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两伊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75年两伊谈判达成协议;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什叶派与逊尼派;两伊战争的经过;两伊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2、理解:了解两伊战争,分析伊朗和伊拉克冲突的原因(在阿拉伯河主权归属上的分歧;宗教派间的矛盾;库尔德少数民族问题)以及造成中东国家分裂的原因。3、运用:了解两伊战争,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化解民族矛盾。(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两伊攻守战略态势转换的条件,两伊战争给两国、中东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的负面影响。2、归纳分析:分析达成的协议未能实现的原因;宗教派别矛盾与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恩怨。(三)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1、尽管造成两伊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十分复杂,但仅靠战争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战争给两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再一次证明,战争不是解决国家间矛盾的明智选择;2、初步理解国家社会安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正确处理领土边界纠纷、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明白我国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与党的政策的关系;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伊战争的教训与影响。难点: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像其他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一样,两伊战争也是
3、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与前面讲过的中东战争、印巴战争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引发两伊战争的宗教因素并不是源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而是源于同一种宗教中的不同教派分歧。这使我们在认识引发局部战争原因上,眼界要更宽阔。两伊战争既给两伊自己带来巨大损失,留下了惨痛教训,也为中东局势和世界局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本课的内容有较多的文字材料和可视材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到讲述中,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在分析战争原因和总结教训和影响时,可以采用分析和归纳、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培养历史理性思维能力。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
4、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学习时注意总结与前面的四次战争的异同,从深层次上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教师提问法导入:在中东穆斯林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
5、新课学习。一、矛盾重重的邻国: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年,我国汉史称安息。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公里,长约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1、领土争端:焦点是阿拉伯河主权归属两伊之间最突出的领土争端源于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最后注入波斯湾。全长205千米,其中100千米在伊拉克境内,10千米为两伊界河。围绕这条河的争夺由来已久。历史上,奥斯曼
6、帝国和波斯帝国曾在阿拉伯河一带展开激烈争夺。后来,英、俄等国也把争夺的触角伸到这里,插手阿拉伯河的划界成为它们体现自己势力存在的一种方式。1913年,在英、俄裁定下,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议定书,一年后确定了在阿拉伯河上的边界走向。除一段外,两国边界都以靠近伊朗一侧的浅水线为界,整条河流的主权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解体后,该河的主权归独立的伊拉克所有。1937年,两伊通过条约对边界做出调整,在伊朗的阿巴丹附近两国边界以靠近伊拉克一边的深水线为界。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资源日益重要,伊朗和伊拉克的竞争趋于激烈,伊朗越来越不能忍受这一重要油运航道为伊拉克所控制。1969年,伊朗
7、国王巴列维单方面废除了1937年条约,导致两国断交。1975年,双方一度达成协议,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水上边界,为此伊朗应让出原属伊拉克的部分地区共300平方千米,作为伊拉克因水上边界改划受到损失的补偿。但伊朗并未履行协议,迟迟没有把上述地区交给伊拉克。伊拉克对此极为不满。1980年,伊拉克萨达姆总统宣布废除1975年协议。两伊边界领土争端骤然升级。2、宗教矛盾: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矛盾两伊正好处于两大文明的交汇处,伊朗继承了古波斯文化传统,伊拉克属于阿拉伯文化圈。两伊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教徒却分属两大教派。95%的伊朗居民属于什叶派,伊拉克有60%的教徒也属于什叶派,但国家政权长期
8、掌握在逊尼派手中。两派在对宗教教义的解释上存在不同,对政权的态度也不同。简单地说,什叶派更推崇和信奉宗教领袖,而逊尼派更愿意服从政权。1968年逊尼派的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上台执政,建立一党统治,自然对国内的什叶派穆斯林高度警惕并严加限制。而此时,伊朗的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正流亡伊拉克,并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中享有极高威望,被伊拉克什叶派反政府力量推崇为精神领袖。这就引起复兴党政府的不满与敌视。1978年,伊拉克政府将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年初,伊朗爆发了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最高精神领袖,是实际的国家领导者。年中,萨达姆出任伊拉
9、克总统,开始了长期的铁腕统治。霍梅尼掌握政权后,提出要建立高于世俗政权的宗教统治,严格按照古兰经教义行事,对外抵制西方的一切影响。霍梅尼主张对外输出这种“伊斯兰革命”,在中东各国什叶派穆斯林中造成强烈影响,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首次公开要求实行社会革命,改变政治制度,这给伊拉克政府增添了巨大压力。萨达姆上台后,更是视“伊斯兰革命”为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对国内的什叶派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利用伊朗革命后政局尚不稳定的时机,先发制人,对伊朗给予打击。3、民族纠纷:(1)波斯人(伊朗)与阿拉伯人(伊拉克)的冲突;(2)伊拉克支持伊朗境内的部分阿拉伯人自治(胡齐斯坦省);伊拉克的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
10、伊朗的主要民族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积怨很深。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三岛阿布穆萨、大通布、小通布的归属问题上,两个民族争执不休,伊朗在1971年占领了三岛。伊朗的胡齐斯坦省99%的居民是阿拉伯人,伊拉克长期支持该地区阿拉伯人争取自治的运动。(3)两伊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自治。库尔德族问题历史久远,情况复杂。库尔德族是仅次于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的中东第四大民族,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交界处,人口总数约为20002500万,以土耳其的库尔德族人为最多,约8013到1000万。库尔德族人在伊朗有600万,在伊拉克有400万,叙利亚有200万,还有1513万人左右散居在欧洲各
11、国。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属逊尼派。一般认为它形成于公元二世纪左右,是由古代西亚一些民族长期融合而成的,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但是迄今没有统一的文字,也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划,更未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民族独立国家。进入20世纪,库尔德人也要求建立独立国家,但都未能实现。在伊朗的库尔德人约有400万,他们的自治要求屡次被伊朗政府拒绝,这就引起了库尔德人与伊朗政府的冲突。伊拉克对伊朗的库尔德人反政府武装给予了暗中帮助。而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是第二大民族,总数在350万400万之间。同样,这里的库尔德人要求自治的愿望也被伊拉克政府拒绝。库尔德人同样成为反伊拉克政府的力量,多次与政府武装发生武装
12、冲突。而一些外部势力,也利用库尔德人问题,给两伊政府制造麻烦。在两伊矛盾尖锐过程中,伊朗政府就资助了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武装,反对伊拉克政府。他们遭到伊拉克政府军的镇压。两伊战争中,库尔德人武装频频出击,使伊拉克政府腹背受敌。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伊拉克派出正规军进行“剿灭”,摧毁了25个库尔德人城镇和4 000多个村庄,150万库尔德人无家可归。4、大国介入:“伊斯兰革命”的主张和石油资源霍梅尼的泛伊斯兰主义思想:主张全世界的穆斯林民族应当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伊斯兰国家;通过向外输出革命建立伊斯兰世界;强烈地反帝、反西方化,对外抵制西方的一切影响。伊朗“伊斯兰革命”的主张,特别是对西方世
13、界的全盘否定态度,使西方国家深表忧虑。特别是美国,自然把伊朗视为自己在海湾利益的最大威胁者。遏制和打击霍梅尼势力的增长与扩张,成为西方国家的一致目标。另外,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就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二、两伊战争的经过(19801988):1、导火线:阿齐兹被炸事件自1979年以来,两伊的摩擦和冲突时断时续。1980年4月
14、1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次群众集会上,一名伊朗人投出一枚炸弹炸伤了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萨达姆总统立即指责这是伊朗背后指使的。这一事件成为两伊冲突升级的直接导火索。9月中旬,伊拉克部队先后收复了一些被认为属于自己的地区,9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权,边界冲突急剧升级。2、经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对伊朗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分三个阶段: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初期,伊拉克占领伊朗大片领土;随后,战场转入拉锯战。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
15、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3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终于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伊朗军突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已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
16、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第三时期,战争在两国边境展开:“袭船战”与“袭城战”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两伊的“袭船战”或称“油轮战”,系指双方于年月开始专门袭击对方运输石油和货物的油轮与货船而言。伊拉克海军由于在战争初期大部分被摧毁,其余部分被封锁在乌姆卡斯尔军港和阿拉伯河内,它进行“袭船战”的主要手段是使用空
17、军飞机发射导弹、投掷炸弹和发射炮火。伊朗则使用炮艇、直升机和短距离导弹。自年月“袭船战”起到年月底为止,约有艘油轮和货轮遭到两伊的袭击,名海员丧生。早在年月日上午伊朗同伊拉克就开始了袭击船只的行动。当时伊朗军队用炮袭击了在阿拉伯河航行挂伊拉克国旗的日本船和希腊船。战争初期被两伊击沉、击毁在阿拉伯河航行的各国船只多艘,其中包括几艘中国货船。战争初期,两伊的海军还在海湾北部进行了海战,双方的舰只都遭到很大的损失。但上述这些袭击船只行动还不属于两伊“袭船战”的范围。从年月战争爆发到年月底止,总共有艘船只遭袭击,多名海员丧生,完全被击毁的船只约艘,总共货物损失约达万吨。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
18、,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拉克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袭城战”: 1988年2月27日拂晓,伊拉克军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出动了8架米格- 23战斗机和4架图- 16轰炸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南郊一个发电厂和一个炼油厂进行了突然袭击。其中,炼油厂遭损严重,发电厂基本瘫痪,并造成伊朗72人伤亡。第二天,伊朗军队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作为其首都遭到袭击的报复,造成伊拉克16人伤亡。殊不知,伊拉克早有准备,在伊朗发射导弹的当天,伊拉克就宣布,将使用更多的导弹予以还击。3月2日上午当地时间10点,伊拉
19、克军队果然向伊朗首都德黑兰发射了8枚经过改装的、射程达700千米的“飞毛腿”导弹(伊拉克称之为“侯赛因”导弹),由于技术原因只有6枚到达德黑兰,造成德黑兰31人伤亡,一幢居民楼遭到严重破坏。伊朗则也不甘示弱,两天后,再次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于是,双方你来我往,开始用导弹袭击对方的首都以及大中城市。在这次历时53天的导弹袭城战中,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中心的6座大城市,其中,德黑兰135枚、卡拉季2枚、库姆23枚、设拉子3枚、大不里士4枚、伊斯法罕22枚。炸死伊朗居民近200人,炸伤近万人,并摧毁了大量建筑物,造成近40万人被迫迁移,
20、数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3座主要大城市,其中,巴格达43枚、巴士拉22枚、基尔库克12枚。炸死伊拉克居民数百人,炸伤近千人,并使伊拉克的大量建筑物受损。3、停火:1988年8月20日两伊全面停战年月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月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年月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年月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1、结
21、果与教训:(1)结果:两败俱伤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
22、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至年。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2)教训: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可以从三方面展开分析: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被损坏了。巨额军费开支,耗费了两伊多年积累下的国民财富,仅军费开支一项就达2 000多亿美元,而且还欠下了巨额外债,
23、其中伊拉克的外债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为350美元。经济发展离不开劳动力,而战争使两伊大量人员伤亡。经济发展的支柱受到破坏。两伊都是石油生产大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工业。战争中,双方不惜余力地对对方的石油工业进行破坏,双方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急剧降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趋于恶化。战争没有解决两伊之间的问题,致使两伊双方关系没有根本缓和;在战争中随着中东地区格局的改变,两伊的对立国都有所增加。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主张和行动,引起了海湾各国和中东国家的警觉与不满。伊朗在袭船战中,也把打击的目标扩大到了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同样,伊拉克的外部环境也没有好转。战后不久,伊拉克的地区争霸野心再
24、度膨胀,与科威特的关系逐渐恶化,两伊战争结束仅仅两年,伊拉克又发动了海湾战争,并且与绝大部分中东国家关系紧张。输掉了海湾战争后,伊拉克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经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2、影响:(1)对两伊: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战争摧毁两国的石油设施),造成国民经济的全面倒退;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2)对中东: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形成更为复杂的矛盾,增添新的紧张因素;导致中东新一轮军备竞赛。两伊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发生分化,埃及、约旦和沙特或明或暗支持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和南也门等则公开支持伊朗,土耳其基本保持中立。在两伊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时,叙利亚关闭了经过其领土的一条伊拉克输油
25、管道,给伊拉克造成巨大损失,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对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深怀恐惧的埃及、约旦、科威特等国,则向伊拉克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援助,伊朗采取袭击这些国家的油船进行报复。(3)对美苏:美苏介入加剧了地区矛盾。由于伊朗鲜明的反美和反西方政策,在两伊战争中,美国和西方的总体政策是支持伊拉克,通过战争达到削弱伊朗现政权的目的,因而美国和西方各国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但这又为苏联的介入提供了机会。苏联希望借此削弱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因此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伊朗。两伊开始“袭船战”后,一些承担运油业务的国家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保护。美国担心会直接卷入两伊战争,迟迟没有回应。苏联认为这是渗入
26、海湾的又一个良机,则立即抓住这一机会,表示可以提供护航,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关注。美国不敢怠慢,急忙答应提供护航。这样,美苏两国军舰都“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海湾地区。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两国军舰理应撤出该地区。但苏联利用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在海湾的军事存在的考虑,要求所有非海湾国家军舰全部撤出海湾地区。不出所料,这一建议遭到美国拒绝。美苏两国军舰又这样“权利平等”地留在了海湾。美苏两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为两国插手海湾事务,左右海湾局势提供了方便。(4)对世界:造成国际油价的飞涨。【合作探究】地区冲突的原因与教训(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领土(能源)争端宗教冲突民族
27、矛盾国家领导人的地区霸权主义大国力量的介入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教学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伊战争的前因后果,内容涉及矛盾重重的两伊邻国、两伊战争的经过、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这些内容都是新教材新增的,尤与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是高考文综热点必须关注的知识点。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这两个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被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
28、中国家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两个之“最”)战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一找两个“最”之间的联系。规模最大,意味着双方的投入巨大,同时战争持续的时间也就更长,这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两伊惊人的损失。实际上,两伊的战争目标都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它们耗尽了几乎全部财力打的这场战争,双方几乎是一无所获,投入与收效出现了严重失衡。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教训和影响将永远为人们吸取和牢记。问题解答:学思之窗: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两伊之间冲突的还有什么原因?答案提示:可从领土纠纷、教派分歧、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因素四个方面去答。答案(略)。本课测评:1、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29、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提示:两伊之间围绕阿拉伯河部分领土归属问题的争执;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分歧,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美苏在海湾地区的争夺和对两伊的分别帮助。双方各自的有利条件:伊朗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得到美国支持帮助,在领土问题上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支持。2、试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带来的负面影响。答案提示:两伊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出现了三大阵营,形成更复杂的矛盾,
30、给这一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美苏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以护航为名派军舰进入波斯湾,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在战争中美国和伊朗发生军事冲突,增加了紧张局势,也殃及了和平居民。学习延伸:调查报告:(略)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人活着,谁都会有烦恼,每天都有烦恼,最重要的是你不理会烦恼,烦恼自然就没有了!因此,朋友们,最好的活法,就只要记住这两句话: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想想自己还剩下多少天可以折腾,还有多少时间够你作践。你开心,这一天过了;不开心,一天也过了。想明白了,你就再也不会生气了。当你烦恼的时候,想想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活一天就少一
31、天,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不缺谁,不少谁,对得起良心就好。当你忧伤的时候,想想生活就是一场路过,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带不来一丝尘土,带不走半片云彩。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人情往份,啥你都带不走,想明白了,还有什么好难过的?当你不满的时候,想想和富人比,我们活着知足就是幸福。和病人比,我们活着健康就是幸福。和死人比,我们还活着就是幸福。人这辈子想活好,心要简单,人要糊涂。当你生气的时候,想想是否有必要为不值得的人生气?有必要为不值得的事闹心?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养老,好好花钱就可以了。你好好的,家人好好的,一切也就好好的了!当你计较的时候,想想人在世间走,本是一场空,何必处处计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