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发布部门: 人事部、电子工业部 发布文号: 总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电子工程的专业特点,制定本办法。 二、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电子工程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工作的技术人员. 三、电子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按照本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其职务与工资待遇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五、电子工程分为:电子计算机、通
2、信装备与系统、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电子系统工程、电子专用设备、电子仪器与测量、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等八个专业。 六、申报条件 1、凡申报中、高级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符合下列条件,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
3、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4)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国家发明奖或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国家星火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4、获得以下学历,经考核合格,可认定相应的技术资格: (1)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人员,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资格; (2)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3)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三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七、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外语要求 1、申报工程师资格,必须具
4、备在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3000字符的能力。 2、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必须具备在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5000字符的能力. (二)计算机要求 1、申报工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计算机软件程序员级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或编写过与工作有关的应用程序,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完成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提供使用,并由单位提供被评审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成果资料。 2、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计算机软件高级程序员级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或编写过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建立过各类信息系统,并由单位提供被评审人员应用计算
5、机的成果资料。 分则 八、电子计算机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一般地了解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计算方法、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逻辑设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和编译原理. 此外,还应掌握所从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例如: ①计算机系统设计的CISC和RISC技术、微程序设计技术、计算机总线与接口技术、并行处理技术、CAD、中、大规模ASIC专用
6、电路布线设计等; ②计算机应用的自动控制原理、A/D、D/A、DCS、MIS、OA、CIMS、快速富利叶变换、多媒体技术等; ③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存储技术、显示技术、I/O设备等工作原理与设计; 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标准、规程、协议和互联技术,并且掌握网络产品工作原理与设计等; ⑤计算机工程技术的集成技术、设备、关键件的研究、开发、设计、检测、制造的原理、方法、标准、工艺技术等; ⑥计算机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 (2)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工作加以运用。 (3)了解本专业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本专业的技术
7、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4)掌握本专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可靠性标准,了解本专业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和本专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国内外计算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营分析. (6)熟悉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技术发展方向,能清楚、准确地阐述本专业的工艺原理、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国内外同类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曾完成本专业比较复杂的和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工程与项目;参与过一项以上本专业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任务的全过程。 ①
8、从事计算机系统研究与设计方面的人员,具有独立完成如主机板、笔记本电脑、客户机/服务器、工作站、小型机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工作全部或部分任务的经历; ②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人员,具有参与完成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或部分工作的经历; ③计算机外部设备方面的人员,具有参与计算机I/O设备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或部分工作的经历; ④从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方面的人员,具有参与一项以上的计算机网络或设备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或部分工作的经历; ⑤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方面的人员,具有参与一项以上的计算
9、机系统工程设备、关键件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或部分工作的经历。 (2)能熟练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事技术工作,开拓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3)能结合实际,正确运用电子产品有关的通用标准、技术规范等开发有特色的,具有竞争能力的新产品. (4)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总结能力,如曾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实验研究、生产大纲等的编写工作,提出过有价值的建议。 (5)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项目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中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合作完成产品项目。 (6)了解工业工程(IE)的知识与方法。 (7)直接参加完成的计算机专业技术项
10、目,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①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工作; ②完成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工作; ③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系统工程(如MIS管理系统、民航计算机营运管理系统、宾馆营运管理系统、工业企业生产自动化系统等)成套设计中的部分工作; ④完成十项以上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试制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为主参加完成的项目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
11、并经实践检验,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在完成的研究、设计项目中,有二项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并经实践检验,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③在完成的项目中,有一项以上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有二项以上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 ④提出的科技建议,有一项以上被有关部门或单位采纳,并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2)论文、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撰写的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技术总结或调研报告等》,有二篇以上,经同行专
12、家评议,调研、设计、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可靠,结论正确,有一定的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公开发行)上发表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一部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一万字以上)。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 ①从事计算机系统研究与设计方面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和坚实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基础。在并行处理技术、
13、CISC/RISC技术、计算机逻辑设计和CAD技术、超大规模ASIC专用电路布线设计等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造型设计方面的知识有全面了解; ②计算机应用研究与设计方面的人员,应在自动控制、信息采集、处理、变换、压缩等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计算机模拟仿真、多媒体、A/D、D/A、或应用系统DCS、CIMS、OA等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③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与设计方面的人员,应有坚实的机械、电子系统的理论基础。对外部存储技术(如磁光存储)、I/O设备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④从事计算机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方面的人员,应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方面有坚实
14、的理论基础,并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及其产品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⑤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方面的人员,应在机械电子系统方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具有系统、全面、坚实的常规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并对以下专业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如印刷电路板CAD/CAM技术、工模具CAD/CAM技术、多模块组装(MCM)测试技术、柔性制造系统(FAM)、热控技术、机房技术、电磁兼容技术、SMT技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其编程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工作进行追踪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3)能熟练地应用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定、技
15、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4)掌握电子计算机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熟练地掌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5)有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国内外计算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营分析。 (6)较全面地掌握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技术发展方向,熟悉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国内外同类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曾主持或全过程参加并完成省(部)级或大、中型项目,或系统规模大、产品技术难度高的新技术项目,解决过重大的复杂技术问题,有领导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经历。 ①从事计算机系统研究与设计的人员,曾参与计算
16、机研究与设计的全过程,曾完成过总体论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逻辑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安全性等分项任务; ②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人员,曾主持过设计和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具有从事系统总体设计和现场指导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经历; ③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计算机外部设备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调试工作全过程的经历; ④从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系统及其产品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全过程的经历; ⑤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计算机系统工程、设备、关键件
17、等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全过程的经历. (2)熟练地运用电子产品的通用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定等,开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电子产品。 (3)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主持过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等工作,曾为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为某个专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信息,组织编写专题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决策性建议。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有组织协调大、中型专业技术项目的经历。 (5)曾组织并指导工程师的技术培训与技术工作. (6)曾主持或作为其中的负责人,组织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等工作。 (7)掌握工业工程(IE)的
18、知识和方法. (8)曾担任过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或大项目参加人,完成项目任务,解决项目中的较为重大的疑难技术问题,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①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②完成过三项以上不同类别的、难度较高的项目。如:技术复杂的大型研究、设计项目,引进、消化、吸收的生产项目,技术密集的开发项目; ③完成一项以上的大型项目或二项以上的中型系统工程或成套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完成的项目符合下述情况之一: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
19、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 ②在完成复杂的、技术密集的研究、设计项目中,有二项以上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或新颖性,并具有推广价值; ③在完成的成套工程项目中,有大型项目一项以上,或中型项目二项以上,经实践检验,并经专家鉴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④在完成的项目中,有二项以上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有三项以上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 ⑤提出的科技建议,有一项以上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用,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20、 (2)论文、著作方面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作为主要撰写人,撰写本人亲自承担的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技术报告二篇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学术观点,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测试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公开发行)上发表本专业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论文,经同行专家评鉴,具有国内先进学术水平;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一部学术、技术专著(五万字以上)或译著(十万字以上); ④参加公开出版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等的编写工作,直接编写重要的篇章五万字以上. 九、
21、通信装备与系统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一般地了解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 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通信原理、信息论、模拟与数字电路、电子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逻辑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网络综合理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通信机可靠性设计、电磁兼容、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此外,还应掌握所从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 ①光纤通信的光纤光缆生产技术、单模激光器技术、光端机集成技术与光无源元件制造技术、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等; ②
22、卫星通信的多波段多转发器通信与电视卫星转播技术、大容量时分多址卫星地球站技术、卫星数据通信技术、星上再生、交换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③数字微波通信的高效率调制技术、无人值守监测技术、天线与传播技术; ④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交换机软件开发、七号信令的内容和应用、窄带ISDN相关技术、交换机专用U1和光电器件、传真机技术等; ⑤无线移动通信的多信道共用与频率合成跳频技术、数字信令、调制解调与差错控制技术、多区组网成组交换技术等; ⑥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技术体制与技术标准、网络功能与接口设备、通信规程等. (2)了解通信装备与系统技术发展方向、特点及所从事的专业国
23、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工作加以运用. (3)了解本专业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4)掌握有关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的质量标准、可靠性标准,了解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和专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国内外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营分析。 (6)熟悉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技术发展方向,能清楚、准确地阐述本专业的工艺原理、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国内外同类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曾完成通信装
24、备与系统专业比较复杂的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工程与项目;参与过一项以上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任务的全过程。 ①从事光纤通信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光纤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单模长波长低损耗光纤光缆、单模激光器,光端机集成等项目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②从事卫星通信装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卫星系统总体设计、大容量时分多址卫星地球站、多波段多转发器星上系统、小型可移动卫星通信装备与系统等项目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③从事数字微波通信装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数字微波通信装备与系统、全固态化数字微波通
25、信接力站、无人值守监测系统等项目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④从事数字程控交换机装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总体设计、软件开发、装备生产、窄带ISDN组网技术,传真机生产技术等项目的研制、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⑤从事无线移动通信装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结构,无线电寻呼系统,无绳电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军用移动通信装备与系统等项目研制、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⑥从事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系统设计、网络接口技术与设备、数字终端设备、宽带B一ISDN模
26、型、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等项目研究与设计全过程的经历; ⑦从事通信装备生产方面的人员,曾完成通信装备的工艺制定和工装设计任务,参加过通信装备生产的全过程,具有编制精密复杂零部件加工工艺规程或完成比较复杂工装设计的经历。 (2)能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事技术工作,开拓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3)能结合实际,正确运用电子产品有关的通用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等开发有特色的、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 (4)对信息具有一定的收集、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等工作,为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为某个专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消息,编写专题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
27、决策提供依据。 (5)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中,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合作完成任务。 (6)一般地掌握工业工程(IE)的知识和方法。 (7)直接完成通信装备与系统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等工作,解决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问题,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①完成过国家或省(部)级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工作; ②完成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工作; ③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系统工程成套设计中的部分工作; ④完成十项以上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试制工作。
28、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为主参加完成的项目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并经实践检验,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在完成的研究、设计项目中,有二项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并经实践检验,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③在完成的项目中,有一项以上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有二项以上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 ④提出的科技建议,有一项以上被有关部门或单位采纳,并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2)论文、著作方面应具备以
29、下条件之一: ①撰写的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技术总结或调研报告等》有二篇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调研、设计、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可靠,结论正确,有一定的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公开发行)上发表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一部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一万字以上)。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
30、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 ①从事科研和产品开发的人员,除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对通信系统体系结构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②从事生产技术的人员,除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对集散控制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IS管理系统、印制电路板CAD/CAM系统、大生产中的自动检测技术、SMT工艺技术等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
31、势,并能结合工作进行跟踪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3)熟练地应用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定、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4)掌握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的质量标准,熟悉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5)有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国内外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营分析。 (6)较全面地掌握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技术发展方向,熟悉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国内外同类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曾主持或全过程参加并完成过省(部)级或大、中型项目,或系统规模大、产品技术
32、难度高的新技术项目,解决过较重大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有领导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经历。 ①从事光纤通信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参加光纤通信系统、体系的总体研究与设计的经历,曾完成过总体论证、体系结构、分系统、关键技术、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安全性等分项任务; ②从事卫星通信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参加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的总体研究与设计全过程的经历,曾完成过星上多波段多转发器、卫星地球台、国防通信卫星系统、小型可移动卫星通信,星上再生、交换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项目; ③从事数字微波通信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参加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体系的总体研究与设计全过程的经历; ④从事
33、数字程控交换机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参加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的总体研究与设计的全过程的经历,曾完成数字程控交换机总体设计、交换机软件,ISDN总体规划,通信规程等任务; ⑤从事无线移动通信装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参加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体系结构的总体研究与设计全过程的经历; ⑥从事综合业务数字网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或参加综合业务数字网系统、体系结构的总体研究与设计全过程的经历; ⑦从事通信装备生产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通信装备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2)能熟练地运用电子产品的通用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定等开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 (3)具
34、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主持过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等工作,曾为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为某个专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消息,组织编写专题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决策性建议。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有组织协调大、中型专业技术项目的经历. (5)曾组织并指导工程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工作。 (6)掌握工业工程(IE)的知识和方法. (7)曾主持或作为其中的负责人,组织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等工作。 (8)曾担任过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或大项目的参加人,完成过通信装备与系统产品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等工作,解决项目中较
35、重大的疑难技术问题,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①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②完成过三项以上不同类别、难度较高的项目,如技术复杂的大型研究、设计项目,引进、消化、吸收的生产项目,技术密集的开发项目等; ③完成过一项以上的大型项目或二项以上的中型系统工程或成套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完成的项目符合下述情况之一: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 ②在完成复杂的、技术密集的研究、
36、设计项目中,有二项以上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或新颖性,具有推广价值; ③在完成的成套工程项目中,有大型项目一项以上,或中型项目二项以上,经实践检验,并经专家鉴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④在完成的项目中,有二项以上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有三项以上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 ⑤提出的科技建议中,有一项以上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用,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2)论文、著作方面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作为主要撰写人,撰写本人承担的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技术报告二篇以上,经
37、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学术观点,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测试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公开发行)上发表本专业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论文经同行专家评鉴,具有国内先进学术水平;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一部学术、技术专著(五万字以上)或译著(十万字以上); ④参加公开出版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等的编写工作,直接编写重要的篇章五万字以上。 十、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
38、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一般地了解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模拟与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逻辑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子设备热设计、电子设备腐蚀与防护设计、电子产品箱柜结构与造型设计、印刷电路板CAD/CAM技术、SMT工艺设计、防静电技术、柔性加工技术、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此外,还应掌握所从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 ①视频设备方面的电视广播制式及制式转换技术、多功能彩色电视CAD设计技术、大屏幕液晶平板显示技术、图像编码压缩技术(电视电话/会议电视)、激光影碟(CD视盘)
39、原理、数字式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与录像机技术、摄录一体机技术等; ②音频设备方面的数字磁带录音机的原理与设计、可录可抹光磁盘系统原理与设计、特殊电路及芯片设计技术、数字滤波技术、锁相环路(PLL)技术、数/模转换DAC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设计、压缩/扩展技术等; ③家用电子技术产品方面的游戏机、电子琴、电磁灶、微波炉、家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家用电脑软件、PDA个人数据助理(牛顿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 (2)了解本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特点及所从事的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工作加以运用。 (3)了解本专业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
40、程和规定,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4)掌握有关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的质量标准、可靠性标准,了解本专业有关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和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国内外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营分析。 (6)熟悉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技术发展方向,能清楚、准确地阐述本专业的工艺原理、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国内外同类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曾完成本专业比较复杂的和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工程与项目;参与过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科研、开发、设计、生产
41、任务的全过程。 ①从事视频设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曾完成或参与完成视频设备与系统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等项目的研究、设计任务,具有参与完成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多功能彩色电视机、电视播控设备、激光视盘、摄录像一体化机、录像机等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②从事音频设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曾完成或参与完成音频设备与系统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与产品等项目的科研与设计任务,具有参与完成组合音响、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DAT或 DCC)、激光唱盘、可擦除磁光盘等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③从事家用电子技术产品方面的人员,具有完成或参与完成家用电子技术产品,如游戏
42、机、电子琴、电磁灶、微波炉、家用电脑等的总体设计和关键部件的研制、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④从事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生产方面的人员,曾完成或参与完成产品的工艺制定和工装设计任务,具有参与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2)能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事技术工作,开拓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3)能结合实际,正确运用电子产品有关的通用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等开发有特色的、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 (4)对信息具有一定的收集、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等工作,为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为某个专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信息,编写专题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决
43、策提供依据。 (5)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中,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合作完成任务. (6)一般地掌握工业工程(IE)的知识和方法。 (7)直接完成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等工作,解决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问题,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①完成过国家或省(部)级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工作; ②完成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工作; ③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系统工程成套设计中的部分工作; ④完成十项以上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试
44、制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为主参加完成的项目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并经实践检验,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在完成的研究、设计项目中,有二项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并经实践检验,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③在完成的项目中,有一项以上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有二项以上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 ④提出的科技建议,有一项以上被有关部门或单位采纳,并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2)论文、著作方
45、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撰写的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技术总结或调研报告等》,有二篇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调研、设计、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可靠,结论正确,有一定的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公开发行)上发表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一部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一万字以上)。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掌
46、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 ①从事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人员,除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对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体系结构与设计、全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可擦除视唱磁光盘、家用电脑与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②从事生产技术的人员,除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对零部件柔性加工系统、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印制电路板CAD/CAM系统、大生产中的自动检测技术、SMT工艺技术等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
47、能结合工作进行跟踪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3)熟练地应用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定、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4)掌握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质量标准,熟悉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5)有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国内外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营分析. (6)较全面地掌握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技术发展方向,熟悉所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国内外同类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曾主持或全过程参加并完成过省(部)级或大、中型项目,或系统规模大、
48、产品技术难度高的新技术项目,解决过较重大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有领导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经历。 ①从事视频设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视频设备与系统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等工作全过程的经历,曾完成或主持完成关键技术(如: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多制式转换技术、计算机动画系统等)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 ②从事音频设备与系统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音频设备与系统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等工作全过程的经历,曾完成或主持完成关键技术(如:数字滤波技术、锁相技术、数字音频信号处理技术、数字调谐技术、压缩/扩展技术等)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 ③从事家用电子技术产品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
49、大型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经历; ④从事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设备生产方面的人员,具有主持完成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设备自动化生产全过程的经历。 (2)能熟练地运用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的通用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定等开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电子产品。 (3)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主持过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等工作,曾为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为某个专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消息,组织编写专题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决策性建议。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有组织协调大、中型专业技术项目的经历。 (5)曾
50、组织并指导工程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工作。 (6)掌握工业工程(IE)的知识和方法. (7)曾主持或作为其中的负责人,组织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等工作。 (8)曾担任过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或大项目参加人完成过广播视听及家用电子技术产品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等工作,解决项目中的较为重大的疑难技术问题,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①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②完成过三项以上不同类别、难度较高的项目。如技术复杂的大型研究、设计项目,引进、消化、吸收的生产项目,技术密集的开发项目等; ③完成过一项以上的大型项目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