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专业一:数控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由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河北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力争“十二五”末省内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三河市地处京、津、唐金三角腹地,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将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为了实现“率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京东强市名城”的奋斗目标,我市先后创建了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李旗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省级工业新区、福
2、山经济新区等四大产业园区,借助区位优势,无缝对接京津。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三河,特别是以精益机械、和平电力、华远机械、祥达金属、长城实业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先进工业和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数控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预计到2015年,三河及周边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缺口将达5万多人.随着企业产品的升级、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起,我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近10家大中型企业每年与我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毕业生供不应求.故此,我市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指向,培养大量的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中高级数控技能型
3、人才已成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紧迫任务,同时也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专业定位抓住示范校建设之机,把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成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丰富、办学规模较大、集“产、教、研”为一体、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带动并促进现代制造业专业群共同发展,为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输送更多技能过硬、品德高尚的技术工人。(三)现有基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于2005年9月,目前在校生487人,专任教师23名,“双师型教师22名,有高级工程师、技师等职业资格;建有4个电工电子实训室、2个数控仿真实训室、2个金相室、1个液压实训室、1
4、个力学实训室。2009年,在新校区建成了数控实训车间,总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主要以加工模具为主。共有108台套设备设施,其中,包括34台普通车床、10台铣床、4台数控加工中心、1台数控镗床、1台车削中心、1台激光切割机、1台数控折弯机、10台数控车床、2台带锯床、1台三坐标检测仪、1台数显龙门铣床等,总价值达1473万元.现有兼职指导教师8名,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开展实习实训。2009年,该专业实训基地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转正常,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一直以来,专业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始终以市场为导向,走校企合
5、作、产教结合的路子,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在河北省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团体和个人奖.(四)存在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发展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不够先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行业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有待于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先进性不足,实践性的教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参与的师生评价模式需不断完善.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三河与京津唐地区装备制造业对数控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 “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
6、式,形成基于企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环境,深化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育人质量一流的精品专业和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培训、生产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形成特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发挥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二)具体目标1构建“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三模块、六阶段研究小组为依托,通过调研,明确“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维修等岗位的技能型操作人员”的培养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制定“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促使学生职业能力
7、梯次渐进。校企多元合作,形成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专业拓展和知识更新,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2。创新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在原有实训车间基础上,新建2个CAD/CAM实训室,1个仿真模拟实训室,5个技能教室,完善数字化体验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学习环境建设、学习方式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专业文化氛围,突出职业特色。3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立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核心技能训练,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
8、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开发4门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其中1门建成精品课程;搭建专业信息化平台,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库,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4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打造优秀教师团队。采取以赛促教、以老带新、培聘结合等形式,搭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平台,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一支专业领域多工种结构、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到2013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1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企业工
9、程技术人员5人作为兼职教师.5发挥机械加工职教集团作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作为“河北省三河市机械加工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的优势,利用职教集团的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建立“产、教、研”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引企入校、社会培训等形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建好5个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近15家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探索“公司化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将实训基地建成设备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环境体现现代生产情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管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资源满足企业培训,成为高水平、多功能、社会辐射
10、能力强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逐渐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配置,更新教学软件,增添部分多功能、加工技术领先的生产型实训设备;6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国家数控专业各工种技能标准,组建由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构,探讨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形成学生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7。发挥骨干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带动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三、建设思路本着“巩固基础、打造高端、拓展维修”的原则,发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
11、河北省三河市机械加工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服务三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结合企业数控技术岗位需求,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以培养“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维修等岗位的技能型操作人员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多元合作,构建新型实训管理机制,强化实训基地功能,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数字化工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完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产教结合、对外培训,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将学校数控专业建成一流、特色显著的示范专业.继续完善数控实习基地基础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
12、四、 建设内容(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1。创新“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创新“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对外生产优势,以企业典型生产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引领,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形成课程标准。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模块一:新生入学第一年,采用“一般性实习”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一般
13、性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教学见习”。在这一模块教学中分两个阶段实施,即“知识与技能的认知阶段”和“知识与技能的联系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向和目标期望。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联系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动觉的感受性提高,注意的范围扩大,通过思维分析动作的本质特征;而增强了肌肉的
14、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模块二:学生在校的第二年,采用“生产性实习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深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这一模块教学中分两个阶段实施,即“知识与技能的初步形成阶段”和“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提高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实习”,初步掌握操作常规,形成专业技能。在这一阶段中,特别注意技能的干扰现象,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保证学生对一种技能掌握后再安排新的技能训练课目,避免与新技能训练课题同时进行。巩固提高阶段:在学生初步形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后,教师在讲授新技能
15、训练课题时,把新旧技能的联系与不同讲清楚,使学生已经形成的技能更好地迁移到新技能上去,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模块三:学生在校的第三年,采用 “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应企业,带薪实习一年,然后由学校统一推荐就业。在这一模块教学中分两个阶段实施,即“知识与技能的自动化阶段和“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过关阶段。自动化阶段: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也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时的实习指导教师不再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练习,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
16、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考核过关阶段:学校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对于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到100%.将企业文化引进课堂,生产质量标准渗透到实训每一个环节,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有机组合,实现教学做的统一。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课程设置的动态机制。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追踪调查建立校企联席会制度等形式定位数控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针对职
17、业岗位群,分析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分解出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按职业岗位的工作逻辑,整合课程内容,从而使课程内容体系,融入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做学用一体化,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一致性。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以企业典型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引领,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设置数控车操作、数控铣操作、数控维修三个岗位模块;参照三个工种的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规划核心课程,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形成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维修三门课程培养方向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
18、成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职业生涯为目标 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提升学生发展潜力,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
19、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3。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依托实训车间、实训室的实际情况,继续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将实训基地建成设备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的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首先,积极利用数字化体验中心,开发优势项目,并积累企业项目实例,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管理项目式教学数据,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次,开发机械基础技能与数控维修实训2个一体化教室,选择两个班级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再次,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20、“情景教学“任务引导”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4.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以国家规划教材知识体系为依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开发实用的校本教材,体现项目引领、能力本位、学做一体的校本特色。建立由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校本教材开发机制。深入企业生产、科研一线,了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岗位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内容,搜集并提炼教学案例和教学项目;探索以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为链条的学习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多样化、学习评价立体化、学习能力达标化的核心课程框架;组织精干力量,开发和编写机械制图、数控车编程与技能训练、数控铣编程与技能训练等3门校本教材.5。建设数
21、字化教学资源库依托数字化校园和数字化工厂网络平台,两年内建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一是制定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建立完善的课程标准;二是购置适合指导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实训工作的专业书籍2000册;三是在校本教材建设的同时,注重共享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网络习题库、试卷库的研发;四是精选学生在校内外实训中制作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6.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和相关行业标准,以学生技能考核为重点,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从而形成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统一的过程性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是依据专
22、业教学计划,依托项目教学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的能力评价,分阶段性评价、综合性评价、鉴定性评价和生产性评价四个层次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学生小组互评、个人自评、专业教师抽查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重点是实训过程中操作规范评价、过程质量达标评价;综合性评价由专业考核小组根据实训项目内容结合国家工种职业标准,进行学生技能综合评价,重点是学生实训课业标准;鉴定性评价由行业技能鉴定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对学生进行国家技能水平鉴定;生产性评价是将学生各项考核情况及生产实习情况汇总、分析、反馈,进行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性管理,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同时,又
23、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项目,有效提高教学质量。7。 拓展职业能力依托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责任心和承受压力能力.制定专业拓展与延伸计划,;开设车床操作与维修、CAXA电子图板、CAXA数控车自动编程、电工电子、制造工程师等课程的第二课堂;组建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技能小组,组建篮球、演讲、象棋等兴趣小组;制定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计划;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技能节。(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定并落实专业带头人评选方案,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
24、与激励机制,科学制定专业带头人考核标准,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利用二年时间培养2名基础理论扎实、人文素养厚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在本市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每年培养指导青年教师1名,周完成教学课时8课时以上,两年完成1项有关专业教学的教改课题项目。学校将加大投入,对专业带头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补贴,通过国内交流、企业实践、加强科研能力培养等措施,使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培训、课改及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成为引领专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的同时,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双专业带头人在新教师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的作用。专业(学科)带
25、头人培养规划表姓 名年龄性别职业资格培养类别主讲课程张延东35男高级工专业带头人数车编程与操作郝辛为29男技 师专业带头人数铣编程与操作赵宏涛40女高级工学科带头人机械制图杨怀34女技 师学科带头人CAXA制造工程师张海山34男技 师学科带头人机床电气2.骨干教师培养制定并落实骨干教师评选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科学制定骨干教师考核标准,强化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品质。利用二年时间培养6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材修订、教学示范、听课指导等工作。骨干教师每年平均完成500节教学课时;每学年对所教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
26、就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形成课改报告1份;年均在实践单位实际工作8周。通过建设,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推动专业整体发展。骨干教师培养规划表姓 名年龄性别职业资格主讲课程王淑凤34女高级工数控技术李海洋27男高级工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李军39男技师数控铣黄潇文29女高级工电工电子技术王彦军40男中级工钳工工艺王海洪38女高级工机械基础3。“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为重点,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安排专业课教师每年下企业锻
27、炼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双师教师专业化素质.两年内培养4名以上教师获得技师或考评员资格,1名教师获得高级工资格。技师、考评员培养规划表姓 名年龄性别培养规格主讲课程牛春雨28女考评员数控编程王淑凤34女考评员数控技术杨怀35女考评员数车编程与实训张延东35男技师数车编程与实训王彦军40男高级工、考评员钳工工艺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规范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完善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落实兼职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继
28、续聘用。两年内,再聘请2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行业能手作为实训指导兼职教师,使本专业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0人.5.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班主任政治思想水平;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讲座、考查学习、工作交流会等活动,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组织班主任定期撰写班主任工作案例,培养班主任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多措并举,把班主任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责任心强、有爱心、擅于管理、讲究工作方法、严慈相济、战斗力强、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三)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提升实习实训水平1。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成立由学校、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
29、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立系主任与企业经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统筹安排校企合作工作,负责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校企合作专题调研,落实具体工作措施,着力解决本专业改革发展和校企合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制定校企“双向挂职”制度,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任教.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等方面密切合作,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
30、透。实行“引企入校”,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使企业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使本专业发挥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基地办学条件,新建4个数控专业实训室,包括1个机械基础技能教室、1个金属切削刀具和夹具技能教室、1个CAD/CAM实训室、1个数控维修实训室,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和设备设施.将基地数字化体验中心深度开发与应用,全面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水平。继续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通过探索“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
31、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将实训基地建成设备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环境体现现代生产情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管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资源满足企业培训,成为高水平、多功能、社会辐射能力强的示范性实训基地.(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与15家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共管的实训管理模式,成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领导小组”,根据校企双方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管理流程,共同开展实训教学管理。3。专业文化建设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完美对接。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将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行为规范和工
32、作标准“搬”进校园,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采用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将优秀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教学当中。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S”管理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加强内涵建设,在教学区域宣传专业办学理念、专业介绍、办学成果、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布置学风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及实训守则等,创设企业化的育人环境,最终形成企业式的专业文化。4。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与企业均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为行
33、业、企业在职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两年内向社会输送熟练掌握各类技术技能的劳动者200余人;完成社会培训3000人次以上;将由我校牵头的机械加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为具有职教引领、合作示范、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先进职业教育集团。5。带动专业群建设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龙头,带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搭建专业群内公共课程平台,统一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内外实习
34、实训要求。五、建设进度(一)第一年度(2013年6月2014年5月):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进度(1)“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在前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模块、六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配合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健全各项实习实训的规章制度,使三大模块的实习实训有序展开;在“一般性实习”模块中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技能相联系的能力;拓展“生产性实习”模式,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中去,提升专业技能;完善顶岗实习制度,使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2)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校企联席会制度,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创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
35、程内容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一致性。初步设置数控车操作、数控铣操作、数控维修三个岗位模块。(3)教学模式的探索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积极利用数字化体验中心,开发优势项目,并积累企业项目实例,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管理项目式教学数据,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机械基础技能与数控维修实训2个一体化教室,选择两个班级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引导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4)校本教材的开发开发和编写机械制图、
36、数控车编程与技能训练2门校本教材。(5)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建立课程标准;购置适合指导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实训工作的专业书籍800册;搜集或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网络习题库、试卷库的研发;精选学生在校内外实训中制作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6)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创新健全现阶段践行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坚持 “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阶段性评价机制;初步建立专业考核小组、技能鉴定小组;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性管理,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效果。(7)拓展职业能力制定专业拓展与延伸计划;制定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计划;开设车床操
37、作与维修、CAXA电子图板、CAXA数控车自动编程、等课程的第二课堂;组建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技能小组,组建篮球、象棋等兴趣小组;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技能节。2。 师资队伍建设进度(1)专业带头人培养聘请1名行业能手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突出,在本市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2)骨干教师培养培养3名骨干教师,使专业能力达到骨干教师标准。(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2名以上教师获得技师或考评员资格.(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原有5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新增聘请3名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达到8人.(5)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教师参加培训
38、、讲座、考查学习、工作交流会等活动,撰写班主任工作案例等措施,多措并举,把本专业班主任队伍打造成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进度(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成立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系主任与企业经理联席会议制度、校企“双向挂职”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等。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2)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1个机械基础技能教室、1个金属切削刀具和夹具技能教室、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和设备设施.将基地数字化体验中心深度开发与应用,全面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水平。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通过探索“公司
39、化运营”管理模式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与8家企业深度合作,成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领导小组”.3.专业文化的建设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对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的文化建设场景设计及安装,开展环境文化育人教育系列活动。(4)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加强支持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通过技能培训向社会输送熟练掌握各类加工技能的劳动者90人以上;完成社会培训1500人次以上。(5)对专业群建设的带动带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搭建专业群内公共课程平台;共
40、享师资和教学资源;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二)第二年度(2014年6月2015年5月):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进度(1)“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在2013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模块、六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配合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健全各项实习实训的规章制度,使三大模块的实习实训有序展开;在“一般性实习”模块中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技能相联系的能力;拓展“生产性实习模式,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中去,提升专业技能;完善顶岗实习制度,使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2)课程体系的建设依托校企联席会制度
41、,进一步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增进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契合度。加强数控车操作、数控铣操作、数控维修三个岗位模块的建设。(3)教学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数字化体验中心,开发优势项目,积累企业项目实例,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管理项目式教学数据,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机械基础技能与数控维修实训2个一体化教室,继续开展两个班级一体化教学试点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引导”等行动导向教学
42、方法。(4)校本教材的开发完善机械制图数控车编程与技能训练2门校本教材;开发和编写数控铣编程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5)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继续完善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建立完善的课程标准;购置适合指导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实训工作的专业书籍1200册;搜集或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网络习题库、试卷库的研发;精选学生在校内外实训中制作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6)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健全现阶段践行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坚持 “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阶段性评价机制;建成专业考核小组、技能鉴定小组;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性管理,实时监控学
43、生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2。 师资队伍建设进度(1)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1名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突出,在本市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2名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2)骨干教师培养再培养3名骨干教师,使专业能力达到骨干教师标准。(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3名教师获得技师或考评员资格,1名教师获得高级工资格。(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新增聘请2名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达到10人。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5)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教师参加培训、讲座、考查学习、工作交流会等活动,撰写班主任工作案例等措施,提高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进度(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
44、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作用,加强校企合作; 健全系主任与企业经理联席会议制度、校企“双向挂职”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等,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2)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1个CAD/CAM实训室、1个数控维修实训室,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和设备设施。将基地数字化体验中心深度开发与应用,全面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水平。继续加强与校内“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和“吉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探索“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与7家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完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领导小组。3。专业文化的建设坚持安排学生到企
45、业参观、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的制度,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深入人心。每年对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的文化建设场景进行更改或完善,坚持开展环境文化育人教育系列活动。(4)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继续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通过技能培训向社会输送熟练掌握各类加工技能的劳动者110人以上;完成社会培训1500人次以上。(5)对专业群建设的带动带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搭建专业群内公共课程平台;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帮助其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发展;强化各专业群自护发
46、展创新的能力.六、资金预算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两年建设中计划投入资金2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22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6万元,行业企业投资4万元。资金投向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8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61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2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实验实训设备50万元,师资培训进修费用23万元.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重点支持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编号051400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县级财政投入企业投入合计2013 年度2014 年度小计2013年度2014 年度小计2013 年度2014 年度小计合计13511525011090200101020470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创新“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1091965111123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111122549313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210227613354。 开发校本教材1312258614395.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1513286612406。 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33621397.拓展职业能力2244小计6458122342862112186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448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