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194.04KB ,
资源ID:3959375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959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旅游文化学教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旅游文化学教案.doc

1、旅游文化学教案课题(章节)第一讲: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旅游文化的涵义、构成及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了解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认识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旅游文化的涵义、功能和特征难点:旅游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学时及师生互动设计:1。本次课是新学期的第1次课,应提前30分左右到教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的组织教学。2。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与启发式教学。3。学时:3学时。一、旅游文化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注重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应用性,以介绍旅游文化的相关情况为出发点,以学生文化感情熏陶及人文素质培养为主线,突出人

2、文精神教育思想理念,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文化意识及逻辑分析、自主学习延伸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知识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于旅游文化的了解.二、绪论的教学内容(一)旅游文化的涵义、构成和学科体系1.何为旅游?何为文化?何为旅游?(1)从经济学角度来谈旅游“旅游是指进入一定的地区、洲或国家旅居而外出旅行的外宾入境、旅居和出境一切形式的现象以及与此现象直接有联系的现象,其中特别是作为经济现象。”“旅游是在一定

3、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从社会人类学角度来谈旅游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旅游是人们离开他经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点的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旅游是一种访问活动。”“旅游是一种消遣旅行。(3)从文化学角度来谈旅游法国学者雅法尔雅法利认为,旅游是旅游者离开世俗世界,走向神圣世界,又回归世俗世界的过程.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消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

4、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闲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养。瑞士学者汉泽尔和克拉普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关系的总和。(这是“旅游”概念的学术定义,是1942年由瑞士学者汉泽格尔与克拉普夫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一书中提出来的,它对后来的旅游学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关于“旅游”的界说通常被称为“艾斯特”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官方文献中对这一定义予以认同)何为文化?(1)关于文化:中国;周易贲卦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即自然规律,是天然形成的,人文,是人类文化开发创造的景象,即人伦规范、礼仪风俗、教育

5、感化。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西方泰勒原始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宗教、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的一种社会复合体。”苏联: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发展水平的标志,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2)广义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举例: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一定的加工、改造所建立起

6、来的园林或赋于美学意义的山川等旅游景点就是一种文化.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举例:中东地区国家的女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蒙着面纱,印度女人则普遍都带着鼻环,非洲女人喜欢长脖子这都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举例: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什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是因为,这些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文化的基本结构: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2. 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

7、化: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元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来说,它属于一种精神文化.它是指人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传统。3.旅游文化的构成(1)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如宫殿、园林、坛庙、古人类遗址、桥梁、造像、碑刻、雕塑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旅

8、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等,如苗族芦笙节、大理三月街、傣族泼水节、天下第一合拢宴等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观念文化或旅游心态文化,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如儒家“中和为美”、道家“自然为美”、佛家“空灵为美的审美观念对旅游者思维的指引。(2)按照旅游文化的结构划分三要素论-即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包括旅游者的观念、行为模式、思想与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

9、式等.主体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到一个地方要清楚有什么-是什么之间有什么联系。如兵马俑秦始皇陵秦朝历史李世民-武则天-唐朝部分历史 旅游客体文化。也称之为旅游景观文化,是作为旅游对象的文化事物与现象。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人文化的自然景观等,随着旅游消费内容的扩展,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1)自然景观;本为物质世界,但由于人类的参与,就成为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再通过人的鉴赏、反映、传播.自然景观浑然天成的美的形式及内涵与人的审美冲动形成同构时,自然景观就获得了审美价值.如;巫峡神女峰,桂林象鼻山,骆驼山

10、(2)人文景观;各民族宗教、哲学、文学、政治意识的历史积淀,在旅游地文化形态中的表现,它包括建筑、民俗、礼仪、饮食、服饰等。其差异性越大,越具有吸引人的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欧美-中国的茶文化、饮食文化、武术古文化遗址 旅游介体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的文化.包括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导游文化、旅游政策和法规等,其中旅游服务文化应是旅游介体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主体结构轮-即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二)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1.旅游文化的主要功能(1)传承与认知功能;(2)教育与启智功能;(3)愉悦与审美

11、功能;(4)规范与凝聚功能(5)交流与经济功能。2。旅游文化的特征(1)旅游文化的多样性。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古代旅游文化、近代旅游文化、现代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中国现代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异国旅游文化;东方旅游文化、西方旅游文化;儒家旅游文化、基督教旅游文化、伊斯兰教旅游文化佛教旅游文化。(2)旅游文化的地域性。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自然环境说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文化,像树上的果实一样,依照气候和其他地理条件而产生.东西方这两个不同的地域就孕育了千差万别的文化。从历史的大环境看,公元前3000年以前,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一种南农北牧的基本格

12、局-南边是一些刚刚萌芽的、弱小的文明国家,人们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文化水平比较高;北边则是许多追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生产力、文化水平很低,基本上还处于蒙昧和野蛮状态.五大文明;从历史起源的角度来看,人类最初的5个文明,基本上都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即从北回归线到北纬35度之间,地域范围上都非常狭小,仅限于一两条大河的冲积平原。从西向东,依次就是:地中海上的克里特文明,也称为爱琴文明;地中海南岸的古代埃及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地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印度河流域文明,又叫做哈拉巴文明;最后,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就是我们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通常是指夏商周三代或者先秦时期的远古中国文明。

13、(3)旅游文化的民族性.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构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民族旅游的潜力之所在。如摩梭人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地,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习俗。 女性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她们掌管家庭财产和其他家庭事务,并分配家庭成员的劳动。她们的地位和东女国的女王相似。在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地位最高的老母亲则是一家之主。 (4)旅游文化的传承性与变异性.文化一

14、旦形成,便会以物化和符号的形式沿袭相传。其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以一种内化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沉淀在民族的意识形态深处.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五千年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而变异是绝对的,人类不同文化的冲突、融合都会形成文明形态的变异,一方面人类在继承前辈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文化创造,国外少林寺、饮茶传播,国内胡服、胡琴、西发。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文化变迁。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文化交流的范围之广、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几乎每时

15、每刻都在进行观念的分化和融合,这种文化的变异性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型旅游资源。欢乐谷。 历史两次大的冲突、融合,农耕文明在遭到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征服之后,不仅没有彻底被消灭掉,而且还通过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在长期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改造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民族,并且通过游牧入侵者的中介,把以前属于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也纳入到农耕文明的范围内. 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的相互融汇、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欧洲文化。文化交流促进了洲际、国际、族际间的文化认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整个文化机体保持旺盛

16、的生命力,同时还给后人留下数量巨大、价值极高的文化遗存。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现代文化交流世界宗教的早期发展史无不印证了这一点。拿撒勒人耶稣曾经走遍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进行传教,他的门徒保罗更是扬帆地中海,将基督教的种子撒遍罗马帝国.穆罕默德几乎踏遍了整个阿拉伯半岛;释迦牟尼也在印度中部恒河流域托钵化缘、游走传教;道教徒也大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以说,旅游天然就是宗教的传播方式,是宗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从佛教在我国传播、发展乃至衰落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旅游对于宗教具有的重要作用。首先,佛教传入中国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许多印度和西域高僧或沿丝绸之路到中

17、国陕、甘、晋、豫,或经海上至粤、闽、江、浙一带,他们来华释游、传经送典,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同时诱发中国僧侣西行求经的游方步伐,佛教传播与旅游活动因此交织在一起.(5)旅游文化的时代性。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承袭性,不仅在于沿袭,更重要的在于变化和演进。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可以划分出许多类型。在我国,人们通常将我国的历史文化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和“现代化文化三个阶段,分别代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征.人类文化进化的类型与层次的多样化是构成世界多样性的原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直接诱因。(三)

18、我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1。初创阶段(19801989年)2。发展阶段(19901999年)3.提升阶段(2000年-今)(四)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1.旅游文化是构筑旅游产业的核心和灵魂(1)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2)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3)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决定因素2。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1)旅游经营趋向全球化、网络化;(2)旅游产品趋向多样化、旅游活动趋向立体化(3)旅游方式趋向个性化、分散化;(4)旅游服务趋向优质化、集约化;(5)旅游管理趋向知识化、创新化;(6)旅游发展的可持续化、绿色化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构成要素有

19、哪些?2。举例说明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旅游文化学教案课题(章节)第二讲:旅游主体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外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历程,熟悉中国当代旅游观念的文化特征。理解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因素,了解中外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熟悉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内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当代旅游观念的文化特征难点: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教学方法、学时及师生互动设计:1。方法:采取讲授式与启发式教学,辅以多媒体。2。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一、旅游主体观念文化旅游主体: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的消费者,旅游的审美者.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的观念、行为模式、思想与

20、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一)国际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1.工业革命前的“旅游”称之为“旅行”(奔走)2.工业革命后以愉悦为目的的旅游3。二十世纪开始的多样化大众旅游(二)中国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演变1。中国古代旅游观:(1)旅游文化的初成期秦汉先秦-由神本走向人本旅游文化.帝王巡游:当黄帝政权稳固,被尊为黄帝时,就开始“旁行天下”了.为此,他发明了舟车,使旅行更为方便.安徽的黔山因黄帝的游玩驻留而被称为“黄山”。尧去西方拜见西王母,此后到西方拜见西王母成为了华夏帝王的西游情结,只要有可能都要做昆仑游。舜死于“巡狩”南方,最终死于苍梧之野。

21、其妻娥皇、女英闻讯循迹寻夫,也身投潇湘,湘妃竹。游学-孔子携弟子游学。有着高尚文化情操的、有着强烈求知欲望与较高审美素养的文化人,在审视大自然的过程中,不忘寻觅大好河山中蕴藏的自然美和高尚品格(山水比德说)。寓教于游.“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游说-孔子、孟子。孔子在鲁国惨淡经营几十年,当上了司空、司寇,本想能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谁知齐国使了个奸计,美女好马,把鲁定公弄得晕晕乎乎。孔子一怒之下,“道不合不与为谋”,于是带上弟子周游列国.儒家思想影响的旅游文化观(近游观、远游观、尚古观、与民同乐等)近游观。重人伦的文化,当孝子为家庭。父母在,不远游,

22、游必有方。孔子提倡郊游,将郊游看做是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生活方式。与民同乐-贤者与民同乐,故能乐其乐。义利观-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见利思义,重义轻利.旅游本质具有自由性和非功利性,所以孔子义利观对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而西方探险旅游则带有明显的功利观.英伊利莎白奖励掠夺尚古观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为文化遗产和文物遗迹保存立下了汗马功劳道家思想影响的旅游文化观(逍遥游)(2)旅游文化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个360年混战的时代,人们为了对抗现实,不得不寻求一条精神出路:把灵魂放逐于自然山水的旅游活动中,所以魏晋南北朝是旅游文化的勃兴期.其主要标志是:谢灵运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

23、美对象,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玄游、仙游、释游(佛游)新型旅游的兴起;玄游:追求在山水之中寻求哲理.释游即佛游,因佛教创始人是释家牟尼,所以称为释游释游是一种为传经、取经或居静修行、坐谈佛理或朝拜佛陀所开展的旅游活动。(3)旅游文化的鼎盛期隋唐宋隋唐是一个开放、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为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各个阶层都涌现出大批旅游家,是中国古代旅游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皇帝奢侈之旅 。诗文之旅。旅游诗文是旅游生活的艺术描绘,提升了旅游地的文

24、化内涵和知名度。李白梦游天姥山、白帝城,寒山寺与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柳宗元的散文永州八记。对外开放的伟大胸襟.节日旅游的兴盛意在理趣的宋代旅游文化:(1)忧国之旅、(2)理学之旅(4)旅游文化的发展期元明清2。中国旅游文化的近现代转型19世纪以来中西文明激烈交锋背景下的中国旅游文化的巨大变迁,受西方冒险主义旅游文化的冲击,中国人开始迈出国门,寻求与世界文化接轨;中华民族旅游,使冒险勇进精神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次生的性格特征.(1)西方旅游文化的急剧扩展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冲击。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旅游文化强力入侵.中国成为外国冒险家乐园。(2)中国民族旅游性格向近现代的转换。第一个转换:近代

25、跨出国门者,具有鲜明的外向性时代特征。第二个转换:华夏民族旅游性格产生冒险的次生特征。(3)新变凸现,放眼世界.1872年第一批留学生容闳-邓世昌、刘步蟾、詹天佑、严复。(4)走近大众的现代旅游。中国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旅游业:1927年创旅行杂志,6月改组为“中国旅行社”,并开发景点、促销,参加国际旅行社会议.8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上说明旅游开始走向大众化,开始了现代旅游的基础。3。中国当代观念的文化特征(1)旅游目的的多样性(2)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强化(3)参与意识不强(4)自助游、自由行渐成时尚二、旅游主体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各类消费相关因素的综合.旅游者

26、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二是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文化表现.(一) 旅游的消费行为狭义的旅游消费行为:仅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广义的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的产生、消费计划的制定到实际消费以及其后产生感受的全过程。1. 消费行为的模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2个模式)“需要-动机行为”模式“刺激-反应模式2. 旅游消费过程(六个环节):识别需要收集信息方案评价购买决策旅游消费-消费后行为(二)文化-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1。决定旅游主体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标准。(日本西方)制约旅游者的某些心理欲求,禁止和限制那些本

27、民族和社会不允许或不赞同的旅游消费行为.(如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旅游者-会首先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饮食上也会严格遵守其宗教有关规定)2。影响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具体的消费行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三)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1。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生态与社会环境)2.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生活方式)3.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差异表现(1)在旅游动机强弱上的差异(2)在旅游需求心理上的差异(3)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的差异(4)在旅游方式选择上的差异(5)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差异(6)在旅游习俗上的差异三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一)旅游审美与审美的关系旅游审美活动具体来

28、说涉及三方面:一是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二是审美客体,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三是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1.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审美心理、审美能力、偏好)根据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审美型: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观赏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蒸霞蔚的自然景色,如“倾耳听波澜”的谢灵运、“性本爱丘山的陶源明,唐朝的李白,他“须行即骑访名山、“一生好入名山游”。

29、艺术审美型: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艺术品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意图,遵循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象。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社会审美型: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现出来。旅游者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饮食审美型旅游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涉及到四种基本要素:感知、想象、

30、理解和情感.感知:所谓审美感知,泛指审美客体对象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以及在感觉基础上,对审美客体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外在感性形象所决定的.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旅游者的感官在旅游审美知觉过程中的感觉作用,不单纯是本能意义的生理效应,而是往往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是在社会文化审美意义上的知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折映出社会历史积淀性和创造性,具有非功利性、审美感觉性和精神愉悦性.想象:审美想象也称之为审美联想.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若借助于联想,就能使旅游者当时的审美体验不只是停留在对旅游客体表面的、简

31、单的感受上,而是能间接地、深入地感受到旅游景观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内在意蕴,从而丰富和深化审美感受的内容。人们一般把审美想象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知觉想象指不能完全脱离眼前具有感性形象的事物,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这种想象是面对着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人文胜迹或优美感人的艺术作品而展开的.旅游审美中的创造性想象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它是一种能够洞察、揭示和表现事物内在本质的艺术想象力.严格地说,创造性想象则是一个“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综合性想象过程。理解:概括起来,旅游审美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理解主要在于区分现实状态与虚幻状态,即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

32、节和感情与旅游审美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明显区别开来。要清楚地意识到旅游审美世界之“虚”与现实世界之“实的分别.只有这样,才能在热情中保持冷静,审美时以一种凝思默照的态度,从容而自由地进行审美欣赏。第二层次的理解是对旅游景观审美对象之内涵的了解和领悟。第三层次的理解是对融合在旅游景观形式中的意蕴的直观性把握,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和内在的理解。这种理解是旅游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它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常常在暗中发挥效用,以使美感得以不断深化。情感:审美情感是旅游者在其审美过程中对旅游客体的一种主观情绪的反映.并且,这种情绪自始至终地在左右着旅游者。旅游审美活动的最终结果,就是

33、要使旅游者达到主观情绪的满足,即旅游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释放和表现。旅游审美情感则属于高级的情感类型,它追求的是精神性的愉悦,即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旅游审美情感也是一种渗透着理智因素的高级情感活动,它包含着更为丰富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李泽厚先生:美感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 所谓“悦耳悦目是指观赏者以视听觉为主的全部感官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快感受。这种审美体验通常以生理快适与心情舒畅的交融为基本特征,属于直觉性初级审美判断的范畴。就好象观赏者在与观赏对象的直接交流中,不假思索便于瞬刻间感受到对象的外在形态美,同时得到感官的满足并唤起心理的喜悦。“悦耳悦目”的审美体验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纯感

34、性的,是以生理快适为基准的,但实际上她已融合着一定的理性或社会性的因素。众所周知,人的感官之所以在功能上有别于动物的感官,如眼睛可以欣赏美的形式、线条与色彩,耳朵能欣赏美的声响、节奏与韵律,正是因为它们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演进或“人化”,积淀和凝结着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自然地分辨或本能地趋附美的对象。悦心悦意: 所谓“悦心悦意”是指观赏者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进入到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的欣慰喜悦状态。这是一种基于对审美客体形式美的初级反应而升华了的较高级审美层次,主要以凝神观照的审美体察为其特征,基

35、本超越了生理快感阶段,净化为相对纯然的精神愉悦体验。一般说来,旅游者即在这种审美体验中,通过对旅游审美客体形象和结构的凝神观赏,审美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心理功能交相引动,并且逐渐展开,其结果将会使观赏者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其中无限的、必然的、本质的意味。如果说悦耳悦目的审美体验主要是以感觉或直觉为主要特征,那么悦心悦意则表现为在认识基础上的观念的喜悦,并处于和谐自由的想象与理解状态,即超乎具体的形象之外,在自由的审美遐想中,把握其中的深入意味,以使审美感受更为丰富和深化。另外,由于想象和理解等心理活动加强,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36、淡忘。悦志悦神: 悦志悦神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是指观赏者在欣赏审美对象时,经由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于审美愉悦中进而唤起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意志,并进而激起追求道德超越与完善的动力.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融合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崇高伦理情感.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之所以高级而深刻,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观赏者大彻大悟的情怀,体现了观赏者从“小我进入“大我”,从瞬间求得永恒,从有限达到无限的自我超越意识或精神境界,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高度和谐统一。悦志悦神的审美感受常常使人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审美境界,人的理性世界与情感世界暂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阶段,在超越现实意识的同时进入了审美的

37、“高峰体验状态,这种体验会培养和造就一种博大的情怀,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从而使人自发投入到永无止境的创造美的各项人类事业之中。总之,以上所述三种不同层次的旅游审美体验,使旅游者凭藉“无限的交流意志”,在旅游审美活动的不断循环中,通过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心理机制的交互作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悦耳悦目”突出感性功能与生理快适,“悦心悦意”突出认识功能与审美愉悦,而“悦志悦神则具有突破而不舍弃感性形象,探求理性内容与追求自由无限等基本特点,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表现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不断深化过程。2。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

38、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旅游审美客体具有自身的特点:广泛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自然景观江河湖泊、花鸟虫鱼;人文景观建筑园林、音乐舞蹈)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物象性就是物与象的融合,即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如具有审美属性的花)意味性:如面对梅花,毛泽东把它喻为耐寒的勇士和报春的使者.如人文景观:北京的长城、故宫,上海的外滩、南京路都是一张张舒展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不同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风貌。环境的制约性.3。旅游审美关系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主导性关系)。涉及两个方面: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目的地:指的是广袤的景观世界.景观在中国古老美学词典中,一般指山水.山-为阳,阳刚美;水-为阴,阴柔美,构

39、成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基础。如面对一潭碧水(科学认知分析水的结构;从伦理角度去论证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功用;但唯独审美眼光诱使人们从中发现美的底蕴,衍生出许多诸如“高山流水”、“小石潭记”、“平湖秋月”等。人与人,特别是旅游者与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精神享受、美食等)(二)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1。自然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本然的“物态”存在,但由于它进入了人类的文化圈中,并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美虽然不是人所创造的,但却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和灵性而赋予她的。“感物咏志“托物寄情“触景生情等这种表现关系。如孔子以流动不息的水比照活泼行远的智慧;以滋养万物的山比照宽厚无

40、私的仁德,从而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比德”之说。所谓“山水比德,则是人类首先赋予自然山水以仁和智等道德人格,然后再通过旅游从山水中获得道德启示。“比德观念的出现,将旅游审美引入到修身养性的路途,变成道德情感追求的满足。这种乐山悦水的方式实际上已经蕴含着哲学思考的契机与伦理功利的意趣,是在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中给外在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仁德品格德性,将自然人格化了。因此,中国人在静观自然景观时,十分强调“以心照物”,仅注重外在的美,而且特别标举内在的品.即对象的内涵和精神.如中国人喜欢四君子图: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等,都是以自然物的特性比拟君子的高尚品质来勉励自己等。自然

41、美无疑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形式与变化韵律之美,只有当自然的物态形式和变化韵律与旅游审美主体的生命韵律形成某种“同构”关系时,这种物态的自然才能获得审美的文化价值。自然界是广袤浩瀚的,以其为载体的物态旅游审美文化具有无限的意义.2.人文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人文景观审美文化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这种定向性通常反映在特有的历史文化意味和社会风情之中。我们主要从功能(作用、用途)、造型(形状)、质地、色彩、结构等方面解读。(1)人文景观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北京猿人反映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2)人文景观是历史的承载圆明园废墟,遵义会议会址(3)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的标志北京的天坛; 岳阳楼-就因为与

42、文化活动的联系而闻名于世.(4)人文景观是社会观念、信仰的体现(5)人文景观是民俗风情的载体-外地人想体验北京的四合院,北京人想体验外地风情,如上海的石库门的生活风情等(三)旅游主体审美文化考察1。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1)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中国有句古话:“文因景成,景借文传”,有所谓的“山以贤称,境緣人胜.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伦理文化。(2)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的印象表现;而西方人的旅游审美则集中于风景对象的如实描写,强调再现。(3)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而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及光感、

43、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2.美、英、法、日等国审美文化特征思考题:1。为什么说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根本性因素是文化?2.怎样理解旅游观念文化?试述中国当代旅游观念文化的特征。小结:旅游文化学教案课题(章节)第三讲:旅游山水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人类对山水的认知过程中,人类对山水所表现出的审美观点,理解山水文化的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著名名山大川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理念难点:山水文化自然表象下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学时及师生互动设计:1.方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辅以多媒体。2.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一、人类对山水的认知与审美(一)对山水的认知山水: 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

44、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山水与文化: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型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1.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1)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 :中国位居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深入大

45、陆腹地,背山而又面海,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位置十分理想.帝王将相崇神的祭祀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山水景观的建设和开发.(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4)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二)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我国自然山水的审美历程:我国对自然美的认识进程,大致包括“致用”、“比德、“畅神”三个阶段. “致用”:产生时期:春秋战国之前的漫长时期, 人类用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比德”:产生时期:春秋战国,将自然山水的品性

46、与人的道德精神联系起来,从道德的角度寻求人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上的契合之处.“畅神:产生时期:魏晋南北朝,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不再增添道德或想象的内容,人们以超脱的心胸面对山水,欣赏自然本身千姿百态的美.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特征对自然美的欣赏更侧重于形式美。自然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激起人们的强烈的审美感受。 因此,自然美的构成最重要的是形状、色彩、声音、动静等形式美的因素.1。形象美 形态是指自然景观在空间上所显示的感性形式。“形态美”主要是指自然空间形象上的审美特征.“雄、奇、险、秀、幽、奥、旷、野”雄伟:雄伟、雄奇、雄浑,是大自然最为激动人心的审美形态之一.其巨大的空间形象,给人以崇高之感

47、。 “奇异”:奇异、奇特、奇怪。“奇”意味着高度的独特性,往往是一些稀有、罕见、出人意表、迥异于寻常的事物. “险峻”形状陡峭,山脊狭窄,悬崖深谷,峭壁凌空,构成险峻的景观.“秀丽”:是大自然最常见的形态特征。优美、恬静、柔和、秀丽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处在十分和谐的关系之中,身心处于完全的松弛状态,只有快感而没有痛感。秀美之境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处所。 “旷远”:旷,有阔、远、朗等含义。2。色彩美3。动态美4。听觉美:风声、雨声、泉声、涛声、鸟语、虫鸣,给人的是听觉的享受了.大自然充溢声音之美.大自然的声音是美妙的音乐。5。朦胧美三、山水文化的类型(一)名山文化名山型-审美观、价值观、历史观五岳名山:泰山、恒山、嵩山、华山、衡山宗教名山 :佛教: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 道教:武当山、嵩山、崂山、齐云山革命历史名山:井冈山、宝塔山1.名山文化形成的背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