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2.04KB ,
资源ID:3957261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9572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乡村社会实践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乡村社会实践报告.doc

1、农村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当今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及分析:我们的报告共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留守老人问题二、留守儿童问题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四、农村治安问题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第一章 留守老人问题“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

2、要举措。跟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老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质量(qol)与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同时,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简称研究, 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对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以便采取措施为老年人

3、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一、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境1、劳动强度普遍较大中、青年农民原本是农村种田的主劳力,然而他们外出务工后,田地全部交给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迈力衰的老人们,本来应该坐享清福,可事实上,多数老人仍然是务农的主角,子女留下的责任田他们不得不去耕种。而大部分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按时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依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据统计,在农村,83的“留守老人”没有积蓄,80的“留守老人需要下地干农活。因此,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2、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

4、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操劳,往往使小病拖成了大病。子女一般也只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据统计,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高达61%。总之,“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3、管教孙辈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儿女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了老

5、人,老人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父母.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管教尺度难以掌握。加上祖孙之间代沟明显,使得许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冷漠等心理现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好吃懒做、弃学厌学。4、情感生活令人堪忧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许多子女都忽视了对父母的精神慰籍和关怀。留守在家的老人既要负担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小孩,安享晚年的心愿难以实现,心里失落感较大。打工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对老人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留守老人”来说,打击更大。加上外出子女平时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

6、成“留守老人”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老年人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和寄托,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心理上显得孤独无助.5、娱乐活动过于单调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大多年迈力衰、精力有限,加上农活多家务忙,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而且大多数农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实际意义的老年组织,老人们一般除了空闲时间看电视、聊天、打牌外就没有消遣的办法了。而一些老人甚至为了省电连电视都不看,也有些老年人家中电视都是由孙辈控制,所看的电视节目都是老人们不感兴趣的。6、安全隐患时有发生随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们社会面临的不仅是这些老人的赡养和照料问题,还有便是一些

7、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对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以及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子女少于同“留守老人”联系所致.此外,一些“留守老人因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二、农村“留守老人”的涵义及其原因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家庭模式日趋小型化的同时,有关“留守老人”的报道也频频见于报端,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留守老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据初步推算,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近2000万,“留守老人”现象已经相当普遍.那么究竟何为“留守老人?从20世

8、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受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工资偏低与工伤疾病使他们的家庭生活相对贫困,70%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包括进城学习、工作和定居)把父母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把这种由于农村人口迁移引起的特殊现象所构成的老人群体称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现,不仅影响到诸多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留

9、守老人”的大量涌现,原因不外三个:一是计划生育国策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农村家庭向小型发展,原来供养老人养老的家庭模型正在巨变,“银发浪潮已经到来.中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说,“留守老人是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沿海及大中城市流转。迫于生计或为了获得更好的求学机会,子女不得不外出务工或学习

1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的提高,东西部差篇二:农村社会实践心得报告农村社会实践心得报告寒假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开始开始展现自我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没有足够的经验,直接出来闯社会势必要吃很多的亏,但是我们在校园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要想得到更多的经验,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来进行社会实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国家

11、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全面发展型人才,并且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争做社会主义新青年。本着“了解农村,体验生活”的目的,我报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想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砥砺自己的意志;通过感受农村的艰苦生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性;通过不断地反省,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总之,一定要收获生活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经验.2014年1月4号,我们七个人(杨方益,宫明,宣继岩,周晓玥,李冬梅,李迎春,还有我)开始出发,坐上汽车,远离城市,东北乡村的景色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一眼望去,目力所及之处都是白的,庄稼地里已经看不见什么

12、农作物了,我们在车上的时候,几个农村的叔叔伯伯在谈论着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一个个眉飞色舞,我就在旁边认真的听着,观看着现场版的“东北电视剧,特别有意思,人人都说东北人豪爽,有啥说啥,直性子,一点没错啊,他们的喜怒哀乐真的可以从脸上看出来。汽车就这样行驶在乡村的公路上,我们面对着新的环境,一个个都特别兴奋,好像就一转眼工夫,我们的目的地大堡村,到了。一下车,暖暖的太阳就照在身上,虽然身上还是有点冷,但是看着大伙四处张望的眼睛,还有那好像使不完的精神劲,就觉得身上暖和好多.看天色,应该还有几个小时才天黑,赶紧找了个旅馆,我和冬梅住一个房间,简单休息之下之后,几个人趁着天色还早,赶紧到外面转转,熟悉一

13、下周围的环境。东北农村和南方不一样,这边农村屋子都只有一层,而且屋子面积很小,大概是为供暖来考虑的.可能这边新农村建设比南方要好,这里的屋子都是很整齐的建在公路两旁,看着很美观,比起南方农村的参差实在是好很多。拍完几张相片,和伙伴们边走边唠,一直在公路上走着,天色暗下来,就会旅馆休息了,这天晚上早早就睡了.5号是安排参观当地的宏信小学,当时也是为了不打扰小学生上课,就选了个星期天,学校不大,操场大的不得了,我们去的时候操场上的前面一点的地方还有很多没有清扫的积雪,听当地的人讲,这所学校是一个商人资助才建起来的,我们到处走走,没多长时间就逛完了,总体感觉这所学校还不错,在农村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已经

14、很不错了。下午没啥事,大家又忙着四处看看,毕竟向我们这些南方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北方的农村的。六号早上起的特别早,洗漱完毕,和其他人一起吃完早餐,就开始了正式的调查,我和冬梅调查的任务比较轻,一共就三家,第一家是个四十多岁的农民,第二家是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第三家是个单亲家庭(爸爸带着个十一岁的女儿),其中记得最深的是单亲家庭,爸爸生病在家,家里拿着低保生活,他女儿很懂事,当时我到他家的时候,他女儿正在写作业,她家里贴满了奖状,都是第一名,这位爸爸说他女儿跟着他吃了好多苦,他愧对自己女儿,非但没有给家里创造一个好条件,还有一身病,拖累了自己女儿,在我们跟他女儿谈兴的时候,表现得很成熟,一点都没

15、有一般十一岁女孩的任性与调皮,很懂事,她说,现在就想着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医生,爸爸的病治好,当我问到学校里老师和同学对她咋样时,她说老师对她特别好,经常为她单独补课,而且学校还免除了她的学杂费,校长还号召全校给她捐款,她说她很感激她的每一个老师还有同学,他们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在问到国家政策对家里影响最大时,她说是合作医疗,他爸爸本来是要花好多钱的,但是国家合作医疗减免了很多,不然家里条件更拮据。在临走时,不禁为这一家的遭遇感到同情,当然,我也看到国家的政策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激励了我,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就已经能够为着家里想了那么多,而我呢?已经是大学生了,有时候还向爸爸妈

16、妈撒娇,到现在竟有时候也把自己当做小孩,我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了?做完问卷调查以后差不多也到了 十二点多了,大家一起吃完午饭,开始统计问卷结果,整理好所有资料之后,就到了返程的时候了,这次社会实践就算是圆满完成了.据我们了解,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而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给予农村很大的帮助,像医疗方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教育方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再过几年就要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农业方面早已免除农业税,现在国家为鼓励农民种粮,还推出很多补贴,像农机补贴,粮种补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自己亲自了解了农村的各方面情况,有了深刻

17、的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我学到了很多,觉得现在确实要好好的读书,为着将来更好的回报祖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2/25唐玮璐篇三:农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农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作者:佚名在炎热的夏天我们迎来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暑期.为了体现我愿的办学要求与办学精神,我院特别在暑期位同学们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锻炼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思考、参与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这正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参与社会任务有助于我们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为我们毕业之后走向社会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转眼间一年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划上了

18、圆满的句号。回想在校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从起初的茫茫然到逐渐的适应大学生活,一路走来回望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显得那样歪歪斜斜?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我家住在偏远的小山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在我们那里主要以务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还有就是外出打工.我家也是一样,家里种了许多地还有枣树、果树等等,这些使得父母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因为我家离城较远而且家里又忙,要想去什么单位上去实践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主要实践任务就是在家帮父母干农活。当然锄地是我的主要工作。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上山锄地,一天要劳动七、八个小时,虽然我对这样的活已经习以为常,可是由于长时间在学校不锻炼的缘故

19、,起初这样的劳动强度几乎让我吃不消,几天下来不仅把我晒得黝黑,而且浑身上下哪儿都疼,可是我依然每天起得很早坚持着干活,想想父母这么多年每天都是这样过的,我受这么一点苦算什么呢?也正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我走过了那段日子,二十几天的务农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的只是一些简单、强度低的杂活儿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手掌上那些以前磨掉的老茧又厚厚的长了一层,我想这些都是我坚持不懈的见证,也是我收获的“知识”.其实把我的社会实践说的再狭义一点无非就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赚点钱,由于要帮家里干农活所以一直没机会,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我的赚钱生涯,也是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做的一件事捉蝎子。也许

20、对于城里人来说他们并不熟悉这一工作,但对我来说实在熟悉不过啦!因为这项工作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不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每天晚上我背着好几斤重的蝎子灯满汕头跑着捉蝎子,直至深夜两三点钟才回家睡觉,一晚下来那真是汗流浃背呀!这样的晚上我足足持续了12天,虽然是挺累的但是还好累有所值啊,我总共买了900块钱,这是我这学期的第一桶金。这学期回到家发现家乡最大的变化就是家乡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到处都在修路、铺桥。我想这正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也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力呀!所以我决定在接下的日子里去路工上当小工,虽然每天只有60块的工钱而且这是一项体力活还会很累但是我想这正是一次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我的工作是给石匠搬

21、块石和铲水泥,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8点,中途有两三个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每天和工人们在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也让我体验了一下当工人的辛苦和感受一下挣钱是多不容易啊!可是让我意外的是就在打工的第五天我不小心被石头压了手指,所以我的工人生涯只得提前结束了,虽然只有五天可我也赚到了300块钱,接下来的日子我只能在家养伤。在养伤这段日子里,父亲仍然在工地上干活,母亲会偶尔去锄地,生活变得无聊起来,我能做的只有家务了,每天帮忙做做饭,收拾屋子,下午的时候就带上书本去放羊,每天如此。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我的假期也渐渐完结,我的实践也算结束了,可是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的实践完成得很好而且我的假期相当

22、充实.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体魄重要的是更加锻炼了意志,在实践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我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只是其次,重要是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只要用心去实践,做什么多是有意义的,而且不论做什么都必须要有恒心,只要能见次那么再大的苦难你都会想办法去克服。我绝得我的实践内容很充实,它们锻炼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锻炼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更锻炼了如何为人处事的技能?假期终于结束了,在我们挥手告别了大衣的时候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学后我便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我希望在新的学期中我们能以崭新的面貌去把握在校的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我也希望在崭新的一天里收获更多新的东

23、西!当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价值观摘要: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观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价值观状况,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 价值观一、农民的“现代价值”取向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农民的现代性在生长。但在现代性生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过激的心理倾向,并由此引发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生态失衡。1、农民的发展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生活不再围

24、绕着低层次的生存价值,而是有了更高的价值追求发展.然而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中国农民又陷入了一个迷茫和困惑的阶段。在对城市生活的追随中,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同时也正在失却旧有的乡村和谐文化、生态自然环境与生态人生。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发展就是经济的增长,就是城市化;就是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就是建楼房,买各种电器甚至家庭轿车。为了这样的生活,农民付出了很多。现在,他们很多人在城里建立了一份家业,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障,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并不安定,很多人的内心充满了危机和不安定感.30年间农村的经济确实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5、。但是今天农村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牺牲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和谐,降低了农民生活的幸福感。任何社会发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然而并非任何代价都是不可避免的,许多问题其实只是人的观念问题.当中国农民普遍处在追求生存价值的阶段时,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强的紧迫性。但是当温饱已经解决,并开始寻求发展的时候,社会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态性和整体性就显得更为重要.2、农民的劳动与财富观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的价值观顺应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但问题是,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自上而下都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以至于在生态等各方面都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其实,不只是农民,在社

26、会转型的今天,物质需求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需求形式,人的精神需求对物质需求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物质需要满足的程度成为人的尊严、荣誉和价值评价的标准,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程度成为个人社会价值与地位的尺度。3、农民的消费观目前,农民消费的重心一是房子,二是孩子的教育.房子永远是农民在农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赡养老人是花费最少的。大多数农民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愿意为父母付出.这就造成了今天农村的经济繁荣与老人的凄凉晚景形成鲜明对照的状况.在现代农民的消费中,生活本身隐退了,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消失了。我们再也看不到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现代人自我实现的价值与意蕴,相反看到的只是传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

27、畸变,无论是对子女的培养还是家庭资产的购置都充分体现出一种外界物质的攀比和炫耀.这是受现代物质消费主义影响的结果。现代性将人的“欲望”合理化为人的本质,使人沦落为欲望的奴隶.这种异化消费方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本身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它带来了环境的恶化、人的心灵的困境和精神的匮乏,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失衡与对抗。二、中国农民的价值取向导致的生态失衡农村的生态已经失衡了。这个生态不只是自然坏境的恶化和农作物的非生态化,人的生活空间也受到了现代化的挤压,乡村文化日渐衰落,农民的身心也已经失衡。1、环境的恶化为了发展,农村引进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使土壤和水

28、资源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为了发展,农田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也使空气、水、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居的小环境是越来越讲究了。人们用上了自来水,使用各种家用电器,有了比较卫生的厕所。很多地方也就此谈论农村的生态化。而事实上,这些小环境的变化与工业和农业的污染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农民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对生态这样的词也很陌生,但他们并非没有生态意识.苏北地区的部分养殖户就自觉地用一半的水养殖,用一半的水来生长水草,有很多农民留出一块水稻地,用很少的化肥和农药低产量生产,留着自己吃,或是吃隔年的粮食,减少农药对自己的伤害。但是他们不可能在所有的土地上都这样生产,像他们要到污染严重的企业

29、去打工一样,经济的至上性是农民自觉而又无奈的选择,整个社会先发展后治理理念的践行,是一种政治方向和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根本的价值观导向.2、生活方式的扭曲最能体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就是他们的村落居住方式.然而旧有的村落生活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变。村庄的劳动力外流,落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乡村日益空巢化,缺了往日的生机,没有了安全的保障,老人和孩子的内心都缺乏安全感,家庭的温馨与欢乐也越来越少。所有这一切的变化除了经济收入的增加外,基本上是不愉快的,但农民似乎没有选择。生活的变化必须如此,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为了不停下发展的步伐,为了顺应历史的城市化潮流,一切都显得如此顺理成章。但发展是为了什么,拥有了温饱甚

30、至是小康生活以后为什么还要急于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的应然模式到底在哪里,这些,农民们还来不及思考,也没有能力思考。3、农民身心的失衡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苏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体质也有了提高,但是疾病的发生率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特别是重大疾病。这些疾病大多来源于环境的污染,来源于食物和饮用水,来源于劳动对身体的严重透支,来源于生活带来的各种精神压力,来源于身心的失衡。不仅是农民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们的精神也处于困顿之中。无止境的物质消费的攀比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城市的物质文明是农村人永远难以期冀的追求和梦想.但当用尽全力购置了大量的物质消费品以后他们发现生活其实依然

31、一无所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也许并非是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贪得无厌,是来源于社会阶层的差距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阶层的巨大差距使人们努力向上层社会攀登,或者说至少要保持原有的水平.而激烈的竞争迫使人们对此必须保持相当的努力程度,把人生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用来提升或维持这样的社会层次。三、走向生态文明的价值构想1、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后发展国家一直以来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选择与困境。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似乎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而事实上,两种文明之间内在的人本关怀是一致的。现代文明突出人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生态文明提倡人与自然的平等,从根本上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两种文明对待

32、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差异,从根本上源于对人以及人的生活世界理解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结构、制度体系和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通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问题不单纯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是社会制度问题.恩格斯在谈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说过:要实行这种调节,仅有认识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现代社会对人和人的生活的根本观念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与此相应,在制度层面充分相信和利用市场的作用,鼓励竞争和社会分层,造成社会阶层的巨大差距和极大

33、的社会不公。这种社会结构、制度体系和价值观使得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都背离了人本身,远离了生态文明.生态价值观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整体,关注人的根本福祉。因此,调整现代价值观,实现向生态价值观的转换,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一是改变现行的生产模式和社会组织,实行稳态经济,重新思考工业化的生活方式,采取一种较分散、放慢增长速度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二是需要改变生产、消费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消费价值观和需要价值观。2、对传统文明的传承传统是创新的源泉.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必定伴随着文化的重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将成为我们重建生态理念的再生

34、资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对自然的驾驭和统领,但同时又不是盲目和破坏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大自然是无私的,我们人类要尊重自然界的完美,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是基于对自然的尊重而形成的一种高度的、超越物质享受的民族自觉,是对自然存在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动物性是人先天就有的,文化性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现代物质文明把物质生产及消费放在人类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一味追求消费享乐、无限膨胀的本能文化,由此导致了人的文化性的丧失。弗洛姆指出:“食欲是与生俱来的肉体机能,而内在的良心则需要人和原则的指导,这只有靠文化的进步来促进。所谓“

35、靠文化的进步来促进”,最根本的是要变革现代本能文化,代之以张扬人性、充实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文化.3、在农村建立“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所谓“低消费,就是要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反对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生活方式。所谓“高福利,就是使人们感到生活的安全和稳定,过有体面、有价值和尊严的生活。人类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消费;人的消费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幸福感,而不是用来满足贪欲。今天农村经济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农民的消费欲望大大地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水平,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与身心的严重失衡,形成了表面的物质繁荣和实质性精神生活的贫困。因此,应指导农民建立“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参考文献】:1汪劲新农村建设:环保立法与执法模式的合理选择 m中国环境资源 法学评论,2006。2丁关良中国农村法治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