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基限时练(五) 地球的结构 一、选择题 如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5题。 1.图中四个圈层中,可能是岩浆源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个圈层中,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四个圈层中,可能与地球磁场形成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四个圈层中,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最亲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2、1~5.解析 图中的序号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相对地壳的流淌形成磁场;岩石圈与地球的三大外部圈层形成相互渗透的整体。 答案 1.B 2.C 3.C 4.A 5.C 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6~8题。 6.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渐渐增厚 B.由北向南渐渐增厚 C.由东向西渐渐增厚 D.由南向北渐渐增厚 7.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软流层底部 D.莫霍面 8.开钻科学探究井是我国科学钻探
3、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地点中属于最佳开钻地点的是( ) A.江苏省东海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山东省诸城地区 D.安徽省盘龙地区 6~8.解析 第6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出,由东向西数值渐渐变大,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渐渐增厚。第7题,地壳原厚度的起算点0千米处应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第8题,海洋上的地壳较薄,是科学探究井开钻的最佳地点,江苏省东海地区位于海洋,其他三处属于陆地。 答案 6.C 7.D 8.A 地质学家经常利用地震波来查找海底油气矿藏,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实线为纵波,虚线为横波)( )
4、 解析 图A中横波消逝,说明该处有液体物质,可能储有石油。 答案 A 10.某海疆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四周船只上的人会感到( ) 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前后、左右摇摆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D.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解析 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物质传播,故震中四周船上的人只会感到上下颠簸。 答案 A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11~13题。 11.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5、 1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白(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章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进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11~13.解析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 11.C 12.B 13.B 读图,完成下题。 14.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
6、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答案 D 2021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四周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集中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如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回答第15题。 15.这些集中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挨次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题干已经说明是选择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挨次,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头,很明显
7、火山灰漂移在大气圈中,渐渐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并最终沉积下来,回归岩石圈。 答案 A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条A是________波,传播的速度较__________;线条B是________波,传播的速度较__________。 (2)A、B两波在传播速度上的相像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从A波的消逝,说明地球内部2 900千米以下及更深处的组成物质,不再是________态。 (4)地震波波速开头明显加快的不连续界面称作_______。波速变化最大的不连续界面是_____。在
8、此界面上纵波______,横波______。 答案 (1)横 慢 纵 快 (2)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固 (4)莫霍面 古登堡面 突然下降 完全消逝 17.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自然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________部分比较厚,________部分较薄。 (3)④是_____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_____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地震波通过此界面速度________。 (4)③是________层,其物质状态是____
9、态;①②③密度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答案 (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陆地 大洋 (3)莫霍 33 明显增加 (4)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固 ③>②>① 18.北京时间2021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 (1)芦山地震发生在东北向西南的龙门山断裂带上,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青藏高原东缘)。2008年汶
10、川大地震即在距离芦山县北部大川镇仅69千米处发生。该地震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地层中(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莫霍面 (2)地震发生时,在楼里的人先感觉到地面________运动,然后地面________运动(上下或左右),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此时在都江堰水库划船的人们只感觉到船________运动(上下或左右),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很难猜测地震的发生,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学问,主要来自对________的争辩,在某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逝,此界面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第(1)题,地震是由岩层的断裂震惊所形成的,应位于地壳。第(2)题,由于陆地上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要快于横波,所以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颠簸;而水里只有纵波能通过,所以在船上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第(3)题,由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规律可以解题。 答案 (1)A (2)上下 左右 纵波传播速度要快于横波 上下 纵波能够在水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地震波 古登堡面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