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284.54KB ,
资源ID:3969821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969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病虫害防治教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病虫害防治教案.doc

1、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教案总学时: 54 实验(实践)学时: 14 适用专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执笔者: 徐迎碧 所在系部 生态学系 编制时间: 2017.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1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2学时学分:543先修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4指定教材:李本鑫、张清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工业出版社5教学参考书(应有3本以上)佘德松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宋瑞清 董爱荣 主编 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迟德富 严善春主编 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2001。 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杨子琦,曹华国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园林植物保护学(上、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8考核方式 期终考试,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 9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 但要求记全课堂笔记,课下应阅读指定教材与参考文献材料,低年级学生应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尽快进入角色;课后一定要预习教材,认真复习消化,补

3、充完善笔记;一般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课外复习时间的比例应为1 :3(国外的比例通常是1:4)。 10辅导答疑:期终考试时集中辅导,集中辅导时学生不得缺席。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指定5位以上同学为本课程的课代表;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程论文、课下作业、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课堂论文、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并使这些指标占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较大比率(可以占到40%70),彻底改变只靠一个期终考试才决定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状态,这也可以使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的学业上,而

4、不是只到期终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才临时花时间、才下功夫来复习迎考,而平时则不花功夫与时间学习。绪 论1。本章教学时间:2学时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特征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3.本章教学重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4.本章教学难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结合实例讲述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学习

5、本课程的任务和方法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举例引入。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以上):佘德松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宋瑞清 董爱荣 主编 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迟德富 严善春主编 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杨子琦,曹华国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园林植物保护学(上、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绪

6、 论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绿化和美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些园林植物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而且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常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变色、腐烂、凋萎及落叶等现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给城市绿化和景区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园林植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群:一是城镇露地栽培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草坪等;二是主要以

7、保护地(日光温室或各种塑料拱棚)形式栽培的各种盆花及鲜切花。 城镇园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 ( 1 ) 城镇园林绿地与农作物大田、一般林地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栽培面积大,种类不多甚至品种单一,一个区域内可能只有少数几种病虫害流行,能形成较大的“气候”;前者则植物种类繁多,一般栽培面积不大且分散交错种植,多数情况下危害不重,但因寄主种类多,因而病虫害的种类也相应增多。 ( 2 )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中,人的活动要比农田系统及一般林地系统多且复杂,各种园林植物生长周期长短不一,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同时,城市绿地植物更易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因而病

8、虫害发生的类别要比农田系统及一般林地系统复杂的多. ( 3 ) 城镇郊区与蔬菜、果树、农作物大田相连接,除了园林植物本身特有的病虫害之外,还有许多来自蔬菜、果树、农作物上的病虫害,有的长期落户,有的则互相转主危害或越夏越冬,因而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 ( 4 ) 城镇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多变且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在园林绿地的附近区域往往人口密集,因而更易遭受人为的破坏;同时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在栽培管理(尤其是肥水管理)上往往没有一般农作物那样精细,有些单位甚至利用废水浇灌,花木生长不良,因而病虫害的发生更为频繁、严重。 盆花及鲜切花(含切叶、切枝植物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 ( 1 ) 因花

9、卉品种单一,种植密集,且大都位于保护地内栽培,环境湿度大,病虫害发生严重且易于流行,防治难度大. ( 2 ) 花卉植物不同于一般的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生态习性差异较大,对于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养分、 pH 值、通风等要求极为严格,栽培管理上少有疏忽,便会导致花卉植物生长不良,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黄叶、干尖、烂根、落花落蕾等)的现象随时发生,同时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其它病虫害的发生。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许多学科。例如要正确判断和研究其受病虫危害后的系列变化,则必须首先掌握植物形态和植物生理学的知识。同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10、,与植物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其防治措施需要贯穿于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之中。因此,在研究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时,还必须很好地应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等基础知识。此外,本学科还与许多其他新兴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利用黑光灯、性外激素、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诱杀害虫,或使害虫产生遗传性生理缺陷,导致雄虫不育,提高了防治害虫的水平和效果。多学科新技术的渗透应用,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重视和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四、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学习时必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11、,分析研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积极参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采取科学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概要(小结或总结):本部分概括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特征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章关键名词:病虫害 园林植物本章主要理论:园林植物病虫害特征,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本章要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特征本章思考题(讨论题,练习题,作业题)(每章要求有5道以上的题目)1、园林植物病虫害特征?2、园林植物病

12、虫害防治有什么重要性?3、学习本课程的方法?4、盆花及鲜切花(含切叶、切枝植物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内容?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1。本章教学时间:8学时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昆虫各类附肢附器的构造、类型,了解昆虫体壁和内部器官的一般构造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变态类型,掌握昆虫各个虫态的的特点和类型,了解昆虫各种行为的概念及在防治上的应用。3。本章教学重点: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外部构造、昆虫的生态学特性4。本章教学难点: 昆虫的生态学特征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结合课程

13、提问培养学生兴趣。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昆虫纲特征,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生态学特性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举例引入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以上):佘德松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宋瑞清 董爱荣 主编 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迟德富 严善春主编 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杨子琦,曹华国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园林植物保护学(上、下册)。

14、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第一节 昆虫纲概述一、昆虫的分类地位地位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内,已知大约生活着200多万种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些生物可划分为六大类群: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昆虫属于动物界。在所有生物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已知大约有15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进化,一般将动物分为十个门.即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刺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即昆虫纲(Insecta或 Hexapoda)。二、昆虫纲的特征昆虫既具有节

15、肢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各纲的特征。(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分节,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最外面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有些体节上生有成对的分节附肢;4体腔即为血腔,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身体的背面,(以大动脉开口于头腔内管式血液循环);5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头内消化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二)昆虫纲的特征(图1-1)1体躯的若干环节分别集合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

16、般还生有2对翅,因而是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5昆虫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三)昆虫纲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在节肢动物门(图12)中,除昆虫纲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纲,它们除缺少翅外,与昆虫纲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1有爪纲(Onychophora) 陆生,用气管呼吸。头上有一对触角。体躯分节不明显,而且附肢(足)不分节,无翅。代表种为栉蚕.2蛛形纲(Arachnoidea) 陆生,用气管或肺叶呼吸,体躯分为头胸部

17、和腹部两个体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具4对行动足,无翅。常见的如蜘蛛、蝎子、蜱、螨等。3甲壳纲(Crustacea)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2对触角;至少有5对行动足,附肢大多为2支式,无翅。常见的如虾、蟹、水蚤等.4唇足纲(Chilopoda) 体躯分为头部和胴部(胸部+腹部)两个体段;有1对触角;每一体节有1对行动足,第1对足特化成颚状的毒爪,无翅。常见的如蜈蚣、钱串子等.5重足纲(Diplopoda) 与唇足纲颇为相似,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Myriapoda)的.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体节除前部34节及末端1-2节外,其余各节均由 2节合并而成,所以多数体节具2

18、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6结合纲(Symphyla) 本纲也与唇足纲相似,但第1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毒爪,生殖孔位于体躯的第4节上。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1对刺突和1对能翻缩的泡,这与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7寡足纲(Chilopoda) 体躯11节或12节,部分体节背面愈合,第39节各有1对足,其初龄幼虫3对足。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复杂,构成这种复杂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昆虫食性的异常广泛。据估计,昆虫中有48.2的种类是植食性的;有28%是捕食性的,捕食其它昆虫;有2。4%是寄生性的,寄生在其它动物体外和体内;有17。3是腐生性的,取食腐败的生物有机体.这个估计大致上划

19、分出了昆虫“益”与“害”的大致轮廓,但这只不过是个自然现象,而人类的益害观是从对人的经济利益的观点出发的,因而要复杂得多。1昆虫的有害方面(1)农林害虫。重要的农林害虫约计有1万种左右。(2)卫生害虫。蚤、蚊、蝇、虱、臭虫等,不但直接吸取人或家畜的血液,而且还能传播多种疾病。2昆虫的有益方面(1)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家蚕和柞蚕等吐的丝,白蜡虫分泌的白蜡,紫胶虫分泌的紫胶,五倍子蚜产生的五倍子,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洋红等,都是重要的天然工业原料。 (2)传粉昆虫 蜂类、蝇类、蛾类、蝶类和某些甲虫等,多以植物的花蜜和花粉为食料,能起到为作物传授花粉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产量。 (3)天敌昆虫

20、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它们多以其它小形动物(其中主要是害虫)为食料,被称为天敌昆虫。如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和胡蜂、赤眼蜂、茧蜂、姬蜂、寄蝇等。 (4)药用昆虫 很多昆虫或其产品,是名贵的营养补品或中药材.如蜜蜂的蜂蜜和王浆、从芫菁科昆虫体内提取的芫菁素、鳞翅目幼虫被一种真菌寄生后生成的子实体-“冬虫夏草、蝉蜕等. (5)腐食昆虫 一些昆虫以动植物尸体、残骸或排泄物为食料,被称为腐食性或粪食性昆虫,它们可以帮助人类清洁环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如蜣螂、埋葬甲等。 (6)食用昆虫 蝉、蜂(幼虫和蛹)、蚁卵、蝗虫、蚕蛹等。(7)饲料昆虫 家蝇和黄粉虫人工饲养作为饲料。(8

21、)观赏昆虫 蝶、萤火虫、蟋蟀、螽斯等色彩鲜艳,形态奇特、图案精美,鸣声动听,会发荧光. 此外,昆虫还可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如通过对果蝇唾腺巨型细胞的巨大染色体的研究,遗传学得以迅速发展;蜻蜓、蜉蝣可作为指示昆虫,用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家蝇可作为农药生物测定的重要材料;某些水生昆虫的流线型体型、蜻蜓的翅型、昆虫复眼的构造等,是轮船、汽车、飞机、照相机等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仿生材料。 综上所述,昆虫对人类的益与害是多方面的。对害虫加以控制和消灭,对益虫加以保护和利用,兴利除害,造福人类,是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第二节 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外形随千变万化,但仍能从复杂多样中找出它们共同的

22、基本结构。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一)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体躯指的是昆虫的整个身体,它由许多环节连接而成,每个环节就叫做体节,整个体躯由1820个体节组成,各体节按其功能的不同又趋向于分段集中,因而构成了头、胸、腹三个体段.昆虫的体壁大部分骨化为骨板,形成外骨骼。各体节的骨化区,依其所在的体面分别命名为:背板、腹板和侧板。骨板常在适当的部分向里褶陷,褶陷的部位在外表留下的狭槽,称为沟,由沟可将骨板划分为若干小片,称为骨片,这些骨片按其所在骨板,分别称为背片、腹片和侧片.两相邻骨片相对继续骨化留下的一条膜质线叫缝。(二)体长和翅展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

23、和腹末的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长度。(三)昆虫的附肢节肢动物的多数体节两侧上具有成对分节管状物叫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为运动器官,但在各类节肢动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虫头部的附肢演变为具有感觉作用的触角和用以取食的口器;胸部的附肢演化为用以行动的足;腹部末端几节的附肢演化为外生殖器的一部分和尾须.二、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最前面的一个体段。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的还有23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一)头壳的构造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

24、相应的内脊和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沟缝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区(图1-3)。(二)昆虫的头式 昆虫的头式常以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而分成三类(图14):下口式:口器向下,约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取食方式比较原始.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如蝽象、蝉、蚜虫等。针状口器向后伸刺吸植物汁液。(三)头部的附肢、附器1、触角触角 是昆虫头部的第1对附肢。大多数昆虫都具有1对触角。触角一般着生在头部的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

25、上颚前关节附近。(1)触角的构造和功能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图15).柄节是触角基部的一节,短而粗大,着生于触角窝内,四周有膜相连。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柄节小。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一般昆虫触角的变化是在梗节和鞭节上。触角的功能主要是嗅觉和触觉,有的也有听觉作用。如赤眼蜂产卵时,用触角拍打寻找产卵场所(触觉),菜粉蝶通过芥子油味引导选择十字花科植物产卵(嗅觉), 雄蚊触角梗节上有姜氏器(听觉),寻找雌性交配。有的昆虫的触角还有抱握、保持身体平衡、吸收空气、捕食小虫等作用。(2)触角的类型 触角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鞭节部分,其形状因种类不同而

26、变化很大,大致可分为下列常见基本类型(图16)。刚毛状 触角很短小,基部1-2节稍粗,鞭节纤细,类似刚毛。如蝉、蜻蜓等的触角。丝状 或称线状。触角细长如丝,鞭节各亚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变细。如蝗虫、天牛等的触角。念珠状 或称串珠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近于球形,整个触角形似一串念珠。如白蚁等的触角。锯齿状 或简称锯状.鞭节的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三角形,整个触角形似锯条.如芫菁和叩头虫雄虫的触角.栉齿状 或称梳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梳齿,整个触角形如梳子。如绿豆象雄虫等的触角。羽状 又称双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两侧突出成细枝状,整个触角形如篦子或羽毛。如大蚕蛾、家蚕蛾等的触角。膝状 又称肘状或曲

27、肱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基部柄节与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状弯曲.如胡蜂、象甲等的触角。具芒状 触角较短,一般分为3节,端部一节膨大,其上生有一刚毛状的构造,称为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许多细毛。如蝇类的触角。环毛状 除触角的基部两节外,鞭节的各亚节环生一圈细毛,愈靠近基部的细毛愈长,渐渐向端部逐减。如蚊类的触角。棒状 或称球杆状。鞭节基部若干亚节细长如丝,端部数节逐渐膨大如球,全形象一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锤状 类似球杆状,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末端平截,形状如锤.如部分瓢甲、郭公甲等的触角。鳃片状 鞭节的端部数节(3-7节)延展成薄片状迭合在一起,状如鱼鳃。如金龟甲的

28、触角。(3)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对园林生产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因此可以通过触角鉴别昆虫的雌雄.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2、复眼和单眼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两大类。(1)复眼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复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颅侧区),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

29、失。复眼是由若干个小眼组成的。(2)单眼 昆虫的单眼又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而不能形成物像。背单眼具有增加复眼感受光线刺激的反应,某些昆虫的侧单眼能辨别光的颜色和近距离物体的移动。(3)了解昆虫眼的类型的意义单眼的有无、数目和位置常被用作分类特征.复眼的大小、形状、小眼面的数量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3、昆虫的口器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一般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上唇和舌属于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和下唇是头部的3对附肢。(1)口器的类型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它类型口器都是由咀嚼式

30、口器演化而来的.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物,并将其吞咽下去.咀嚼式口器的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下唇、舌(图1-7).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不仅具有吮吸液体食物的构造,而且还具有刺入动植物组织的构造,因而能刺吸动物的血液或植物的汁液。半翅目、同翅目及双翅目蚊类等的口器属于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称为口针;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图1-8)。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液体食物两种功能,为一些高等蜂类所特有。锉吸

31、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能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物的体液,少数种类也能吸人血(图19).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为多数鳞翅目成虫所特有.舐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如家蝇、花蝇、食蚜蝇等。几种幼虫的口器 多种昆虫的幼期常常由于取食方式和生活环境与成虫不同,口器的构造也发生了变异.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变异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脉翅目幼虫的口器为捕吸式口器或称双刺吸式口器;蝇蛆的口器为刮吸式口器。 (2)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其采取防治的方法也应不同。掌握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了解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

32、及合理施药也有重要意义。同时,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别。三、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具足1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具有1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中、后胸由于适应翅的飞行,互相紧密结合,内具发达的内骨和强大的肌肉。中、后胸又称为具翅胸节或简称翅胸。昆虫胸部每一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即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骨板按其所在胸骨片部位而各有名称,如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后胸背板等.前胸背板在各类昆

33、虫中变异很大,中、后胸背板为具翅胸节背板。侧板是胸部体节两侧背、腹板之间的骨板。腹板为胸节腹面两侧板之间的骨板。多数昆虫的前胸腹板一般都不发达,多为一块小形的骨片。各骨板又被若干沟划分成一些骨片,这些骨片也各有名称,如小盾片等,其形状、大小常作为昆虫分类的依据。(二)胸足1、胸足的构造(成虫)昆虫的胸足是胸部行动的附肢,着生在各节的侧腹面,基部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膜质的窝,称为基节窝。成虫的胸足一般由6节组成,自基部向端部依次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图110)。基节:基节是胸足的第1节,通常与侧板的侧基突相支接,形成关节窝,为牵动全足运动的关节构造。基节常较短粗,多呈圆锥形.

34、 转节:转节是足的第2节,一般较小,转节一般为1节,只有少数种类如蜻蜓等的转节为2节。 腿节:腿节常为足中最强大的一节,末端同胫节以前后关节相接,腿节和胫节间可作较大范围活动,使胫节可以折贴于腿节之下。 胫节:胫节通常较细长,比腿节稍短,边缘常有成排的刺,末端常有可活动的距。跗节:跗节通常较短小,成虫的跗节分为 25个亚节,各亚节间以膜相连,可以活动.有的昆虫如蝗虫等的跗节腹面有较柔软的垫状物,称为跗垫,可用于辅助行动。前跗节:前跗节是足的最末一节,在一般昆虫中,前跗节退化而被两个侧爪所取代。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胸足的构造简单,跗节不分节,前跗节仅为1爪,节间膜较发达,节间通常只有单一的背关节,

35、只有脉翅目、毛翅目等幼虫在腿节与胫节间有两个关节突.部分鞘翅目幼虫的胫节和跗节合并,称为胫跗节.2、胸足的类型 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器官,但在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特化成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胸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的昆虫胸足类型有以下几种(图111)。步行足 步行足是昆虫中最普通的一类胸足。一般比较细长,适于步行.跳跃足 跳跃足的腿节特别发达,跳跃足多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如蝗虫、螽斯等的后足.开掘足 开掘足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如蝼蛄、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捕捉足 捕捉足的基节通常特别延长,用以捕捉猎物、抓紧猎物

36、,防止其逃脱。如螳螂、螳蛉、猎蝽等的前足。携粉足 携粉足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造,由工蜂后足特化而成.游泳足 游泳足多见于水生昆虫的中、后足,呈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如龙虱、仰蝽、负子蝽等的后足。抱握足 抱握足为雄性龙虱所特有。攀援足 攀援足为虱类所特有。此外,蜂类的前足尚有清洁触角的净角器。(三)翅1、翅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翅通常呈三角形,具有3条边和3个角。翅展开时,靠近头部的一边,称为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为内缘;在前缘与内缘之间、同翅基部相对的一边,称为外缘。前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缘间的夹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臀角(图1-12).2、

37、翅的变异(变化)翅的变化包括翅的有无或退化、形状和质地的变化三个方面。(1)翅的有无无翅亚纲的昆虫,属原始无翅。有翅亚纲的昆虫,也有后生无翅的。外寄生的食毛目、虱目和蚤目;拈翅目的雌虫,介壳虫的雌虫是无翅的.许多目中都有无翅的类型(如直翅目、革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有的昆虫在不同季节或世代出现无翅型(如蚜虫等)。(2)翅的长短短翅型:直翅目、革翅目、鞘翅目中有些种类具有短翅型;飞虱中季节性出现短翅型。平衡棒:双翅目,介壳虫的后翅。(3)翅的类型 昆虫翅的主要作用是飞行,一般为膜质.但不少昆虫由于长期适应其生活条件,前翅或后翅发生了变异,或具保护作用,或演变为感觉器官,质地也发生了相

38、应变化。翅的质地类型是昆虫分目的重要依据之一.翅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图113)。膜翅 膜翅的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蜻蜓等的前后翅;甲虫、蝗虫、蝽等的后翅。复翅 复翅的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但一般不司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属此类型。鞘翅 鞘翅的质地坚硬如角质,翅脉不可见,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甲虫类的前翅属此类型,故甲虫类在分类上统称为鞘翅目。半鞘翅 半鞘翅的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蝽类的前翅属此类型,故蝽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半翅目。鳞翅 鳞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有密集的鳞片

39、.如蛾、蝶类的前、后翅,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鳞翅目。毛翅 毛翅的质地也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层较稀疏的毛.如石蛾的前、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毛翅目。缨翅 缨翅的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毛。如蓟马的前、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缨翅目。平衡棒 平衡棒为双翅目昆虫和雄蚧的后翅退化而成,形似小棍棒状,无飞翔作用,但在飞翔时有保持体躯平衡的作用。捻翅目雄虫的前翅也呈小棍棒状,但无平衡体躯的作用,称为拟平衡棒。3、翅脉和翅室翅面在分布有气管的部位加厚,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加固翅膜。翅脉在翅面上的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定的重要

40、依据,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系。人们对现代昆虫和古代昆虫化石的翅脉加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为模式脉序,作为鉴别和描述昆虫脉序的标准。(图1-14)(1)翅脉种类 翅脉可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种。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向翅边缘的脉;横脉是两条纵脉之间的短脉,与早期气管分布无关。(2)翅脉的变化在现代昆虫中仅少数毛翅目昆虫的脉序与假想脉序相近似,而绝大多数种类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或合并或完全消失。四、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3个体段,紧连于胸部之后。消化、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等主要内脏器官即位于腹腔内,其后端还生有生殖附肢,因此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腹

41、部的原始节数应为12节,但在现代昆虫的成虫中,一般成虫腹节10节,较进化的类群节数有减少的趋势.腹部多为纺锤形、圆筒形、球形、扁平或细长。腹部节间伸缩自如,并可膨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脱皮、羽化、交配、产卵等活动.腹节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但没有象胸节那样发达的侧板。在多数种类的成虫中,腹部的附肢大部分都已退化,但第8、9腹节常保留有特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具有外生殖器的腹节,称为生殖节;生殖节以前的腹节,称为生殖前节或脏节;生殖节以后的腹节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合并称为生殖后节.(二)腹部的附肢成虫腹部的附肢附肢是外生殖器和尾须。雌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1、外生殖器(1)

42、雌性外生殖器基本构造 雌性外生殖器着生于第8、9腹节上,是昆虫用以产卵的器官,故称为产卵器。它是由第8、9腹节的生殖肢特化而成的.产卵器一般为管状构造,通常由3对产卵瓣组成。着生在第8腹节上的一对产卵瓣称为第1产卵瓣或腹产卵瓣(腹瓣),其基部有第1载瓣片。着生在第9腹节的一对产卵瓣称为第2产卵瓣或内产卵瓣(内瓣),其基部有第2载瓣片。在第2载瓣片上向后伸出的1对瓣状外长物,称为第3产卵瓣或背产卵瓣(背瓣)。(图1-16)产卵器的类型 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 产卵器主要是由腹瓣和背瓣组成的。蝗虫类的产卵瓣略呈锥状,将卵产在土内适当的位置。螽斯和蟋蟀类的产卵器为刀状、剑状或矛状,长而坚硬,可将卵产于植

43、物组织或土壤中。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 同翅目昆虫中除蚜虫类、蚧类外,都有发达的产卵器。产卵时,产卵器从鞘中脱出,将卵产于植物组织内.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 膜翅目昆虫产卵器的构造与同翅目昆虫基本相似.姬蜂类等寄生蜂的产卵器十分细长,可将卵产于寄主体内,胡蜂、蜜蜂等的产卵器的第1、2产卵瓣(腹瓣和内瓣)呈针状,基部与毒液腺相通,特化成能注射毒汁的螫针.这类产卵器通常已失去产卵作用。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 这些目的雌虫没有由附肢特化的产卵瓣,只是由腹部末端几节变细,构成伪产卵器。所以这类昆虫的卵只能产在缝隙或动植物体表面。 根据昆虫产卵器的形状和构造的不同,不仅可以了解害虫的产卵方式和产卵习

44、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同时还可作为重要的分类特征,以区分不同的目、科和种类。(2)雄性外生殖器多数雄性昆虫的交配器由将精子输入雌体的阳具及交配时挟持雌体的1对抱握器两部分组成。但构造较为复杂而且多有变化。基本构造 阳具包括一个阳茎和1对位于基部两侧的阳茎侧叶。阳茎多是单一的骨化管状构造,是有翅昆虫进行交配时插入雌体的器官(图117)。2、尾 须 尾须是由第11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1对须状外突物,存在于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中的蜉蝣目、蜻蜓目、直翅类及革翅目等较低等的昆虫中。尾须的形状变化较大,有的不分节,有的细长多节呈丝状,有的硬化成铗状。尾须上生有许多感觉毛,具有感觉作用。但在革翅目昆

45、虫中,由尾须骨化成的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帮助折叠后翅的功能.3、幼虫的腹足 广翅目、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长翅目、膜翅目等的一些幼虫腹部,具有可行动的附肢,称为腹足。 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类幼虫具有典型的腹足.鳞翅目幼虫通常有5对腹足,分别着生在第36和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的腹足又称为臀足.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为68对,有的可多达10对.幼虫的腹足呈筒状,构造简单.鳞翅目幼虫腹足末端生有成排的小钩,称为趾钩,趾钩的形状和排列形式是该类幼虫分类最常用的鉴别特征(图118)。腹足是幼虫的行动器官,在停息或取食时,用以握持植物茎叶等,以固定身体。叶蜂科的幼虫无趾钩,借此可以与鳞翅目幼虫相区别。

46、第三节 昆虫的体壁和内部器官一、昆虫的体壁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长在身体的外面,而肌肉着生在骨骼内侧,因此,昆虫的骨骼系统称为外骨骼,也称体壁。体壁的功能是:构成昆虫的躯壳,着生肌肉,保护内脏,防止水分蒸发,以及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入侵,起保护性屏障作用。同时还是营养物质的贮存库,色彩和斑纹的载体.此外,体壁可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等,参与昆虫的生理活动。(一)体壁的构造:由里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图119)1底膜:或称基膜,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2皮细胞层:活细胞层,也称真皮层,是连续的单细胞层。主要功能是控制昆虫的脱皮作用;分泌表皮层;组成昆虫体躯的外骨骼以及外长物;分泌脱皮液,在脱皮过程中消化旧的内表皮,并吸收其产物、合成新表皮物质;修补伤口;分泌绛色细胞等。3表皮层:构造最复杂的一层,自外向内可区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其中贯穿许多孔道。(1)上表皮:由护蜡层蜡层和角质精层组成,有的昆虫在蜡层和角质精层中间还有一个多元酚层。此层具有不透性。(2)外表皮:主要成分是几丁质鞣化蛋白及脂类化合物决定昆虫体壁具有坚韧性。(3)内表皮:无色柔软,含有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还有弹性蛋白,决定昆虫体壁具有曲折延展性.(二)昆虫体壁的外长物分为细胞性外长物和非细胞性外长物.1. 细胞性外长物:有皮细胞参与形成的外长物单细胞性外长物:由一个皮细胞所形成,周围有一个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