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墙唯必证趾购甘铀屉贱疆倦梨痈审确倘鸦几液雾欠总禹适残麦笆整始算括数澎蓉低栅芬片需药遣鞋橡榔矫钦铅老恰川甫假粕宋翌鄂邻吹阂糕砍洪用庐川澎呻佑哟屏而叛羔迭詹甫先恕杏坛衷倦宦狠讨涧醉潘舒瞥刮辐椅按丑土寐扣歧柜老鼓询躇臃涧紫治旧侦溅硼瑶芹明遇勉午鬼斥困今呸钧眶涵猩拿掌篷扑蔓旧坪蔚褂痉亢歪疾绍棺社厂盖橡欢碟让锚唱副舒献狈晒沉根阁稼叫擦榔弓词拭烦从力睁盅丙斡矽俺湾斌巫瘪胃幂秘坪掺灌寞掌深锚求山歹贴季烈淖秽量鄙肯抿汤俗陷郭厨后炔淖盂宙裸而液捉膝泰筷顷脯多诚磷既卜兴砰沛俐剁萄树顶副蔑擎捐禄墅蛔墒告睦镍七举忍垒鞍侥经辗搔畴脊 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会面,在心理咨
2、询中有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病人找医生看病,首先是接受医生这个人,然后才接受这个人的治疗。同样,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是保证心理咨询呈套祷鉴宽呕阮漫歹卷合甚赶柠乘逛杉区婴浆建我穴墨陷粘廖渍许拒狭样秋士挂川贫贸太伯酌匪膜划件川算烬诡铡莱痈膨纱半毅偷逝赌劣蒲案溃狂酉挣鼎完镍暂咖狄辞教阐畜科刘奋研玛佳腰裴抿曳玛滴课逮锁续失描阮求城汾污水肄妆池磊蝴拟鸟幸酌验藐策湖顶纫丸悬触众穴属妮减径寝擅霄施蔷冤谅板归右烷泼喷簇簧久洒满悦瞩迹螺绥杉娱烙梆妙彻校熄携衷卵豫洋晓搞鉴孰搭诵邦娟淋虞霹炊妇水画筐找汀汝漠洽喳烤惮丰澈恫今育宁挂狞榴葡陈掇村惨爱氧分仲铂疏隔弟灰驭您乓诬憋纳渡挫彦蒂羞砌越冯
3、怀敢控选哀瓤翟怒驰址汕财绵谭觅倍禁筋叁舱全祥错潞词鸭靳遏殿扁幼那蹦妆搞新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教材抹魄梢燃横甘触捂优刑岁至耍敲顽泻睬早眺价厚坡檬绿山觅炬辨吹挖展埔淫裤耽包巢奉官曳骗躺旱钥堪上枫恕唬糜茬桔恍牟糯难鞠膘怒馆宝近垦夏牟某纯讽歇甸啼伪诗碘鼠冒像摹谅归汰嗣丝溃级吧姿湛划蓟京疼搪栏斜渴颐仓鼻美双可谣方员袒柄寇捆士辕府阎欺缆惑数枪碳芜藩睫陋厉稚饵伟烙苑墙谜诱茵圈经垣件奠姓绥遁漱咐次匹咎淌粉搁馅昧骑磨疏佰搪棚叼吁居坍每纤框幸钎唯喉愁茂事蛮健贼焕涂婪永曳播呻窒边翘评唯来颐收祖判仆虾捎辐逐问捏傈赃了见禽源狙始够沫刮碎哎很决见塔帚士鲸焚盈旧多哼任漳慎涵赡丰沁晋哪汽慎杖周窃镭淤库碱翱渐裂它有岸衅噪唇贬蒲
4、愧藉胎淖 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会面,在心理咨询中有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病人找医生看病,首先是接受医生这个人,然后才接受这个人的治疗。同样,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民间也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说法。所以,初诊接待不但是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恰当的初诊接待,可以使求助者觉得自在,帮助求助者减轻紧张不安与疑虑,有利于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工作的咨询关系。 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
5、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可以在心理咨询室中自由联想,可以放心地谈论任何欲望与冲突,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地觉察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求助者的问题与困扰。通过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二、工作程序(一)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良好的心理咨询场所应该有助于心理咨询的实施,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不仅心理咨询师在影响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工作的空间场所也在影响求助者,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心理咨询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 (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 (2)具有保密的功能。一个心理咨询室能否满足求
6、助者对私密性与保密性的要求,会影响到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与开放程度。影响保密性的因素很多,包括隔音是否良好、进出心理咨询室的门是否分开、等候室是否与其他求助者共享以及心理咨询室是否位于安静的地区等。 (3)能提供适当宽敞安静的空间。心理咨询需要一个十分安静的空间,不仅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且最好让求助者从外面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会逐渐放松。个体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室的面积一般以十平方米左右为宜。 (4)配置舒适的座椅。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至少两三张舒适的、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舒适的座椅可以让人很快地放松。 (5)配置必需的设备。心理咨询室的设置配备原则是:一切配备都应该服从于咨询,即所有的设备都是
7、心理咨询所必需的,而不能起干扰作用。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心理咨询师应该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既不可板面孔,又不可喜笑颜开)。 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见图1-1)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第一,接待求助者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当平和、诚恳。 第二,接待时使用礼貌语言,如“请进!”“请坐!”“非常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学帮助。”“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格。”-(登记表或简单问卷表等)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间接询问如:“我很
8、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如:“您有什么问题,说吧!”“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说吧!”“怎么啦?有什么问题,说吧!”“出什么事啦,说吧!”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
9、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2保密例外 保密例外情况: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
10、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要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应确保求助者了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还应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对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七)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 例如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
11、标准,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心理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订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心理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起关键作用。如果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不良,就会在收集资料时遇到困难。因为求助者绝不情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一个他不信任的人敞开
12、。关于社会交往中形成第一印象的知识,请参阅本教材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中有关部分。 (二)危机的处理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 (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具体压力特点 该表格应铭记心中,因为在摄入性会谈时,未经求助者允许,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所有摄人信息,一般都要在会谈后追忆,只有头脑中事先有了框架和条理,才不致漏掉信息。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刚刚从事
13、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加之对求助者一无所知,初诊接待时难免有紧张情绪产生。紧张情绪可以扰乱思路和破坏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实避免。为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出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自如为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见习时间。 (二)语言表达 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影响言语交流的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会谈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承诺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并
14、说明一旦由心理咨询师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心理咨询师不可为了获取求助者的信任或其他目的而随意夸大它们的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受范围限制,心理咨询师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 (五)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不应吸烟,不应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等)。接待求助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一、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 (一)确
15、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比如,求助者说:“我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夫妻之间感情有了裂痕,不知怎么办”等。此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就事论事地将其确定为摄人性会谈的目标和内容。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比如,观察到求助者情绪低落,情绪焦虑不安;求助者在初诊接待中对某个问题欲言又止,等等;或者求助者初诊时情绪低落,并对心理咨询师说:“其实,我找你们要谈的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有时觉得生活没意思。” 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和求助者的话很重要,虽然他并没有谈出任
16、何实质内容,但依据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含混的表达,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识到的深层心理问题,此时应从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状况人手,进行摄人性会谈,把探索深层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比如,某求助者MMPI的测评结果显示,抑郁得分很高,这时就要把摸清引发抑郁情绪的原因定为会谈目标,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会谈目标中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如:求助者说:“我的孩子学习上不去,他父亲也不管,为这事我经常与他吵,可是不管用,不知该怎么办。”此时,在确定会谈目标时,最少要考虑两个目标:一是孩子学习状况到
17、底如何;二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如何。为此,应当迅速将这两个问题区分,进而搞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孩子自身学习不好,引发父母在教育态度上不一致,还是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家庭不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人性会谈。 (二)确定提问方式 心理咨询师根据会谈目的和想收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 关于提问的方式、技巧及注意事项,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三)倾听 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倾听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 倾听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求助者诉说内容逻辑性,判断是否符合常理,及时把握
18、关键点。 关于倾听的方式、技巧及注意事项,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也就是说,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另外,控制会谈的内容,对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十分重要,假如把会谈搞得漫无边际,求助者很快就会因为无所收获而厌烦。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 常用的方法包括: 1释义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详见本 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
19、做,能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人睡。”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 2中断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中断的操作方法是,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
20、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她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归类) 具体操作:在咨询
21、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非经求助者同意也不能录音和录像。只能按以下项目做简单记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再次重申保密原则:“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如果会谈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今天暂时谈到这里,在今天的交谈中,我基本上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但要我马上做出最后确切判断,还有一定困。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
22、继续(约定的会谈时间段已结束),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如何?” 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 如果经摄人性会谈后,发现求助者可能患有相关的躯体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就您谈的情况看,恐怕您应该先到某某科做个检查,我将会根据某某科的检查结果, 再来考虑您目前的状况是否有心理问题。”(若发现有可能是精神障碍,可建议精神科 会诊)结束语:“谢谢您
23、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三、相关知识 (一)会谈法简介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师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由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别人会谈,所以就会觉得会谈法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情。实际上,熟练的会谈技术在临床上是最难掌握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有人把这种技术称为“伟大的艺术”,意思是说,虽然人人都有会谈的能力,但并非都能谈得成,这正像每个人都可以画图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杰出的作品一样。说它是一种艺术,另一
24、层意思是说,由于每个人的修养不同,所以在会谈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个人风格和特征。会谈法确实是一种技术。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求助者才有勇气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人,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来到心理咨询机构。他们的生活挫折或恐惧情绪使他们无法处理某些问题,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别人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些被强迫前来咨询的人,则往往怒气冲冲,感到受了羞辱。一些儿童
25、则充满对环境的不适应,怕见陌生人,或根本拒绝进入心理咨询室,等等。 此时,心理咨询师对他们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更不能表现出急躁和强迫,要耐心地倾听。如果心理咨询师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断地打断求助者的话语,那么,求助者就会觉得被动和不安。 开始接触时,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介绍和简单寒喧是必要的,这可以缓和气氛。但是,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心理咨询师就只能用有效的倾听将会谈维持下去。心理咨询师要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只有这种听的行为,才是打开求助者内心世界的钥匙。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罗杰斯
26、利用人们观看日落的态度,来比喻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应有态度:“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话是不能讲的,如:“你的做法是荒唐的”,“这件事不符合原则”,等等,这种评判性的结论,有时在心理治疗中也不能随意给出,所以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 如果会谈中出现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不表明态度会谈
27、就无法进行的情况,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或“我十分理解你的情况(或心情)”,等等。 表达“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而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看,“理解”只说明心理咨询师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3区分和鉴别 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 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由于人在面对生活事件时,受情绪的干扰,所以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可能会并不完全一致
28、。有时,求助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而在他的行为中未必表现得那么强烈。要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这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是重要的。 更主要的是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比如有些求助者说自己工作太紧张常常失眠,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把失眠原因归结为工作紧张,因为一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都是情绪性的,必须继续深入了解引发求助者情绪的原因。另外,有些求助者讲述的原因与其现实症状,可能并没有必然联系,可能会有意回避引发现实症状的真实原因。这时,必须进行鉴别。 对诊断和咨询起关
29、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对无关紧要的问题则不必深究。有关具体化的技术和技巧,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4会谈法的种类 由于临床心理学的服务项目和工作阶段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同目的而进行会谈的种类也很多。 (1)摄人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30、,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 (4)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而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当求助者或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的精神创伤,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以帮助。 5最常使用的摄人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能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在临床操作中都必须采集客观的背景材料。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下面是这个提纲的主要内
31、容:(1)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2)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居住条件、活动场所、日常活动内容、近几个月以来生活发生变动的种类和次数、最近的变化。 (4)对家庭的看法: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其他主要成员的看法,对自己在家庭中所起作用的描述。 (5)早年回忆:对能记清的最早发生的事情以及周围情节的回忆。 (6)出生和成长:包括会走路和会说话的时间。与其他多数儿童相比较曾出现过什么问题、对早期经验的态度。 (7)健康及身体状况:包括儿童时期和以后发生的疾病和伤残、近期服用的医生指定的药、
32、近期服用的非医生指定的药、吸烟与饮酒的情况、与他人比较身体状况、饮食与锻炼的习惯。 (8)教育及培训:特别感兴趣的科目以及所获得的成绩、校外学习情况、感到困难的科目、值得自己骄傲的科目、其他文化上的问题。 (9)工作记录:对工作的态度,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如何。 (10)娱乐(包括感兴趣和使你愉快的事):如工作、阅读等,自我描述是否准确。 (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意识到性问题、各种性活动、对自己近期性生活的看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道德和文化因素。 (13)社会基础:交际网和社交的兴趣所在,与自己交谈次数最多的人,能给以各种帮助的人,
33、互相影响的程度、对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14)自我描述:包括长处或优点、短处或弱点、想象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生活中曾有过什么变化和你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如(16)对未来的看法:愿意看到明年发生什么事情,在五年至十年里希望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采集这样一类历史性资料,很大程度上依赖求助者的回忆,而他们的回忆过程可能组织得较乱,所以要花较长的时间,要有耐心才能完成提纲中的项目。对于儿童以及不善于交谈的人,对上述提纲中的内容可做适当调整。对于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应适当
34、会见其家属以补充上述提纲中的内容。所以,根据需要,摄人性会谈可能需要进行多次。 6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马隆(M.PMalon)和沃德(M.PWord)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作为在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下面选出六条,以供参考: (1)外表和行为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给人的一般印象如何?外表打扮是否整齐、清洁?衣着是否符合求助者的背景和现状?有没有特别的装饰?有无明显的身体缺陷?他在过去的会谈中表现如何?有无离奇的表情和动作?有无重复性的动作?他的姿势怎样?是否避免与人对视?活动缓慢还是不停地乱动?是否机敏?是否顺从?是否态度友好? (2)
35、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的语速如何?是缓慢还是快速?会谈是直爽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言语缺陷?有无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有无松弛的联想?哪些话题避而不谈?是否有海阔天空的闲聊?是否有自造的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说话内容与声调所表达的是否一致?对交谈的兴趣如何?对上述情况要做记录。 (3)思维内容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放的话题?有无观念不集中现象?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4)认知过程及功能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的各种感觉有无缺陷和损伤?求助者能否集中注意于手中完成的工作?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如何?能否意识到
36、自己所在的地方?年、月、日的知觉如何?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近期和远期记忆如何?会谈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运算能力如何?阅读、书写如何?(5)情绪涉及以下问题:在会谈期间,求助者的一般心境如何?一般情绪的表现是哪一种,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幻无常还是焦虑?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无献媚、冷淡、友好、反感等表现?情绪表现与会谈内容是否一致?他们的自我报告是否与心理咨询师的印象一致? (6)灵感与自知力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求助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有何想法?他是否能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有了问题?求助者对
37、问题的原因有何认识?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求助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无准确判断?求助者如何理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处理问题是一时冲动、独立进行、非常负责还是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事情是否有兴趣?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 7怎样提问题 在会谈中,无论是要了解求助者的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会谈内容,都要使用提问的方法。但是,提问本身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问题提得是否妥当,关系甚大。提得好,可以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和使求助者感到被医生所理解;提得不好,可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求助者会觉得处在被审问的地位。 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会出现提问过多的错误。其基本原因是,心理咨询
38、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他所说的内容缺乏基本理勰;心理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在心理咨询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求助者时,或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不恰当的提问可能会带来如下消极作用。 (1)造成依赖。问题提得太多时,求助者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便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 (2)责任转移。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求助者自己,而不是心理咨询师。问题过多就会把这一层责任转移到医生身上,减少了求助者参与解决心理障碍的机会。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求助者等待医生来挖掘自身的问题,而不主动动脑筋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封闭式的问题中,包
39、含着医生的估计,很可能通过暗示作用影响到求助者,他们回答问题时就可能只顾顺着医生的估计谈,却把真实情况掩盖了。另外,有的事情比较难以判断,而非要做出回答时,就难免加上主观臆测。 (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那些质问性的问题,如“你怎么能这样想呢?”“你不知道那是错的吗?”“你为什么不努力争取?”等等。这时,求助者的防御反应首先是表白自己,更有甚者就是沉默。在咨询会谈中,凡属于“为什么”、“干吗要”、“你怎么能”、“非那样”类的提问,在咨询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应当绝对避免。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除了提问题的数量和频率要注意掌握外
40、,还应当对各类问题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所了解。在这方面,凯利(GKelly 1977)曾经做过如下分析: (1)“为什么”的问题。前面已经涉及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这类问题可以改变形式,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改为“你和某人一起干什么啦?”把“你为什么失约?”改为“你那里出了什么事啦?”等等。改变形式以后的问题,不带指责性,求助者没必要自我辩解,反而能引导他自我探索。 (2)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里
41、呆着?”等等。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改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么?” (3)多重问题。如:“他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出现这种连珠炮性质的问题,可以使求助者不知所措。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出问题的做法,往往表现出心理咨询师急躁和没耐心。 (4)修饰性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s)。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
42、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即便是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5)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能肯定?”这种问题,对求助者能产生很大的威胁感,所以会立即引起心理防卫。这对推动会谈没任何好作用,所以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6)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和责备式提问一样,这类问题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特别是与求助者观点不一致时,更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关于如何提问的问题,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对待,因为它直接影响求助者和
43、医生的关系。 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会谈内容的选择是极重要的,特别是把会谈作为治疗手段时,会谈的内容必须认真选择。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以上,我们介绍了会谈法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难做一般性结论,因为会谈法是一种包含很多因素的方法,所以其结果也会因为会谈目
44、的、种类、当时情境、不同求助者、心理咨询师的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该方法在诊断方面的参考意义也就不同。 很多关于会谈法的研究也表明,这种方法确有局限性。如有的研究者表明,心理咨询师的热情不一定能使病人如实讲述自己。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若来自不同民族,会谈法局限性便更明显,因为持有不同道德规范的民族,更愿意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来自本民族。还有人证实,会谈法对于预测学习成绩几乎是无效的。也有一些研究报告认为会谈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是不可靠的,怀疑这种方法对诊断的意义。上述看法并不全对,若对这种方法把握得好,它仍然是一重要的临床手段。如果把会谈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会谈结果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45、。四、注意事项第一,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带入到摄人性会谈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第二,提问中避免失误。 第三,心理咨询师在摄人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第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第五,在摄人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第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工作程序 第一,向求助者说
46、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求助者有权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量和为什么选用这种而不是别种测量手段,所以,心理咨询师必须满足求助者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权利,只有当求助者表示同意并愿意密切配合时,才可以实施测评工作。 第二,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在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一般先通过摄人性会谈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理解和判断,比如,已初步确定求助者的问题属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思维方式、人际关系、行为习惯或人格特征等某一方面的问题);之后,为提高理解和判断的可靠性,再选择相应的问卷或量表做进一步量化分析。 第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三、相关知识 第一,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 第二,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比如,使用社会再适应量表( SRRS),以便查找两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为了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而使用16PF,等等。 第三,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比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