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讲座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主题词:新课程理念 音乐课堂教学挖掘作品的灵魂 构筑音乐的桥梁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怎样认识理解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又应注意到哪些问题?今天就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 一、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
2、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3、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表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
4、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 面向全体学生 3. 注重个性发展 4. 重视音乐实践 5. 鼓励音乐创造 6. 提倡学科综合 7. 弘扬民族音
5、乐 8. 理解多元文化 9. 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他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新课标建构的不是学科体系,课程目标不是解决音乐知识技能的构成问题,而是建构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意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目的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
6、让所有孩子都能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新的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标准”引导音乐走出“学科本位”的误区,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教育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到音乐课堂的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诗人常说“功夫在诗外”。艺术表演家也有一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音乐教学也是一样,好的音乐教学设计在于音乐教学的设计者平时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厚
7、积薄发,做好充分准备。 音乐教师平时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是每天都要做的,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首先还是理念问题。曹理老师在她的音乐教学设计一书中谈到:现代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六个“转变”:1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 2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3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转变。 4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转变。 5从以教书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6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 李如密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中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归纳: 1)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
8、艺术。 2)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注意之门学习兴趣。 3)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 4)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5)教学艺术植根于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仔细分析教材,挖掘作品的灵魂 找到这个音乐作品中最精华、最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地方。以此来确定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风格的、特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举例略写)例如放马山歌中的“呦!”是山歌的典型体现; 我是草原小骑手中的下滑音,最能体现小骑手的自豪与彪悍; 牧歌中的“盖”、“白银”是对美丽的大草原无比辽阔的经典比
9、喻。“爱煞人”则是草原人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的表现; 例如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地域风格以及方言的特点很鲜明。行腔委婉,有棱有角。如果唱成了流行歌曲,就会完全丢掉了这首歌的本真。作为音乐教师,不免有误人子弟之嫌。 例如:山谷静悄悄一课的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就像一张魔鬼的床, 拿到一个音乐作品,要进行教学的话,首先要做的不是制做课件,也不是上网查找资料,而是,反复聆听原唱,反复自己吟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歌曲的情感,分析歌曲的结构,挖掘歌曲的灵魂,寻求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道路既找到歌曲的重点、难点、并设计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音乐作品与学生中间架设一道桥梁。 1、清楚本课的主要目
10、的 经常有同行提出疑问:现在的音乐课到底该怎样上?不知该用点什么花样才 好。在教学观摩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课件美轮美奂;课上又有表演,又有朗诵,还有情节、有伴奏、并且都是学生当堂创作的;而教师的钢琴伴奏几乎不见了,教师的范唱也少之又少,只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却看不到学生是怎样学会的过程。本人以为,这起码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想让别人看什么,而是教师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新课程的理念与前之不同,主要是爱护学生对音乐的爱。所以先弄清楚教学的对象,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上好课的前提。 如果学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学唱歌上;如果歌曲表现,
11、艺术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内涵的分析,表现技巧的训练上下功夫;如果欣赏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赏音乐,体验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所有的手段、方法、都为完成这一目的服务。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第一是有效,第二是直接。手段和方法很多,一定要选择最直接、最简捷的在课堂上实施,决不是越花饰越热闹越好。能用板书解决的就不贴纸条,能用现场出现的方法作的,就不事先作入课件中。能用教师自己当场表演的就不用其他手段代替。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越精练越好。音乐教育的改革,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准确地体现新课程理念,锻炼过硬的音乐技能,还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真正有生命意义的
12、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但绝不是事先排练好的互动),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 课程简介 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怎样认识理解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又应注意到那些问题?本课程就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 主题
13、词 新课程理念 音乐课堂教学 挖掘作品的灵魂 构筑音乐的桥梁学习要求:1、 针对以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及弊端,对照课程标准的学习,找到理念上的差距。2、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本人的平时备课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反思,学用结合,才能有收获。教师简介付宝环 女 1954年4月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于崇文小学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付宝环同志从事小学音乐教育三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热爱的音乐教育事业。2000年来,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音乐教师。还参加了国家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国家课
14、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三十余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她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在音乐教育心理学和教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撰写的论文如何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和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音乐教学模式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她创作的8首歌曲曾在北京文艺台播放。本人还获得北京市美育先进个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0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后,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她把自己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心得不断进行总结,并经常与同行们交流,到北京市各区县和全国许多省市交流讲学。近十年来,指导培养了青年教师几十名,其中多名在全国音乐教师五项技能大赛和北京市大赛中获奖
15、。 互动对话1、 茉莉飘香香满园人教社小学第十一册第四课茉莉飘香导入环节教学设计2、 从音乐作品出发,让音乐说话人音版第六册我的小绵羊课堂教学导入设计3、 未成曲调先有情人音版第四册海教学导入设计4、 让童心的小鸟飞翔人音版第七册同心是小鸟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5、 先入为主,感受快乐人音版第七册哦,十分钟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茉莉飘香香满园 茉莉花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歌曲,她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外国人眼中她代表的就是中国,甚至被誉为是中国的“第二国歌”。 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了谈话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交流,即给了学生展示所了解的音乐知识的机会,教师
16、又有效的进行了总结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通过三个步骤将学生引入乐曲的欣赏 首先听赏奥运颁奖曲金声玉振导入,以此为契机共同回忆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增强民族自豪感;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奥运颁奖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教师给予总结,并重点强调金声玉振是茉莉花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这时,师生共同视唱茉莉花旋律,从音乐的角度去熟悉她。教师再请学生观看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茉莉花在我国流行的地区,以及各个地区茉莉花所具有的特点。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茉莉花在各种重要场合的出现方式以及不同的表演形式。这是本课设计的重点,教师搜集了大量影音
17、、图片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对所要学习的歌曲、乐曲更为期待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有机会将平日积攒的音乐知识进行展示,对于学生是个肯定,同时促进了学生平日用心的去搜集更多的音乐知识。教师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了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将学生所讲的知识自然而然地串在了一起,也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和必要的补充。教师就是这样把这首中国经典的音乐作品与时代的命脉联系在一起,与世界音乐舞台联系在一起,通过音乐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更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让民族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2、从音乐作
18、品出发,让音乐说话 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旋律用音节省,多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这首歌曲的一大特点。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采用上行模进的写作手法。第二部分也由四个乐句加结束句构成,旋律在下属音上起唱,明朗、响亮,给人以新鲜的感受,然后旋律转而重复第一部分的后两乐句,与前面呼应,形成完满的终止。这首歌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描述了小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时的情景。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歌曲的内容及旋律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感受到:平行音的进行(11 11 122 22 2)表现了小主人正在寻找心爱的小绵羊时的茫然与着急的神情;第二乐段三度音程的跳跃及重音记号的使用则表现了
19、找到小绵羊后的兴奋心情。这是本作品当中特有的音乐创作手法。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音乐内涵,将会生动地再现音乐形象。于是,教师运用了音乐游戏导入法,不露痕迹的把新歌的主题交代给学生。 教师先弹奏找朋友的音乐,学生随着熟悉的旋律做找朋友的游戏;然后,教师再弹奏一段平行音模进的旋律,学生听音乐后创作表演,表现出来的是茫然和着急的状态。;第三段音乐是我的小绵羊的第二段,学生再次用律动表现是找到好朋友时的快乐心情。最后,把两段音乐连起来弹奏,学生还是律动表演把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接下来的学唱新歌我的小绵羊就自然而顺畅了。 前后两段音乐的对比,从学生的律动中表现出来,学生听懂了音乐的内涵,并用肢体语言再现了他
20、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音乐作品(即教材)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所有的设计与方法都应该来自作品本身。音乐是非语义性的,但音乐又是会说话的。所有音乐形象的创作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认真地分析教材,抓住这个内在的联系进行教学设计,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乐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形象化的对比方法是加强感受,发展想象力,深化体验的一种艺术手段,是音乐教学中充满魅力的形象化教学方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形象对比、情感对比,而音乐又是生活艺术化的再现。运用形象对比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会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浓的学习兴趣以及更强烈的创造欲望。 3
21、、未成曲调先有情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四三拍,四个乐句,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歌曲节奏舒展,使旋律更加宽广,有着海的气势,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教师用谈话导入:“夏天到了,气温很高,我们最想去那儿玩呀?”学生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回答也是多种所样的。当学生说到喜欢去海边避暑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夜晚,海浪涌上岸边发出哗的长音”。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律动活动,双手由胸前向上推动到达顶点,再五指张开慢慢由两侧划下,每一个过程由三拍完成,以此来让学生体验三拍子“强 弱 弱”的节拍特点。在学生学
22、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并提醒学生分八组进行律动,表现海浪一层层地涌上海岸的情景。将简单律动升华到深入体会海浪涌上岸边的情景。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这种“未品其曲,先动其情”的方式,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4、让童心的小鸟飞翔 童心是小鸟是一首两段体的大调歌曲。乐段歌词是一个排比句,以“春夏秋冬”这一季节顺序述说“我”的美好童年生活,使用同一节奏,和弦的分解进行与级进交替出现,旋律轻盈起伏,具有音乐的动感,符合小鸟飞翔这一音乐形象;段是“我”的童年生活的集中概括,其旋律为对比结构,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满怀热爱和对幸福童年无比珍惜的心情,结
23、尾旋律构成不完全终止,仿佛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还在继续。这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抓住分解和弦的音准和感受三拍子小鸟飞翔的音乐想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听音,用手势模唱音的高低的方法,解决音准,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和“”这种和弦分解的旋律起伏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加上节奏,通过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来体会旋律的起伏跟小鸟飞翔这一音乐想象联系在一起。师生共同用动作表现旋律的起伏与小鸟飞翔时的音乐形象,从音乐出发,让学生参与体验歌曲的情绪,也为后面学唱童心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先入为主 感受快乐 哦,十分钟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快心情。歌曲
24、是不再现的两段曲式,A段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表现了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愉快的心情。B段节奏舒展,旋律抒情,充分表现了学生们活动后的开心以及对下一个十分钟的呼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一个“情”字展开,从导入环节开始抓住歌曲的特点,整体把握教材。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围绕歌曲中XX XX X 0 这样的欢快节奏,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校园生活、课间活动有亲身的体验,那种快乐装在学生心中,一提到十分钟,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玩出快乐: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入手,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愉快
25、的歌声中律动:跳绳、打乒乓、打篮球、打羽毛球、拍手游戏等伴着歌声学生们尽情地展示着下课时的风采,师生共同体验快乐。 (2)、说出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活动体验到的课间十分钟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说出:X X XX X XX XX X 0 快 乐 十分 钟 快乐十分 钟! (3)、听出快乐:欢快的节奏带着他们愉快的心情跳到了音乐的旋律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吧! (4)、唱出快乐:学生在欢快的情绪中听出快乐并且能尝试着唱出前几个乐句的旋律。 学生们正是在动、说、听、唱中体验着这份快乐,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带着这份热情,学生能够主动的跟着老师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情感,做到声
26、情并茂的唱出快乐。 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与导入部分首位呼应。创编、展示活动是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进一步激发审美情感,深化对歌曲的认识,使学生在合作演唱中创编表演与体验。学生从导入部分获得的快乐体验,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延续到结尾,并把歌曲推向高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们在课间十分钟的愉快心情,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快乐。通过每一个环节,使“快乐”贯穿始终,是这一课的设计特色。 思考与活动1、 认真观看教学课例的视频片断,分析每个教学设计的设计思路,与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有可能的话,选其中一个教材,上一节翻版课。课后,写出教学反思。2、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选择自己熟悉的教材,作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参考资料1 、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音乐教育新概念郭声健等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3 、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 张娟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