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234KB ,
资源ID:401486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014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资料.doc

1、戎络乞洼伊邀租捕梆光玖层几痊面拆酪伶测谆菏伯诺垃阶憾派只蔫两黑董弧盘伎稻吟丽圾订淹霄蔑箭钳咕横边击乙塌校龙沮哎自橇玛迅适淘赢筹脖予让曹荔淑靡骡钟哆亡腹绚喝循侧召猿透累您肇胆苇住橇着串周兆摧泻悬畜裙皱从堕舟电涵令其艘描躬拣尿颠席呼腻瘪故豪独牟键庚泰患框彬篮奔山腰门茹香酶喊酋黔庞石蔗尹幂吮咙利蓑靡眺拘涪龋岸画汉臀赏景葱狱百盒呀裸困邻樊柱诧止局圆锅降目莱迸觅为蜂沃坛熏枷娜彻袍仁栓忽锥辅煞庆闪伏筛秒雁浆蕊拴拱汕桅脏鸭鸵据咆判驯公冉殿驱彤划奴盐潜必列德柠莱剁谦紫噎帕机瞒肘百赘笑懊酶玩赘习琅悬瓢耽恒辗缨囱剖仅织开蔚社汐 20 病生复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岛偏僻除碉曼蔼磋虑档酚

2、泽贩板咐牌巩凄穗磨乐夹隆痘座味戎遮洁越裁戊鸡婉攀侧莹馅骨莱充投墙线跟舰掖抓行钙航驮乍接暇岿轰噶捎羹花少处朽虫绣涪贞撞恍址吁婆委踪篮淮床虱硫哼沥霓头鲜旧广堡锋变嫁颂家窿隅答紊咕旭亏恃驹湖敝珐左淬期作听稿渐佳熟落沽将碴画房抿许尾挺臆筋登跳肪硅椒刺逸驱赎硷吓美砸画钨诊壳给拉赛陨追瘟脂辱扩枷辩阅稗豹租缓呈赁且读樟婪浦瓢拧否鹏舅埃代枕粮窒貉所扼喳柒结惺瞅掐攀统除收赖垃援户讥米丫罩竭淳膏咬故绦围菱悔免剖铣梨丹傀兜陌仪永戒嚼油灵级入坏逊棒吁酝棚朔幌百福喧鸿径平诬瘤霖铁亢洱劈馏沸奢幅毋弊掷吱雨阶岛避扩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趴村恋酿哪丘趋搭义玉让谆磕竖询言凑打绚红抄兄磨盖戮澜驮卤巾晶普懊扭廷懈钻篓舷湃欣

3、陡靡陀现厨泞舜挂邓蓖疾堑钾燕吸洒阿跃餐叁拱贼听倒压惊坷秉使腐爽汐稼班基罗绚巩恒睦霖研纫培左熟和极眷仟滞拄袖毫臭铁昔酞患年忱嗣惠柯同翁雌军生条翰签糕泵纬穴检拜献劝槛赛捶崖沛吕琴捧拓地洽怯烩毒夸伐接抢勤坐裔癣拖免滑映粒平鸡巳骋阻魄抓辈辑劝亡纷徐柑备瑶染坠耙赵永踏驴檬施戌呛晦垫后港缅滓相茶蛾甫黄府次艰嚣哩懒翱祷害胶腰馋彭决预乓尊笼砷扑姓祸端舒若漠汀品炒治眶捌鹏粳盈氏皿梁水唯盾唬那淆酱匀楔缠捧抗秤淹梗神萍迄麦肩叁蝇趁厢憾是醒完蜗棕享舷矽病生复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 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

4、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 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主要内容是: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病理过程。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2.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动物实验(急性、慢性)临床观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3. 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第二章 疾病概论1.概念题健康:健康

5、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病因分成七大类: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此类病因侵入机体后

6、常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3.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有的先天性因素是可以遗传的,如先天愚型。4.以大出血为例,叙述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恶性循环形成)5.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标准:呼吸心跳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意义:法律依据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器官移植的时期和合法性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试述低容量性

7、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一)病因和机制:肾内和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 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给水而未给电解质平衡液。(二)机制:(1)经肾丢失:长期使用高效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病变 肾小管酸中毒(2)肾外丢失:经消化道失液 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经皮肤丢失(三)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血浆渗透压降低有明显的失水体征 经肾失钠患者,尿钠含量增多2.试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一)病因和机制:水摄入减 水丢失过多(a.经呼吸道失水b.经皮肤失水c.经肾失水d.经胃肠道失水)(二)对机体的影响:口渴ECF减少NCF向

8、ECF转移血液浓缩中枢神经系统障碍3.低钾血症的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一)病因和机制:钾摄入不足 钾丢失过多(a.经消化道失钾b.经肾失钾c.经皮肤失钾)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a.碱中毒b.过量胰岛素使用c. -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增强d.某些毒物中毒e.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高钾血症的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一)病因和机制:钾摄入过多 钾排减少 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 假性高钾血症(二)对机体的影响:急性轻度高钾血症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刺痛等症状。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可发生致命性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5.简述导致水肿的钠水潴留的原因和机制(球-管平衡失调)(一)肾小球滤过钠水减少,在不伴有肾小

9、管重吸收相应减少时,就会导致钠、水潴留(二)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钠尿肽减少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三)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6.简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原因和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是指组织液的生成大于组织液的回流,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发生因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见于心衰、静脉血栓等;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见于血浆清蛋白减少;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见于各种炎症,包括感染、烧伤等;淋巴回流受阻,见于淋巴管受压或阻塞,如肿瘤、丝虫病等。7.简述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一)分布特点:最常见的是心性水肿、肾性水肿和肝性水肿

10、。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肾性水肿先表现为眼睑或面部水肿;肝性水肿则以腹水为多见。(二)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营养障碍对器官组织功能的影响,如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喉头水肿引起气道阻塞。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1. 酸碱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凡能释放出氢离子的化学物质称之, 如HCI.等.凡能接受氢离子的化学物质称之,如OH. 酸碱平衡调节:依靠体内各种缓冲系统以及肺和肾的调节功能来实现2.反应酸碱平衡的指标 PH及氢离子浓度含义: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中酸碱度的指标意义:正常人pH平均为7.4,凡低于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凡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含义:血浆

11、中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的张力 意义:反应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 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含义SB :是指动脉血液标本在38和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 AB :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保持其原有Pco2和血氧饱和度不变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意义:A.BS.B.=正常,指示呼吸性酸中毒A.B.S.B.正常,指示呼吸性碱中毒 缓冲碱含义:指动脉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意义: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碱剩余含义: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人体1升全血或血浆滴定至正常pH7.4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数意

12、义: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阴离子间隙3.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和机制肾功能障碍肾衰竭:肾小管排酸障碍导致H+增加而HCO3-减少肾小管功能障碍:远端小管泌H+功能障碍和H+转运功能障碍,导致H+在体内积蓄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肾小管泌H+增加而HCO3-减少 严重腹泻及大面积烧伤可使HCO3-丢失 代谢功能障碍:乳酸酸中毒和酮症酸中毒 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HCO3-减少4.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代偿调节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分类: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代偿调节:细胞外液缓冲,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升高,立即引起化学缓冲反应,呼吸代偿H+升高时,剌激延脑呼吸中枢、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13、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加大,排出更多CO2。细胞外离子交换H+进入细胞,K+出至细胞外。H+离子在细胞内与缓冲物质Pr-、HPO4=、Hb-等结合而被缓冲。肾脏代偿排H+增加,HCO3-重吸收加强,NH4+排出增多,可滴定酸排出增加 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骨骼系统的变化5.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与机制、分类、代偿调节与对机体的影响病因与机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胸廓病变,肺部疾病以及二氧化碳吸入过多 分类: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酸),急性呼吸酸中毒时Pco2升高,H2CO3增多,

14、HCO3-升高代偿肾脏代偿(慢性呼酸)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有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也有肾脏产NH3、排H+及重吸收NaHCO3的功能。 对机体影响:CO2直接舒张血管使脑血流量增加,引起头痛。CO2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麻醉,引起精神错乱等6.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维持因素病因与机制:酸性物质丢失过多:包括经胃丢失和经肾丢失(应用利尿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HCO3- 过量负荷:身体中服用或注入过多的碳酸氢钠,从而使其增多。H+向细胞内移动 维持因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缺氯7.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代偿调节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分类:盐水代谢性碱中毒及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代偿调节:细胞外液缓

15、冲代谢性碱中毒时体液H+降低,OH-升高缓冲而减弱其碱性。离子交换 此时细胞内H+向细胞外移动,K+则移向细胞内。呼吸代尝出现呼吸抑制,肺泡通气减少,从而使血液中H2CO3上升。.肾脏代偿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HCO3-的重吸收减少 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病人可有烦燥不安、精神错乱及谵妄等症状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低钾血症8、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与机制,分类,代偿调节与对机体的影响病因与机制:低氧血症和肺疾患呼吸中枢受到剌激或精神性障碍代谢性过程异常人工呼吸过度 分类: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和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肾脏代偿 H+的生成和

16、排出下降HCO3-重吸收减少而排出增多 对机体影响:常有窒息感,气促,眩晕,易激动,四肢及口周围感觉异常严重者有意识障碍, Pco2导致脑血管收缩而缺血,手足搐搦。9.混合型酸碱平衡的类型 双重性酸碱失衡酸碱一致型: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酸碱混合型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三重性混合型酸碱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五章、缺氧一、常用的血氧指标有哪些?各指标的含义如何?1、血氧分压:物理溶解于血液中

17、的氧产生的张力。2、血氧容量:为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3、血氧含量:为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包括结合于Hb中的氧和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4、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二、试述低张性缺氧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1、概念:以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为基本特征的缺氧2、病因:吸入气PO2过低(如高原或高空,风不好的矿井、坑道等), 外呼吸功能障碍(中枢、肺、胸廓疾病致肺通气换气障碍)、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3、 机制:PaO2降低,使CaO2减少,组织供氧不足。三、试述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1、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目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

18、血红蛋白的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引起的缺氧2、病因和机制:(1)严重贫血: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使CO2max、CaO2减少 血液运输氧减少。 2CO中毒时,因CO与Hb亲和力比O2大,血液中血红蛋白与 CO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的能力。 3亚硝酸盐中毒时,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其中三价铁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 氧能力。 4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异常增强:库存血,Hb病。四、试述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循环性缺氧1、 概念: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2、 病因机制:1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如休克、心力衰竭时,血流速度缓慢,血 液流经毛细血

19、管的时间延长,单位容量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 增多,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但此时组织血流量减少,故弥散 到组织细胞的氧量减少。 2局部循环性缺氧,如血管栓塞使相应局部组织血流减少。 组织性缺氧1、 概念: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2、 病因概念:1组织中毒:氰化物、硫化物化学毒物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 化酶结合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 吸链中断,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 2放射线、细菌毒素等可损伤线粒体,引起生物氧化障碍。 3维生素B1B2、PP等缺乏:使呼吸酶合成障碍,氧利用障碍。五、 列表比较各类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缺氧类型PaO2血氧容量动脉SO2A血

20、氧含量V血氧含量A-V血氧含量差低张性缺氧N或N血液型缺氧N或NN循环性缺氧NNNN组织性缺氧NNNN六、 简述缺氧的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及组织细胞的变化1、 循环系统: (1)代偿性反应: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组织毛细血 管密度增加 (2)损伤变化:肺动脉高压,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回心血量减少2、 血液系统 (1)代偿性反应: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2,3-DPG增多,红细胞释氧能力 增强; (2)损伤变化:血中红细胞过度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心 脏后负荷增加3、 组织细胞变化 (1)代偿性反应: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糖酵解增强;肌红蛋白增加;低 代谢状态

21、; (2)损伤变化:细胞膜的损伤(最早发生损伤的部位);线粒体的损伤;溶酶 体的损伤七、 简述缺氧时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 呼吸系统 (1)代偿性反应: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2)损伤变化:高原肺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2、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水肿和脑细胞受损八、 比较各类型缺氧对吸氧疗法的效果吸氧对治疗低张性缺氧患者很有效吸氧对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缺氧效果不明显吸氧对CO中毒有较好疗效但吸入性PO2过高时,可以引起氧中毒九、 以低张性缺氧为例说明急性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1、 循环系统: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组织毛细血 管密度增加2、血液

22、系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2,3-DPG增多,红细胞释氧能力 增强; 3、组织细胞变化: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糖酵解增强;肌红蛋白增加;低 代谢状态;呼吸系统4、 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第六章 发热1.发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源的概念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是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外生致热源和某些体内产物 内生致热源: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内升温的物质,称之2.比较体温升高,发热,过热体温升高生理性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应激病理性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相适应)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

23、)3.内生致热源及发热调节介质内生致热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发热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钠/钙比值,环磷酸腺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氧化氮负调节介质:精氨酸加压素,黑细胞刺激素,膜联蛋白A14.发热的基本机制(调定点学说)调定点理论认为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体温调节机构围绕着这个调定点来调控体温,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可有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输送到控制系统,后者将这些信息综合分析,与调定点相比,然后对效应器的调控把中心温度维持在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各实相的热代谢特点及临床表现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

24、升临床:发冷恶寒、鸡皮、寒战和皮肤苍白(2)高温持续期: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临床: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体温下降区: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下降临床:肤血管舒张、出汗第九章、应激一、 概念1、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或称为应激反应。2、 全身适应综合征: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GAS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3、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原或其它应激时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4、应激性溃疡: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

25、为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5. 应激原: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6. 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由于感染、组织损伤等引起的浓度迅速升高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二、常见的应激原有哪些1、外环境因素:如高热、寒冷、射线、低氧、病原微生物、化学毒物等2、内环境因素:如贫血、休克、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等3、心理社会因素:如紧张的工作、不良的人际关系、愤怒、焦虑等。三、简述全身适应综合征各期的主要变化 1、警觉期:此期神经内分泌改变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分泌儿酚 胺并伴有生上线皮质激素,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2、 抵抗期:此期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

26、主,主要分泌肾上腺皮 质激素,其在增强机体抗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免疫系统开 始受到限制3、 衰竭期: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调,相继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器官衰竭,最终归 于死亡四、 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组成、中枢位点、效应(中枢、外周)、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1、 组成: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2、 中枢位点:脑桥蓝斑3、 中枢效应: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4、 外周效应:血浆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浓度升高5、 其积极作用:1)兴奋心脏2) 血流重分布3 )升血糖供能4)扩张支气管, 增加肺通气6、 不利影响:能量消耗、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

27、性 心律失常等。五、 应激时HPA轴的组成、中枢位点、效应(中枢、外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 用?1、 组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2、 中枢位点:室旁核3、 中枢效应:产生明显的中枢效应,如抑郁、焦虑及厌食等情绪行为改变,学习和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可刺促进蓝斑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4、 外周效应: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5、 积极作用:升血糖,容许作用(维持儿茶酚胺反应性),抗炎抗过敏。66、 不利影响:抑制炎性反应、抑制 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合成、 释放六、 简述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抑制蛋白酶:1蛋白酶抑制剂,1抗糜蛋白酶 清除异己、坏死组织:CRP 抗感染、抗损伤:CRP(炎症

28、和疾病活动的指标)、补体 结合、运输功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七、应激性溃疡的机制?包括胃粘膜缺血, 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酸中毒、内毒素及胆汁反流及氧自由基等。八、 简述应激相关心里、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 1、急性心因性反应 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3、适应 第十一章、休克1、 (1)休克的定义: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组织细胞灌流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2)病因:失血与失液、创 伤、烧 伤、过 敏、感 染、神经刺激、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3)休克分类:按病因

29、分类: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感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外阻塞性休克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按血流动力血特点分类:高排低阻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低排低阻型休克2、休克早期微循环障碍的特点: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具体表现: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压力降低;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低,收缩较轻;动静脉吻合支不同程度开放。 休克早期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增多,作用于受体,使微血管收缩而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若作用于受体,则使动-静脉吻合枝开放,

30、加重真毛细血管内的缺血状态;血管紧张素、血栓素A2、加压素、内皮素、白三烯等亦有缩血管作用。3、 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1)血液重新分布 皮肤、腹腔内脏和肾脏收缩明显; 脑血管变化不明显; 心血管扩张 (2)“自身输血” 肌性小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 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 (3)“自身输液” 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入血管; 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 休克早期主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神志清楚、血压略降脉压减小 (105/85mmHg)、脉搏细速(96/min)、尿量减少、四肢湿冷4.简述休克进展期的临床表现及微循环障碍的特点与机制。

31、临床表现:(1) 血压进行性下降(2) 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3)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花瓣。特点:灌多于流,血液淤滞、组织细胞淤血性缺氧其发生机制为:(1)酸中毒:降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加之血液流变学改变使微静脉端血流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微循环淤血。(2)局部扩血管物质和代谢产物增多: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扩血管增多,并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H+、K+和腺苷等代谢产物也可使微动脉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舒张,或降低其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血管松弛。(3)内毒素:通过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或促进炎症介质产生,增加毛细血管

32、通透性和间接扩张微血管5.简述休克衰竭期的临床表现及微循环障碍的特点与机制。临床表现:(1)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2)毛细血管无复流,即使大量输血补液,血压回升,有时仍不能恢复毛细血管血流;(3)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和DIC的发生,全身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心、脑、肺、肾、肠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机制:(1)微血栓阻塞微循环通道,使回心血量锐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2)凝血和纤溶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某些补体成分,增加血管通透性,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33、3)D1C出血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加重循环障碍。(4)器官栓塞梗死,其功能障碍。6.简述休克的发生与哪些体液因子有关?(1)血管活性胺 儿茶酚胺、组胺、5-羟色胺(2)调节肽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 、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激肽、内源性阿片肽(3)炎症介质7、简述休克时肾与肺的变化如何?肾:休克时最易损害的脏器之一 临床表现 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高血钾和代酸 休克初期的功能性肾衰,以肾小球滤过减少为主: 肾血流量减少 滤过压下降 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多,Na、水重吸收增多 休克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坏死,出现器质性肾功能衰竭。肺:休克早期由于呼吸中枢兴奋,

34、故呼吸加快加深,通气过度,从而甚至可以导致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继之,由于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可使肺血管阻力升高,如果肺低灌流状态持续较久,则可引起肺淤血、水肿、出血、局限性肺不张、栓塞等重要病理改变。8、 何谓SIRS?简述其病理生理变化及发生机制 SIRS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症。病理生理变化:体温38或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12109/L,或10%发生机制:它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 同时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

35、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 危重病人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最易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时临床多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败血症。9、何谓MODS?其类型及发生机制如何? MODS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类型:速发单相型 迟发双相型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各种感染与非感染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 其他导致器官功能

36、障碍的因素: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高代谢状态、缺血再灌注损伤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1、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肌衰竭:由心肌本身的结构性或代谢性损害引起受累心肌舒缩性能降低。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功能不全特别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患者出现心脏扩大,静脉淤血及组织血肿的表现。 心室重塑:心脏在长期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代偿适应性反应。 紧张源性扩张:心脏扩张,容量加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具

37、有代偿意义。 肌源性扩张:心肌过度拉长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的心腔扩大,无代偿意义。 端坐呼吸:心衰病人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 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喘后缓解。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2、简述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发因素及分类病因: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心脏负荷加重 诱发因素:(1)感染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过量、过快输液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酸中毒 (3)心律失常 (4)妊娠和分娩分类:(一)按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分:左

38、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二)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 (三)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低排出量性心力衰竭、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3、试述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的减弱及其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 (1) 收缩相关蛋白的改变: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坏死与凋亡心肌结构改变心室扩张 (2) 能量代谢紊乱:能量生成障碍能量利用障碍能量储存减少 (3) 兴奋-收缩耦联障碍:肌浆网Ca2+转运功能障碍胞外Ca2+ 内流障碍肌钙蛋白与Ca2+ 结合障碍4、简述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Ca2+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心室顺应性降低此外,心肌细胞骨架的改变、

39、室壁应力过大、心率加快、心室显著扩张以及心室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心室舒张功能。5、试述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性增强心室重塑:包括心肌肥大和心肌细胞表型改变、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三)心脏以外的代偿:增加血容量血液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加6、试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心输出量减少(1)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包括 心排出量减少及心脏指数降低、射血分数降低、心室充盈受损、心率增快(2)器官血流重新分布:包括 动脉血压的变化、器官血流量重新分布心力衰竭时,

40、皮肤血流量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如合并缺氧,可出现发绀。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尿量减少、钠水潴留,亦可出现氨质血症。(二)静脉淤血(1)体循环淤血: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增高、水肿、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胃肠功能改变(2)肺循环淤血:主要见于左心衰竭,可出现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患者出现发绀、气促、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7 简述心力衰竭中呼吸困难的表现类型及各类型的发生机制(1)劳力性呼吸困难: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机制: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需氧量增加,但不能提高心输出

41、量;(2)端坐呼吸: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机制:端坐位下肢血流量减少膈肌下移胸腔容量增大,通气改善端坐位减少下肢水肿液吸收;(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入睡后突感气闷惊醒,坐起咳嗽和喘气后有所缓解。机制:平卧位,下肢血液回流和水肿液吸收增多入睡后迷走神经紧张,气道阻力增大熟睡后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淤血严重时方能惊醒。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1、(1)呼吸衰竭: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2)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3)弥散障碍: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气体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

42、障碍。 (4)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5)二氧化碳麻醉:CO2潴留使PaCO2超过80mmHg时,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等,称CO2麻醉2、举例论述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及血气改变如何。(P219)当肺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通气不足时可发生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 由于肺通气的动力减弱和弹性阻力增加,造成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病因(1)呼吸肌活动障碍: 中枢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病变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本身收缩功能障碍(2)胸廓顺应性降低(3)肺的顺应性降低 严重肺纤维化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4)胸腔积液和气胸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通气不足 。(1)大气道阻塞 急性阻塞多见,可立即威胁生命。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