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7.48KB ,
资源ID:40655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065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复习试题(二十九).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复习试题(二十九).docx

1、最新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复习试题(二十九)1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请托,嘱咐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往,去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围绕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属:劝人饮酒;“举酒属客”是“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的意思。故选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正襟危坐危:焦急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白露横江横:笼罩C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D崖限当道者当:横在自京师乘风雪

2、乘:冒答案:A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正襟危坐”的“危”是“端正”的意思。故选A。小提示: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3、下列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的一项是()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

3、言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轼之才,远大器也公可谓爱人以德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ABCD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直接表现苏轼“一心为民”,间接表现苏轼有才华,是苏轼为表达对韩琦的感激之情而说的话。故选D。4、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成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4、。D“戊申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农历每月的三十。答案:D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即农历每月的三十”错误,“每月的最后一天”不全都是“三十”,有的是“二十九”。故选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麋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A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舞,使起舞,

5、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C项,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朝,使来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就使他为王。王,使为王,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于”,介词,在。/介词,被。B.“而”,

6、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D.“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故选C。7、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能力。要解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比如: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省略句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A项,句意为:山上石头多,泥土少。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B项,句意为:山石都呈青黑色,

7、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石”。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C项,句意为:杂树很少,多是松树。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D项,句意为: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主语应同为“树”,选项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生石罅”前面应补充主语“树”,“生”后省略介词“于”。本题要求选择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故选D。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湖北恩施一处500米悬崖之上有一个小山村,崖顶一块名为“龙头石”的巨石见证了这个山村的苍桑巨变。B为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近日,我市组织举行了全市

8、后备干部选拔辨论赛。C近日,市委书记以“恪守初心担使命,苦干实干再出发,奋力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为题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D眼前的这位老人神态安祥,慈眉善目,外人根本无法看得出他曾经经历过人生中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答案:C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苍”应为“沧”;B项,“辨”应为“辩”;D项,“祥”应为“详”。故选C。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我与地坛(节选)A根据“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可知作者对地坛有深厚的感情。B“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9、,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描写地坛的变迁,有沧桑厚重的历史感。C“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一系列事物的存在,都隐含着一种生命的意义。D“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细节描写,把母亲的细心写得形象感人。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把母亲的细心写得形象感人”说法不准确,这一细节实际上体现了母亲的辛苦。故选D。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中的“望”是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B“泰山之阳”中的“阳”是南面的意思。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谥号。D“戊戌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答案:C本题考查

10、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谥号”错,应该是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故选C。1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农历每月第一天。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B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洞箫:管乐器的一种。答案:A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

11、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故选A。12、下列对我与地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

12、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A母亲来找“我”是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园子里待太久,怕儿子想不开,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地活着。B“不想让我发觉”是因为母亲理解儿子内心的痛苦与苦闷,她尊重儿子的选择并维护着他的自尊。C“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比喻一方面写出母亲的视力不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母亲内心的茫然。D“我”看见母亲而没有喊她,是出于男孩子的倔强和羞涩,是缘于那时尚不懂得体谅深爱“我”的母亲。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C.“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母亲内心的茫然”

13、错误。写母亲的视力严重不好,以体现她寻找“我”非常艰难,表现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故选C。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重温同学情,在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同学们谈笑自若,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科隆市新年夜发生的耸人听闻的群体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德国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恐慌情绪。她没精打采的,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中秋之夜,明

14、月高挂,偶有一片轻云飘来,仿佛给月亮蒙上了一条面纱,真是别有风味。ABCD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考生注意体会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这里同学聚会不是紧张或危急的情况,所以该成语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谈笑风生”。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这里用该词语形容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使用正确。推波助

15、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用在这里说明事物起的作用感情色彩有误。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含有故意夸大的意思。这里没有夸大事实,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骇人听闻”。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通过后面“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的描写可知这里使用正确。别有风味;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这里指轻云笼罩的月亮使用正确。分析可知,使用正确;使用错误。故选D。小提示: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

16、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答案:BB项,“像”,表揣测。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两者之间有“相似点”,选项不符合。故B。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

17、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第一个“于”,介词,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第二个,介词,在。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连词,表并列。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第二个,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故选

18、C。小提示: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16

19、、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答案:A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

20、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错误,节,应是代表皇帝的身份,代表皇帝亲临。故选A。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徘徊于斗牛之间C羽化而登仙而今安在哉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虚词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中,A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介词,被;介词,在。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可是。D项,形容

21、词词尾,的样子;介词,在。故选A。18、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B吾从而师之C明烛天南D不耻相师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A项,“侣”是意动用法,以为伴。B项,“师”是意动用法,以为师。D项,“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名词用作动词,“照”。故选C。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22、像笼着轻纱的梦。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A虽然却所以然而既B即使也因此但固C即使也因而但是既D虽然却所以但固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通读文段后,由“有一层淡淡的云”可知,和这一天是“满月”之间是转折关系,故前两个空应该填写“虽然却(但是)”,BC两项中“即使也”是假设关系,故排除BC两项。然后对比AD两项,最后一个空是“既”和“固”,“既”表示并列关系,“固”表示让步关系,根据下文“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可知,前文“酣眠”即使可以不满足,“小睡”也是可以的,用让步关系会更好。排除A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原文是:“虽然

23、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故选D。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沉淀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与力量?你是否可以体会到他的追求?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C由于人工智能深度换脸技术引发激烈争议和严重后果,国外已经禁用这一技术,但是国内却出现了疑似用此技术制作的影视节目。D许多职业学院先后陆续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主要是想尽快培养电子竞技管理、游戏策划等方面的人才。答案:A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B项,结构混乱,“之所以喜欢

24、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C项,搭配不当,“引发严重后果”动宾不搭配,改为“引发激烈争议”和“产生严重后果”。D项,成分赞余,“陆续”中包含“先后”的意思,去掉“先后”。故选A。21、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或曰,此东海也答案:B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是: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ACD三项皆为判断句。故选B。22、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泸县干部真情援藏,树立了良好形象。近日,乡城县领导不远千里到泸县慰问援助

25、乡城的干部人才,表达谢意。B这位97岁高龄、双目失明的抗战老兵摸到了国产新型坦克,顿时激动得不能自已。C河边小径两旁长着蓊蓊郁郁。枝繁叶茂的苍天古木,新栽种的苹果林为它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D由于缺乏经验,面对对方刁钻的发球,他没精打采,手忙脚乱,连连失分。答案: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不远千里: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使用正确。B项,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使用正确。C项,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使用正确。D项,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句中用来形容慌乱的样子,不合语境,可使用“惊慌失措”。故选D。23、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何为其然也月出于东山

26、之上而今安在哉客有吹洞箫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而又何羡乎渺渺兮予怀A/B/C/D/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不同句式和特点的能力。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又羡何乎”。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故选A。2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乌鹊南飞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侣鱼虾而友

27、麋鹿D发尽上指冠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本题中,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故选C。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而卒莫消长也B凌万顷之茫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哀吾生之须臾望美人兮天一方D驾一叶之扁舟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

28、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徘徊”古今都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消长”古今都表示“减少和增长”。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C项,“须臾”古今都表示“片刻,一会儿”,“美人”,古义“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扁舟”古今都表示“小船”,“狼藉”,古今都表示“凌乱,杂乱不堪”。故选B。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歌窈窕之章羽化而登仙击空明兮溯流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29、嫠妇西望夏口济水东流顺流而东也明烛天南侣鱼虾而友麇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B/C/D/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照”。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落泪”。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故选B。27、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曲折(q)歌曲(q)弥漫(m)明眸善睐(mu)B颤动(zhn)煤屑(xi)脉搏(mi)含情脉脉(m)C霎时(sh)袅娜(n

30、)负荷(h)荷枪实弹(h)D譬如(p)梵文(fn)出差(chi)差强人意(ch)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B项,“颤(zhn)”应读作“chn”。C项,“娜(n)”应读作“nu”。D项,“差(ch)”应读作“ch”。故选A。28、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B桂棹兮兰桨

31、,击空明兮溯流光译文: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译文:向大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D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译文: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酾酒临江,意思是“面对大江斟酒”。酾酒:斟酒。故选C。2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词时一度因情绪_而中断。(2)他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_地夸奖起教练和自己团队的表现。(3)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

32、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_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1)句“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

33、排除CD两项。第(2)句因获奖心情高兴,夸奖教练和团队的表现,属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符合语境,排除B项。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应选“不由自主”。故选A。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从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C第3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史实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

34、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的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D第4段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C项“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和“流露出自己的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错误,第三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

35、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人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人的回答表现了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后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文中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故选C。课内阅读31、阅读荷塘月色第4段,思考作者是怎样从下面这五个方面描绘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品味它的妙处。物象句子修辞妙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羞涩”赋予荷花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袅娜地开着”写荷花饱满盛开的形状,“羞涩”写含苞待放的情态,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36、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凝碧的波痕。“颤动”“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表现荷花富有生机的特点。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更见风致了。拟人“脉脉”赋予流水以人的思想感情。答案:比喻写出荷叶的风姿,具有动态美博喻、拟人“明珠”“星屋”“美人”比喻月光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及不染纤尘的美质通感将嗅觉转向听觉,表现荷香断断续续、清淡缥缈的特点拟人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舞女的群”,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具有动态美。“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中,“

37、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把初放的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出了月光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及不染纤尘的美质。句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羞涩”赋予荷花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袅娜地开着”写荷花饱满盛开的形状,“羞涩”写含苞待放的情态。“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将荷花的“清香”(嗅觉感受)与音乐声(听觉感受)贯通,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转向听觉,表现荷香断断续续、清淡缥缈的特点。“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凝碧

38、的波痕。”中“肩并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表现荷花富有生机的特点。32、理解我与地坛(节选)中句子含义。结尾: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答案: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与地坛的特殊情缘,也写出母亲寻找“我”的艰难。“我”的残疾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的行踪成为她魂牵梦萦的一切。“车辙”与“脚印”交织,象征地坛与母亲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

39、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作者先写地坛,从自己与地坛的缘分写到地坛本身,写到自己在这里的思考以及从思考中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作者讲述在残废之初,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渺茫暗淡的前途,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然后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冷落的园子。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能够感受作者内心的苦痛,理解作者迷茫的心情,也使作者从中受到生命的启示。作者爱地坛,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尤其是在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开始,作者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

40、就有了作者对母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母爱的更细心的体察。“车辙”与“脚印”交织,象征地坛与母亲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的残疾给“我”带来痛苦,更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的行踪成为她魂牵梦萦的一切。所以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与地坛的特殊情缘。33、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先顺势写河流界线,再写日观峰位置。本段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概貌,为下文做铺垫。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可

41、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埋下伏笔。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

42、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34、荷塘月色在主要描写荷塘、月色后,也安排了一点穿插性文段,表现在:_;_。这两处材料体现了作者极力通过联想与回忆来排遣“不宁静的心情”的意图。答案:想起采莲的事情记起西洲曲里的诗句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从文中找出插叙的文段“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可知穿插的是想起采莲的事情。由“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

43、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可知,穿插的是记起西洲曲里的诗句。35、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本文至此似乎可以收尾,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答案:从全文看,这是作者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作者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他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接着,作者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以谐音(“莲”谐音“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