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关切入高考判一判考点透视可遗传变异(2022江苏卷,T7)(2022浙江卷,T6)(2021福建卷,T5)(2021广东卷,T28)(2021山东卷,T27)生物育种(2022江苏卷,T13)(2021浙江卷,T32)人类遗传病(2022课标,T32)(2022山东卷,T6)(2022广东卷,T28)生物的进化(2022广东卷,T3)(2022江苏卷,T8)(2022四川卷,T5)(2021山东卷,T6)(2021天津卷,T4)对点排查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并非都能产生新基因,但却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2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缺失,不肯定导致基因突变。()3任何生物都
2、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4非同源染色体上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能实现基因重组。()5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肯定是三倍体。()6一个染色体组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7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和低温诱导获得多倍体原理全都。()8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育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9单倍体中不肯定不含等位基因。()10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中操作最简便的为杂交育种。()11若让植物细胞表达动物蛋白可接受诱变育种方法。()12先天性疾病不肯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也未必都是先天发生的。()13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人也可能患遗传病。()
3、14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均不含致病基因。()15假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很微小,则可认为种群已进化。()16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均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7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制造新物种。()18生物多样性的成因是生物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错因分析8.单倍体植物不结种子,因此用秋水仙素无法处理萌发的种子。,11.让植物细胞表达动物蛋白,只有将动物蛋白基因转入植物细胞。16.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经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4、。其次关链接高考想一想1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替换是否都会导致基因突变?答案提示若碱基对的变化发生在基因内部则导致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不导致基因突变。误读误会对教材中基因突变概念断章取义,认为只要是DNA中碱基对的变化就是基因突变,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引起基因结构的转变”。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与基因突变中“缺失”有何不同?答案提示前者是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削减;后者是染色体中某一位点上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转变。误读误会片面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中“缺失”碱基对就应当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其实变化只要是发生在基因内部
5、就属于基因突变。3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与基因重组中“交叉互换”有何不同?答案提示“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误读误会二者虽然都是染色体片段的互换,但是没有弄清互换的两条染色体的关系不同。4遗传病患者肯定携带致病基因?答案提示遗传病患者不肯定携带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特别遗传病。误读误会思考问题不深化,肤浅认为只要是遗传病就肯定携带致病基因。5果蝇(2n8)的一个染色体组、基因组分别含几条染色体?小麦(6n42)呢?答案提示果蝇:4和5;小麦:7和7。误读误会二者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在对应的染
6、色体数量上,基因组染色体组1;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基因组染色体组。6长期使用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加的缘由?答案提示使用农药前,害虫中已存在抗药性差异,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弱的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积累加强,从而害虫群体抗药性增加。误读误会不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其实抗药性突变在使用农药前就存在,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第三关仿真高考练一练1(2022山东潍坊一模)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基因突变C同源染色体分别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解析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不发生减数分裂(只发生有丝分裂),故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别。答案C2下
7、列有关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B所引起的变异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C均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D在光学显微镜下均不行见解析选项A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三种变异,均是由遗传物质的转变引起的,故均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选项B正确,这三种变异均是随机发生的,具有不定向性。选项C正确,可遗传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选项D错误,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答案D3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论哪种形式的育种方法,均会定向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和扩大选择范围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
8、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解析选项A正确,培育新品种过程中,人们会依据自己的需求,保留符合意愿的、淘汰不合要求的,因此是定向选择,基因频率也会随之定向转变。选项B正确,诱变育种既能提高突变频率,大大加快育种进程;也能产生新基因,扩大可选择范围。选项C错误,一般状况下,杂交育种进程缓慢、效率较低,并且培育出的是具有重组性状的品种,而不是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选项D正确,基因工程能依据人的意愿定向改造出新品种,而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出新品种。答案C4(2022陕西咸阳模拟)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
9、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育可获得该新品种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F1花药进行离体培育,仅能获得单倍体幼苗,不能获得AAbb新品种(Ab幼苗需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方可获得AAbb新品种)。答案B5育种工作离不开相关的生物学学问,下图为某育种过程的流程图,则下列有关该育种过程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恰当的是()。A过程为减数分裂,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过程为花药离体培育,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C过
10、程为染色体加倍,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该育种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涉及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解析过程为减数分裂,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过程为花药离体培育,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的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而不是体细胞,B错误;过程为染色体加倍,该过程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没有涉及基因重组,C错误;依据流程图可知,该过程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在流程图中涉及杂交过程(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加倍过程(染色体变异),因此该育种过程涉及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正确。答案D6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下列试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植株
11、A的体细胞内最多时有4个染色体组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2可抑制其纺锤体的形成C基因重组能够发生在试验和的过程中D植株C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全能性解析选项A正确,植株A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选项B正确,秋水仙素处理幼苗2,可抑制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选项C错误,试验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试验的过程中能够发生基因重组。选项D正确,花药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植株C的培育成功能够说明其具有全能性。答案C7生物学中的可遗传变异分为突变和重组。其中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发生变化
12、。下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图丙、丁、戊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B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C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解析图示甲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乙为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甲只能引起等位基因互换,不能导致戊状况发生;与交换前该染色体相比,丙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丁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戊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易位,故只有D项正确。答案D8据英国每日邮报2022年3月11日报道,英国科学家依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一并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B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供应了原材料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活在肯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群体D自然选择打算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解析选项A错误,恐龙与小型鳄鱼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之间的进化可能是相互影响的。选项B正确,突变为生物的进化供应了原材料。选项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生活在肯定区域的同种鳄鱼为一个种群。选项D正确,自然选择打算了生物的进化方向。答案A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