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课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教材分析 成语故事主要将三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这三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比较简单,可以读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说一说自相矛盾的表现主要在哪里?滥竽充数的表现在哪里?画
2、龙点睛的表现在哪里?这三条成语的道理又在哪里?本篇课文这是教学的一个载体,其教学内容还可不断扩充。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对于言简意赅的成语故事是非常喜欢的,可利用这种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这样本课的教学就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得以开拓。同时,引导学生举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等。教学过程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教师活动:同学们,经过一天的精心准备,相信大家一定搜集了许多的成语。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语多。学生活动:起鼓相当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釜底抽薪 刻舟求剑 班门弄斧 春暖花开 天上人间 海阔天空 教师活动:幻灯出示成语,
3、齐读成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很多成语都是我们知道的一些小故事啊,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小故事啊?学生活动:齐读以上成语,加深印象。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教师活动: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学生活动:交流:说说什么的词叫成语?教师活动:咱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成语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三则成语故事之中的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简介矛与盾(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学生活动:看插图,认识“矛”和“盾”。二、初读自相矛盾,理解词语。教师活动:喜欢这个
4、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学生活动:读课文,正音。教师活动: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教师活动: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学生活动:质疑,理解词语。夸口:说大话。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理亏或惊惧而无言以对。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教师活动:全班朗读。学生活动:朗读。教师活动:指导评一评,读一读:你同意文中的人是这样夸自己的矛和盾吗?为什么?这就是楚国人张口结
5、舌的原因。学生活动:评一评:文中的人是怎样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围观的人又会怎样想?教师活动:再请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再请同学们现场表演文中卖矛盾的片段。学生活动: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 教师活动:讲话练习: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学生活动: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教师活动: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学生活动:说寓意: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6、)教师活动:联系生活谈谈: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活动:联系生活谈谈自己身上自相矛盾的现象,或产生的后果。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教师活动: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韩非子简介: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五、作业。查成语词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写“自相矛盾”的意思。近义词:坚固(牢固)夸耀(夸口)张口结舌(瞠目结舌)锐利(锋利)反义词:张口结舌(口若悬河)自相矛盾(言行一致)理解“滥竽充数”,联系生活经验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