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调研理论文章 廉政风险防范:预防腐败的一条新思路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潜在隐患,为现代企业实现效益最大、成本最优提供了保证。 那么,能否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引入 _工作中,针对可能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建立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从去年年初开始,市区正在进行着这一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界定三类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 找准每个权力岗位廉政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 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方
2、式,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查找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起步 查找风险点,“晒晒”手中的权力 “找廉政风险点?为什么?这不是先把我们当坏人了吗?”当区地方税务局永定门外税务所所长张宏邦第一次听说要求自己查找廉政风险点时,有点奇怪,更有些恼火。“所有相关税务制度,我都执行了,我还有什么风险点?” 当“廉政风险点”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各职能部门时,在整个区掀起了一场“风暴”。而引起这场“风暴”的源头便是区纪委。 有着美国阿肯色州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的张岚,底出任市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成了张岚关注的重点。结合所学的管理学
3、知识,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借用现代管理方法,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风险点,然后,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于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个以“三类风险、三道防线、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推出的举措。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管理“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每一个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 分析历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的诱因,为廉政风险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
4、力的佐证。而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更为这一做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支持平台。 但是,包括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民检察院、区地税局等在内的6家试点单位中,和张宏邦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毕竟,查找廉政风险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许多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许多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的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 所以,当各单位第一次把自己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交给张岚的时候,张岚才真正意识到,这项工作要比想象的更艰难。这些找出来的风险点,大多都是些泛
5、泛而谈的空话,“什么政治学习不够扎实,业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云云”,更不要说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人了。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能不能不落于形式,首先就要看风险点能不能找准。查不准的坚决不能过关。”张岚坚定的决心,使各单位“过关”行动变得艰难,最多的一个单位曾被打回9次去重新查找风险点。 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部门找不准就上级查。自己单位找不准的,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补充。而这一系列做法,都要被区纪委、监察局派出的监督小组随时核查。 于是,在一次次的反复中,6家职能部门中仅查找风险点这第一个环节,就花了三个月时间。 尽管如此,但是,当6家试点单位中,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
6、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被一一列出时,标志着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这一方法的成功起步。 针对廉政风险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政 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要跟进到哪里 建立三道防线: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 推行 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 查找风险点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根据找出来的风险点,在每一个岗位中相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减少腐败机会,保护干部,才是其根本目的。 万事开头难。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起步虽然艰难,但很快,就得到了更多人和业务单位的支持。张宏邦就是其中一个。 税务所查账业务,是一个“凭良心”办事的环节。以前,张宏邦所在的税务所里,每次查账都是一个人去,时间长了,腐败风险自然越来越大。“这个岗位栽倒过我们太多的同志。”可是,事实上,正如张宏邦所言,“腐败问题的发生,许多时候并不是人的主观故意,制度的不完善往往诱导人犯错误。”所以,当这个岗位缺少监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