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调研报告两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第一工作法,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要求,形成“虹心”闪闪、“小美丽”汇聚“大幸福”治理模式和党建品牌,治理成效得到群众点赞和上级认可。*社区基层治理的蝶变,形成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城市老旧小区治理经验样板。他们的做法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纵向要到底,横向要到边,不能留空白”的重要指示精神,是*践行“
2、枫桥经验”的典型事例,其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一、主要做法一是以解决民生实事为切入点,提升群众幸福感。“群众诉求在哪里,民情恳谈会就开到哪里。”*社区党委坚持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实事入手,让党组织服务群众从“无形”变为“有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社区通过民情社工常态化深入小区院坝、打造社区心愿墙的方式,收集群众“微心愿”,党员主动认领居民心愿并结对帮扶,以“微心愿”认领制度推动解决群众困难付诸实践。针对空巢、孤寡老人反映集中的“吃饭难”问题,协调爱心企业开办老年“爱心食堂”;针对小学生减负,创建“绿色网吧”“阅览角”,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设置“爱心理发”“爱心修鞋”等便民服务点,
3、让社区“能人巧匠”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使民生难事得到更有效的解决。二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根本点,提升群众归属感。*社区聚焦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实际,围绕“一栋楼、一庭院、一道路,一块地”,以“五提五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改不改让群众定、改什么让群众选、怎么改让群众提。形成社区治理问题、需求、项目“三张清单”,以清单管理跟踪问效,变政府“派单”为群众“下单”,把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按照先基础、后提升的工作原则,从安全工程、功能提升、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微改造”,粉刷墙面,改造雨污分流管道,美化楼栋,打通“生命通道”,引入“红色管家”,解决停车难题,增
4、设休闲设施,做到既改好“面”子,又改好“里”子。三是以弘扬文明风尚为着力点,提升群众获得感。*社区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积极举办贴近居民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科普、花卉栽培、法律、创业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绚烂多元。其次,每年在“迷你”篮球场、乒乓球场上举办睦邻杯篮球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文化活动,“大党委”成员单位、居民群众积极报名参加,拉近了社群距离,凝聚党心民心,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高。再次,打造“虹山好人”“虹山记忆”“虹山荣耀”展示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亲民化“虹阳广场”,提升群众获得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
5、区已经形成“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的文明新风。四是以提高治安水平为落脚点,提升群众安全感。*社区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以居民群众参与“比选”和政府招投标的方式引入云智物业。聚焦物业和业主的矛盾问题,建立“社区+物业+居民”的兼合式党支部,构建“社区、物业、居民、物委会”四方议事机制,让“三无”小区有了“红管家”。针对停车难问题,社区坚持疏堵结合,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就近建设立体智慧停车场;针对虹山新村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三方议事,在小区飞线充电集中的5个区域设立室外充电桩试点,在方便居民充电的同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社区开展以楼栋为主体、家庭为
6、单位的经常性义务巡逻和民间调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小区治安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二、治理成效从整治环境脏乱差到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从推动基础设施“老破小”微改造到变身温馨“小庭院”,从网格治理精细化到打造集养老、文化、服务、康乐于一体的幸福家园,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委按照“党建引领、分步实施”的思路,坚持推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暖心”之举,探索社区有序治理的“治心”之策,以实干、实效、实绩回应辖区居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待,使社区生态环境有了“香绿美”、居家环境有了“红管家”、治安环境有了“不闭户”、生活环境有了“硬杠杆”,实现了老旧小
7、区旧貌换新颜,让无物业、无门禁、无围墙的“三无”小区变成网红打卡小区。*社区党委把发展成果一点一滴渗透进辖区群众的衣食住行,让群众有更强的归属感、参与感、幸福感,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基础更实、实力更足、底气更强。*社区党委在建党100周年时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社区还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以及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和谐社区等各类表彰荣誉100余项,涌现出*省“百名好支书”“*好人”等先进典型。三、经验启示*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书记社区治理主心骨作用,把群众期盼作为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笃行不怠用心服务,用
8、为民服务成效践行初心使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虹心”闪闪、“小美丽”汇聚“大幸福”的治理模式,积累了许多可复制的经验。(一)建立开放式“大党委”工作机制,锻造社区治理主心骨一是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社区积极聚合社区内外“党建亲戚”,成立社区党组织主导,其他单位、各类党组织参与的“1+N”开放型社区“大党委”,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完善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门、院落、管理网格等治理单元延伸,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嵌入。二是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动员力。推进社区书
9、记常态化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开展基层治理和群众工作的本领。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动员区域内单位、科研院所、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服务与治理,推进园区、校区、院区、社区共商共治。巩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和干部下沉常态化机制,提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精准度,增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实效性。(二)建立“五提五问”议事协商机制,找准社区治理突破口一是丰富协商形式。通过搭建党员、群众、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社区“两委”“提”和党建联席会、居民代表会、议事协商会、网格综治例会、民情恳谈会“问”的“五提五问”平台,进行广泛、多元、多层次
10、的常态化社区民主协商,精准识别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让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充分交流、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使有关决策和工作更加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二是增强协商实效。加强区域内各类单位沟通协商,促进居民、社区“两委一站”、属地机关、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商,搭建协商共治平台,让各社会治理主体有参与渠道、有参与平台、有参与载体,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调动辖区社会力量。针对群众诉求集中的高频、共性问题,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及时通过线下线上渠道,公示社区协商成果及落实情况,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协商成果落实和反馈评价。(三)建立“五社联动”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是整合社会力
11、量参与治理。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措施,构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二是发动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培育发展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畅通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提升其服务承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培养“全科社工”赋能治理。加强“全科社工”队伍建设,推动社工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实现网格服务“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上门”。四是发展志愿服务充实治理。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志愿服务工作站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组织和保障等机制,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五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12、治理。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基层治理活力。(四)建立“五方共治”多元共治机制,筑牢社区治理共同体一是搭建多方共治平台。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为目标,搭建社区“大党委”、党员、居民群众、物业、社会组织参与的“五方共治”多元联动平台,坚持共驻、共商、共建、共享,变社区“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二是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健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机制,推行“书记领办”、接诉即办、常态化走访等制度,形成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热点、治理难点的自动响应机制。三是加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推动居民委员会组
13、织体系建设,实施居民委员会成员资格联审、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四是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共享治理成效。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意愿需求,引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办、自己评,增强居民自我服务功能,优化互助服务机制,培育社区公共精神,提升社区家园意识。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以“三个平台”赋能增效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基层党建部署要求,聚焦抓好外卖送餐员群体党建市级试点工作,坚持夯实联动平台、做实服务平台、搭建治理平台,以“三个平台”赋能增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一、主要做法(一)建好党员之家夯实联动平台。一是健全工作运行体系。成
14、立外卖送餐员群体、互联网、交通运输3个行业党委,分类施策明确“外卖送餐员群体党建20条”“网络主播群体党建25条”等任务清单,通过“季拉练、半年督导、年述职”,确保“抓行业就要抓党建”责任落实。二是创新组织凝聚方式。在商圈楼宇、网点站点广泛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启动找寻流动党员送关怀、找寻困难群体送温暖、找寻身边榜样送赞誉“三找三送”活动,有效动员80余人接转组织关系,“因业”“因企”“因人”组建“小牛哥先锋车手”党支部等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5个。三是优化教育管理形式。创新网络主播群体“线上党小组”、快递外卖员“工间学习会”等形式,开展“小哥课堂”等互动体验式组织生活80余场,探索流入、流
15、出地“协力发现、协议培养、协同政审”的发展党员工作法,发展新就业群体党员10人,培育入党积极分子25人,以网红主播朱铁雄入党经历拍摄的1700万获评第十七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二)建好暖心驿站做实服务平台。一是全覆盖建设暖心驿站。打造快递外卖员“锦小牛”、网约车司机“锦小行”、网络主播“锦红主播”等面向新就业群体的综合性服务驿站45个。二是多维度开展特色服务。精准问需植入充电换电、热餐饮水、人才超市、直播带岗等22项暖心驿站服务,书食饭堂、小哥食堂等30余家社区食堂向新就业群体低价开放,集体婚礼、子女托管、技能培训等订制活动累计服务1万余人(次),让新就业群体行在路上、“家
16、”在身边。三是订单式解决急难愁盼。聚焦婚恋、保险、职业成长等焦点问题,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推动随迁子女入学“三免一补”、职业伤害保障等6项政策落地落实,帮助436人申请职业伤害保障金598万元,推荐11人当选“两代表一委员”,21人获评省市“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生活幸福感、社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显著增强。(三)建好制度机制搭建治理平台。一是推动定岗赋责。量身定制参与社会治理、行业自律2张清单,发布新就业群体“从业文明十大倡议”,明确8类治理线索上报事务和5类志愿服务项目,选聘600余人担任“流动网格员”“安全巡查员”“食品安全监督员”,上报突发事件、传递社情民意等1.2万余条
17、,认领“爱心跑腿”“爱心送达”等志愿服务1700余个,帮助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3000余人(次)。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志愿服务“1+3”运行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评定、见义勇为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36人(次)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四川好人”等荣誉。三是深化智慧赋能。研发“锦小牛先锋行”小程序,启用治理线索“一键直报”、志愿服务项目“一键认领”等功能,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处理治理线索1000余条,发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00余个。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
18、理作用,扎实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深入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聚焦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治理有序保障发展大局,以基础稳固支撑预期稳定,以社会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更好地带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二)聚焦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织密组织体系,放大政治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协同、群众参与的基
19、层治理新格局。壮大基层治理力量,选优配强基层“领头雁”,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多方力量广泛参与,把各方面社会资源有效集聚、融入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做精网格管理,做优为民服务,做强数字赋能,深化治安防控、社区治理、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场景开发和应用。突出靶向发力,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为基层减负要动真碰硬,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建立权责清单,优化基层考核体系,让基层工作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为基层赋能要提质增效,聚焦解决基层“责大权小”“责能不适”、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和部分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拿出精准有效举措,紧贴需求为基层赋能。(三)强化统筹协调,切实凝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大合力。压实责任链条,用好协调机制,明确协调机制各单位工作职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工部门具体协调,成员单位结合职责落实好各自任务。坚持探索创新,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着力在解决群众诉求、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等方面创出更多扬州特色亮点。加强跟踪问效,掌握工作进度、督促抓好落实,有力保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见行见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