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1 ,大小:990.51KB ,
资源ID:4068043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0680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全册教案人教版必修二.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中历史全册教案人教版必修二.doc

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2、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将教材的内容设计成系列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3、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4、粗读、精读,圈点划批,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教学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一、早期农业生产

2、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产生):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最早培植水稻、粟; 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工具:石刀、石斧) 2、早期农业生产的进步: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耜耕”或“石器锄耕”商周:少量青铜农具,掌握开沟排水、制肥、灭虫技术。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思考:古代中国,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具体表现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关键问题:土地的利用率;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

3、传统农业1、(犁耕的改进)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两汉时期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耦犁(西汉赵过,两牛三人)、犁壁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耕犁相当完善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2、耕作技术: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西汉时期代田法(赵过);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耕耙技术。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制。 3、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灌溉工具:

4、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水力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思考: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什么?经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原始农业的产生“火耕”或“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耜耕”或“石器锄耕”商周:少量青铜农具,掌握开沟排水、制肥、灭虫技术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两汉时期改进和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耕犁相当完善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具体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结论: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

5、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1、井田制和集体劳作商周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集体劳作(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2、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生产目的: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特点: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农经济

6、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古代经济(封建经济)不断先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经营规模很小。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常破产流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也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思考: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农业技术: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3、基本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

7、是,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目标:手工业的发展及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冶铜、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过程;制瓷业的发展过程及影响、“瓷都”景德镇;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能力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突出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

8、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明确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都收归官办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不在市场流通。3、世界领先的冶金、制瓷、丝织等。分类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青铜铸造冶铁业时期成就原社晚期掌握冶铜技术西周晚期有铁器商朝原始瓷器四五千年养蚕织绸商

9、周时代繁荣时期(司、四、三)春战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广东汉成熟青瓷商代有了织机,丝织品商周繁荣时期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北朝成熟白瓷西周斜纹提花织物东汉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唐朝南青北白格局,起输国外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宋代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唐朝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16世纪前钢铁冶炼技术产量领先世界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明宣德青花瓷为珍品,瓷都景德镇。宋朝品种多,织锦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明清苏杭织造局生产丝织品超过前代,苏杭宁是丝织业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分类: 家庭手工业特点:纺织为代表,作为农产的副业,主

10、要民间手工业 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总结: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民间手工业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开始发展,民营手工业受鼓励。如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匠人如墨子的弟子、鲁班木匠祖师。(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

11、残;(3)到隋唐恢复发展。(4)两宋以后,曲折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5)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朝中后期 (1)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3)缓慢发展: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4)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产生(5)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6)资本

12、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丝绸:西汉始远销世界,称中国为“丝国”。运送产品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材料:罗马人称中国人为赛里斯(Seres,造丝的人)2、瓷器与制瓷技术西传及影响: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的特征1、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并受农业制约。2、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

13、工业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享誉世界。4、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民间手工业部门出现“资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微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

14、作;2,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互相作用了;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3,通过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难点:影响商业发展

15、的因素.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法:学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有没有同学思考过:商业到底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也可指导学生结合书本封面,关于山西票号日升昌的材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并思考票号和后来的什么机构类似,它在商业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过程设计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思考: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经商的人被称为“商人”。使用贝为货币。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

16、场和大商人。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思考: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3、隋唐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还包括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概况: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清

17、明上河图中的街市4、宋元商业繁荣两宋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思考: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元朝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概况: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A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D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

18、和晋商(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汇兑,为官府代理钱粮。)。结论: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注意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商帮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 中国第一家票号宋朝以前概况: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居民住宅区)分开。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如汉唐长安城设有东、西“市”等等。 宋朝时期概况: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A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汉口镇

19、、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3)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活跃。隋唐以后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逐渐由盛而衰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

20、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2、主要特点: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如郑和下西洋)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走向衰弱:原因: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表现:只开广州一处,只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出口商品仅占总量3左

21、右。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日益繁荣。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联系,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从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逐渐由盛而衰。作业布置A,基础归纳型:按照课堂教学思路,理清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用表格形式展现。B,能力提高型:结合课文,自主探究中国货币发展史,商业都市和城镇的发展史,海外贸易的发展史(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认购其一完成,可通过收集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方式展现)第4课 古代的

22、经济政策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极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极其表现。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计会和平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好坏最近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重点难点重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

23、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讲述内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1)基本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

24、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所有制关系)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形状)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看本课第16页的甲骨文图)。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这种土地的国有不

25、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2)瓦解A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26、井田制日益瓦解。B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2)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

27、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3)抑制土地兼并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均田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28、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合作探究】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类型与变动趋势(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

29、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合作探究】2: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

30、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A主要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典型土地制度是均田制。B认识:(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重农抑商”1、原因(1)根本原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

31、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2、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4、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合作探究】3:阅读P17【学思之窗】,思考(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1)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2)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

32、封建制度。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评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消极作

33、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合作探究】4: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手工业发展(2)统治者为了满足豪奢的生活,需要商品经济;(3)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极端贫困,为了谋生也(4

34、)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某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历代统治者对外实施开放政策(汉、唐、宋、元) 历代统治者重视水陆交通的修建 北宋政府对“市”的不限制政策 唐宋以后的赋税制度改革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5、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3、表现(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4、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36、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5、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第5课 开辟新航路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观条件)和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2、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从而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

37、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3、通过与郑和航行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扩张惟利是图的本质;感受学习探险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通过比较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先进性;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该过程及其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B重点难点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 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

38、步性与灾难性)。 C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重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历史的时空意识和迁移意识。同时重视学科间和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注意史地结合和中外历史知识的结合。强调要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结合中国历史学习世界历史,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为纪

39、念地理大发现,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地理大发现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讲述内容】一、东方的诱惑设问:何为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

40、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设问: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假如你们是当时西欧的各阶层人士,你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指导学生P22看“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图中男

41、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女主人手下是书。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者祈祷用的书,总之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

42、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寻金热”就此形成。哥伦布就曾阅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并在书中作了许多批注,可见深受其影响。“黄金

43、”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过渡:既然欧洲社会强烈的需求扩大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渴望前往东方获得商品和黄金,那么中世纪原有的商道便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了,何况到了15世纪原有的商道还出现了新的问题。(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早在15世纪以前,欧洲和亚洲就有了贸易往来,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完全的陆路,由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其余两条则海、陆并用,一条先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

44、带;另一条从海路进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商品一般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当时,东方的商品,如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欧洲商人要想直接经营东方商品独占丰厚利润只能绕开阿、意商人,另辟蹊径。更严重的是十五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

45、业秩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一贯视东方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价大批采购,由此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财政不堪负担。加上西欧商人和消费者早就对居间盘剥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声载道,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设问:假如你要组织一次远洋航行,都需要些什么?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a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b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2)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a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b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由此凸现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c造船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