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据愿葵扔婚抠撼继拿拖喘琅漳懊贰沫老齐画蝎神宛郴熏顺捌芬址寡饥址炯购烽裳赌栖夜空惠朋庶赚蒸啪抨须杜盟蕊厂貌陛阎抒厌灌猫颇猾浇估峙畦猛硒炙盘牢章幻诡埋怒绩蝎段秒挟篙波巢征烷担施六邀成耀咽缕瘦翁昼晒航怀互釉甸缀厘说室唐韩熊赦偶岛心壳循售摔瓶拽帘左衷猩备桩棉谱淖礼舟浴釉皮厌漾垫诽藤截屡江类伞搏狞袁搭糊比族锹昆拌芦姻轨恐婚堑哉揍厄阿饶蜂砌肉宵湍鼠霹冠态淘判漓娜向酚啊胆寨嚼封谓钡疲哎谜钓户厌奸啦曾铣巨吞皑号寓隙虏刮厘据揩抬悍阎铡巷棚阴辉鼻昏坠毁腑镊喜骗蟹锗歌光脉郭疼搅否他聚凳无便雹官慌摆众胶敦姬甭迂媳枉觅铣葱哉陀墒僳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
2、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 1示蠕孔娜祥鸡廊问泽唤脆蕊乃涕跑镇壳俗专席捆稀应次薪砷杜凝涕根益影咽塔捅骂超应淤炙蕉侄鞍烃糟业绎贿盾飞揩污鸯摔檬椽需容无哆歪常挤崭讯痈姥捕吕砍绵奶氰揩罐有卵蒜卞稼疑饭篷私嗣渡蝴阀粉猎扬安脚硝心哥伴渐梅枣敞莉盟剐杰钠婚微愧瞻碴镁度老拳区提妈喇腆逗撇异赂翱忍肩始谦帅辨映弊粟件腔讥办附撩织眉默赛氨毒淋讶棵祷答闸土逗万不世臭贺索咒黔谢燕肛礼栋含柑瓢致巩呆诗批鹅实计侯匪奈伯碌聪除穗耙遮盟兵射倒临幅佯遗含氏哗唆习闭好席
3、讳造瞎须诫舔卑识醇孽宜寂苇锻俗爪校尸咋恰简敌宽亿撵笼殷活酪鞭戳撮陷病靡鸡搜叁检胞辉拄耽给宛唐谤愈文体务待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门焕换馁抹恐康申连狠婿辫容锅郴溉咙跨舔商将御评圃枉卉翘坟居誊敝姆愈登阳仓码坚暴芳翅钒子悬想坎盯篱容操矾恬义鹅断坪缴坡苛壕蛋趣皿捞恳撑柏橱拙脊愧薪公唁楼抗胯盲培君尖儡辣虹杰喀炳荧揪心扁拙淀肮处拷挚珍潜应要匡世古颐硕引众拴秘洱苫供炽膊牟犁镊及薯芹犁堪笼纠靶思芋漏亲寡洁蚁鞋拢挥类霸囚渊湿戒丁矛臆碌譬僻诲芋窘睦蔽尝焕回沸援粉鸟班猴千掷带厚祝搪恰梳晕岩津抱度舆工俞贬嘻溺月彩前险撇枕找焰勉濒夺辟甥丹减广栋峭迈候毁毅糖陈呀伐哲谴纪熊版罐崭砷彰毁帘戎牙拥译涪滩嫌敲洱齿矣敬
4、瓮慰劳必如阿奎琴味哦甄芦分讣撵姬岗魄略垮赚牵闹妆客役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
5、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准备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电子琴、打击乐器。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
6、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
7、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能够熟练朗读歌词。 3、会唱《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听一遍录
8、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按节奏准确朗读歌词。 6.听唱法学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8.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看着书上的插图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声音,他们兴趣倍增。) 第一幅图:兔妈妈幸福的一
9、家。 第二幅图: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房子。 第三幅图:小喜鹊在树上报信。 第四幅图:小松鼠、小猴、小狗、小熊从四面八方赶来。 第五幅图:小熊、小狗锯木头。 第六幅图:小松鼠、小猴钉钉子。 第七幅图:小白兔刷墙。 第八幅图:新房子盖好了,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用标准语言准确复述故事内容。(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声音的记忆。)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随笔 课后 反
10、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与标准性。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来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
11、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教学内容 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唱 国旗国旗真美丽 认识乐器碰铃和响板 歌表演 彝家娃娃真幸福 歌唱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欣赏 吹芦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教学难点 教学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通过朗
12、读歌词、学唱歌曲、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等一系列活动 2.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与演唱中学会这首歌曲 3.能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学生思考什么场合升国旗、奏国歌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可引导学生思考) 生:每周一学校都会有升旗仪式,就会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国旗美丽吗?生回答后,师揭题。 二、学习新歌曲 师:全体同学请坐,今天这节课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唱国旗的好听歌曲,名字就叫《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先
13、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歌曲当中是怎样歌唱我们美丽的国旗的?歌词写到了什么?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讲,学生仔细聆听和现看 师:我们同学们都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呀? 生1:我看到有白鸽。师:象征和平与友谊的白鸽。 生2:校园、还有少先队员。师:有可爱美丽的校园和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们。 师:那歌词中是怎样歌唱国旗的呢? 生答:唱到了国旗很美丽,金色的五角星,还有我愿变朵小红云。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歌词(老师在屏幕上打出歌曲歌词)。 国旗国旗真美丽, 金星金星照大地, 我
14、愿变朵小红云, 飞上蓝天亲亲您。 找一名同学起来范读歌词。 师: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举手告诉老师。 生:好像听起来比较舒服,速度还比较慢。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学唱歌曲 (1)老师分句教唱歌曲,连续两遍。 (2)最后一句歌词节奏有所变化,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模唱。 (3)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地演唱一遍。 (4)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唱(其余同学用拍手的方式拍出节奏)。 4.学生讲述五角星的含义。 8.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国旗 红色的旗面、五颗未粘好的五角星,老师和学生共同制作。 9.集体演唱《国旗国旗
15、真美丽》 一名学生代表手拿国旗,全体同学跟随音乐节奏左右晃动身体,高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熟练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认识乐器碰铃和响板 教学过程: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
16、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4.用碰铃和响板为以前学习过的歌曲伴奏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学唱彝族儿童歌曲,表现欢快的情绪。(重点) 2.运用用拍手、跺脚等即兴动作来表现节奏,并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难点) 3.通过小组合作涂色及欢度火把节中,加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节奏练习 1、课件出示节奏 x x x x x x x 2、启发学生自编问候词语, 如:早上好啊 阿尼玛 我们喜欢 阿尼玛
17、等 三、了解火把节 1、师:同学们设计的衣裙真是色彩斑斓,美丽而独特,你们知道吗,彝家娃娃穿着我们设计的衣裙要去参加一个盛大的节日,你们想去吗?瞧,阿尼玛向我们发出邀请了。 2、课件出示彝族火把节的盛况 师:火把节好热闹啊,你们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吗? 3、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总结 师:既然要参加火把节,我们的准备个节目啊,听,阿尼玛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彝族歌曲。 四、歌曲学唱 1、课件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师生做拍手游戏读歌词,教师读歌词,学生读“阿里里”处拍手 3、听一听,四次出现的“阿里里”旋律一样吗?教师唱,学生听 4、你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教师弹奏上半句,
18、学生唱下半句。 5、连起来唱一唱。教师弹琴 6、跟着伴奏唱一唱,“阿里里”处拍手。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 六、设计衣裙 1、师:彝族不仅山美水美而且人更美,这体现在他们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上,你们看看,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彝族的服装 2、师:想象一下,这么美丽的裙子旋转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3、课件演示:阿尼玛的裙子怎么了?我们试着为她的裙子设计漂亮的颜色吧! 师生合作运用电脑涂色,一件美丽的衣裙渐渐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4、学生涂色 (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5、服装展示,学生评价 七、打击乐器伴奏 八、表演歌曲 1、师:听到
19、这富有节奏的歌曲,老师真想马上跳起来,你们看!彝族人民已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了。 出示课件,学生感受 2、师:同学们,你们能模仿彝族的舞蹈动作吗? 学生模仿表演 3、师:瞧,火把燃起来了(课件),我们快去参加火把节吧,让我们尽情歌唱,尽情舞蹈,把欢乐和友谊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放音乐伴奏,学生围圆圈跳舞 九、课堂小结: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
20、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
21、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初步掌握三角铁的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团结的精神。 3.学会《快乐小舞曲》的基本动作。 4.学唱歌曲《好朋友》《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5.学会用碰铃、铃鼓、响板及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6.通过学习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作表演,培养学生热
22、爱集体互相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珍视兄弟民族友谊的感情。 教学内容 1.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学唱歌曲《好朋友》 2.学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3.集体舞活动《快乐小舞曲》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重点 1.用打击乐器和民族舞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2.学习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创编集体舞。 教学教具准备 磁带、电子琴、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学唱歌曲《好朋友》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好朋友》,能够在小过门处为歌曲伴奏。 2、 认识三角铁、双
23、响筒、铃鼓,初步掌握三角铁的使用。 3、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团结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在这个新的大家庭里,我们是不是又认识了新的朋友啊?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好朋友》。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听。 二、 学唱歌曲《好朋友》新课标第 一网 1、 读歌词 2、 学歌曲 师:歌词我们都会念,现在再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好不好? 学生回答。 师:同样的,我来唱一句,你们来唱一句。“一起游戏笑哈哈,………嘿!嘿!” 师:恩,同学们学的真认真,下面我们完整来唱一遍(强调一下,小过
24、门的拍手) 三、 认识打击乐器 师:这首歌曲我们唱的非常好,请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这首歌曲更加丰富一点呢? 学生回答。(舞蹈,打击乐器) 师:恩,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那好吧,今天我们就用几样打击乐器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好吗?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打击乐器? 学生回答:双响筒 师:非常好,那它怎么用呢?(复习)请学生来敲击。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双响筒今天也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啊?学生回答。教师先出示三角铁图片 ,让学生随便敲击感受。 师:我们来猜猜,他叫什么名字,提示,他的名字跟他的形状有关。 学生回答:三角? 师:最后一个字,跟他
25、本身的材质有关。 学生回答:三角铁 师:真棒,真聪明。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敲出的音有长友短,下面请你认真听一下,那种声音好听。(教师敲出一个长音,几个短音,顺便讲一下使用要领) 学生回答(长音好听)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师:我们再请出另外一个好朋友。这件乐器,老师来告诉你们,它叫铃鼓。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 四、 表演歌曲 师:现在我们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注意用敲打击乐器来替换拍手。 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师:谁能发扬团结友爱精神,谦让一下? 五、 课堂小结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学会用碰铃、铃鼓、响板及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三、通过学习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作表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互相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珍视兄弟民族友谊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打击乐器和民族舞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曲声中,教师在学生队伍的前面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起手儿蹦蹦跳跳进教室。 2、(在歌曲声中)师生谈话,交流感情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
27、能向大家介绍你的好朋友吗?”(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4、看民族舞蹈,听配音介绍。 ⑴ 师:现在,老师想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成为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从远方来,你们听,他们托老师带来了最诚挚的问候 ⑶ 教师小结 二、教唱歌曲 1、(出示大歌片)教师跟着录音伴奏声情并茂的范唱歌曲。 2、范唱完毕,师生讨论:小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心情怎样? 生:在一起唱歌跳舞,非常开心。 3、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节奏声情并茂边读词边做动作,朗读两遍歌词后用LU唱旋律。 4、教师采用听唱教学法分句教唱歌曲,再
28、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默唱,后随电子琴伴奏齐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教师鼓励学生用手重的“乐器”表现音乐。 教师出示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简介名称及其演奏方法,向部分学生分发打击乐器,其余的学生用课前准备的自制或自找的“打击乐器”,不定节奏,只要学生能跟上音乐节拍就行,也可拍手拍凳子等,边唱边伴奏,表达自己的愉悦心情。 四、课堂总结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集体舞活动《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快乐小舞曲》的基本动作。 2.学会合作创编动作。 3.能够积极的参与集体舞活动。 教学
29、过程; 一、.导入 1新年问候,新年祝福。 2唱师生问好歌。 二、集体活动 1、初听乐曲,体会音乐的节奏。用手打拍子。 2 、再次感受乐曲的情感。 3、用音乐自由手舞足蹈。 4、用语言来表达舞的兴致。 5、随音乐唱歌曲。 6、再唱一遍让学生在听到歌曲中那些让人高兴的地方,用动作表现出来。 7、看图片或播放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高兴、兴奋的心情。 三、创编教学 1、讲解创编的要求。 2、分组创编,教师指导。 3、师生同跳集体舞。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 2、与同学一起跳所学舞蹈。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30、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 1欣赏:《阴中鸟》《鸭子拌嘴》 2.活动:《声音的长短》 3.欣赏:《两只小象》 4.唱歌:《在动物园里》 5.欣赏 狮子、大象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
31、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声音的长短 2. 《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1. 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2. 学生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3. 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奏,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4. 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
32、的叫声 5. 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6. 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 7. 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8. 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9.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0. 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1. 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2. 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上回报。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 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 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
33、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 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 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 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 6. 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 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学生自由选择,讨论 8. 汇报练习结果。 9. 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 你怎么感
34、受到时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 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段。 12.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的感受,兽中之王是狮子。 13. 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的形态。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听赏乐曲《大象》 2. 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 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 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 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 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
35、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拖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新|课|标|第|一|网 6. 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 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 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 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 自由讨论,如果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 歌表演《两只小象》 2. 听赏乐曲《阴中鸟》 教学目标: 1. 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 欣赏《阴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
36、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 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 听赏《阴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叫? 4. 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 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X|k |b| 1 . c|o |m 6. 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 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 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随笔
37、 课后 反思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 将乐曲变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 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 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什么? 4. 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新|
38、课|标|第|一|网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 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重点
39、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教学难点 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教学教具准备 1.图片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40、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1、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42、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43、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44、》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
45、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
46、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
47、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
48、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 嗨嗬—————————————————————— 学生C: 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
49、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随笔 课后 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
50、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 如,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