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学课程结构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的每个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启动技术设计与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的通知(豫教综实【2014】0003号)文件和商丘市教体基研【2015】16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课
2、程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规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这一新型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我们在遵循这一特性的同时,必须保证课程的严肃性、规范性与科学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
3、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认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结合当地及学生实际,并参考课程资源包,根据课程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在此范围内,实施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如此,既能维护课程的严肃性与规范性,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实施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一)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
4、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二)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
5、积极进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与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课程实施(一)实施原则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
6、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
7、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
8、,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二)实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研究
9、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3。劳动与技术教育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4.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三)组织、师资保障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蒋冰(校长)任组长,陈国辅、李
10、文华、王继中任副组长,成员为:夏广宇、潘振、张晓东、聂守法、李亚飞,及各班班主任;并设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教导主任夏广宇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协调、指导工作.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研组负责学生的活动具体指导工作。组长:李亚飞组员: 各专职或兼职教师教师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办法,专职教师上好每周的课,并对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兼职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上好学科整合课。专职教师要对兼职教师的学科整合课实施进行指导和协助.(四)课程实施1.课程安排:各班每周一节综合实践课,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每学期各年级拟进行三到四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个时间约为
11、一个月。其余时间为方法指导课.2。主题确定:利用省编海燕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挑选三个适合学生开展的主题,自主开发一个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资源主题.四、活动的主要内容课时集中安排与分散安排相结合的策略,科学合理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以弹性课时为原则,集中、分散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生在开放时空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对社会、自然、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总表年级时间课时内容考核形式负责部门七年级新生新生开学后三天新生军训体验生活队列展示政教处体育组七年级上期120周16课时综合实践(1个自选)四个主题教导处七年级下期1-16周14课时综合实践(1个自选)三个主题教导
12、处七年级学年雷锋活动月、一学年后的暑假1周社会实践完成1项或多项社会实践并有心得体会政教处八年级上期1-20周16课时综合实践(1个自选)四个主题教导处八年级下期1-16周14课时综合实践(1个自选)三个主题教导处八年级学年雷锋活动月、一学年后的暑假1周社会实践完成1项或多项社会实践并有心得体会政教处九年级上期120周4课时研究性学习(1个自选)4个主题教导处七八年级学年七八年级的假日10工作日以上社区服务有服务部门的证明政教处团委五、课程实施措施:老师设置: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均以兼职教师为主.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由学校课题组、任课教师自行开发,学校将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汇集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3、资源包,全校师生共享。或使用省教研室编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包。实施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相对开放的课程,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学校对这门课程采取以班为单位,由一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申报一个活动主题并登记立项,由指导教师根据活动方案带领学生完成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实施该课程。为了更好地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要求每学期,每班开展的活动不得超过四个。每个主题活动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将记载活动过程的相关文字资料与活动总结交学校教导处审核建立活动档案。六、课程评价(一)学生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
14、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二)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指导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评价,优秀资源编入校本资源包,推荐全校使用;并奖励优秀者.(三)学校评价: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评价时坚持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学校要根据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奖励。 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18年9月1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