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柳塔第三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陈金兰 地方课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地方课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
2、研究中尤其重要。光阴似箭,一学期已经结束,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开学初时我对教材多次研究,并及时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当地地方课的内容,结合我市的教材特点,以及新课程的标准的教学理论为指示,在教学中结合本校的实际,用教材可爱的榆林,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针对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在每节课学习不同的内容和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学习中去,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养成的教育和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知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的
3、信心. 我在教学时,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如一学生家乡的风俗特点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风俗特点(比如榆林人喜欢唱山曲儿)提供帮助等。现在,我们教师、学生都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活动内容不再以课程参考教材设定,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定。在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的优势等等开展活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内容来源.不固定本班的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在教学时有时感觉,在班级内开展一些活动,来自于学生和老师的智慧资源都显得不足。因此,需要提供榆林人的一些生活记录,还需家长协助才能完成.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地方课,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通过本学期的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回顾过去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查找不足,让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