摆的方法并不做重点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验到要从多的拿一些给少的,同桌两人的小花才能一样多这也就是移多补少的过程因为用学具来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利用画直观图这一有效工具来解决问题上,并且呈现了画图的方法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建模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不改变总量的基础上,把不一样多的两个量变为同样多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多个实际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发现移多补少”就是要先找出来的部分,然后将多的部分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一部分移给少的,让两个不同的量变的一样多这个模型的建立,有效地指导了学生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有效利用学生生成资源调控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一些细节的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