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学习贯彻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涵与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2024年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同志们: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将新时代的改革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和时代特色。深入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对其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我们改革,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
2、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要求,到二O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一、一以贯之全面深化改革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开放距党的十一届三
3、中全会已经过了46 年。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到二O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继续二字, 意味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且越难越进。 大家一定要有深刻认识,改革不中断,只有继续。只有继续,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一定要冲过去的。冲过去了,欧美是怎么也压不住了; 如果错断了,欧美是不会再给我们机会的。清华大学的何兆武先生是1921年出生,西南联
4、大毕业,学中国哲学。他是1921年出生,2021年去世,整整100 岁。他讲过一件事,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北京城被日本人占领。他当时就在这个北京城里面,这个北京城被日本占领以后,所有进北京城门的,比如德胜门,东直门,京城门,见了日本人就恭恭敬敬鞠躬。我们老说人权尊严。有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凭什么向日本人低头。何先生说,低得慢一点都当场被捅死了。他亲眼所见。他讲了一句话,一个国家沦丧的时候,不要谈尊严。 我们要清楚,我们接下来的改革,都是在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
5、来,在这个过程中,去实现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目标。 二、为民而改革,以民为本坚持以“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开放能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热情,主要是因为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根植于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实践的每次重大突破与深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在改革开放各个方面、各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从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和努力中总结出来的。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一切的变革都无法实现。” “历史的运动就是人民的运动,它的发展必然
6、伴随着人民的运动而发展。”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将人民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始终牢记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那就是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新的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将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上,围绕收入分配、 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 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切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转化为实际。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
7、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 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要以“为民服务”来衡量改革的效果。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把人们赞成不赞成,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同不同意,以此来确定所有的方针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治理能力、治理效果,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也只有靠人们去判断。”2016年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1届全会上
8、提出,要“以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让人民有了真正的获得感”为衡量指标。 可以说,“两个是否”的评判准则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在2018年10月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用“是否造福于人民”来衡量我们的改革效果, 使我们的改革发展更多地造福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为民服务”和“两个是否”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为民而变,则变得有意义;只有在群众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我们的变革才会有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凝聚起更大的力量,推动全面推进改革。 三、不断探索和创新释放出强大的改革动力这是我们党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取得
9、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教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我们国家的大事愈多,困难愈多,愈要艰苦奋斗,愈要锐意改革。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创新中,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创新,敢为人先,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党和人民的前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实现中心任务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力量。 改革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哲学意义上,“创新”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知与实践, 它反映
10、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一-发展。我们以“新质生产力”为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改革,根本上是要健全体制机制,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改革发展的一条胜利之路。改革与开放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而开放又是改革的需要。2024年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11、,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是一个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们
12、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很多,其中牢牢把握改革的根本目的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之以恒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一、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的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目的把握准了,方向才不会偏,道路才不会邪;目的不明确,搞错了,搞偏了,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所要进行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3、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改革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只有从人民最迫切的要求出发所进行的改革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改革,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要求。只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将
14、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以指导和推动改革,改革才能成功。 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改革热情和创新智慧释放出来,从而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成功。 (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守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所以,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面深化
15、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要坚持改革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确保全体人民从改革中获得自身利益和幸福感、满足感。 (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经济总量稳
16、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9300多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达到66.16%。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的取得原因很多,积累的经验也很丰富,其中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是重要的原因和基本的经验。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根本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从多方面发力,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17、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等等。但不管哪一方面的改革都要紧紧把握和围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目的,不能偏离根本目的。 (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
18、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背离这一根本目的,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失去意义。 (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生产力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
19、裕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根本不同在于,要在坚持
20、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无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搞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根本目的都是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果市场经济发展了,但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甚至下降了,或者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那么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背离了初衷,是不成功的。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也一样,都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适应,也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的改革,
21、既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重点、为牵引,也将涉及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 所有这些改革,都要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目的,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 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 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持
22、之以恒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一)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创新投融资体制,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
23、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经济安全。 (二)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
24、术等要素领域有重大突破,在数据要素相关基础制度上有显著进展。 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油气市场体系。完善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健全完善数字经济规则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五)稳步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改革。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
25、础性制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 (六)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改革。扎实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学考核和统计核算制度,有效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搞好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取得突破。 (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加强开放合作。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