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该生产模式 ( ) A.主要是依靠降水进展种植业 B.既进展种植业也进展畜牧业 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供应牧草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2.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 )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进展 ②草原载畜量极大提高 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 ④牧区抵抗灾难力气增加 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 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第1题,图中显
2、示草原牧区与浇灌农业区之间利用各自优势,紧密联系,共同进展。浇灌农业区进展种植业的关键是利用水源浇灌;农业区主要是冬季向牧区供应牧草。第2题,该模式的推广会促进农牧区的良性进展,牧区冬季能得到农业区的牧草供应,雪灾时草料不足带来的损失会减小,故①④正确;该模式使牧区的农畜产品与市场紧密度提高,会更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农畜产品较多会吸引加工企业落户,故⑤⑥正确;草原载畜量也会有所提高,但载畜量根本上还是受草原本身条件影响,故不会极大提高草原的载畜量;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城市人口不会大量迁入。 答案:1.B 2.D 泰国兰花是热带兰中的珍品,品种众多,有“兰中皇后”的美誉,可作盆栽观赏或切花栽培,
3、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泰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兰花产区。下图为泰国农业部推出的泰国兰花进展战略方案中的兰场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泰国清迈地区在兰花种类和兰场个数上都比曼谷地区多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气候 4.泰国兰花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的主要缘由是( ) A.耕地面积宽敞 B.海洋运输发达 C.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曼谷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起伏较小,而清迈地势起伏较大,山地的垂直变化使不同种类的兰花找到了适合生长的气候条件,因此清迈地区兰花种类和
4、兰场个数比曼谷地区多。第4题,泰国山河相间,耕地面积小;兰花需要保鲜,因此一般使用空运,对海洋运输要求不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是导致泰国兰花种植规模扩大的主要缘由;泰国农业生产结构照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 答案:3.B 4.C 结合沿海不同省份工业结构比较表(单位:%),回答5~6题。 福建 广东 江苏 浙江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26.93 30.64 19.98 13.59 24.4 16.14 31.11 22.95 高技术制造业 28.42
5、 26.78 39.12 46.62 33.60 40.71 29.89 31.94 5.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路在于( ) A.大力进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加强重化工企业的建设 C.进展科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气 D.加速其次产业的进展 6.下列关于促进沿海省份农村地区进展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舞农夫进展多种经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B.鼓舞有文化的青壮年农夫外出打工不回乡 C.大力进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D.鼓舞更多的农夫迁入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5题,由表中信息可知,福建省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比重不断上
6、升,而高科技制造业进展较慢,与其他省份相比,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路在于进展科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气。第6题,大力进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带动农村地区进展的有效途径。 答案:5.C 6.C (2022·广东韶关二模)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进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7~8题。 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美元) 第一产业比重 其次、三产业比重 初期 <2 000 >20% <80% 中期 >2 000 <20% 80%~90% 后期 >4 000 <10% >90% 长江流域 3 350 9.71% 90.29%
7、7.目前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 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 8.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进展比较协调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其次、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8题,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殊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区、市)具有丰富的自
8、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7.C 8.D 读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9~11题。 9.与②进展模式相符合的地区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工业区 D.长江三角洲 10.20世纪80年月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11.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缘由是( ) ①政策优势丢失 ②交通进展缓慢,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③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 ④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 ⑤加工制造业占有较大
9、的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②进展模式的企业规模较小,以小商品经营为主,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相符。第10题,20世纪80年月,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受到地理位置、政策、交通、侨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导因素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第11题,珠三角地区工业成本上升的缘由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工业结构中加工制造业占较大比重,加工制造业多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9.C 10.B 11.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21·山东济南)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10、 材料一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展,推动城乡进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材料二 202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1)分析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2)近年来河南省大力进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加速由“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试分析这种转变对该区域城镇化带来的乐观影响有哪些?(10分) (3)结合所学学问,为图中运城、晋城、长治等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进展提出合理的措施。(10分) 解析:第(1)题,中原地区既然能成为我
11、国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说明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是格外优越的。该问主要是区位因素要全面。第(2)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进展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城市文明集中的过程,又表现在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和用地规模、城市化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上。第(3)题,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进展措施,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就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答案:(1)自然条件:①平原面积宽敞,地势低平;②地处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土壤肥沃;④河流众多,浇灌水源充分。社会经济条件:①劳动力充分;②机械化水平高;③市场宽敞;④交通便利;⑤工业基础
12、好;⑥国家优待政策的支持。 (2)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 (3)①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原有工业部门,加强对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资源附加值;②优化产业结构,进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④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⑤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13.(2021·四川成都田家炳中学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图一为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区域和甲地自然景观图,图二为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区域和乙地人
13、文景观图。 材料二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制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中养鱼,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 (1)图一中甲地最突出的土地环境问题是什么?形成这种问题的主要缘由是什么?(10分) (2)图二中的乙地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当地农夫因地制宜进展了基塘农业,试分析基塘农业的优点有哪些?(6分) (3)乙地所在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快速,简要说出其有利的区位条件。(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区域经济进展。(1)图一中甲地自然景观图显示的是沙漠形态,最突出的土地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缘由
14、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缘由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为缘由有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基塘农业的优点,结合题干材料,可以归纳总结。具体的是:利用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快,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交通、劳动力及地租水平、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答案:(1)土地荒漠化。 缘由: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掩盖率差,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3)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