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8 ,大小:1.12MB ,
资源ID:407666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0766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pdf

1、Asia-Pacific Security and Maritime Affairs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李 文内容提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的“双重属性说”,是现代化学说发展中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说”,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

2、论体系明确了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彰显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关 键 词:中国式现代化 双重属性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论创新 世界意义作者简介:李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007)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子课题“习近平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编号:2019ZDGH001)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 DO OI I:10.19780/ki.ytaq.2024.1.2文章编号:2096-0484(2

3、024)01-0021-17当今时代变乱交织,出现了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后冷战时代以来未曾有过的新情况:世界政治似乎被越来越难以解决的冲突和武装暴力所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变数与不可预期性与日俱增,此前相对稳定、均衡、确定性较高的有序世界,面临被不稳定、不平衡、充满不确定性的无序世界取代的危险。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在于西方世界整体走势衰微,日趋封闭、僵化与保守,既难以给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无法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之路,又无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的现实,不愿意、也缺乏能力接受新兴力量

4、和新型文明的挑战,一味抱残守缺,全力维护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于西方世界引12以为傲并大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和理论山穷水尽,难以对解决当今时代难题提出新方案、新举措,不仅未能根据中国崛起带来的世界格局新变化进行理论创新,提出富有解释力、说服力的新观点、新学说,而且还不肯退出自西方世界兴起后一直占据的文化思想高地,仍然试图牢固掌控话语权与解释权,造成世界范围内认知逻辑与事实逻辑的严重脱节。“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力,展示

5、新图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全新的视野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新阐释,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解决时代难题、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一、“双重属性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大突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双重属性说”,是世界现代化学说史上的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一)

6、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以工业化为首要推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无一不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无论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层面,都存在可以用统一标准加以衡量的普遍性,以及不能用统一标准加以衡量的特殊性。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物质生产力水平是衡量现代化的首要标准,但物质生产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精神条件。人类社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世界各国现代化都具有普遍规律可循,包括以非生物能源高度利用和技

7、术进步推动的工业化,由服务业迅速发展推进的产业化,由“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带来的市场化,由人口日益以都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城市化,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不同、文化有别、国情各异,决定了成功通往现代22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4 年第 1 期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求是2023 年第 16 期,第 4 页。化的道路千差万别而非千篇一律,各国现代化又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如果对现代化规律的揭示尤其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就此止步,难免落入以静止和片面为特征的形而上学窠臼。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

8、现代化常为常新。“百川到海,殊途同归”的说法不无道理,但其真理的成分只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地域,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经过农业革命先后进入农业社会;再如,西欧、北美不同国家效法英国,纷纷通过工业革命,加入西方工业化、现代化国家行列。但正如农业文明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顶点,后来被西方工业文明所取代一样,以西方世界为代表的工业文明也绝非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无论人类历史多么漫长,一些普遍性因素始终存在、超越时空,如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与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物质生产。但如何组织生产活动提高生产能力,“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与“本国特色”之间存在相互转换关系。在由栽培与驯养技术推广及深化为特征而开

9、展的农业革命过程中,英国是一个例外,可称之为进入农业社会过程中的“英国式现代化”,但因十足的“英国特色”带来英国工业革命,并因其他西方国家的迅速跟进,产生了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模式。英国发展的特殊性转换为一种普遍性,造就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包括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和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都有着“两重属性”。与西方世界较早进入现代化行列的国家比较,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现代化,因自身的特殊性更为突出,对拓展现代化内涵与外延的贡献也更为突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这样

10、的历史和现实地位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必然具有不同凡响的世界意义。这种不同凡响,既表现在现代化普遍特征方面,更表现在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方面。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十分重视现代化的各国共有特征一面。如党的八大就提出要使我国“尽快地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导致在独立自主打造完整工业体系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物质生产能力一直未能获得显著提升。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力。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大势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认识日益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得以沿着与西方国家既有共同点、

11、又有所不同的32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第 82 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377 页。路线和目标加速前行。“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预期,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所瞩目,展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图景,将极大地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加以展开。在普遍性方面,

12、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举世公认伟大成就,包括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长,城镇化率达到 64.7%,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 78.2 岁,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等。报告擘画的到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指标,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包括社会层面的任务,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包括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

13、共同价值。其中许多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等,都存在世界可以量化的、统一衡量标准。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前所未有地明确肯定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层面有着与世界各国相同的目标与追求,其蕴含的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而日益获得证明。在特殊性方面,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本国特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要求,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使命。这一精辟阐述,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

14、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展现出人类社会发展新图景。(二)“双重属性说”的科学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生命力,取决于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与揭示程度。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双重属性的阐释,切合中国实际,沿普遍性向特殊性递进,深刻把握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42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4 年第 1 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第 2 版。同上。同上,第 2、3 版。1.体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

15、的深化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否则,“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恩格斯最早提出“工业革命”这个术语,指称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以及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国相继发生的从手工生产转向机器大生产的技术和经济变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因前所未有地提高了

16、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强大动力。工业化带来城市化与公路、铁路的发达,进而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随着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与工业文明相一致的国际规则随之不断产生与完善。工业化是“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和“非工业国家”必然之路:“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在世界市场形成经济竞争普遍化的情况下,“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的论述,充分

17、展示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共产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困难最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令人信服地表明这个世界第一大党对人类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在认识历史发展大势基础上的主动作为。2.体现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和平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式现代化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反映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

18、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52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1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86 页。同上书,第 11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00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6 页。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他更加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江山就

19、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观点,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懈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3.体现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

20、情,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难以推翻“三座大山”,从被侵略压迫的境地中解放出来,实现站起来的光荣梦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没有像苏联戈尔巴乔夫那样,在所谓的“新思维”指导下,打着改革的旗号实行所谓的“自由”“民主”全面倒向西方,导致亡党亡国,而是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四项基本原则”中的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显而易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难以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富起来

21、的美好愿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社会转型压力十分巨大,遭遇的矛盾风险分外严峻。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与挑战,“为什么我国能保持长期稳定,没有乱?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和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一心一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能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凝聚磅礴伟力。62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4 年第 1 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116 页。同上书,第 373 页。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

2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第 4 版;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123 页。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年,第 267 页。(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双重属性说”终结了将传统与现代截然对立的“双重使命说”,堪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一项重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国家具有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

23、会奠定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破坏与建设的双重使命,在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对立与割裂以及迷茫与彷徨,如罗荣渠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过程所总结的那样:背弃了传统的现代化成为殖民化或半殖民化,而背向现代化的传统则成为自取灭亡的传统。由于对现代化的双重属性缺乏科学认识,当时中国知识界长期徘徊在鼓吹中国万事不如人的崇洋媚外和宣扬狭隘民族主义盲目排外之间。二战结束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尽管殖民主义思维依旧不同程度存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行列,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国家主导、引领非西方国家命运的

24、局面。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和相互往来日益增多,共同利益、各方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以及各方认可的共同价值也日益增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通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双重属性说”,使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性问题。由于社会主义是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进步性缺乏充分认识的情况下起步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以苏联为代表,没有充分认识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存在普遍性的一面、值得相互学习的一面,而是从朴素感情出发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兴无灭资,逢西必反,逢美必反。总之,凡是资本主义的,一

25、概反对,导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举步维艰,甚至遭遇巨大挫折与失败。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改变这种片面的、不客观的想法与做法。“双重属性说”则更加明确阐明虽然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但两者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具有共同性,从而超越了非敌即友的二元对立思维和价值观,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二,“不破不立”是否是传统与现代化两者间必然归宿问题。对此,“双重属性说”给出的正确答案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而中国特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是现实的源泉,72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马克思恩格

26、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768 页,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307 页。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做不到以彻底否定自己历史为前提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是“破”与“立”的二元对立,而是传承与发展的革故鼎新。正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重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中国的现实又是中国历史的有机延伸,中国式现代化才得以打破现代化即西方化的成规,能够在西方道路之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另辟蹊径。二、“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途径“两个结合”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27、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两个结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揭示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其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检验与提升,其新的生命力离不开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传承获得滋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获得对革命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后,毛泽东没有照搬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一马克思主义信条,而是从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贫农这一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以“没有农民,就没有

28、革命,没有贫农,就没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面对十年动乱后期中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现实,邓小平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这一所谓的社会主义金科玉律,创造性地提出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内容的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从中国迎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新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离不开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具体实

29、践新尝试、新经验进行总结后的创新发展,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源头活水,来自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依凭。“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82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4 年第 1 期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 7 月 2 日,第 2 版。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只有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迸发新的生命火焰。任何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具有许多普遍性、一般性的因素,这些因素或曾为某一地区和某一时代所特有,但与现代化之间并非截然对立、不可融合。“

30、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自我表现新的可能。”作为对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揭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固然是通过对欧洲工业化带来的发展历程加以观察、概括与总结的结果,但欧洲的历史和亚洲的历史、中国的历史都是人类的历史,彼此间存在共同之处。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文化的“早熟性”,诞生于工业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启动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历史记忆与思想之间,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之间,存在更多的深层次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

31、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这种“高度的契合性”,构成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姜义华指出,社会主义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方才传入中国的全新概念,但社会主义所秉持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诉求,非常契合中国人一贯向往的“天下为公”。日本学者沟口熊三也观察到:“正是在中国强有力伸展着的相互扶助的社会网络、社会伦理以及政治理念,才是中国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就是说,社会主义机制对于中国来说,它不是什么外来的东西,而是土生土长之物;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在使这些土生土长之物得以理论化过程中,或者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刺激作用的媒介而已。”(二)“两个结合”是中国式现

32、代化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社会主义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重要的实际,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最显著、最根本的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最为重要的结论。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断变化的国情相结合,我们党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92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

33、2 年 10 月 26 日,第 2 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齐世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年,第 39 页。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 年 6 月 3 日,第 1 版。参见姜义华:“天下为公”何以深远影响中华文明发展?,中国新闻网,2023 年 2 月 8 日。沟口熊三:中国的冲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年,第 124 页。取得理论上新的突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

34、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本世纪中叶提前至 2035 年,并提出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第一个结合”基础上的“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马

35、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本思想。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至上”理论为指导,习近平将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天下均平”,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如晏子春秋主张“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诗经大雅民劳倡导“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从传统文化“天下均平”思想获得精神滋养与创新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得出结论:“走社

36、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03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4 年第 1 期参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 10 月 28 日,第 1 版。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第 2、

37、3 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5 日,第 2 版。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 年,第 436、369 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 7 月 2 日,第2 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200 页。汤化译注:晏子春秋,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第 191 页。高享注: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第 422 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373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38、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第 2 版。资本为中心,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非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和平是符合人类本性的生存状态,实现永久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和平理念,又赓续和发展了自古以来“和为贵”“和而不同”“内圣外王”“睦邻友邦”“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使自身与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

39、来深重苦难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人类历史逐渐向世界历史转变。20 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类历史步入以全球化为标志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交往和合作日趋紧密。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以“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为智慧源泉,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一种建设美好世界并为人类谋进步、谋大同的情怀。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

40、了的本质的统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与其他自然的关系。”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等哲学理念,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通过马克思主义重视自然的思想与中国古代重视生态的理念的结合,习近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特征的重要思想:“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培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

41、代化以深厚底蕴。”传统文化不是身外之物,而是渗入我们血液、深入我们骨髓的积液。经过长期的累积后,它并非像沉静的山川那样凝重而缺乏动力,而是真正深入13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参见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求是2023 年第 16 期,第 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67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第 4 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

42、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 年 6 月 3 日,第 1 版。我们生命发生化学作用的一种势能、动力。“两个结合”正本清源,确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于传承和光大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中华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大本大源的不可撼动的地位。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日益显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也使中国彻底告别了近代以来屡屡出现的“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的不正常状态。正如罗荣渠指出:“千年的皇权帝国与儒教文明崩坏之后,病急求医,模仿与抄袭了各种外来的现代化方案,为引进现代文明的创新而丢掉

43、既往文明的更新。实际效果是:百年的变革始终在抄袭外国与回归传统之间摇摆,时断时续,杂乱无章,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如今,通过“两个结合”,中国终于在国家层面科学地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即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从此真正扎根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实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抄袭外国与回归传统之间摇摆的问题。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近代以来长期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西方文明日薄西山、人类社会继续前行迫切需要新的文明引领开辟历史新纪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应运而生。“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

44、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一)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经历了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百年艰难探索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主体意识日益觉醒,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回到了自己历史的延长线,真正地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掌握了原来名义上掌握在李德、博古手中,实际上掌握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手中的军事指挥权。从此,我们党逐步形23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4 年第 1

45、 期参见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编委会: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年,第 66 页。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载李庆撰:王阳明诗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 年,第 626 页。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269 页。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 2 月 8 日,第 1 版。成成熟的、有权威的、有能力的领导集体。新中国成立伊始的抗美援朝战争被史家称为“立国之战”,就在于这场战争彻底结束了中国被世界其他大国压迫、凌辱与指手画脚

46、的历史,中国因此大幅提升了国际地位,赢得世界的普遍尊重,自此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大体上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我们党以大无畏精神在政治上否定了苏共不可一世的“老子党”地位。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上克服重重阻力,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稳步有序地摆脱来自苏联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开始将话语权全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百年大变局历史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深厚、稳固

47、的文明根柢作坚实基础,开始以中国立场为出发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地将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国家放到它本身应有的位置上;开始用中国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衡量是非曲直,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世界的多样性与多元性,给过去 100 多年来一直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被西方世界与西方文化认同、引领和评判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二)为民族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大体说来,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步越晚,越受制于外在因素和力量,越需要提升现代化领导的组织力。“整个世界发展进程的总趋势是沿着自发性意向性主体能动性的方向升进”。与早期实现现代化的欧美国家采取自下而上路径、重视市场作用弱化政府功能的情形

48、有所不同,后发国家现代化的特征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政府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前文所述,在日本、韩国与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强势政府起到了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情况更为深刻复杂,无疑更需要自上而下充分调动发挥主体能动性。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大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认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更加深远、超乎寻常的特殊意义。历史上,许多古老文明都在历史进程中消失、没落。在汤因比笔下,有六大原生态文明,即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米诺斯文明、中国

49、文明、玛雅文33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168 页。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 2023 年 2 月 8 日,第 1 版。明、安第斯文明,但迄今其中五个基本消亡,只留下与这些母体文明具有某种代际亲属关系(或血缘关系)子体与遗址、遗物。但中国文明却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与顽强的生命力,从核心观念到语言文字,五千年来绵延不绝,从未中断,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虽然中华文明传承绵延至今,但有一个难以否认的缺憾:在多数时候政府缺乏足够的组织、

50、动员能力,社会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使在政治上实现高度统一的王朝,中央政府也很难将领导力较好地贯彻到社会各个角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更是陷入内忧外患、四分五裂的状态,军阀割据、战争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孙中山无奈地说:“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但中华民族真的不具备足够的领导、组织力和凝聚力,从而导致中华文明裹足不前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罪恶的对华侵略战争,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出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