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赴宁夏中卫、银川考察学习设施蔬菜报告为了加快我市设施蔬菜工程建设步伐,我市组织重点村负责人、技术人员近30人组团前往宁夏考察学习设施蔬菜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中卫天瑞种业公司、泰金种业有限公司、中卫市柔远镇镇靖村设施瓜菜产业园区和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参观了银川市(宁夏)园艺博览会部分展示园区、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贺兰县新平万亩设施园区和正在建设的日光温室现场。一致认为这次考察启发之大,感触之深前所未有,特别是所到之处设施蔬菜宏大的建造规模、科学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到位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真正使我们对标一流,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学习了经验,受到了启发,
2、树立了信心。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宁夏是个小省区,土地面积相对较小,这个基本区情注定了宁夏农业的先天“尴尬”,但宁夏却演绎了虽小不自小的“农业版本”,被国家确定为三大农业示范区。宁夏擎起了设施农业大旗,成功经验推向全国。宁夏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特别是2006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全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多方筹措资金给予补贴,推动了日光温室产业快速发展。各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林业、发改、财政、扶贫、科技、水利、金融、电力、交通等各部门分工协作,
3、形成了以市县建设为主体,多部门协作,上下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为设施蔬菜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区设施蔬菜面积由2003年的11.2万亩猛增到现在的105.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1.8万亩,大中小拱棚达到54万亩;发展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28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248个,1000亩以上的超过145个,1万亩以上达到12个。全区设施蔬菜区域布局清晰,品种结构合理;70%以上的设施农产品销往周边省区,并成功进入北京、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从蔬菜种植分布和茬口情况看:宁夏蔬菜主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卫、吴忠和银川三市。其中:从品种分布看,西红
4、柿主要集中在中卫城区、青铜峡和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贺兰县;辣椒主要集中在中卫城区、青铜峡市和彭阳县;茄子、黄瓜以中卫城区、贺兰和兴庆区为主;而叶菜以银川和固原居多,以油菜和芹菜为主;硒砂瓜主要集中在中卫环香山地区。从茬口安排看,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冬覆盖,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等多种形式,排开茬口,避开高峰期,错季上市。日光温室的生产茬口以早春茬与秋冬茬两茬相衔接为主、以长季节栽培(冬春一大茬)为辅的三种茬口模式。秋冬茬将在11月份大量上市。6、7、8三个月为露地和拱棚蔬菜上市高峰期。二、主要做法1、抓规划,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为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立了设
5、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设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每年规划建设一个设施蔬菜产业带,每个设施基地于前一年79月份做好来年规划上报,相关部门据此做好第二年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工作计划,蔬菜设施建设水、电、路先行,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2、抓宣传,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产业规划确定后,针对设施蔬菜基地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群众接受程度不一的实际,中卫市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编印宣传材料、专题培训、组织外出观摩、入户动员、算账对比、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大户引路等形式,讲市委、政府的决心,统一了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了群
6、众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开创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共筑增收致富平台的生动局面。3、抓规模,创新建设经营机制中卫市设施蔬菜产业突出特点是规模大。以城区为核心的设施蔬菜产业建成5000亩以上连片日光温室基地4个,千亩示范基地15个,500亩以上示范基地16个,100亩以上示范园区50个。其主要做法就是“返租倒包”这一土地承包流转方式,由政府统一规划,打破村、组之间的行政区域界限,以镇为规划单元,规划区内建设的日光温室以每亩400元的标准从农户手中返租回来,通过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打墙建成后,再倒包给种植户或其他技术人员。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沙漠资源,节约引黄灌区耕地,缓解沙坡头区人多地少、土地资
7、源短缺的矛盾,积极探索在干旱沙漠地区发展设施蔬菜与生态防风治沙相结合的新模式。2008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设高标准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区,试验取得成功,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均达到绿色有机食品标准。2009年建设沙漠温棚1200座、4000亩。计划用5年时间,发展到1.6万亩。规划用1520年时间,建成一个占地10万亩、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沙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4、抓投入,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为解决群众建棚资金紧缺的瓶颈问题,他们在贷款上也有许多创新。一是贷款准入,由农牧局与乡镇成立农民贷款审核小组,和银行一起对农民的信用进行综合审查,确定贷款“绿卡”资格。每户农民每个大棚贷款11.5万元
8、,每户最高不超过10万元,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5%;二是成立农业设施贷款信用担保中心,财政出资建立信用担保资金;三是权证抵押,运用“风险保证金+土地使用证+日光温室产权证”、多户联保等形式进行融资,形成了贷款的“绿色通道”。通过“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解决了规划费及通水、通电、通路、打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真正形成了上下一盘棋,通力抓设施的良好局面。5、抓市场,拓展流通打响品牌为了切实解决好农户蔬菜产品销售问题,该市采取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拓展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先后选派精干力量到山东寿光专门学习蔬菜营销办法,先后引进青岛瑞克斯旺、荷兰妞内姆两大国外种苗
9、公司,组建成立百利、新阳光、科源、瑞农、新富农等10多家蔬菜种苗公司,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降低成本。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到西北、西南、东南、华北、华中等地区考察市场,研究市场动态,发展产销衔接关系,千方百计拓展市场空间。目前以西红柿为主的“沙坡头”无公害蔬菜不仅占领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市场,而且进入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的市场,并通过边贸渠道打入中亚四国及俄罗斯市场等。6、抓科技,构建技术支撑体系为增强设施蔬菜产业技术支撑能力,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使产业化经营在更高、更实
10、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2008制定了宁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研发体系”,温室结构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本土化。其基本框架:由首席专家专家团队研发中心技术转化示范团队示范推广小组示范园区构成。通过多年的学习及自我发展,逐步探索出适宜于当地特定气候条件的各种棚室,并对各种构造结构进行大面积改造,将保温节能与集雨节灌在设施栽培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了干早、半干早地区的特点。依托国家及自治区龙头加工企业(合作社、协会),采取“搭船出海”、“筑路出海”等多种形式;“院(所)企联合”、“企企联合”、“院(所)县联合”等多种层次,引进、联合区外加工企业、科研院所、生产经营企业或大户
11、,组建宁夏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经销合作共同体,建立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示范园区,集聚精兵强将、捆帮相关项目、利用优势,开展产业综合技术集成的示范、推广;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科技示范户,建设技术示范园区,以点带面,同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形成了固定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手把手教会农民设施种植。以此推动宁夏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三、对标启示我市设施蔬菜要想快速发展,必须破解观念、土地、技术和资金“四大”瓶颈,转观念,抓流转、促规模,抓技术、树典型,抓招商,推动我市设施蔬菜快速健康发展。1、全方位宣传发动,破解观念瓶颈如何能让太原的农民、干部真正看得起农业来,真正相信靠发展农业也能解决好就业增收,真正认
12、识到设施蔬菜是一项高效益的产业,乐于自愿发展,这是全市发展这项产业必须破解的首要难题。高效农业不同于常规的传统种植,需要基础性投入较大,尤其是起步投入较大,生产过程都是细活,技术要求高,客观上存在着市场风险。农民渴望现代化的生产,盼望先进技术来增加他们收益,却又存在观望、怀疑、担心等心理。担心投本大,难以及时收回,担心技术难以掌握,生产效益低,怕吃苦,不愿意创新,建设棚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直接抓点、县业务部门包村定点开展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统一群众的思想不是从宏观的、行政管理的角度开几个会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靠
13、一批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换民心的干部,细心理顺群众情绪和排摸化解群众积怨,耐心说服和正确引导群众,通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对日光温室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的把握,通过对太原发展此项产业独特优势的分析,特别是通过本土典型的示范效应,逐渐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产生冲击,最终使他们观念转变,认识提升,使设施蔬菜产业基地落得下、棚室建得起,使所有的温室发展企业、村、户投入最大的精力,以最佳的生产经营管理获取最丰厚的收益回报,形成“一个声音谈发展,一个标准搞生产”的局面。规划先行,协调运作。整合各类资金和各种力量,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蔬菜发展。发展设施蔬菜涉及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
14、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先扶持,做好设施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工作,实现农田方格化、道路砂石化、树木林网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2、全方位规范运作,破解土地制约土地切割化承包使土地难以迅速流转集中,并使基础配套设施成本加大已成为阻碍设施蔬菜发展的“拦路虎”。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等“惧变”心理,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土地流转“难”和“慢”,既有流转的方式方法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缺少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先决条件还不够成熟。土地流转最根本的
15、是农民愿“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失地后有事可做,换言之,要想加快土地流转,当务之急就是要加速发展二、三产业,为流转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为此,要把加快土地流转与建设高效农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谋划、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县乡村三级都要压担子,分任务,在规模上寻求突破,百亩起步、千亩发展、万亩连片,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几村一品或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探索,把加快土地流转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现代规模农业开发,推进农村基层致富的突破口来抓,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农
16、民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设施蔬菜连片发展。3、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破解技术瓶颈农民缺乏技术,缺乏经验,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是本市发展设施蔬菜最大的障碍。设施蔬菜说到底就是科技农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一高三低”问题比较突出,即年龄高、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低、接受能力低;而农技推广站“一部分人老了,一部分人了调了,一部分人跑了,40岁以下的人看不到了”。很多新从业农民直接由大田转入设施生产,普遍缺少种植经验与技术,培训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好制约设施蔬菜发展中的这个瓶颈问题。要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17、、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技术体系”。一要积极聘请外地熟练的农民技术员到各基地进行驻村指导,以解决目前技术不足的燃眉之急。二要通过传帮带和各种培训方式,在市、县、乡三级农技队伍中培养一批即懂理论,更懂实际操做的设施蔬菜技术干部,最终使他们成为全市设施蔬菜技术指导的主力军;三要力争在35年内各地都能培养一批自己的“土专家”;四要从市直相关单位抽掉一批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组成市级设施蔬菜专家服务团,各县组建相应的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协作服务,平时搞好面上工作,在全市设施蔬菜建设和生产中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及时进行现场会商,帮助解决问题,确保温室结构及配套技术实现本土化
18、,设施蔬菜发展到哪,技术跟踪服务到哪,帮助解决农户的思想顾虑,得到实惠。4、全方位支持鼓劲,破解资金瓶颈“钱从哪里来” 仍是制约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温室一次性投入大,单座标准温室根据区域和配套装备差异,平均在8万元13万元,靠自筹难以做到,在建设中存在图省钱穷凑合,质量不高的问题,这都是隐患,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强化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解决贷款问题。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要不断强化农民的信用意识,解除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另外在风险防范上要及早制定预案。设施农业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一个大棚就是一个车间,自然灾害、产品质量与市场风险不容忽视。随着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风险问题应当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及早制定预案,建立相关保障机制,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放心、安心发展。1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