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册语文赶海说课稿 1、教材简析 赶海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选了三篇文章,虽然描述的内容不同,但都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学习后学写一篇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赶海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因此它是完成后面教学任务的桥梁和铺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们熟知的歌词开头,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
2、三到五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记述了“我”童年时代的一次赶海的经历:“赶到海边抓蟹捉虾快乐而归”。其中“抓蟹”,“捉虾”是记叙的重点,具体生动,充满趣味。结尾再次引用同样的歌词,从内容上说,突出的抒写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从结构上说,照应开头,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颇具所谓圆合之美。 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是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段话。 (c
3、)能理解课文内容 (d)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三年级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不是很多,虽说桥头人生活在海边,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赶海是有点遥远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尤其是像赶海这样的事较难有真切的体验,因此,我把“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过文章的语言描述感受赶海的乐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年级学生属于转折点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虽掌握的知识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
4、力. (一)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加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的进行学习,才能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语言“谁来充当小作者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的事?”“为什么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
5、我”又是怎么捉拿“武将”?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情景。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非常感兴趣的氛围中自主的掌握知识。 (一)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本篇课文教学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感受赶海的乐趣及文章的语言美。 (二)合作学习法 我们培养的是新时期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
6、态度,开朗的性格以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在知识方面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借鉴。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也就完成本课的重点,难点。 下面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赶海这一篇课文,那么赶海这件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让学生简要说说.师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
7、乐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么课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让我们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教师板书11赶海)课一开始,我通过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并结合课文的图画,把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起来了,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就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接着提问:“是什么勾起了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乡)教师提醒:在朗
8、读时,带上对赶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忆,朗读时要充满对大海故乡的深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每当便”说明了什么?然后用导语过度下一自然段:赶海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有趣,那么我童年赶海时是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 2、讲读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样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浪花回头,追赶浪花
9、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作者赶海时的喜悦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悟赶海的乐趣,以及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发动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本自然段运用恰当的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 3、讲读第三自段 这一自然段类似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在海边“我”看到人们在干什么? (2)、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语连接的? (3)、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4)“我”又有什么活动? (5)、你觉得哪个场景最有趣? (带着问题阅读,这
10、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样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趣 抓海星 捉 捞捡 捉蟹、虾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细读第四段,展开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2)、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不得不回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赶海的人们都带些什么东西回家?(学生自由发言,这样有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师述把学生带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来之不易的海鲜”,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三)、总结 总结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海了,并且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有机会我们也要亲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虾的乐趣。 (四)说板书 这一板书设计我主要板书赶海过程所看到与所做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赶海的趣事 ,并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11 赶海 浪花回头 追赶浪花 趣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内容仅供参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