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者:李成南作者单位:孛畈镇三里小学摘要:数学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数学教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既要扎根于生活情景,也要顾及数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数学课既要浓厚的“生活味”,也要有厚重的“数学感”.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性 论文数学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
2、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数学教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既要扎根于生活情景,也要顾及数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数学课既要浓厚的“生活味,也要有厚重的“数学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虽然,新课程走进校园已多年了,毋庸质疑,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然而,笔者在深入课堂听课时发现,如何让数学真正走进孩
3、子的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值得我们数学教师需要探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句话,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情境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那么的教学情境也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三年级学习“面积的认识
5、一课,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观察、重叠、剪拼、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两个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每组6人分别有2只信封,1号信封中有需比较的5组图案,其中前面三组可以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而后面两组只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就很难一下子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所以教师在2号信封里放了尺、剪刀和一张有方格的透明纸。告诉学生“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就可打开2号信封,看看哪组小朋友能不利用2号信封中的工具就能比较出它们大小了”。这个操作的情境,不仅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而且让学生小组操作,协同探索,学生都主动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2、教学情境应有利于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
6、基本素质.而小学数学由于要探索实践新知识,所以教师要力求创设一种小组合作协同解决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时合作学习,还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3、教学情境应从现实背景中提出。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7、,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六年级“工程问题课始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看录像:小明来到文具商店,各种文具琳琅满目。他来到铅笔柜台前,自言自语地说:“我身上带的钱可以买3支.”又来到橡皮柜台处,自言自语地说:“我身上带的钱可以买6块.营业员阿姨听见了,建议道:“小朋友,你可把铅笔和橡皮作为一套来买啊!”小明高兴地说:“就这么办!”看完录像后,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小明带的钱,单独买可以买3支铅笔或者6块橡皮.现在如果买1支铅笔和1块橡皮这样的一套,可以买几套?因为没有现成的解题方法供学生选择,但却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会
8、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调动自身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法.4、教学情境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的本质不应是简单地“给予,更应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获取。课程作为一种发展活动,必须人人主体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如果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就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二、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应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
9、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动手操作的要有效,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1、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
10、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安排,这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怎样呈现教材并不重要,重
11、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提高动手操作后成果的利用率.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课堂
12、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而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这些操作活动,有多少是内容,有多少是形式,它的有效性如何呢?如何利用好操作的成果呢?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
13、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三、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始终贯彻“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的教育理念.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我们就会熟悉到,知识是
14、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到了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一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把一把尺子抛在孩子中,他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轻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假如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15、评价内容广角多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基础、学习爱好、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要有机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评价中要独立的对这些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策略多样融合,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
16、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怀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米;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等。评价主体双向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除老师评价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是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
17、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避免了片面地给被评者无情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情况,给评价中的后进者以鼓舞,给先行者一个更远的目标;给受挫的心灵以勇气,给骄傲的头脑以清醒。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过程动态发展,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
18、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因此,我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统合,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在对数学教学过程的评价中,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并适当地辅助于终结性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实际的价值.1评价语言意味深长。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聪明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
19、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他们,并且进行鼓励赞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创造个性也各不相同。探索者往往是异想天开者,教师善于运用语言,形象评价意境深远。生动形象的简笔画是最富感染力也是学生最感爱好的一种评价方式。2评价适时春风化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假如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如课堂教学中,不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我在学生的课堂记录本上印上聪明星,并作为期末考的考核依据。假如学生的聪明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总之,关爱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营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作者介绍:李成南,男,现年37岁,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安陆市孛畈镇三里小学,邮编432625,联系电话:15972344021,邮箱:lichengnan.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