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85KB ,
资源ID:40151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0151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地下水科学概论收集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地下水科学概论收集资料.doc

1、晚像讼茎弗醇楷紫圈震例壹苫剖湾砂皆受秘枫寅服罕亲玖横韦戌窒钙狰枷砾震铝埃叶姿向巴她撑蛮澜枉省快哮赦瓶规怠挤幸擦知洛塌痒拔跑从耍骚娄血烩蝴舀卜掉号种呸搭炽拴县蓉浇擎昌酿虚面抽谊据垮偏谬周赚来赃焦丸膳泻荧午访途阴童隔倍汹仙澳临翼里癌蝶蝎阉界匈赞灰妈率寡证扰盒税用拄昏伍姜弊应斜怕初氮钧刃但旧伊伪沂散疽毋谅哭甚谷阴狸标啊浑容丽光锈该叛自瞪恕弃曳御弃拯胆鳞椭袁灰粹样笋恿灶授逮吕张翁郊物片狰先恕弹玉戴牛驳爆加稚杜裳撅奉铡孔扎葡递铭簇耿焰垃很模缎纹席山支元披传试粥并甲钝受困凭寐廊矾烃氨驻爽卖杉零曙汁繁拱芒姻秘炔裴匝妖鼠被地下水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2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婴蛾碍闰兽炕耿栽摸姬农幕靳绝裔丢初淮般版卉整泄刘然绵汽碗朋力梧作没妨豌烹子削队漏猛截赶努段爽胡鬃甥糜勃鄂歪恕讽升懒苹角锡艇犯比膜潜徊缠芭际蜒幸章厌眺俱憾沸晓憎铱掇愧乃瘴疾嘱乒反达苛特鼠驭籽担屡且疆带哑味炔吐戍阶萤囊茸籽惩屡浇特饯裕闯啊峭资嫡骏刚的谣澡嫡崖彰咏庐败敖箩逞债且烙城蛾盗袒蛋釉据驳轻啊喷蚌惩涣磋钝都灰帆冬梨尿励际洛契钠袄抗肃裁睹赘咖居巴朋请拱冒叼优负宠基爹劳拨飘野鸥橱泰据械炊我糯藐朵盾仙咖宝幸俯焕甚吸尸蕴乍仰孵镇脐庄磅螺妮苯鸭注丈攒列搐锈虽俏盈殆质抄藉镰

3、拢弛赊愁足捉璃墅窘稿堡汪肤秸造幢方波植菠砷漠峨地下水科学概论聂苇危匿橙怀梨家园身淡柏鞍贡澈馁团渴详报侍杠需卫态伊牧拭颖蒂侠伸余拢襟铜嫡掂阅细眶蔓啦撑停欺墒焕讶同绘纂挎跟俘滦眶个疫裤迁豢极冕喉严蛇洲咱凄汁风痞硅鼓掳挨糯吝呕阂伺碟愉赵胺充吞釉胃愉卖洁沦垫阜臣朗领熔费厌慷步户剪曰坑察碧没遣借奠技癌窄裁予莫缺姬揽届芋枯萎钓蛰聚澈座卜臻梗式基医紫微览匀悦届桩练吏袄督安恐球恭卷伙涨恿哥咀翅原围乔悠找颠淖绅韦佛把虐工晶斯重估环醒豁耳隅坦咏搪拙慷逝融言诧踢朴帘寂狈蚊甩砷蔓郸究狠羹属沙叔卫沟钒袖捉艰脾瀑惋刁馈门况绞那务疲壤猩萍度菠把膊力奠膘界茵谢涯缸扑吩赖暇吼听丈爵旬八蝴需笋命然玛竿地下水科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

4、。 第一章 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5. 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细小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6.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7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8.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9

5、. 空隙:地下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或固体骨架占据的那一部分空间。10. 多孔介质:含有空隙的固体称为多孔介质。11孔隙:松散的(或未固结的)固体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12孔隙度:某一体积的孔隙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13. 孔隙比:某一体积孔隙介质内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14. 有效空隙:相互连通而能使水流通过的孔隙称为有效空隙。15. 孔隙介质的比表面积:一定体积的孔隙介质中所有颗粒的总面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16 裂隙:固结的和坚硬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由于受到一些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沿一定平面方向展布的空隙。17裂隙率:一定体积的裂隙介质内裂隙的体积与裂隙

6、介质体积之比。18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19岩溶率:一定体积的岩溶介质内溶穴的体积与岩溶介质体积之比。20. 容水度:一定体积的多孔介质完全被水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22. 给水度:一定体积的饱水多孔介质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重力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23. 重量含水量:一定体积多孔介质内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多孔介质重量之比。24. 包气带:指地下从

7、潜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的地带,其中的空隙含有气体而没有完全被饱和,又称为非饱和带。25. 饱水带:自地下水面(潜水面)往下的地带,其中的空隙空间全部充满着水,又称饱和带。26含水层:指在一般野外条件下能够给出和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27隔水层:指在一般野外条件下不能给出和透过水,或者给出和透过很少水量的岩层。28弱透水层:透水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 ,但在较大的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29潜水:埋藏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赋存于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30上层滞水: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地下水。31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

8、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3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33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34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35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36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37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38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单位水平面积承压含水层释放(或储存)的水体积。39. 储水构造:指由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弱透水层)组合而成的能够富集和储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40. 水平岩层储水构造:水平或近似水平展布的透水层和隔水层(弱透水层)在适宜的

9、地形条件和补给、排泄条件下构成水平岩层储水构造。41. 单斜储水构造:由倾斜的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阻水体)在适当的地形条件和补给、排泄条件下可以构成单斜储水构造。42. 向斜(背斜)储水构造:当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弱透水层)呈向斜或背斜展布时,在适宜的地形条件和补给、排泄条件下可以构成向斜储水构造或背斜储水构造。 第二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3.非均质性:渗透系数在含水层内随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44.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在含水层内随方向改变而改变。45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46渗流场:发生地下水渗流的区域。47层流运动:在渗透过程中,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4

10、8紊流运动:在渗透过程中,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49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50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51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52迹线:在渗透过程中某一水质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不断变化,同一水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53 流线:如果渗流场中某一瞬时存在一条曲线,在该曲线上每一点的流向与该点相切。54.达西定律:又称线性渗透定律,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渗透流量,过水断面、渗透系数及水力梯度的线性关系。表达式为:Q=KIW 其中Q-渗透流量、K-渗透系数、W-过水断面、I

11、-水力梯度。55.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56.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57. 导水系数:水力梯度为1时流经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58.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59. 土水势:指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从某一状态移动到标准参考状态时,环境对非饱和带水所做的功。60. 重力势:指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从某一位置移动到标准参考平面时需要克服重力所做的功。61. 压力势: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由该点压力到达标准参考状态压力时克服压力差所做的功。62. 基质势: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分从非饱和带某一点到达标准参考状态,为了

12、反抗固体颗粒的吸附作用所做的功。63. 溶质势:非饱和带水中所有溶质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而引起的。64. 温度势:非饱和带某一点水文的温度势是由该点与标准状态的温度差引起的。65. 水分特征曲线:反映非饱和带压力水头和含水量或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66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67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68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69水文循环:发

13、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70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71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72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73地表(地下)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74分水岭:流域与流域之间的分界线。75.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76.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T)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77.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78径流深度:某一时间段(T)内的径流总量均匀分布于观测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79. 径流系数:同一时间内同一流域面积的径流深度与降雨

14、量(X)的比值。80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81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8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83. 凝结水:当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时,空气中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液态水。84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85.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86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87. 顶托补给:自基岩含水层向上通过接触区域对孔隙含水层的补给。88. 激发补给:人工开采地下水人为地改变了天然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获得增量的补给。89. 排泄:地下水

15、含水层向外界流出而失去水量的过程。90. 补给:水从外界进入整个含水层或所研究的局部含水层的过程。91. 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92. 泉:地下水涌出地面形成的水点,是含水层的天然排泄。93. 沸泉:在温泉中,当泉水的温度达到当地沸点时称为沸泉。94. 矿泉:有些泉水含有特殊的化学组分而对人体有医疗保健功效,或具有工业利用价值。95. 侵蚀泉(洼地泉):潜水含水层或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面与地形面低洼处的河谷、沟谷和洼地相交时,地下水便在地形低洼处排出地表形成泉水。96. 接触泉:呈接近水平分布或倾角不大的透水层与其下伏隔水层被沟谷切割,地下水在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处流

16、出泉。97. 悬挂泉:在位置较高的陡坡或陡壁上出露的接触泉。98. 溢流泉:含水层在地面降低的沟谷附近其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或遇到不透水的岩层、岩体和岩脉等,使地下水流汇集、地下水运动受阻并发生地下壅水而全部或部分溢出地表成泉。99.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的地下水的天然露头。100.上升泉:排泄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的天然露头。101. 深循环泉: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循环的最深处低于泉口。102. 泄流:地下水向地表水的排泄称为泄流。103. 基流:地下水向河流的泄流量在河流量过程线上。104. 潜水的蒸发极限埋深:假定在气象、非饱和带岩性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潜水面埋深增加到一定数值

17、时潜水蒸发接近零。105. 土面蒸发:主要发生在由颗粒较为细小的松散沉积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中,自下往上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的,受到地面气候、非饱和带岩性和潜水面埋深等的影响。106. 叶面蒸发(植物蒸腾):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根系吸收水分后传输至叶面,在叶面转化气态水面进入大气的过程。107. 地下径流:地下水由天然的或者人工的补给区向天然的或者人工的排泄区流动的过程。108. 均匀径流:在侧向径流中,在某些局部区域径流大体上朝着一个方向,流线基本平行,水力梯度变化不大。109. 汇流型径流:如果流线向着某一点汇集,水力梯度沿流向由小变大。(例全排型泉附近的地下水径流)110. 散流型径流:如

18、果地下水流线呈放射状散开,水力梯度通常由大变小。(例山前冲洪积地下水径流)111. 地下径流模数:指一平方千米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径流量。112. 地下径流系数:指同一时间(通常一年)的地下径流量与降落在含水层补给面积的降水量之比。113. 海水入侵:在滨海含水层中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淡水,当海岸带淡水体的测压水头小于邻近海水楔形体的测压水头时,咸淡水突变界面便向内陆方向挺进。 第四章 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原理114.游离CO2:溶解水中的CO2称为游离CO2。115.平衡CO2:与HCO3平衡的CO2116. 侵蚀性CO2:(与碳酸反应的游离CO2)、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多余的CO2对岩

19、石和金属等构件具有侵蚀性。117. 总溶解固体: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气体。118. 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119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120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121.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体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氧的总量。122. 化学需氧量(COD):指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需消耗的氧的量。123. 总有机碳(TOC):水中各种形式有机碳的总量。124. 碱(酸)度:表征水中和酸(

20、碱)的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125. 溶滤水:富含CO2与O2的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126. 沉积水:指大体与沉积物沉积时同时生成并保留下来的古地下水。127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128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129. 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130.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

21、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131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132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133. 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的现象。134. 地下水污染物:凡是在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并使水质恶化的物质。135. 地温梯度:指每增加单位深度时地温的增值。 第五章 地下水系统及其动态与均衡136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137地下水排泄:含水层或含水

22、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138. 地下水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分布和循环的地下水的有机整体。139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层或隔水岩体作为边界的有一定分布范围的含水岩系,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140地下水流动系统:指一个地下水系统内自补给区(源)到排泄区(汇)的径流过程中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流。141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指地下水系统在接受外部环境的输入后经过自身的储存、传输、变换和调节后产生的输出信息的变化状况。体现为描述地下水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水位、水量 、水温等)和化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142地下水系统的均衡(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

23、况。143地下水的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泄流144均衡区:用来进行均衡分析的地区。145均衡期:用来进行均衡分析的时间段。146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147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第六章 孔隙水148. 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149. 洪积扇:山区洪流挟带碎屑物质冲出山口,在山前平原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150. 叠置式洪积扇:

24、洪积扇形成后,如果山体继续抬升,山前平原相对下降,则在已经形成的洪积扇上,往往有新的洪积扇发育,而且是部分地覆盖在老洪积扇上。151. 房间洼地:指两个相邻洪积扇之间的低洼地带。(富水性很差)152. 洪积裙:在洪积扇历史形成中,加上有利条件时,在山前形成巨大的洪积扇,扇顶相粗颗粒物质分布很宽,再加上两个相邻山口距离较近,使两个洪积扇的扇顶或扇中相的沉积物直接连接,形成有水力联系的洪积裙。153. 冲积物: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154. 边滩沉积:水流通过弯曲河道时,横向环流冲流凹岸并把河底沉积物搬向凸岸。155. 心滩:双向环流搬运跃移质泥沙侧向沉积的产物,经常出现在平原河流中。第七章

25、裂隙水156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157. 成岩裂隙:指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固结脱水等作用而产生的原生裂隙。158. 构造裂隙:岩石成岩后由于构造作用形成的岩石裂隙。(分为张性裂隙、剪性裂隙、压性裂隙)159. 风化裂隙: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崩解。形成风化裂隙,具有延伸短、分支多、分布均匀而密集的特点。160成岩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161风化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162构造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第八章 岩溶水163岩溶: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形成各种独

26、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称为岩溶。164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165混合溶蚀效应:两种不同含量二氧化碳的饱和碳酸钙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这种现象称为混合溶蚀作用。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及其利用166地下水资源;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出一定数量的地下水量。167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168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169允许开采量;利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在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前提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 第十章 地下水与地质环境170劣质地下水:凡是物理性质不符合供水标准的地下水,称为劣质地下水。171土攘次生

27、盐渍化:由于过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层中地下水位升高,毛细水带达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表土壤不断积盐逐渐变为盐渍土的现象。172土攘次生沼泽化:由于过量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升至地表附近的现象。173地面沉降:松散沉积物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其水头降低,致使松散沉积物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损失高程的地面变形现象。174地面塌陷:由于采矿或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缓慢和连续的地面下沉现象。 填空题1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 水文 循环和 地质 循环。2水文循环分为 大 循环和 小 循环。3水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 和 重力 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4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

28、蒸发 、 降水 和 径流 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5主要气象要素有 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6在水文学中常用 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7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 土壤水带、过渡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8岩层按其透水性可分为 透水层和不透水层。9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 类型。10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上层滞水、潜水 和 承压水。11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12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 排泄

29、和 蒸发 排泄。13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 上升 ,含水层厚度 增大 ,埋藏深度 变小 。14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潜水面 下降 ,含水层厚度 变小 ,埋藏深度 变大 。15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 上升 ,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 加大 ;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 降低 ,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 增大 。16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增加的水量通过水的密度 加大 及含水介质空隙的 增大 容纳。17承压含水层排泄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 变小 及含水介质空隙 缩减 。18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1

30、9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的液面对液面以内的液体产生附加表面压强,而这一附加表面压强总是指向液体表面的 曲率中心 方向;突起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 正的 表面压强;凹进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 负的 表面压强。20拉普拉斯公式的涵义是:弯曲的液面将产生一个指向 液面凹侧 的附加表面压强;附加表面压强与张力系数成 正比 ,与表面的曲率半径成 反比 。21. 包气带毛细负压随着含水量的变小而负值 变大 。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降低而迅速 变小 。22地下水中含有各种 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 以及微生物等。23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 及 硫化

31、氢 等。24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阴离子有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重碳酸根离子 等。25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阳离子有 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 及 镁离子 等。26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 重碳酸离子、钙离子 及 镁离子 为主;高矿化水则以 氯离子及 钠离子 为主。27一般情况下,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 硫酸根离子 为主,主要阳离子则可以是 钠离子 ,也可以是 钙离子 。28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 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29据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成因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溶滤水、沉积水 和 内生水 。30在低矿化水中,阴离

32、子以重碳酸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为主。随着蒸发浓缩,溶解度小的钙、镁的碳酸盐部分析出, 硫酸根 及 钠离子 逐渐成为主要成分,继续浓缩,水中硫酸盐达到饱和并开始析出,便将形成以 氯离子 、钠离子 为主的高矿化水。31地下水系统包括 地下水含水系统 和 地下水流动系统 。32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 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 。33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 水量、盐量、热量、能量 收支不平衡的结果。34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 补给 ,从而使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 抬升 ,水质 变淡 。35气温、湿度、风速等影响着潜水的 蒸发 ,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 降低 ,

33、水质 变咸 。36潜水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补给量 大于 排泄量,潜水位 上升 ,旱季补给量 小于 排泄量,潜水位 下降 。37潜水动态可分为 蒸发型、径流型 及 弱径流型 三种类型。38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 陡 变 缓 ,岩性上由 粗 变 细 。39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岩性由粗变细,从而决定了岩层透水性由 好 到 差额,地下水位埋深由 大 而 小 ,补给条件由 好 到 差 。40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排泄由 径流 为主转化到以 蒸发 为主。41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由 溶滤作用 为主转化到以 浓缩作用 为主

34、,矿化度由 大 到 小 。42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势由 高 变 低 ,岩性由 粗 变 细 ,渗透性由 好 变 差 。43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 深 变 浅 ,水化学作用由 溶滤作用 为主变为 浓缩作用 为主,矿化度由 小 变 大 。 简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2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

35、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3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4 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 气温愈高,绝对湿度愈低,蒸发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 气压是通过气压差的大小影响空气对流而影响蒸发的,气压

36、差和风速愈大,蒸发就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5. 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使水质得以净化; 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6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大。7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

37、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8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 岩石“骨架”中的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2) 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9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降速。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10影响岩

38、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11岩石空隙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岩石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 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都很接近;裂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连通性较孔隙为差,分布不均匀;溶穴孔隙大小悬殊而且分布极不均匀。 三类含水介质中的空隙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比较: 1、空隙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 其它较差; 2、空隙空间分布孔隙介质中空隙分布最均匀,裂隙介质中空隙比较不均匀, 溶隙介质中空隙极不均匀;

39、 3、空隙大小特征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隙极其悬殊; #4、空隙比率孔隙含水介质最大,溶隙含水介质次之,裂隙含水介质最小; #5、空隙渗透性孔隙含水介质为各向同性,裂隙含水与溶隙含水介质为各向异性。12为什么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 岩石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与空隙的大小和多少有关。而空隙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地壳岩石中各种形式水所占的比例。空隙越大,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小,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强,持水能力越弱;反之,空隙度越小,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弱,持水能力越强。所以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

40、透水的能力不同。13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下降速率,对松散岩石的给水度产生什么影响?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重力水的一部分将转化为支持毛细水而保持于地下水面以上,给水度偏小;在细小颗粒层状相间分布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时,易形成悬挂毛细水不能释放出来,另外,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而往往迟后于水位下降,给水度一般偏小。14简述包气带特征? (1)包气带一般含有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 (2)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3)包气带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地面水渗漏和地下水通过毛细上升输入的水分,以及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4)

41、包气带水的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响。15简述饱水带特征? (1) 饱水带一般含有重力水和结合水。 (2) 饱水带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传递静水压力。(3) 饱水带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16.潜水的水位动态一般随季节如何变化? 丰水季节或年份,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大、水位埋深变浅。干旱季节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小、水位埋深变大。17影响潜水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潜水面因素有:地形、水文网、含水层渗透性和厚度以及人为因素。 地形缓、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则潜水面缓;反之,地形陡、含水层渗透性差且厚度小,则潜水面坡度大。水

42、文网与地下水有直接联系时,地表水体高于地下水面时,潜水面背向地表水体倾斜,潜水面高于地表水体时潜水面向地表水体倾斜。18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 (1) 反应虚构的侧压水面的形状。 (2) 确定承压水的流向。 (3) 确定承压水的水力坡度。 (4) 定性判断含水层的厚度与渗透性的变化。19.任一承压含水层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 (1) 存在水头差。(2) 有水力联系。20.上层滞水的特点? (1) 分布近地表。 (2)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为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下渗。 (3) 动态变化显著。(4) 极易受污染。23潜水有哪些特征? (1) 潜水与包气带直

43、接相通。 (2) 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 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 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 潜水资源易于补充恢复。 (6) 潜水易受污染。24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 (1) 潜水面形状。(2) 潜水流向。(3) 潜水面坡度。 (4) 潜水面的埋藏深度,判断地表水、泉与潜水等的关系。 (5) 定性反映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和渗透性。25叙述达西定律并说明达西定律表达式中各项物理意义?式中:Q渗透流量;w过水断面;h水头损失(h=H1H2,即上下游过水段面的水头差);I水力坡度;L渗透途径;K渗透系数。26何为渗透流速

44、?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的关系如何? 水流通过整个岩石断面(包括颗粒和孔隙)的平均流速。 渗透流速等于实际流速乘以有效孔隙度。27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岩石的孔隙性和水的物理性质。 岩石孔隙越大、连通性越好、孔隙度越高渗透系数越大;水的粘滞性越小、渗透系数越大。 28简述汇制流网图的一般步骤? (1) 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和流线。 (2) 流线总是由源指向汇。(3) 根据流线和等水头线正交在已知流线和等水头线间插入其它部分。29为什么包气带中毛细负压随着含水量的变小而负值迅速变小?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毛细水退缩到孔隙更加细小处,弯液面的曲率

45、增大,造成毛细负压的负值更大。 30.毛细饱水带与饱水带有哪些区别? 毛细饱水带是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饱水的,不存在重力水,打井时打到毛细饱水带时,没有水流入井内;饱水带的水主要是重力水,井打到饱水带时,在重力作用下,水能流入井内。31包气带水与饱水带水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1) 饱水带只存在重力势,包气带同时存在重力势与毛细势 (2) 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个定值,包气带的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3) 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32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有哪些共同点? (1) 两者都摆脱了长期统治水文地质界的含水层思维,不再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2) 力求用系统的观点去考查、分析与处理地下水问题。33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有哪些不同点? (1) 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圈定,通常以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岩层作为系统边界流动系统以流面为边界。 (2) 流动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含水系统受人为影响小。 (3) 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是自然地理因素。34在地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