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想需求植物需要水分和水分的吸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根的形态。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3. 了解根的作用。能力培养1. 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2. 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2. 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流程提问观察交流观察、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研究交流观察、描述交流。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
2、、橡皮泥。导入出示课本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导入 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关于“介绍各种植物(单、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的视频。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讨论
3、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分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水、绿豆(或其他植物)种子、烧杯、培养皿、布、放大镜。方法:(1)在烧杯中浸泡种子12天。(2)把泡好的种子放到折叠好的湿布夹层中,放在暗处。(3)每天观察几次,将已经发芽的种子,分装在培养皿内湿布的夹层中。(4)每天
4、向湿布边缘加些水,保持湿布湿润,等待根毛长出。(5)在课堂上将培养好的根毛分发给各组,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的形态。注意:培养根毛时,只需要在布的边缘加少量的水。水多了根毛被冲乱,影响观察效果。导入出示课前浸泡的发芽的绿豆,重点指示带密密根毛的根部。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这一段根,就是根尖。观察分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绿豆芽的根尖,观察根尖上的短毛。问题其它植物的根尖是否也有根毛?观察再观察一些其它植物(如葱、黄豆)的根部,了解其它植物的根尖都有根毛。问题根毛有什么作用呢?讨论观察课本根尖示意图,分析根毛的作用。 交流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讨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拓展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引申的问题
5、为什么要提倡在草原和沙漠大量种植植物?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2 水分在茎里的运输内容标准:探究根、茎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茎的形态。2. 了解茎的一般结构。3. 探究茎的作用
6、。能力培养1. 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2. 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 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2. 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流程 观察提问实验观察、分析交流观察、比较分析、推理交流调查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活动过程:导入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呢?(吸收水分、养料,固定植物)问题那植物的茎又有什么作用呢?猜测学
7、生根据日常经验进行猜测。 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出示课本图。导入在课本上介绍的实验里,我们能在浸泡在红颜色水里的姜花茎的横切面上看到许多小红点。这说明了什么?讨论红颜色是从植物的哪个部分传输到植物的茎部呢?归纳茎能运输水分。思考一段时间以后,原来白色的姜花变成了红花,这说明了什么?叶子的颜色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引申动手做一枝两色花,并把花带回家继续观察。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问题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观察出示课本图,观察图中各种类型的茎。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茎,我们知道茎有多种生长方式: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和攀援茎。交流归纳出茎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观察出示一些图片,有
8、被剥皮的树干、树干的断枝缺口处等。问题树没有了树皮,会怎么样呢?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交流汇报各自的看法,归纳出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引申植物的茎都长在地面上吗?导入植物的茎可以包括哪些部分呢?(树干、树枝、藤等)问题茎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任务观察植物的茎。可选择校园里的大树来进行观察。交流我们可以怎样观察?需要什么工具?怎样记录呢?研究时,如何分工?还要怎样注意安全?讨论制定一个简单的观察计划。观察到校园调查树干、枝条的信息。交流汇报本组记录的信息。植物需要阳光内容标准:1.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9、3.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 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力培养1. 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 通过探究叶的作用,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初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 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2. 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教学流程 提问观察、描述分析、推理交流观察分析、判断交流。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教学准备 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导入出示课本引导页的图片。问题观察植物的
10、叶子生长的情况和特点。阳光能照射到每一片叶子吗?讲述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收阳光。叶片怎样才能接收更多的阳光呢?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主题。活动:观察叶子的排列情况导入出示课前拍摄的叶片排列照片。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交流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导入叶片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交流说出自己对绿叶作用的认识。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 视频。讨论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思考植物没有阳光照射会怎么样?植物如果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引申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么样?植物对人类极其他生物的生
11、存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花里的“育婴房”内容标准: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花的结构。2.探究花的作用。3.了解花的其他特征。能力培养1.通过观察植物的花,继续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2.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尝试对观察和实验现象作出分析与解释。3.通过观察更多植物的花,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动手探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心与耐心。3.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教学流程 观察提问实验观察、比较、推理交流制作。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推理
12、能力。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视频、桃花模型、“花的构造”视频、鲜花、镊子、 “花的档案”样例。导入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 二 三 四 。说说花的名称。问题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活动一:解剖花导入要更完整地认识植物的花,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观察花的内部。怎样解剖一朵花呢?演示出示一朵桃花模型。介绍解剖桃花的方法,提示要点,出示记录表格。在解剖前,教师应示范怎样使用镊子,怎样解剖白菜花(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实验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种花,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交流对花的解剖结果进行归
13、纳,了解花的结构。媒体播放“花的结构”的视频。思考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找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区别。拓展分辨常见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活动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导入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问题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交流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媒体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实验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媒体 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归纳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导入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问题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交流“花的档案
14、”一般应有哪些内容?制作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展示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生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 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标准: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果实的结构。2.探究果实的作用。能力培养1.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2.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教学流程 观察提问观察实验交流运用调查。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
15、察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学准备 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找果实”计划表。活动一:观察结果的过程导入出示一些植物由开花到结果过程一 二 三 四 的图片(图片顺序打乱)。问题能根据植物生长过程的变化,给它们排序吗?活动分组合作给图片排序,然后进行展示。问题有没有发现这些植物的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交流说出植物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花开授粉花瓣枯萎子房逐渐膨大)。观察出示一些正在结果的植物的图片。归纳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活动二:果实里藏着什么?活动的步骤:(1)先进行安全使用水果刀的教育。(2)解剖果实:先将苹果横切(把苹
16、果横放,从上向下从中部拦腰切开),然后再将苹果纵切(把苹果直立放好,沿苹果的纵轴从上向下切开);重点是观察、比较各种果实有哪些共同点:它们的内部都有种子,种子之外的部分是果皮;将其他果实一一解剖,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内部也都有种子,种子外部都有果皮。导入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问题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指导介绍解剖苹果的方法(横切、纵切)。在演示解剖方法时,要强调用刀安全。实验学生按要求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交流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问题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实验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交流汇报其
17、它果实的构造。归纳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思考香蕉是果实吗?萝卜、甘薯和姜是果实吗?活动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导入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活动到社区或郊外寻找植物的果实。指导当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多时,本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如果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少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计划分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寻找果实”计划。提示学生计划应包括准备什么(如观察记录表、笔、工具);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纪律要求)。活动前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品尝果实,以免中毒。调查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交流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
18、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设计思路: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图片让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2、发展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3、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
19、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 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活动过程: 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出示一组图片 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总结分享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
20、动物是卵生的。活动评价: 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活动延伸: 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第三单元水循环单元教材解读学生每天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同样兴味盎然。本单元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几乎每天都感受到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开始探究,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的活动,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
21、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这一单元。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组成,是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单元。与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构成了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教学资源分析蒸发、沸腾、凝结三课,重点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探究水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为后面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做准备。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是对前几课的综合与提升。通过这两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许多并不熟知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
22、这些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利用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研究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利用绘制表格、数据曲线图方法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2、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3、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4、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问题。5、 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6、 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
23、发快慢的因素。7、 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了解不同的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8、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9、 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10、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3、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4、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空气
24、中有水吗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蒸发的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几幅相关的图片或者影片。2、 提前布置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蒸发的现象。活动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出示大自然景色图,让学生观看,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想法,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二 探究过程:活动一:认识蒸发现象1 、思考:水跑到哪里去了?2、 学生用湿毛巾擦
25、拭小镜子、学生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现象、室外晾衣服等现象。3、让学生说一说水跑到哪里去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 、学生在做一做中体会蒸发现象。5、讲解蒸发的概念:“不慢慢变甩水蒸气发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6、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活动二:探究水蒸发进会吸收热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2 、汇报实验情况。 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在不断下降,水蒸发会使温度下降。3、引导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4、 相互交流,师生达成共识形成结论。5、学生感悟运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科学现象的道理。活动三: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
26、素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呢?2、学生根据平时生活经验提自己的假设。3、学生对比实验4、提示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水量要相同,认识到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自由活动:1、制作“天气预报器”2、学生动手制作拓展活动: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课余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2、人们是怎样利用蒸发原理进行生产的?水到那去了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搜集到的数据,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3、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
27、作与交流的愉快。4、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教学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现象,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实验材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个自行选择实验材料的空间,体现活动准备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活动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略)二、讲授新课1、猜想同学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继续上升吗?指生回答。2、做实验(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2)进行“给水加热
28、”的探究实验活动。学生开始做实验,组长做好记录。(3)学生汇报与交流(4)得出结论:水沸腾时达到一定的温度,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再升高。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个点,就是这杯水的沸点。师小结:根据大气压力的不同,因地区差异、器材差异等,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做实验的同学,所测的水的沸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沸点不会超过100摄氏度。3、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水的落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了解对比实验的特点。2. 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 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1. 水蒸气的凝结。2. 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
29、差异法。3.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瓷盘等。2.演示实验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活动过程设计一、教学导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年锅盖上有什么?学生:有水滴滴下来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2.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
30、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上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思考讨论: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三、总结、巩固: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什么叫凝结?四、布置作业: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让我们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知道水在甚么情况下能变成水蒸气、变成冰。3、知道水在4摄氏度开始膨胀,在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教学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是在不同的冷热条件下形成的。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教师准备好凉水、冰块。让学生先测量水的温
31、度,再测量冰块的温度。做好记录。讨论水温度高,冰块的温度低。总结出:水结冰时的 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受冷)-结冰活动二:问题: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冰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哪里去了?讨论研究: 衣服里的水结了冰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在空气中。冰-(受热)-水蒸气如一杯开水正冒着热气,盖上一块玻璃,我们透过玻璃就能看到附着在玻璃上的小水珠。水蒸气-(受冷)-水 (联系人工降雨)活动三、水的三态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冷藏车间 、冬季自来水管破裂、 冬季窗户上出现窗花 晒盐等等。拓展活动 :地球上的南北两级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层。地球气温逐渐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
32、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调查了解 网上查阅 搜集图片 搜集资料 察自然现象 做好记录。 流水的力量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2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 谐相处。3 、通过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特刊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难点: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资料(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
33、动植物的影响等)2、必要的实验器材。活动过程设计一、了解露和霜的形成1、学生对自己的猜想。2、制造露和霜。3、实验发现:找出结论。二、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1、出示课前调查的内容进行交流。2、想办法制造雾。3、实验: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道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雾。4、小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三、雨是怎样形成的(一)1 、学生自己的猜想。2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4、讨论: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不什么不同?5、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推想。(二) 1、学生回顾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课前搜集的次料)(雨能给
34、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雨水可以使禾苗茁壮成长)2、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感知、体验,加深学生认识。3、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 。(三) 1、看书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2、提示学生绘制循环图表示水的循环变化。3、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真如此(四)1、学生交流有关水循环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播放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通过资料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讨论达成共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树立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4、讨论:水在自然界中不停的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5、汇报: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节约用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自由活动:1、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知谈一谈小水滴的秘密2、交流自己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拓展活动举办一期主题为:“不水滴的循环旅行”的班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