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阅读:青蛙和蟾蜍讲故事、等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青蛙与蟾蜍是两个外表相似而个性迥异的好朋友,他们时刻都为对方着想,共同分享着成长中的点滴欢乐与忧伤。作者洛贝尔在形象塑造是,把青蛙和蟾蜍塑造成两个充满孩子气的大人,它俩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傻、很可笑的事,可是它们做出的事却让人觉得温暖且感动。讲故事和等信这两个小故事就是两篇充满了幸福友情的幽默小故事。 讲故事,蟾蜍看青蛙的脸色不好看,让青蛙躺下休息,青蛙想听故事,于是蟾蜍想尽办法想要想出个办法出来,它先是来来回回地走了好久,想不出。于是,它头朝下立着,想不出。他又拿水杯,往自己头上泼,还是想不出。最后,它把头往墙上撞,仍旧想不出来。青蛙觉得好些
2、了,可是蟾蜍却觉得不舒服了,于是,蟾蜍躺下休息,青蛙给蟾蜍讲故事,青蛙把蟾蜍给自己想故事的过程编成故事讲给蟾蜍听。等信,蟾蜍因为总是收不到信而感觉伤心,青蛙不忍蟾蜍难过,于是它急忙回家给蟾蜍写了封信,并且请蜗牛给蟾蜍送去。可是,蜗牛的速度太慢了,等了好久都没到。青蛙忍不住,将自己给蟾蜍写信的事告诉了蟾蜍,于是,两个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地一起等信。 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班里你和谁是好朋友?你曾经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或者好朋友为你做过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读一对好朋友青蛙和蟾蜍的故事。(出示青蛙和蟾蜍
3、的图片)问:你能认出谁是青蛙,谁是蟾蜍吗? 二、默读故事、体会友情 1、两个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分别为好朋友做了哪件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两个故事 2、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哪个细节给你感受最深?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 4、如果青蛙和蟾蜍来到你的身边,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体会,在生活中,朋友不一定要很聪明、很优秀,待人真诚、甚至愿意为你做些看似很傻事情的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5、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4、 三、体会写法 两个好玩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朋友。我们再读读故事,其实作者写故事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1、出示文字: 青蛙望望蟾蜍窗外的信箱。蜗牛还没有到。 “蟾蜍,”青蛙说,“说不定有人会寄信给你呢。” “不可能,不可能的,”蟾蜍说,“绝对不会有人寄信给我的。” 青蛙又望望窗外,蜗牛还没有到。“可是,蟾蜍呀,”青蛙说,“也许今天就有人寄信给你呢。” “别傻了,”蟾蜍说,“以前从来没有人寄信给我,今天也不会有人寄信给我。” 青蛙望望窗外,蜗牛还是没有到。 (1)请学生分角色来读。 (2)问读“青蛙”学生,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着急”? 我没看到一个“急”字,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老师点拨:作
5、者很高明,从一次次地写青蛙“望望”这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青蛙着急的心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日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 2、在等信的故事中,青蛙和蟾蜍等了四天,蜗牛才迟迟把信送到。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会很不一样,你喜欢哪个呢?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会体会作者让蜗牛送信的用心,进而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四、介绍作者和青蛙和蟾蜍的系列作品 1、介绍作者: 这两个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艾诺洛贝尔(Arnold Lobel)。他1933年5月29日生,1987年12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
6、。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 艾诺洛贝尔曾经说,创作对他而言非常不容易,但是想到每天在这世界上,都有人坐在那里读他的书,欣赏他的故事,他就非常地高兴,他热爱为孩子做书 2、青蛙和蟾蜍系列共有四册,分别是: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荣获1971年凯迪克银奖 青蛙和蟾蜍好伙伴,荣获1973年纽伯瑞银奖 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荣获19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 每册书各有5个小故事,总共有二十个小故事。 五、结语: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青蛙和蟾蜍,也认识了一位了
7、不起的作家艾诺洛贝尔。如果,你喜欢他的故事,想知道青蛙和蟾蜍还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请你自己找来这些书来读读吧。 反思: 讲故事和等信是 “蟾蜍和青蛙”系列中的这两个很幽默的小故事,让人在不禁莞尔时却又感觉温暖。多好的两个朋友,蟾蜍为了给青蛙想出一个小故事,它用尽了办法;青蛙为了能让蟾蜍不再伤心,体会到收信的快乐,特地写了一封信,让好朋友蜗牛给送去。反复读故事会被青蛙和蟾蜍之间的美好友情而感动,也钦佩于作者洛贝尔高超的写法。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两点: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并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流程。 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
8、说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事的同时,也为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做个情感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默读故事、体会友情。我设计了五个小问题,问题层层推进,直指主题,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讲故事内容时,无论是依据问题进行复述,还是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性的讲述,老师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将学生反复带入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心理。同时,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傻与不傻,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是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出青蛙和蟾蜍都是在为对方着想。文学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语文的学习,更是价值观培养途径之一
9、,需要与生活相连接。因此,设计了这个问题:“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这个问题,其实与导入时的问题呼应。学生会反思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也许会重新认识什么是好朋友,该如何对待好朋友。 第三个环节,体会写法。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高超。不言“急”,读者却能感受到“急”;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学生会思考、观点会碰撞,在这样的思考、碰撞、思考中,学生更能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后,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教学生如何读这两个故事,而且能够读这一类故事,是阅读方法与技巧的
10、渗透。文学的阅读,也应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唤起思考,甚至可以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岳乃红老师听了的次节课的说课,她也给出了建议:从“读”过渡到“写”有些突然,应该思考如何能做到这种过渡的无痕。 听了岳老师的话,结合岳老师上这节课的处理。我想将第三个环节做些变动,把第一个问题换成:读了故事,谁在等信?等信时是什么心情?学生会想到,蟾蜍在等信;青蛙在等信;他们俩一起等信。基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追问:青蛙在等信而且很着急。故事里哪里看出青蛙等信很着急?请用笔划出来。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反复读文,找到文中出现的三个“望望”一词,进而体会出青蛙的着急。由学生自己找出,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总结经验。 阅读是快乐的事,通过这样的阅读课堂,学生会更加爱上读书。 因为,这样的阅读课堂是轻松的,学生没有繁重的压力;这样的阅读课堂也是幸福的,我们一起体会着纯真的情感。这样的阅读课,把世界带进了课堂,也让学生的心灵充满色彩。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