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10月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建设单位11.1。3项目建设地点11.1。4总体定位11.1。5项目建设内容21。1.6项目建设期21.2建设单位简介21.3项目背景21。4编制的依据31.5编制研究范围41.6可行性研究概论51。6。1投资估算51。6。2资金筹措51。6。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1.6。4可行性研究结论6第二章项目的背景及意义72。1项目提出的背景72.1。1国家战略下芒市发展地位的提升72.1。2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
2、放试验区建设对芒市城市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72。2项目建设的意义82。2。1国家宏观层面的意义82。2.2云南省域层面的意义132。2.3德宏州层面的意义162.2。4芒市层面的意义18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213.1园区位置213.2园区综合现状223。3园区自然状况223。3。1地形概况223.3.2用地坡度233。3.3现状自然汇流情况233。3。4地质灾害243。3。5现状交通状况243。4建设条件评价25第四章市场分析264。1项目市场分析264。1。1德宏经济发展的需求264。1.2节能减排的需求294。2天然气市场分析304.3项目SWOT分析344。3.1优势分析(Strengths
3、)344.3.2劣势分析(Weaknesses)344.3。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354。3。4挑战分析(Threats)354.4项目营销策略及方式35第五章项目引进365。1项目要求365.1。1项目类别要求365。1.2投资强度要求365.1。3项目产出要求365。1。4项目环保要求365。2拟引进项目37第六章建设内容386.1规划原则386。2园区总体定位396。3园区规模396.4园区功能396.5用地布局406.6主要建构筑物426。7建筑方案436.7.1设计依据436。7.2结构设计方案436。8道路建设456.8。1标准及依据456.8.2原则及目标456
4、.9给排水工程466.9.1给水系统466.9。2雨水系统486.9.3污水系统506.10供电工程516。10。1供电现状516.10。2规划原则526。10.3用电负荷预测536。10.4电源规划536.10。5供电设施546。11通信工程556.11。1通信现状556.11。2原则和目标566。11。3通信设施566。11.4网络建设576。12燃气工程586.12.1燃气现状586.12。2规划原则586.12。3规划目标586。12.4燃气量预测586.12.5气源规划596。12.6压力级制596.12。7燃气调压站596.12。8燃气管网规划596.13采暖与通风设计(园区气候条
5、件不需采暖系统)606.13.1设计依据606。13.2设计范围606.13.3通风606。14环卫设施606.15绿化62第七章环境保护657.1编制依据657。2设计采用标准657.3环境现状657。4环境保护设计原则667。5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对环境影响的预测66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718。1劳动安全及消防718.2卫生防护72第九章节能减排749.1节能减排的设计主要依据749.2能耗状况及能耗指标分析759.3节能措施76第十章管理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79第十一章项目进度安排与实施管理8111。1项目的组织及建设管理8111。2项目实施进度82第十二章工程招投标8412。1招标依
6、据8412.2招标范围8412。3招标方式8412.4组织形式8412.5招标公告发布85第十三章投资估算8613.1投资估算8613。1。1投资估算依据8613.1.2总投资估算8713.2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8913。2。1资金筹措8913.2。2资金使用计划90第十四章财务分析9114.1财务评价依据9114.2项目计算方案9114.3经营收入9114.4总成本9214。5财务效益分析9314。5。1利润及利润分配9314。5.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9314.6不确定性分析9314.6.1盈亏平衡分析9314.6.2敏感性分析9414。7财务评价结论9514.7.1财务评价报表及主要指标951
7、4.7.2综合评价96第十五章社会效益9715。1社会效益分析9715。2互适性分析9715.3社会风险分析9815.4社会综合评价98第十六章风险分析99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10117.1可行性研究的结论10117。2可行性研究的建议102附表103附表一总投资估算表103附表二资金运用表104附表三总成本费用表105附表三(一)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107附表四折旧摊销表108附表五损益表109附表六流动资金估算表110附表七现金流量表112附表八现金流量表113104第一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利用PPP模式,融入民间资本,实现产业招商引资。1.1.1 项目名
8、称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开发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1.1.3 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地等岗组团位于芒市西部的山地区域,处风平镇与轩岗镇之间,距芒市城区约15公里,距芒市机场约10公里。1.1.4 总体定位等岗组团是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重要的工业产业片区,是芒市西部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山地建设为主要特色的、以现有基础产业的延伸产业、外向型加工制造、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园区。1.1.5 项目建设内容园区规划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2。81平方公里(约4250亩)。建设内容包括:1. 基础设施建设2. 土地收储3. 土地整理4. 公共设施建设5
9、. 标准厂房建设1.1.6 项目建设期项目周期3年。1.2 建设单位简介云南建桥投资有限公司与芒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经营项目PPP合作协议书,芒市人民政府以“芒市工业园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云南建桥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组成“芒市天然气产业园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芒市工业园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30股份,云南建桥投资有限公司占70%股份,平台公司实施土地收储、整理开发、土地出让等工作,实现土地除去成本后与政府按比例分配利润。1.3 项目背景芒市天然气产业园以中国进口天然气管道从缅甸至昆明经过芒市为契机,根据国务院201525号令:六部委正式公布的基础设施和公
10、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按照国家规划“瑞丽实验区先行先试、一带一路政策,经云南省人民政府申请国家石油管理总局批准以每年15亿吨的“天然气特许经营许可”指标,可经营年限为30年。园区规划1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120150亿元。其中一期2.81平方公里(约4250亩)。1.4 编制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5. 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7.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 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9. 西双版
11、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0. 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6号)11. 德宏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12. 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13. 芒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14. 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 芒市工业园总体规划(20072020)16. 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项目有关材料1.5 编制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1. 市场分析2. 产品方案3. 建设规模4. 建设条件5. 技术方案6. 建设方案7. 环境保护8. 节能分析9. 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10.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11. 建设进度安排与招标方案12. 投资
12、估算13. 经济评价14. 效益分析1.6 可行性研究概论1.6.1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构成。本项目总投资为582269。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1924.07万元,建设投资557174.07万元,建设期利息2475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5。62万元.1.6.2 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582269。69万元,其中申请政府补助资金104802.08万元,建设单位自筹327467.61万元,银行借款150000。00万元(建设期利息24750。00万元).1.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财务预测表明,年均销售收入为77081。1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2
13、952。29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4.81,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为98445。11万元(Ic=5%)、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70,说明本项目的盈利能力能够满足经营要求;因此项目从财务角度分析是可行的。项目基本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盈亏平衡点较低,敏感性分析显示项目盈利对各因素的敏感性较低,说明该项目可以抵抗一定的市场风险。1.6.4 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项目符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律法规。2、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为77081.1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2952。29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4.81,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为98445。11万元(Ic=5)、财务内
14、部收益率为7.70%,说明本项目的盈利能力能够满足经营要求;同时,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说明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3、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的利用“桥头堡”、“西部大开发、“大通道”等政策优势以及芒市的地理优势,项目的建设将改善芒市的投资环境,从而为芒市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项目的建设实施,将直接推动芒市的工业发展壮大,并积极带动地方工程建筑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带动大批的剩余劳力就业.使芒市“桥头堡”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综合经济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该项目路网工程的建成,有利于扩大产业园区容量,改善产业园区交通环境;扩区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将进一
15、步完善了园区的配套和服务功能,引导产业园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园区项目实施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建设必要、可行。第二章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1.1 国家战略下芒市发展地位的提升云南处于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连接点上,具有“承接国内,连接国外”的独特区位。结合云南省的区位条件,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围绕这一战略,国家发改委在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中,将云南“开放桥头堡初步定位为: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沿边开放开发的合作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16、、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以及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确立了云南省作为中国沿边开放先导区域的地位。在这一战略下,作为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沿,芒市的发展将会纳入到全省、全国发展的战略高度层面,对外开放将成为芒市城市发展的主旋律。2.1.2 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对芒市城市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0 11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作为国家三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瑞丽试验区将建设成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国际
17、文化交流窗口、沿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按照试验区的实施方案,整个试验区将以瑞丽为中心,联动辐射芒市南部的广大地区,形成“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随着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在促进瑞丽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联动发展的芒市地区形成有力的推动,使之也迈上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一背景下,芒市地区未来的发展将会纳入到试验区整体的发展中来,实现试验区一体化发展,突出芒市和瑞丽的“同城化”建设,将是芒市地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内容。在以上两大背景下,芒市、瑞丽地区将会迎来产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芒市等岗组团作为芒市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积极面对外部变化,大力发展工业产业
18、。2.2 项目建设的意义2.2.1 国家宏观层面的意义1. 桥头堡战略对园区的重要节点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这一战略下,作为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沿,德宏、芒市的发展将会纳入到全省、全国发展的战略高度层面,成为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芒市工业园作为未来德宏、芒市外向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将成为国家桥头堡战略及芒市枢纽地位建设中发挥“承内启外”作用的重要节点。图 1芒市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位置示意图2.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建设
19、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三个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其中,瑞丽试验区建设成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国际文化交流窗口、沿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芒市作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会获得大量的政策支撑及相应的发展支撑,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中。芒市的风平镇、轩岗、遮放等乡镇也被纳入到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统筹考虑,这对芒市特别是芒市西部产业集中发展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图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芒市工业园区等岗组团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位置示意
20、图3. 国家能源通道建设对园区的促进作用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线全线贯通。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也将对沿线州、市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新的重要产业。中缅能源通道的建设,将对芒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图 2芒市天然气门站在中缅油气管道中的位置示意图中缅油气管道(德宏段)全长共147公里,设瑞丽、芒市两个油气合建站,其中瑞丽站是全国最大的油气合建站。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设计年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目前德宏境内的计划输气量为10亿
21、立方米。4. 昆明瑞丽经济带建设对园区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中科院“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组”提出,应重点发展四条一级经济带和四条二级经济带,大力培育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大都市经济区,以此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其中,昆明瑞丽经济带是四条二级经济带之一。201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提出启动昆明瑞丽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规划编制.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芒市和瑞丽位于昆瑞经济带上,芒市和瑞丽主要承担着面向西南开放前沿的重要角色,芒市工业园区等岗组团位于昆明瑞丽经济带上的芒市,按照经济带的外向型发展的要求,芒市工业园区等岗组
22、团将承担部分芒市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发展职能。图 3芒市在昆瑞经济带上的位置示意图2.2.2 云南省域层面的意义1. 大通道建设对园区的促进作用云南省将积极建设东、中、西三路通道,推动云南省外贸产业的发展.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以“共同开创亚洲发展的新未来”为题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国家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云南大通道建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芒市处于东、中、西三大通道中西路通道的节点位臵,是云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节点。西路通道形成铁路、高等级公路和中缅陆水联运三种交通方式互为支撑的大交通格局。园区将直接受益于
23、西路通道的建设,使园区的交通区位获得大力的提升,并使园区外向型产业的发展获得支撑。图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芒市在云南省大通道建设中的位置示意图2. 云南省域城镇群建设对园区的促进作用按照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芒市是滇西城镇群的三大中心城镇之一,是沿边对外开放开发经济带中10个中心城镇之一。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对芒市的发展提出指引:依托昆明-皎漂对外经济走廊和沿边经济带,培育芒市-保山大理、芒市-遮放-瑞丽发展轴。重点加强与瑞丽的分工协作,加强与保山、大理、遮放和瑞丽的产业协作。从云南省自身发展的格局来看,芒市工业园处于滇发
24、展主轴和沿边开放经济带的交汇位臵,是云南省沿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这将对园区进行外向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图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芒市工业园在云南省空间发展格局中的位置示意图3. 云南工业上山政策背景下对园区的意义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将推进工业园区向适建低丘缓坡地布局。园区属于山地区域,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要求,将是芒市推进工业上山的重要示范性区域。2.2
25、.3 德宏州层面的意义1. 德宏州域发展规划对园区发展的要求按照德宏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德宏州将规划形成“一核两翼,区域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一核为芒市(含遮放)、瑞丽、陇川组成的一体化地区。构建45分钟紧密交通圈,沿瑞丽、芒市(含遮放)和陇川交通走廊形成紧密的组团型城镇,承载滇西沿边区域和跨境区域发展核心的功能.芒市瑞丽走廊将是整个德宏州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芒市工业园区处于芒瑞走廊的芒市一级,按照全州区域职能调整和空间布局,芒市工业园区将是德宏州物流及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全州重要的外向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平台,担负起全州外向型产业集聚、整合、带动与提升的
26、重要职能。图 4德宏州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图2. 芒-瑞陇一体化发展对园区的要求作为全州发展的核心,芒瑞陇地区将会形成“一廊两带、三主四辅的一体化经济走廊。即:一廊-芒瑞陇之间的河谷盆地区,是城镇、产业及交通的复合走廊,是整个经济走廊的发展脊梁;两带-通过口岸的提升和改造,形成沿边口岸带;以陇川、瑞丽、弄岛为核心,结合口岸的建设和交通的支撑,形成沿边加工产业发展带;三主芒市、瑞丽和陇川形成经济走廊内三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中瑞丽作为发展核心区的区域国际经济中心,芒市作为区域国际服务中心,陇川作为国际进出口加工中心;四辅遮放、畹町、弄岛和轩岗-风平组合城镇,形成不同产业分工的四个辅助性城镇(组合),是
27、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芒-瑞陇一体化经济走廊将成为昆明-曼德勒经济带上重要的区域发展核心.作为走廊内重要的产业园区,芒市工业园将是芒瑞陇一体化经济走廊内外向型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园区的建设对于整体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图 5芒瑞陇一体化经济走廊建设示意图2.2.4 芒市层面的意义按照芒市整体产业空间的布局,芒市西部地区将会形成以加工、物流、矿业利用、天然气等产业为主的芒市西部产业带,成为芒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原定于岗轩片区,由于一方面该片区距离芒市天然气门站太远,另外一方面轩岗地区以优质基本农田为主,不利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因此该片区将作为综合园区远期进行发展,而
28、将等岗组团作为天然气产业的近中期启动园区。园区作为芒市西部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产业带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图 6园区与西部产业带示意图综上所述,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园区位置本次规划的等岗组团位于芒市西部的山地区域,处于风平镇与轩岗镇之间,距芒市城区约15公里,距芒市机场约10公里.等岗组团是芒市工业园的一部分,南距芒市工业园区的帕底组团4.5公里,菲红组团3公里,北距轩岗天然气综合利用园4公里。芒瑞大道从园区南侧穿过,龙瑞高速、320国道和大瑞铁路从园区南部地区通过,中缅油气管道从园
29、区南部地区经过并拟在菲红地区建设天然气门站。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使园区具备工业开发和天然气相关产业建设的基础.图 7园区在芒市的位置3.2 园区综合现状园区位于芒市城区西侧,用地范围内现状建设较少,主要分布在用地东部土地利用规划中已经调整为产业用地,规划面积约28.89公顷,其它现状建设主要以村寨用地为主,分布有十五队、十六队、十七队等三个村寨,分布较散,通过山间小路相联系.其余用地现状主要以林地、园地以及一般耕地为主,用地权属明晰,有利于未来园区进行大规模的建设。3.3 园区自然状况3.3.1 地形概况园区规划范围东西长约3200米,南北宽约1300米,高程在849920米之间,最大高差约
30、70米,属山地丘陵地貌。由于用地地处北侧山体与南侧芒市大河之间,地形整体呈北部高,南部低的整体空间形态。同时,多条冲沟西北东南向穿过用地,使用地东西向形成峰谷交错,不断起伏的形态.3.3.2 用地坡度园区内用地坡度在5以内的用地面积约为0.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园区东西两端、芒市大河北岸,占总用地面积的7.1%;坡度在5-14%之间的用地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园区各个部分均有分布,占总用地面积的57;坡度在14%25之间的用地面积约为0。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用地中部、汇水沟谷地带,占总用地面积的28.6%;25%以上用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园区的中部地区,占总用地面积的14。3
31、%。3.3.3 现状自然汇流情况园区南部近邻芒市大河,形成园区最主要的水系,同时,园区东北部分布有等岗水库,形成了东部丰富的水体空间.与地形状况一致,园区内的自然汇流主要呈南北向穿过园区.绝大部分自然汇流均发源于园区北部山区,最终汇入芒市大河,因此规划中应对自然汇流通道进行保留和整理,对用地内部两条一级汇水干道予以保护,以保证自然汇流的通畅.园区北部山区后坡有大型冲沟,因此园区内部汇水不承担更大区域山体泄洪防洪功能,园区内部小型冲沟承担防洪功能主要以内部为主,不必考虑区域防洪需求。3.3.4 地质灾害园区处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由于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该类区域内应对城镇建设给予限制。因此,在场
32、地平整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之后再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3.3.5 现状交通状况园区现状道路主要为园区南侧正在修建的芒瑞大道,是园区目前与芒市主城区及周边联系的主要道路。其余道路主要为机耕路,道路平均宽度35米不等,以土路、石子路为主,路况较差,通行能力有限。依照芒市城乡总体规划,未来芒市的城市外环线将从用地南北向穿过,此外还将规划一条城市干道,连接园区和未来的西部新城。另外,龙瑞高速公路从用地南侧外围通过,也为园区交通创造便利的条件.园区位于芒市机场西侧约10公里处,从机场噪音等值线的分布状况来看,园区距机场噪声70分贝噪声等值线约8公里,因此,该园区的居住、文教等一类区域不受机场噪音的影响
33、。园区位于机场外水平面以外,距端净空锥形面外约2公里,因此园区未来建设开发不受机场端净空影响。3.4 建设条件评价(1)园区现状建设相对较少,大量土地以农林用地为主,有利于未来园区的整体开发与建设。(2)用地外部景观资源丰富,山水景色交相辉映,南侧芒市大河河流蜿蜒,形成了园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基质,有利于未来园区整体环境的打造。(3)园区处于芒市西侧的工业园园区,依托在建的芒市工业园,良好的用地条件适宜于规模化的开发,有利于城市产业功能的完善与扩张,并能够对城市产业发展形成有力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四章 市场分析4.1 项目市场分析4.1.1 德宏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初
34、步核算,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3亿元,比上年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增长20。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7亿元,增长2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3元,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2元,增长1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年实施国内合作项目313项、新增112项,实际到位资金193.5亿元、增长13.7。新签约招商项目33个、协议引资21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6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瑞丽北汽
35、、瑞丽银翔摩托项目快速推进,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两大项目的建成,是我州乃至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其相关配套项目的引入,将催生一批新的企业和产业,带动德宏产业集群化发展。盈江海螺水泥、陇川安琪酵母扩建、芒市30万吨水电铝和后谷2万吨速溶咖啡等大项目加快建设,将为德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农牧渔业总产值114。5亿元,增长6.2.农民增收“保八争千超万工程成效初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905元,实现连续八年快速增长.支撑农业发展、惠及广大农村、带动农民增收的粮食、甘蔗、茶叶、咖啡、坚果、柠檬、橡胶、核桃等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粮食种植
36、面积稳定在234万亩以上,产量76.9万吨,实现十一年连续增长。甘蔗收获面积82。7万亩,实现工业入榨量438.1万吨、产糖55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冬农开发势头强劲,种植面积123.6万亩,实现产值21。3亿元,增长25%。烟草种植业不断壮大,烟叶种植22。8万亩、收购63.8万担,产值7.7亿元、增长19.2,税收总额实现2。6亿元、增长54。7.畜牧业快速发展,建成2个千头牛场、3个万头猪场,肉蛋奶总产量12.2万吨,产值23.8亿元、增长10.8。加快培育庄园经济,后谷咖啡、红瑞柠檬、迪思坚果3个庄园经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经营组织不断壮大,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达86家,销售收入达63
37、。2亿元、增长12。2。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在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下行、州内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工业产品量增价跌的大背景下,我州工业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85。2亿元、增长8.7,完成增加值58.5亿元、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4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6.9%。发电量完成116.2亿千瓦时,销售电量47.3亿千瓦时,社会用电量增加40.7亿千瓦时,增长52。3%。非电工业实现新突破,投资额达到32亿元,增长35。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术创新、技改项目扎实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完成任务数的180。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有效实施,
38、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99。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0.1%。严格执行硅冶炼等高耗能企业环保技改和节能降耗措施,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2。2%的任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外贸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增长1.1倍。口岸出入境人次、交通工具、货运量均居全省首位。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商品进出口比重大幅提升,天然气、汽车、电子产品等进出口强劲增长。贸易方式实现新转变,一般贸易首次超过边境贸易,成为我州的主导贸易方式。对外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全州获批对外工程承包项目3个,合同金额1.4亿美元,增长76。7,获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2个,投资额4493.5万美元。内贸流通
39、稳健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 亿元,增长13,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5户.生活必需品供应、成品油供给、应急物资储运保障有力,市场物价平稳。客货运输周转量大幅增长.互联网商务与快递业迅猛发展,成为促进地区消费增长的新亮点.旅游产业平稳增长。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897.5万人次,增长13。2%,旅游总收入127。2亿元,增长23。4。增创国家3A级园区5个,喊沙边寨、边关文化园、龙安温泉、华丰度假酒店等项目成为新的旅游亮点.民航产业快速发展。芒市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大关,跨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客运量达106万人次,增长14.1,货邮量5669吨,增长27.8%,位列全省支线机场
40、第三。新开通芒市重庆、上海、杭州3条航线,通航城市达到9个。景成瑞丽航空、德宏南亚通用航空正式运营,是近五年来国家批准运营的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德宏成为我省昆明以外第一家拥有航空公司的州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445亿元,贷款余额329亿元,存贷比为73.8,创历史新高.融资渠道取得新突破,首次获国家批准发债11亿元.德宏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将为产业园带来充足的项目。4.1.2 节能减排的需求2015年,多地出台节能减排硬性指标,燃煤锅炉成为重点改造对象,而天然气成为煤炭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国务院2013年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燃煤锅炉、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
41、改造.为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方案提出了增加天然气供应、发展配套管网和储气设施等措施。到2015年、2017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将分别达到2500亿立方米、3300亿立方米.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则明确布置了2014年到2015年各地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国计划淘汰20万蒸吨燃煤锅炉。而分区域来看,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燃煤锅炉淘汰的重点区域。以天津为例,今年3月,天津发布相关文件,天津地区市中心范围内所有供热锅炉全部改为燃气,不再烧煤,2015年年内全部改完,另外天津今年60烧煤的发电厂要达到烧燃气的标准,并且今年4月把天津陈塘庄发电厂关停。目前,国家要求淘汰的燃
42、煤锅炉以10蒸吨和20蒸吨为主,一个20蒸吨的燃煤锅炉若换成燃气锅炉,其天然气使用量约为3万立方米天,国家发改委规定,到2015年年底,全国需淘汰20万蒸吨的锅炉。如果一半的淘汰锅炉换成燃气,则用气量可增长1.5亿立方米天。因节能环保原因,国家强制关闭需要烧煤的企业(其中云南就关闭了761家企业),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天然气能源,而且天然气能源比煤炭、柴油低45%成本。所以入住该园区企业甚多.目前有47家北汽集团汽车配件等配套产业厂家已登记准入驻。4.2 天然气市场分析2014年,我国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明显加大,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行业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
43、计划(2014-2020年)(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引领下,我国天然气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天然气产业链将得到全方位发展,天然气消费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天然气价改“三步走战略有望按计划完成。一、全球天然气供需仍将保持稳定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在此背景下,全球天然气供需总体平稳。下半年油价大幅下挫开始影响全球天然气价格.受供应充裕的影响,美国天然气价格已创下16个月来最低,亚洲液化天然气(LNG)价格也已跌至近4年来最低.2015 年,预计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仍将保持稳定。随着美国页岩气产量的持续增加,北美天然气价格预计仍将保持低位.由于市场进入供应过剩时期,且受到油价下跌影响,亚洲LN
44、G价格预计仍将继续下跌.二、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平衡状态仍将继续1、在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形势下,供需总体偏紧2013年以来,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拉动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受治理雾霾影响,全国多个省份加快煤改气进程,导致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长.但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低于消费量增长,缺口主要依靠进口量增长来弥补,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据国家发改委运行快报统计,今年111月,天然气产量1152亿立方米,进口量519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1592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0%以上,供需依然呈紧平衡状态。金银岛数据预测,2014年全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250亿方,消费量将达到
45、1860亿方,供需缺口与去年相比将扩大。预计2015年,需求方面,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及需求快速增长驱动,随着我国天然气管网铺设的继续推进以及各地区油改气、煤改气项目陆续投产,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预测,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方面,虽然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常规天然气勘探处在早中期阶段,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政策、技术、环境等多重因素限制,短期内单纯依靠国产天然气仍难以满足国内需求,进口天然气在我国天然气供应体系中仍将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2、短期内天然气消费或面临诸多抑制因素进入201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出现了放缓迹
46、象。国家发改委运行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为7。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9个百分点。导致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的原因,首先,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经济增速放缓不可避免,必然导致对能源需求增速的放缓。其次,2013年以来,我国两次上调天然气价格,总计增加了33%.而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我国接连下调国内成品油价,累计降幅已达20左右。作为天然气的替代性燃料,LPG、燃料油以及柴油的价格都与原油价格紧密挂钩。油价下降促使这些替代能源的价格大幅下降,天然气在终端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已不明显,使得下游需求受到明显抑制。2015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全球石油供过于求局面短期不会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