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民用航空产业是世界科技与装备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具有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产业附加值高、适航门槛高等特点.“十二五”期间,上海初步建立了以大型客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新支线飞机量产为代表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为支撑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构筑“上海制造”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完善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体系,根据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对接国家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发挥航空制造的战略性引领作
2、用,坚持“市场驱动、型号牵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发展原则,实施“主制造商供应商”联动发展模式,以大型客机项目和民用航空发动机项目为中心,加快建设集设计、研发、制造、认证、维修、运营、服务在内的航空制造完整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主制造商引领、优势供应商集聚、核心配套企业支撑、专业化平台服务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将航空产业打造成为上海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新增长点.(二)发展目标2020年,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主制造商自身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力争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500亿元。为2035年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3000亿元,并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3、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基础。整机生产能力显著提高.ARJ21新支线飞机(以下简称“ARJ21”)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形成30架的年产能力,交付60架以上;C919大型客机(以下简称“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开展批产工作;CR929宽体客机(以下简称“CR929”)取得订单.产业链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培育10家左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CR929结构件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达到40左右,机载系统本地化配套能力达到30%左右,并带动飞机和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快速发展。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机载系统共性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构建机载
4、系统研制与产业化发展平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系统供应链.二、主要任务(一)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拓展航空制造产业链。1。 大型客机.支持C919适航取证,吸引和推动配套供应商落户,促进供应链的优化匹配。助推CR929研制,推动复合材料结构件、航电系统、机电系统等的本地化研发和制造.2. 新支线飞机.提升ARJ21的批生产能力,推进ARJ21改进为公务机、特种机,实现一机多用和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支持相关生产性服务的配套和发展,增强飞机运营保障和配套服务能力,打造示范运营工程。3。 航空发动机.推进CJ1000A型号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制,吸引国内外企业围绕临港航空发动机装试基地集聚发展;支持
5、上海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工艺的研发,增强和完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以中俄宽体客机发动机选型为契机,推进本地企业与国外航空发动机主制造商开展深度合作,争取国外航空发动机总装和维修项目落户上海。4。 航电系统。由核心企业牵头,集聚优势、整合资源、面向未来,建设航空电子创新中心,构建航空电子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突破航电系统/设备研制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形成系统级航电系统供应商应有的研发、集成、验证、适航等能力.服务保障C919航电系统适航认证,积极参与ARJ21航电系统国产化,有效支撑CR929航电系统研制本地化,积极争取飞行管理、中
6、央维护、综合监视及其它系统本地化配套,探索开展重型直升机航电系统研制.5。 航空材料和结构件.推进航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与验证。吸引和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开展技术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针对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制,吸引和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协同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促进产业应用,并稳步实现本地工业化配套.6. 机电系统。结合C919、CR929研制、ARJ21国产化及航空维修,围绕其机电系统等的研制与配套需求,结合现有实际,从附件、组件、部件入手,在机电产品本地化上寻求突破。7. 航空制造设备。突破和提升民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装备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及平台。积极推动具备自主知识产
7、权的铺丝机、铺带机、铆接机、搅拌摩擦焊等高端智能装备研制及应用;重点发展现代柔性化飞机装配工艺装备和飞机舱门门锁运动机构智能制造生产线;突破商用航空发动机大部件智能对接平台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大力发展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覆盖快速响应、健康管理和航材管理的民用飞机全寿命周期远程服务平台。8. 飞机内饰。积极推进本地企业参与包括航空座椅、飞机壁板、地毯等在内的飞机内饰的设计、研发和制造.9航空维修。充分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政策,提高航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上海航空维修业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参与飞机、航空发动机大修以及航线维护、紧急救援服务、工程技术支持、附件维修等
8、业务。(二)补弱固强,促进航空制造产业链本地化10. 促进本地企业参与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引导在沪央企、本地大型国企提升质量管理和适航意识,培育和提升其参与结构件制造、航电系统、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设备工装等方面的能力,积极融入航空制造产业链。鼓励外资和民营企业以参与成品设备、材料、标准件等的研制和生产为切入点,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制造水平,深度参与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11。 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企业。围绕CR929的供应商选择,积极争取参与研制工作的国内外企业落户上海.支持本地企业通过对外合作形成航空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本地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资合作等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通过收购后回国投资设厂
9、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成为有竞争力的合格供应商。(三)构建支撑平台,提升航空制造业集聚发展能力12。民用飞机创新平台.发挥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资源,联合产业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动民用飞机基础研究,突破一批民用飞机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创新.13。 航空电子和航空发动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支持航空电子和航空发动机各单位在技术研究、联合开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协同创新,整合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提高设计与集成验证能力,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电子和航空发动机行业标准和体系,打造国家级航空电子
10、和航空发动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14. 民机新材料应用与产品试验验证平台。支持主制造商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技术攻关与试验平台建设,推进相关仪器设备、试验环境、研究成果的共享应用,联合开展民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产品验证,提升适应航空制造业发展需求的试验验证能力.15. 适航服务体系。依托适航审定中心、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延伸航空咨询和专业服务,提升认证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涵盖技术、管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等内容的民机适航服务体系,推动航空产业主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开展适航认证。 (四)优化航空制造产业链“2+X”空间布局16。 提升浦东地区辐射带动效应。紧密结
11、合C919试飞取证和CR929研制,提升浦东张江民用飞机设计研发能力,推进浦东祝桥民用飞机总装制造、零部件生产制造和飞机维修加快布局,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临港地区围绕航空发动机总装试车形成飞机和发动机零部件、加工设备研制等产业的集聚区。17。 强化闵行紫竹集聚功能.推动闵行紫竹园区以航电系统研制和集成验证为重点,打造民机航电产业园,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提升客户服务、民用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验证和适航能力。18. 推进航空特色园区建设.推动青浦区建设以航空维修为主,航空服务与航材物流协同发展的民用航空产业园区。推动嘉定等地区发展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及配套产业.推动临港、奉贤、金山等地区布局发展
12、通用航空及其配套产业。三、保障措施19。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推进机制完善航空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更好发挥上海市推进大型客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保障作用,强化资源统筹和集聚,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落实产业规划布局、用地保障、功能性项目落地等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链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航空产业集聚地区成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快浦东祝桥、临港等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推进主制造商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实施。20。 加大政策支持,提升产业能级加大产业政策对本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于国家航空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本市给予配套支持;充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航空制造产业链
13、企业的产业能级提升。充分利用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和本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政策,聚焦支持航空装备首台突破。充分运用工业强基、新材料首批次等专项政策,重点支持航空关键部件或系统、复合材料和核心工艺研发及应用。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等专项政策,支持航空制造远程运维、智能制造等新模式示范应用。21. 强化人才支撑,构建人才梯队推动航空产业发展急需的研发设计、适航认证等方面人才纳入列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支持航空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支持将航空产业人才列入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方向.加强与国内航空优势院校战略合作,引入和培养创新型高端人才.推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
14、学院等专业院校加快航空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航空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浦东祝桥、临港等航空制造业重点区域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人才公寓,支持航空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整体租赁公租房。进一步完善航空制造业重点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22. 加强用地保障,拓展产业空间按照航空制造业发展需要,围绕航空龙头企业,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以浦东祝桥地区为重点,集聚航空制造产业功能,预留产业链配套项目发展空间,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高附加值企业和结构件企业落户。纳入市重大项目的航空制造产业链重点项目,经市“三委两局”认定,用地指标由市级统筹予以保障,出让年限与航空制造业主体项目保持一致。统筹重点园区空
15、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优化航空制造标准厂房供给,提高产业链项目入驻和集聚效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航空产业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级。23。 推动产融结合,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航空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政策性银行多方联合设立百亿级规模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带动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多元化社会资本进入,投资并购符合本市产业链配套发展需求的海内外重点企业,支持航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产品和工艺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推动本地国资国企建设航空产融投结合平台,加快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航空制造产业链金融.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方式,对产业链上资金需求大的关键环节,加大贴息贷款的支持力度。24。 简化审批流程,创新监管模式借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平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发展监管模式,建设航空保税物流仓库,提高航空维修中转效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简化高技术航空产品或技术进口以及国产民机产品出口的审批、清关等流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