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典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典知识题库知识题库 单选题 1、17 世纪英国思想家霍布斯面对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后的合法性缺失写下利维坦,使用了“人工人”来表达国王只是被授权来承担这一权力和代表、管理这个国家,因此他是一个“人工人”。由此可见,他主张 A民主共和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国王之所以是“人工人”,是因为国王只是被授权来承担这一权力和代表、管理这个国家,即通过社会契约来掌握了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是社会契约的理论,D 项正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霍布斯并不
2、反对君主制,这与民主共和不符,排除 A 项;三权分立强调分权制衡,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B 项;天赋人权强调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排除 C 项。故选 D 项。2、相关研究表明,14、15 世纪欧洲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养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学校课程注重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的宗旨是要教育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这反映出在当时 A人们宗教信仰淡薄 B商业发展成为主流 C资产阶级政治追求 D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答案:D 解析:14、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兴起,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学生的健康、快乐,即重视学生人本身的价值,强调人的价值正是人文主
3、义的典型表现,D 项正确;“人们宗教信仰淡薄”的说法不符2 合史实,虽然文艺复兴对当时的宗教权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宗教信仰仍旧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排除 A 项;当时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商业发展尚未成为主流,排除 B 项;当时新兴资产阶级还未提出政治追求,排除 C 项。故选 D 项。3、狄德罗主张,让平民百姓都学会读书算数的本领,大量删减那些无用的古典学科,突出数物化等学科的地位,辅以文学、历史、音乐等科目,大学突出科技教育。这一观点 A有助于世俗教育的发展 B瓦解了古典教育体系 C否定了宗教的文化价值 D推动了平民文化普及 答案:A 解析:材料“让平民百姓都学会读书算数的本领,大量删减那
4、些无用的古典学科,突出数物化等学科的地位,辅以文学、历史、音乐等科目,大学突出科技教育”措施有利于推动百姓对知识的掌握,推动教育的下移,有助于世俗教育的发展,A 项正确;B 项“瓦解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C 项“否定了”的说法错误,狄德罗只是强调删除“无用的古典学科”,并没有否定“宗教的文化价值”,排除 C 项;“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4、18 世纪有西方学者认为,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伟大目标。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目标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它之于国家如同健康之于个人一样重要。这反映出该学者已经理性的思考 A人
5、的权利来源 B人民与政府的契约关系 C罗马法的价值 D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政府的职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一伟大目标,而行政长官的权力依附于这一目标,而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因此政府要保障人民的自由,这一主张体现了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3 政府权利的来源,排除 A 项;C 项与题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未提及资产阶级革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由如图可知,作者认为 17931848 年法国 左为 1793 年两位平民的对话:一人说:我老婆刚生了一个男孩我不知道应该给他取什么名字?”另一人回答说:“要是我,就给他取名为凯撒,这至少是真
6、正的共和派!”右为 1848 年的场景:一位平民手拿报纸坚定地说:“我要选路易 拿破仑(拿破仑侄子,后为第二帝国皇帝)。”版画作者:【法国】古斯塔夫 多雷(18321883 年)A民主共和已成为政治共识 B启蒙运动扩展至社会底层 C第三等级政治影响力增强 D民众对专制主义认识不清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1793 年,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1793年 6 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因此有了左图百姓的看法。拿破仑在 1804-1815 年称帝,在拿破仑相关事件影响下,
7、有了右图的看法,但是右图中的人忽略了法国大革命前的专制和拿破仑时期的不同,D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成为共识,排除 A 项;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与第三等级的政治影响力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6、有学者指出,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其基本宗旨是重振基督教理想,把宗教的根基从外在的“善功”转向内在4 的信仰,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手中转到每一个拥有信仰的基督徒手中。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弱化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B使教随国定原则得以确立 C试图重构基督教的教义 D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手
8、中转到每一个拥有信仰的基督徒手中”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的思想控制,追求人的自由与价值,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D 项正确;宗教改革不是弱化信仰,而是改变原有信仰的方式,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教随国定原则”,排除 B 项;“试图重构基督教的教义”与材料“其基本宗旨是重振基督教理想”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7、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造船等官营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滞销产品尽藏库中,故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向政府申领营业金补贴。这反映了,日本 A近代企业发展深受市场制约 B政府重视发挥官营企业作用 C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意愿 D殖产兴业实施方式亟需转变 答案
9、:D 解析:明治维新时期的官营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需要政府补贴,这意味着官营企业需要变革,即殖产兴业的实施方式需要转变,D 项正确;官营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而非市场制约,排除 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官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凸显政府对官营企业示范作用的重视,排除 B 项;材料只说明官营企业经营情况,不能得出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的意愿,排除 C 项。故选 D 项。8、马丁路德文集中表达三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人因为信仰而得救;第二,圣经是第一位的,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圣经中;第三,一切基督教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任何人只要相信基督5 教,他就是教会的人。这些
10、原则 A强化世俗君主的权力 B否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 D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人因为信仰而得救”、“圣经是第一位的,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圣经中”、“一切基督教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任何人只要相信基督教,他就是教会的人”等信息可知,马丁路德的这些原则反映了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主张思想自由,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强化世俗君主权力的信息,排除 A 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 B 项;材料中的原则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无关,排除 D 项。故选C 项。9、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这
11、反映出 A社会的动荡与转型 B宗教迷信的破除 C教会的腐朽与贪婪 D宗教观念的淡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即宗教改革时期,德国流行的“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揭示了教会的腐朽与贪婪,C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社会的动荡与转型,排除 A 项;16 世纪的欧洲,宗教迷信远未破除,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宗教观念的“淡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0、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些条款,关键是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服从议会的法律。与“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C英
12、吉利共和国的成立 D光荣革命的发生 答案:D 6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是指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 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时,英国国王权力较大,排除 A 项;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君主权力增大,威胁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 B 项;1649 年 1 月,二次内战再度被俘的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处死,1649 年 5 月,英国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国,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1、1920 年,梅隆财团斥巨资支持共和党人哈定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此后安德鲁梅隆连任三届政府的财政部长,并制订了一系列免税、减税政策。这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的体制受
13、到破坏 B政商勾结现象开始出现 C垄断资本政治影响力巨大 D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梅隆财团是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在美国政治、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20 年,梅隆财团斥巨资支持共和党人哈定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此后安德鲁梅隆连任三届政府的财政部长,并制订了一系列免税、减税政策。这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政治影响力巨大,C 项正确;材料与三权分立的体制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商勾结现象从何时开始出现,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增长速度问题,排除D 项。故选 C 项。12、卢梭认为,国家是公意的化身;在国家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公意不能予以废
14、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由此可知,卢梭()A强调权力制衡 B认为社会需要建立契约 C主张人民主权 D鼓励人民推翻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是公意的化身;在国家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公意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7 可知,卢梭认为国家是公意的化身,而公意代表人民的意愿,公民集合起来即使是破坏法律公约也是合法的,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C 项正确;权力制衡强调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权力制衡的内容,排除 A 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卢梭的主权在民的主张,没有强调社会需要建立契约的内容,排除 B 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而是体现了主权
15、在民,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13、1487 年,德意志巴伐利亚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颁布纯正啤酒法,确保仅用未受污染的洁净水酿造啤酒,这一法律得到众多邦国的认同。1871 年,巴伐利亚将这一法令能否被接受作为其加入新德意志帝国的条件。对“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有利于 A促进经济发展 B强化君主权威 C推动文化融合 D增强民族认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伐利亚邦致力于捍卫纯正啤酒法和纯正的“啤酒文化”,在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强化民族认同的努力,D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纯正啤酒”意识强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 A 项;材料并未体现“纯
16、正啤酒”意识的强化促进了君主权威的强化,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巴伐利亚和德意志文化的融合,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4、1632 年 2 月出版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有力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错误理论。8 月,罗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这本书出售。10 月,伽俐略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罗马接受审讯的一纸公文。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挑战了封建神学的权威 B否定了罗马教廷的地位 C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D误导了普罗大众的认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这本书出售”、“伽俐略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罗马接受审讯的一纸公文”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
17、权威,这些正式封建统的反抗,因为该书挑战了封建神8 学的权威,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教廷遭到否定,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这本书没有误导大众,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故选 A 项。小提示:15、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贵族世家,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卢梭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匠家庭,他们都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倡导政治民主、自由平等,这说明 A贵族阶层赞成启蒙运动 B法国各阶层政治主张趋同 C阶级出身决定阶级立场 D三人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D 解析: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出身相对优渥,都
18、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自由,这说明三人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 项正确;通过孟德斯鸠一人无法得出贵族阶层赞成启蒙运动,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同一阶层,排除 B项;阶级立场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填空题 16、文艺复兴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制和禁锢的_,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_。答案:封建秩序 人性 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制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17、_: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_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19、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_,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答案: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封建残余 9 根据所学可知,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18、宗教改革:实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_反封建的社会运动。答案:资产阶级 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是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故填空资产阶级。19、背景
20、(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_生产关系的萌芽。(1315 世纪,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_文化积淀,又从_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3)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_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答案:资本主义 古希腊罗马 东方 新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其文化基础是,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其人才优势是聚集了一批具有东方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文中空白之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资本主
21、义、古希腊罗马、东方和新思想。20、意义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_,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答案:封建秩序 人性 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21、德意志统一(1)方式: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_”的俾斯麦为宰相,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2)经过:18641871 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 年10 _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铁血政策 德意志
22、帝国 根据所学知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故填空 1.铁血政策;2.德意志帝国。22、启蒙运动进一步_为_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_和法国大革命,也成为_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答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独立战争 殖民地半殖民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
23、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23、启蒙运动:影响(1)启蒙运动进一步_人们的思想,为_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_和_,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_统治。(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_的精神武器。答案:解放了 资本主义制度 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 民族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24、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德国(1)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_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
24、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2)1848 年 2 月和 3 月,_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11 答案:农奴制 奥地利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德国(1)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2)1848 年 2 月和 3 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25、_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发生_,1689 年通过_限制王权,1701 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英国_逐渐形成。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_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_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答案:1640 光荣
25、革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议会 内阁:结合课本可知,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处填写 1640;:结合课本可知,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处填写光荣革命;:结合课本可知,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 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处填写权利法案;:结合课本可知,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 年通过王位
26、继承法,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处填写君主立宪制;:结合课本可知,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处填写议会;:结合课本可知,内阁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处填写内阁。材料分析题 26、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材料一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说过:“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12 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三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27、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层纱幕指的的是什么?使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是哪一运动?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表达了哪一运动的诉求和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他们”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1)天主教统治;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2)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28、/否定教皇权威(3)启蒙运动。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把反封建的斗争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高度。(4)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两个方面均要答到)解析:(1)根据“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可得出是中世纪的天主教统治;结合所学是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14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因此在 14 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
29、世生活。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因为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3 (2)根据“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可得出是宗教改革;根据所学,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3)根据“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得出是启蒙运动。根据“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30、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得出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把反封建的斗争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高度。(4)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
31、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联邦制按照美国政治传统,管理经济活动的权力属于各州内政权,联邦政府无权干涉。19 世纪末,新成立的大型铁路托拉斯集团损害公众利益,然而它的营运范围已经超出州际,各州束手无策。1895 年,最高法院否决了国会授予联邦政府管制州际商务的权力,这种情况直到 1904 年才得以改变。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联邦获得管辖各州贸易的内政权。1933 年罗斯福实施新政,联邦向各州提供经费,监督和领导各州,与各州合作修建公路、建
32、立学校、发展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新政使联邦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对州的控制。新政初期,最高法院奉行经济放任主义,先后十多次否决了国会立法。罗斯福总统意图对阻扰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改组,迫使最高法院最终作出让步。14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重重,联邦对州的干预减少,要求各州承担更多社会福利任务。在巩固联邦权力的基础上,向地方适度放权以重新发挥州的作用。摘编自唐芳:内战后美国宪法联邦主义原则的演变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 19 世纪末以来,美国联邦政体权力分配的演变。答案:(1)特征:原生性(独
33、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保守性。宪政原则: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2)评析: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度下的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分权制衡模式,联邦政府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19 世纪末以来,各州无力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的问题,联邦政府力图加强对各州经济活动的干预,最高法院宣布国会立法违宪,以限制联邦政府权力扩张。20 世纪初,联邦政府通过国会立法的形式获得管辖各州的内政权。20 世纪 30 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与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最高法院分歧严重。罗斯福总统改组最高法院迫使其让步,联邦政府权力进一步扩大。20 世纪 70 年
34、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为了走出困境,联邦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开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再次调整权力分配,发挥各州作用。19 世纪以来,美国权力分配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因时而变,不断调整,达到权力关系再平衡。最高法院在解决联邦与州的权力冲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以法律约束权力的法治精神。解析:(1)特征:根据“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得出原生性,不成文性,延续性;根据“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得出保守性。宪政
35、原则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法治、议会主权和议会至上。(2)19 世纪末以来,美国联邦政体权力分配的演变可以综合材料内容分阶段进行作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15 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度下的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分权制衡模式,联邦政府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根据“19 世纪末,新成立的大型铁路托拉斯集团损害公众利益,然而它的营运范围已经超出州际,各州束手无策”、“最高法院否决了国会授予联邦政府管制州际商务的权力,这种情况直到 1904 年才得以改变。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联邦获得管辖各州贸易的内政权”可知 19 世纪末以来,各州无力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的问题,联邦
36、政府力图加强对各州经济活动的干预,最高法院宣布国会立法违宪,以限制联邦政府权力扩张。20 世纪初,联邦政府通过国会立法的形式获得管辖各州的内政权。根据“1933 年罗斯福实施新政,联邦向各州提供经费,监督和领导各州,与各州合作修建公路、建立学校、发展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新政使联邦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对州的控制”、“罗斯福总统意图对阻扰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改组,迫使最高法院最终作出让步”可知 20 世纪 30 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与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最高法院分歧严重。罗斯福总统改组最高法院迫使其让步,联邦政府权力进一步扩大。根据“在巩固联邦权力的基础上,向地
37、方适度放权以重新发挥州的作用”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为了走出困境,联邦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开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再次调整权力分配,发挥各州作用。19 世纪以来,美国权力分配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因时而变,不断调整,达到权力关系再平衡。最高法院在解决联邦与州的权力冲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以法律约束权力的法治精神。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38、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自叶延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 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16 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 年宪法
39、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摘编自评美国 1787 年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人们“借古喻今”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教会势力强大。(2)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意义:解放了人们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
40、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文化教育发展。(3)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相同点:资产阶级掌权;司法独立;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和所学知识可知教会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2)主张:根据材料“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可知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
41、正当生活的条件”可知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思想、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解放了人们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文化教育发展。(3)进步意义:根据材料“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可知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根据材料“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可知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掌权;司法独立;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17 29、“来克星顿枪声”的真相 1775 年 4 月 19 日,在波士顿近郊来克星顿,英军与武装村民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但关于冲突的细节叙事,
42、一直存在着争议。材料一 19 日,两点钟,我们来到来克星顿镇。听说有几百人在那里聚集反抗我们。五点钟,到镇绿地公园,看到大约二到三百人在集结。我们继续前进,并未想要主动攻击。一旦接近,他们就发射一枪或两枪,当下我们的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就冲向他们、朝他们射击,造成他们逃跑。接着,我们在公园绿地整理队伍,但是遇到困难,因为我们的人疯狂到不听命令。英军士官约翰 巴克中尉的日记 1775 年 4 月 19 日 材料二 凌晨一两点钟,我们被告知正规军正从波士顿朝着康科德而来。我们受命在城镇中央的空地(来克星顿公园绿地)会合。在那里,队长要我们回家,但要准备好一听到鼓声就要回来。清晨五点,鼓声响起,我们便回
43、去,很快发现一大批军队正朝向我们前来。当时,还有一些伙伴正在来的路上。我们的人开始四散。当背对军队时,被他们射击,许多人当场被杀或受伤。据我们所知,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4 月 25 日由 34 位民兵面对三位太平绅士面的证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从族群看,这些当地的“武装村民”主要是(单选)A白人后代 B印第安人 C黑人后裔 D混血人种(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者对来克星顿事件的叙述有何异同?材料三 图一是 1775 年秋,附近工匠杜立德(Amos Doolittle)创作的来克星顿遭遇战的金属版画。画面中一排英
44、军正对一群衣衫褴褛、四散逃逸的民兵进行射击,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18 材料四 图二是美国为纪念来克星顿战役 150 周年发行的邮票。画面描绘了重新装弹,挥舞着拳头,正在反击英军的北美民兵群像。(注:上述材料均出自像史学家一样阅读在课堂里教历史阅读素养)(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作品画面,哪则更接近历史真相?说明理由。(4)上述材料中,作者对来克星顿民兵的描述分别有什么意图?答案:(1)A(2)同:记载的时间、地点相同,双方都有所准备,英军射杀很多民兵,民兵逃跑异:材料一认为是民兵先开枪,英军是自卫还击,指挥官局面失控;材料二民兵没有先开枪,英军有组织镇压。(3)图一,画面描述的内容同材料一中
45、当事军官和材料二中当事民兵们的叙述一致,民兵在来克星顿遭到英军镇压,四处逃散。(4)材料一,作者作为英军军官,在日记中强调服从命令和开枪(镇压)的正义性和事件发生后的不可控性,可能推卸责任;19 材料二是北美民兵代表控诉镇压者的暴行,可能强调自身无辜与继续斗争的合法性;材料三作者与事件的时空距离较近,画面描绘较为客观,作为旁观者,可能有谴责英军暴行或讽喻北美民兵之意;材料四是美国发行的邮票,代表美国政府官方立场,要弘扬北美民兵反抗的正义性,以及英雄行为。解析:(1)A(2)同:记载的时间、地点相同,双方都有所准备,英军射杀很多民兵,民兵逃跑异:材料一认为是民兵先开枪,英军是自卫还击,指挥官局面
46、失控;材料二民兵没有先开枪,英军有组织镇压。(3)图一,画面描述的内容同材料一中当事军官和材料二中当事民兵们的叙述一致,民兵在来克星顿遭到英军镇压,四处逃散。(4)材料一,作者作为英军军官,在日记中强调服从命令和开枪(镇压)的正义性和事件发生后的不可控性,可能推卸责任;材料二是北美民兵代表控诉镇压者的暴行,可能强调自身无辜与继续斗争的合法性;材料三作者与事件的时空距离较近,画面描绘较为客观,作为旁观者,可能有谴责英军暴行或讽喻北美民兵之意;材料四是美国发行的邮票,代表美国政府官方立场,要弘扬北美民兵反抗的正义性,以及英雄行为。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
47、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 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材料二 20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
48、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 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答案:(1)地位变化: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历史意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会,保护了民族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民
49、族观念(意识);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解放。(答出三点即可)(2)同:重视人和人的价值。异:中国强调社会人格、个人服从于社会,西方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人本身的个性解放;中国注重和谐、修己安人,西方注重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解析:(1)地位变化:根据材料“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得出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历史意义:根据材料“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力打击了罗马教会,保护了民族利益;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并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民族观念(意识
50、);根据材料“7 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并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解放。(2)同:根据材料“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得出重视人和人的价值。异: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21 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得出中国强调社会人格、个人服从于社会;根据材料“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得出西方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人本身的个性解放;根据材料“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得出中国注重和谐、修己安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