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一)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二)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对幼儿的研究(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二)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
2、开而自然而然的生成。(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指每个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目的性原则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二)适宜性原则一是适应需要,二是促进发展。(三)生活化原则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四)兴趣性原则(五)基础性原则(六)逻辑性原则六、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一)基
3、本方法1、逻辑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2、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二)常用方法1、纵向组织法以先后顺序排列内容,是螺旋递进式的。2、横向组织法使课程内容和儿童已有的经验连为一体。七、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一)忠实取向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二)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和班级、小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三)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八、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1、集体活动2
4、、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九、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一)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划分1、形成性评价2、终结性评价(二)从评价方法划分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三)评价主体的不同1、内部评价2、外部评价(四)评价对象的范围1、整体评价2、局部评价3、单纯评价十、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泰勒(二)差距评价模式普洛沃斯(三)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四)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五)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十一、班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米切尔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坚信教育的力量能影响和改造社会,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应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与其生活相联系。(一)理论基础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发展互动
5、”,“发展”的含义是儿童生长的样式以及对儿童和成人成长特征的理解和反应的方式。“互动”首先强调的是儿童与环境,包括其他儿童、成人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近年来,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已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更广泛意义的概念上,它们是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二)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1、目标班克街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的过程不可分离。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第一是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动机;第二是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第三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包括
6、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第四是鼓励儿童的创造性。2、内容由于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学习“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3、方法在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用的工具。4、评价评价是班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教师了解儿童如何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计划和决策的原则。(三)教师的作用1、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2、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四)与家庭的共同工作(五)对班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十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
7、是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为目标。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教育内容由四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中,触觉训练最为主要
8、,因为蒙台梭利相信幼儿常以触觉替代视觉或听觉。(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把教师称作“指导员”。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儿童提供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需要教师的自我完善,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蒙台梭利的长处可以粗略地归纳为对儿童的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地观察,及时地给予指导。十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一)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的设计者们声称,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二)目标、内容和方法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是由“
9、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计划做(工作)回忆”这三个环节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儿童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所参与活动的打算,也能使教师密切地参与到整个的活动过程之中。(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主要是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四)对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评价十四、瑞吉欧教育体系瑞吉欧艾米里亚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在过去的30多年里,建立了一个公共的儿童保教体系,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创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学校的管理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方法,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之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它被视为欧洲教育改革的典范,并在当今对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
10、要影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前言中是这样介绍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它是一系列的幼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每个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和道德潜力都得到了精心的培育和引导。”(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三个方面: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1、意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2、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认为,该体系的建立曾受到过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等一些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家的影响。3、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马拉古兹认为皮亚杰理论对瑞吉欧教育体系产生
11、了最大的影响,并赞同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假说。对瑞吉欧学校而言,家庭参与是与教育目的直接紧密联系起来的。在教育过程中,三个主要的参与者儿童、教育者和家庭被认为是平等的、紧密相连和缺一不可的,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方状态良好,就会促进另外两方的参与。(二)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与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其自身特点,如下: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马拉古兹认为,只要成人能为儿童安排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儿童就有可能运用多种符号系统(马拉古兹称之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表现和表达自己。2、共同
12、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社会交往的重要性,相信儿童在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有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的需要,并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他人共同建构知识。马拉古兹相信对儿童而言,最好的学习发生在儿童之间以及在儿童的家庭中。瑞吉欧学校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发展人际关系,让儿童不仅在自己与同龄儿童间和与成人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让儿童懂得建立这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二是注重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人协作,通过方案活动,为儿童提供机会,去认识协作的益处。三是注重让儿童学会接纳和欣赏别人的思想和观点,使他们能从各种角度来审视世界。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三)
13、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作用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着和指导者。在瑞吉欧,无论是从教师与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是从时间的发生方面说,教师所采取的行动都是螺旋式进行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儿童是共同建构者,这是瑞吉欧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这种角色承担着极为复杂、精细和多层面的任务。(四)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评价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一些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瑞吉欧,特别是一个题名为“如果眼睛能越过围墙“(后改名为”一百种儿童的语言“)的展示瑞吉欧儿童教育成就的展览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使得瑞吉欧教育体系更为名声大噪,参观者络绎不绝。马拉古兹所说,应该把儿童看成是有潜
14、力的、强大的、有能力的,最为关键的是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人。第二章 学前艺术教育第一节 学前音乐教育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趣味性和游戏性是音乐教育方法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明显特征之一。1、形象性和感染性2、趣味性和游戏性3、技能性和综合性二、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一)学前音乐教育总目标1、歌唱2、韵律活动3、打击乐演奏4、音乐欣赏(二)学前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三)学前音乐教育单元目标主题性音乐活动时根据某一阶段幼儿园全民教育内容的需要,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去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音乐程度上循序渐进的,是幼儿的演唱演奏能力所
15、及的,具备音乐艺术审美情趣的,与主题内容有关的音乐教材,组织音乐活动。(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三、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方法: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1、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2、以歌唱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3、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安排的重要依据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5、创建自成特色的教材体系(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是奥尔夫音乐教
16、育体系的基本核心。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特殊的教学工具是奥尔夫乐器。(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镇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开发个人才能、使资质平平的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演艺精湛的音乐家的教育体系,即“铃木教育法”。人们也称之为“母语教学法”。铃木音乐教育体系中有许多独特的方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母亲参与、集体教学以及听觉训练。(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特点:1、三个支柱是新大纲的基本要素卡巴列夫斯基比喻歌唱、舞蹈、进行曲三种音乐形式就像
17、支撑地球的三条鲸一样,构成了新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素,而其他因素是这三种基本因素的变体。2、把音乐吸引孩子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3、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学原则之一4、注重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连续性(六)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四、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3-4岁儿童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a(即C调的16),其中唱起来最舒服、最轻松的是dg(即25),但个别儿童的音域发展有所偏差。4-5岁儿童歌唱的音域有所扩展,一般可以cb(即17),但个别儿童仍有很大差异。5-6岁儿童歌唱的音域基本可以达到cc,个别儿童甚至更宽。五、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
18、动、音乐欣赏活动。六、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1、发展性原则贯彻发展性原则还必须坚持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主体性原则3、审美性原则4、整合性原则(二)学前音乐主要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1、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4、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七、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一)活动目标的评价(二)活动内容的评价(三)活动方法的评价(四)活动过程的评价(五)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六)活动效果的评价第二节 学前美术教育一、学前美术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美术教
19、育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指的是三至六七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动。二、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一)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1、行为目标-2、过程目标3、表现目标(二)学前美术教育总目标1、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三)学前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1、绘画活动2、手工活动3、美术欣赏活动(四)具
20、体的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目标1、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2、目标的制定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3、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4、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三、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一)陈鹤琴关于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观点1、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1-2岁、象征期2-3岁、定型期3-7岁、写实期7岁以后。(二)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涂鸦期1.5-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8-15岁。2、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第一,前轴阶段 4岁第二,单轴阶段 约6岁第三,双轴阶段 约8岁第四,双轴联合阶段 10岁
21、四、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涂鸦期2、象征期3、概念画期(二)学前儿童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玩耍阶段 2-4岁2、直觉表现阶段 4-5岁3、灵活表现阶段 5-7岁(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学前幼儿美感的特点幼儿的美感和良好的情绪体验相联系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幼儿对美的感受具有行动性的特点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审美心理过程可分为:审美准备阶段、审美体验阶段、审美效应阶段。五、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1、绘画活动2、手工制作活动3、欣赏活动六、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
22、组织(二)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七、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1、活动目标2、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3、活动过程4、活动效果第三章 学前语言教育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二、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一)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二)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三)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三、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一)目的性和计划性相结合(二)引导性和互动性相结合(三)专门性和全面性相结合(四)独
23、立性和渗透性相结合四、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性质(一)学前语言教育活动具有延续文化的功能(二)学前语言教育活动承担文化启蒙的重任(三)学前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五、学前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二)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三)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六、学前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一)学前语言教育总目标可以将总目标划分为四个方面: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二)学前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三)当地的文化发展特点(四)本园总体教育目标(五)本班级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六)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七、完整语言教育观(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二
2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三)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八、整合教育的观点整合的语言教育观念意味着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一)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二)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三)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九、活动教育观(一)活动教育观的涵义1、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要注意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二)活动教育观的理论依据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观点以与心理学有关的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作
25、为主要依据。1、儿童的发展有赖于其自身的活动2、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3、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化。十、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一)儿童语音的发展特点0-1岁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为前言语阶段;2-3岁,从进入正式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发音紧缩现象: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
26、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2.5岁到4岁时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二)儿童词汇的发展特点1.5-2岁阶段,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三)学前儿童早期识字、书写行为的特点1、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他们的口头语言发展密切相关,但是不能与早期阅读等同而言。萌发阶段、初期阶段、流畅阶段。2、早期书写行为的发展首先了解书面语言是有意义的,然后认识写字是一再重复使用少数几个笔画,进而发现这些笔画是有许多
27、变化方式,经过探索儿童进一步认识到形成字的笔画只能有限度地变化,最后发现写字是有次序和方位的规则。十一、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一)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这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们把语言看做是一种习惯,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后提出“强化说“和”选择性模仿说“。(二)先天决定论乔姆斯基“先天能力说“和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说“。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三)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十二、学前语言教
28、育活动的主要类型1、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2、学前儿童谈话活动3、学前儿童讲述活动4、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5、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1)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特征:需要丰富的环境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连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2)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类型:阅读区活动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3)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儿童自由阅读、师生共同阅读、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十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步骤(一)确定活动目标确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二)选择活动内容(三)策划活动流程(四)拟定活动方案十四、学前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一)客观公正性原则客观
29、公正性时进行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最基本原则。(二)连续全面性原则(三)诊断有针对性原则(四)参照性原则第四章 学前科学教育一、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墨子对“小孔成像”(又称“针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1862年(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湖北幼稚园。四、学前科学教
30、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1、科学知识的教育目标2、科学方法的教育目标3、科学情感和态度的教育目标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这个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1、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量变)2、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
31、程。(质变)3、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二)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具有守恒的概念,但是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 12岁以后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32、。(四)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1、学习从属于发展2、知觉受制于心理运算3、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4、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七、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教育改革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创导的“发现学习法”,在教育学上,尤其对科学教育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与贡献。(一)发展阶段论人类的概念理解与表征思考有三种方式:动作表征水平(适用于幼儿)、图像表征水平和符号表征水平。(二)学习与教学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主动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在这个
33、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智慧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优点:有利于激发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八、维果斯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一)概念形成的过程1、概念含混时期2、复合思维时期3、概念思维时期(二)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九、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一)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的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1、预定性的科学教育活动(正规性的科学教育活动)2、选择性的科学教育活动(非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3、偶发性的科学教育活动(二)渗透的科学教育活动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2、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
34、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十、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求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活动性5、整合性十一、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一)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二)区角活动区角活动包括学习性区角和游戏性区角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进行间接指导,为学前儿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主要的活动形式,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包括两种:班级的区角活动和科学活动室。(三)科学游戏(四)幼儿园一日生活十二、学前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十三、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1、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3、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5、科学教育活动结构的评价6、教育资源选择与运用的评价7、教师和幼儿互动关系的评价十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式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