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路 【综合管廊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兴隆122路综合管廊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路西段等九个项目指挥部二O一六年五月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路 【综合管廊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章编制说明31。1编制依据31.2编制原则31.3编制范围4第二章工程概况42。1工程地理位置与规模4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62.2。1气象62。2。2水文6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7第三章施工资源准备103。1人员组织103.2特种作业人员113.3机械设备113。4供电133。5
2、施工顺序13第四章工期及工期保证措施134。1计划开、竣工日期134。2工期的保证措施134。2.1施工技术方面134。2。2工程材料方面144。2。3工程管理144.2.4安全生产15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案155。1总体施工工艺流程155。2施工准备185.3测量放样185.4土方开挖及边坡工程195.5钢管泄水孔205。6支护施工及专家论证215。7基坑排水235。8基坑开挖防护245.9基坑回填25第六章工程量计算28第七章基坑工程监测287。1监测目的287。2监测要求287.3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30第八章基坑施工应急预案338。1基坑渗水338。2基坑倾斜338.3基坑起鼓338。4土体
3、滑坡348。5支护体系破坏348。6 汛期施工348.7高空坠落35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35第十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3610。1安全生产3710。2夜间照明及措施3710。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3810.4文明施工38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路综合管廊施工图。2、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路道路施工图。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创新转化园道路工程(兴隆122路)。4、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
4、12)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1997)1。2编制原则在项目组织构建之上立足于专业化,选调具有施工经验并且有这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质量把关以及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等直接对业主和企业负责。1、选用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本项目的施工.2、进场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测试仪器状况良好,优化配置,测试仪器先进、高效实用,以保证本工程的工期和施工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3、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等方面立足规范化,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施工有序高效进行。4、在施
5、工期间重点保证安全操作的可靠性,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和信息的优化,实现造价、工期、质量目标效果,严格成本核算管理制,降低成本.6、采取“四新”技术,结合工程特点,积极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7、在环保、水保方面将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水保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相关条款的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区的环保、水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8、做到文明施工,搞好施工区与生活区的环境卫生。1。3编制范围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路综合管廊主线桩号K0+028。526K0
6、+875,总长846.5m,设计在兴隆122路K0+358。071处南北管廊支线共56m。深沟槽段主要为K0+028-K0+040,平均挖深8米,K0+240-K0+480段平均挖深10米,K0+660-K0+875段平均挖深13米.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与规模兴隆122号路综合管廊设计范围:综合管廊桩号K0+028。526K0+875,总长846。474m。本项目位于兴隆122号路道路绿化带下方,道路红线宽度40m,综合管廊敷设于道路南侧8m绿化带内,平面布置沿实施道路中心线方向由西向东,综合管廊中心线与实施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17.5m;管廊竖向设计基本沿用道路纵坡走向。管廊位置属
7、于山区,周围地面除K0+416K0+451。6(24号电塔)、K0+760K0+780(23、25号电塔)段落存有高压电塔外无其它任何构(建)筑物,其中K0+416K0+451.6处高压电塔距基坑开挖线最近点35。3m,K0+760K0+780处高压电塔在道路北侧。经前期施工探明,综合管廊基坑开挖范围内地下无任何管线及构(建)筑物.本项目综合管廊为双舱断面,南舱承纳电力电缆、1根DN300配水管及1根DN600输水管,北舱承纳通信线缆并预留1根DN600中水管和1根DN800中水管位。双舱断面净空尺寸为2。6m3。0m+3。6m3.0m.主体结构顶底板及侧墙壁厚0。35m,中墙侧壁厚0。25m
8、。管廊材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管廊南舱检修通道宽为1.0m,管廊北舱检修通道宽为1.2m,高于结构内底(即设计底高程)10cm,检修通道两侧作为排水通道.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规划如下图:综合管廊总体纵断面设计图如下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2。2。1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
9、。3,极端最低气温5。9.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2.2.2水文1 地表水1)地表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本报告路段区段地表水主要为老旧鱼塘积水、农田排水灌溉渠水。分布如下:鱼塘: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农田排水灌溉渠水。灌溉沟渠: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2)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拟建道路场地环境类
10、别为类,路段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 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本次勘察未发现上层滞水、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但随着大气降水的增多及施工环境的变化,场地低洼地段可能会分布有汇聚于人工填土层内的上层滞水,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在道路施工时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下部可能分布有赋存于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该含水层地下水富集规律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地方可能形成富水块段。在道路施工时若发现有赋存于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应对其水
11、位、腐蚀性等指标进行补充测试。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平水期46月,丰水期79月,其余月份为枯水期。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处于成都坳陷盆地南部,西距南北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70km,东距北东走向的龙泉山褶皱带约18km。成都坳陷盆地呈北东35度方向展布,受喜山运动的地质内力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褶皱带相对上升,成都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积地层,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形成目前的冲积平原地貌。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的地块。地层结构场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
12、lp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场区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地层。现根据场地地貌单元及沉积年代先后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稍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细砂、建渣及弃渣碎块石,硬杂质含量约3040,该层局部地段分布。素填土:灰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混约少量卵石组成;顶部0。3-0。7m含大量植物根系等有机质,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可塑为主,受轮换耕种、季节灌溉水的影响,含水量变化较大。最大厚度约1。2m。2、分布于鹿溪河一级阶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其主要土层如下(1)粉质粘土(可):灰黄、
13、黄色,可塑为主,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湿饱和。分布不连续,部分地段含少量卵石。(2)粉质粘土(软):灰黄、黄色,软塑为主,部分地段受有机质浸染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很湿.分布不连续。(3)卵石:灰黄色、褐黄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湿饱和。松散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8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及粘性土,含量约4045。稍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10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3040。3、分
14、布于浅丘地貌主要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其主要土层如下:(1)粘土:褐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可塑为主,局部为硬塑;湿。分布不连续,为膨胀土.(2)含粉质粘土卵石:灰色灰黄色,由岩浆岩及少量变质岩组成,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8cm,卵石以强风化为主,个别弱风化,卵石中混不等量黄色的粉质粘土,含量为2545。以透镜体或层状分布于局部钻孔基岩顶面,厚度约为1.65.4m。3、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质泥岩砂质泥岩:暗红色为主,局部夹灰色条带。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上部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中充填黑色氧化物膜.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条带等.胶结状态普
15、遍以泥质胶结为主。岩层产状约为12014058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1)全风化砂质泥岩: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呈粘土状,遇水泥化,夹碎岩块,用手可捏碎。(2)强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浸水后可掰开。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局部夹一定厚度的中风化砂质泥岩.(3)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较软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呈短柱状或长柱状,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
16、甲可刻出印痕。干钻钻进困难,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RQD约为507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局部夹一定厚度的微风化砂质泥岩.第三章 施工资源准备3。1人员组织 针对该综合管廊深基坑开挖的技术特点、难点,选调公司具备该类工程丰富施工经验的队伍组织施工,选调一名项目副经理主抓生产,抽调测量、试验、质检、安全等精干人员作好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控制工作.项目管理人员组织机构如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试验员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打井组泥水组搅拌桩组喷面组土方组外架组3.2特种作业人员劳力组织布置由公司工程部配合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依据施工进度要求的劳动力计划报表,选拔组织熟练程度高、能信任分项
17、工程质量要求的技术工人,及时办理劳力进场和退场,并作好施工现场新工人的进场三级教育。劳动力可按照施工情况分批进场,并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作业人员安排见下表:序号工种工人数量备注1土方组15人负责机械挖土、运土。2喷面组8人负责护坡喷面作业。3泥水组4人负责清土、排水沟、截水沟施工,抽水等勤杂工.4外架组6人基坑周围防护栏杆、上下通道施工.5电工、电焊工各2人施工用电、焊接3.3机械设备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清单见附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功率单位数量1挖掘机260台42挖掘机120台13空气压缩机LW22-8台14电焊机BX1-500-120KVA台25柴油抽水机25KW台26
18、喷射砼机JW15010KW台17钢筋切割机JQ4013KW台18钢筋调直机GJ14/43KW台19钢筋弯曲机GJB740B3KW台110水准仪WILDNA2台111全站仪拓普康台112污水泵50mm台1513高压镝灯3000W盏814柴油发电机200KW台215自卸汽车20t部403.4供电 施工电源采用两台200KW的柴油发电机供电(1台备用),发电机台班按时计,主要用于基坑降排水施工、喷射混凝土加钢筋网护坡、夜间照明施工。3。5施工顺序 基坑开挖前先在坡顶修筑好截水沟等排水措施,然后分段施工综合管廊.计划分三段(K0+028。5K0+300;K0+300K0+600;k0+600k0+87
19、5)同时施工.第四章 工期及工期保证措施4。1计划开、竣工日期 综合管廊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5月10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9月21日,施工总工期135日历天。施工中遵守合同内容,参照业主的总体安排和招标文件有关精神结合现场情况,精心准备、精心施工、严格按照业主要求的工期完成工作任务.作好工前与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材料、机械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制定满足工期各工序流程的合理的实施性计划,制定确保工期的措施,实现该工程施工合同工期,优质的完成该完的合同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兴隆122号路综合管廊施工计划横道图序号工程项目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时间(日历天)2016年5月2016年6月2016
20、年7月2016年8月2016年9月1施工准备2016/5/102016/5/1112基坑开挖及防护2016/5/112016/8/10913管廊主体施工2016/5/132016/9/151254管廊防水2016/5/272016/9/171135基坑回填2016/5/302016/9/211144。2工期的保证措施4。2。1施工技术方面 1、要求工程技术人员领会设计图意图,特别是工程细部几何尺寸、高程等,避免返工延误工期。2、工程正式施工前,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和施工工艺操作培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技术标准、施工技术、检验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保
21、证措施、施工组织程序和主要机具设备使用性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加快施工进度。 3、抓好施工测量工作中平面、高程、宽度控制,建立自检、自查、复核闭合制度,防止轴线、高程错误导致返工. 4、加强质量控制,特别是原材料质量控制,要求质检人员按规范要求加大巡视检查,杜绝工程产品出现不合格现象。 5、采用合理的施工顺序安排,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适时流水作业,节约工期。 6、责任工长、工长应坚守工作岗位指挥施工,遇疑难问题应请示监理、业主、设计等。4.2。2工程材料方面 1、按工程要求和工序工期,事先作好材料准备计划,从进场即开始备料,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合格的工程材料的供应。 2、在技术人员
22、的指导下,预制构件等半成品必须超前布置,安排生产加工.确保工序顺利按期实施,决不允许因材料未到位拖延工期,打乱进度计划.4。2。3工程管理 1、项目部严明劳动纪律,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综合素质和协调工作,树高度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决不允许工作现场无工长等不良现象发生。 2、施工中充分发挥机械施工能力,凡能用机械施工的地方都应用机械施工,以便提高工效,满足工期,做到施工、现场交通组织两不误. 3、把工序工程落实分解到人,并以内部责任状形成签约,确保工期实现.4。2。4安全生产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专门安全小组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严格执行“三级安全生产的交底”制度。第五章
23、 主要施工方案5。1总体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留预留土层人工清理. 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确保周围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基础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分段施工,放坡明挖台阶加网喷砼、素喷砼的方式施工。首先清除路面标高以上的土体,降低基坑深度,确保基坑的安全,然后开挖基坑.基坑边坡大部分采用分二级台阶方式从基坑底往上,第一级边坡坡度为1:0。75(风化岩层)1:1.25(土质边坡)高度5米,台阶2米宽,第二级边坡坡度为1:1.25,高度5米。第三级边坡
24、坡度为1:1。5,高度小于5米。具体分段边坡情况见下图。(因K0+560K0+660为填方地段,本次方案不对此进行描述)图 例5。2施工准备1)、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对图纸中的不解问题及时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单位联系。2)、根据基坑支护方案,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地下管网及障碍物、场地供水、供电情况及运输道路条件,查清场地周围管线性质、平面位置及埋设深度.3)、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场地,确定设备安放位置.4)、根据图纸及设备放置场地,安装、架设施工用电设施及水管.5。3测量放样1)施工测量依据根据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坐标点与水准控制原点进行引测。根据设计要求及设计图纸
25、规定的道路工程坐标点,进行测量放样的坐标计算。以招标文件及图纸技术规程的要求,以及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作为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标准。2)平面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全站仪对设计院提供的坐标基桩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以便确定基桩的可靠性.如果复测后需要调整,必须将调整值书面报业主、监理和过控,获得正式批准后方可使用.根据设计中心线要素,采用全站仪测量复测中心线和工程结构控制桩的相对位置;采用极坐标法投设道路中心点(线)的坐标及测量控制桩。投点、放样时,必须有两个控制点作为后视点。3)高程控制根据设计提供的水准原点,按照设计规范加密引测临时水准控制基准点(部分与轴线控制点合用),标高测量遵守
26、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在案.临时水准控制点的设立,对利用轴线控制点的水准控制点,先进行复测闭合(每个点必须经过两个以上永久水准点的校核),经监理认可后再进行加密。根据道路两侧的高程控制基准点,使用水准仪往返水准测量,引测道路施工标高控制点。5。4土方开挖及边坡工程首先根据土质情况测量放线出基坑边线,然后机械进场进行分层开挖,每层开挖高度2m。开挖时应先从基坑中部开始开挖,两侧边坡预留50-100cm在修坡时再开挖到位。拟采用4台掘土机同时作业,20台自卸汽车配合将土方运至弃土场(弃土场距施工现场16公里)开挖程序:1、测量放线分段、分层、分区开挖排降水留预留土层人工清理。挖土要
27、注意以下环节:(1)测量控制: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放线,设置临时控制桩(间距40m),放出基坑挖土白灰线;上部边线、底部边线和水准标志,作为挖土的控制依据。施工中,我们将配专职测量员经常进行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测量,以利指挥施工。(2)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机械开挖到控制标高上300mm时改为人工清土,以避免对地基土的挠动和损坏桩基。(3)基坑开挖,应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基底的标高测量点的距离宜3m,以防基底超挖.如出现超挖,应采用经设计单位同意的补填方法填补。(4)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28、(5)为避免基坑出现塌方事故,除在雨天采用花纹雨布覆盖保护还没喷砼或所喷砼还没凝结的边坡外,禁止坑顶边线附近大量堆载或重型车辆经过。5。5钢管泄水孔安装泄水孔主要目地是将边坡中残留地表水及地下水通过泄水孔排出,避免边坡因被水长期浸泡而产生膨胀或塌垮。泄水孔安装要求:对岩质边坡,泄水孔应布设在裂隙发育、渗水严重部位;泄水孔长度应大于200mm,外倾坡度不小于5%,间距为2-3m,按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于地面200mm,在有渗漏严重部位应对泄水孔进行加密处理,泄水孔进水侧应采用土工布包裹,并设置反滤层或反滤包.反滤层厚度不小于200mm,反滤包尺寸不小于200200200mm。示意图如下
29、:5。6支护施工本工程边坡支护分两种方式,土质边坡采用全坡挂网(6.52020cm)喷浆,喷射混凝土为C20细石混凝土,厚度10cm.中风化页岩边坡采用素喷C20细石混凝土护面。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做动力,将水泥、大砂、石子、水配合的拌合料,通过高压管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硬化而成.依靠高速喷射时集料的反复连续撞击压密混凝土,与混凝土、砖石、钢材有很高的粘结强度。当与钢筋网联合使用可很好的在结合面上传递拉应力和剪应力,能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承载力,加强整体性.钢筋网片安装:1、铺设钢筋网片前将边坡人工修坡,尽量平整、干净,。2、施工中按2020cm间距绑扎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用30c
30、m长U型钢钉固定,间距100100cm。3、钢筋网片要垫好保护层,保护块纵横间距控制在100cm以内。4、同时布置好50钢管泄水孔,间距2米梅花形布置,最后喷射10cm厚C20细石混凝土.钢筋网片示意图如下:混凝土喷射的主要方法及要领:1、喷射混凝土前必须将钢筋上的泥土、杂物等清理干净。2、喷射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3、混凝土喷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4、混凝土喷射完毕待终凝时,采用草包或麻袋布进行覆盖保养.5、喷射混泥土时每10米预留2cm沉降缝,沉降缝用沥青封堵。注意事项:1、喷射混凝土时控制混凝土水灰比0。4,保证喷射表面平整,呈油量光泽、无干斑
31、、不流淌。为减少回弹量,喷射时喷嘴垂直于坡面,距离控制在0.8-1m,自下而上进行,一次喷射成型。2、当喷射达到一定面积是,及时进行压光找平。3、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每隔2小时在混凝土表面喷射一次水进行混凝土养护,防止表面出现裂纹及空鼓现象.4、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混凝土试块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50m3混凝土留置一组试块,以便进行施工记录的存档.5、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6、喷射机、水箱、风管、注浆罐等确保密封性能和耐压.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等有无磨薄、击穿或松脱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7、处理机械故障时,必须使设
32、备断电、停风。向施工设备送电、送风前,应通知有关人员.8、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必须紧按喷头,疏通管路的工作风压不得超过0。4 MPa。9、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正进行施工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头和注浆管前方严禁站人。 10、喷射做业应及时,土方开挖完成时应尽快进行坡面防护工作。10、防尘:a。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采取综合防尘措施:b.在保证顺利喷射的条件下,增加骨料含水率;c。在距喷头34 m处增一个水环,用双水环加水;d。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采取防尘措施降尘;e。 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采用个体防尘用具.5。7基坑排水本工程在坡顶开挖线外侧5米位置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可将坑外
33、水源断绝,但由于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影响较大,土体含水量高,容重大,受扰动后强度降低很多,为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底两侧坡脚位置处修筑内空3030cm排水沟,排水沟间距25米至50米修筑内空50*5080的集水井,用7.5KW潜水泵将集水抽排到基坑顶上的截水沟排放到鹿溪河。基坑排水示意图排水沟、集水井土方开挖采用微型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作业,底部素土用打夯机夯实.密度必须大于90。沟(池)底全部采用单砖进行砌筑施工:本工程采用红砖砌块,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场合格证明及试验单,中小型砌块尚应说明制造日期和强度等级。砌筑前所用砖必须浇水清洗干净,砌筑砂浆采
34、用M10水泥砂浆.砌筑砌体的每一层砌块时,可直接坐浆砌筑;砌体顶面用砂浆抹平,以防止地面水冲刷和渗入.最后用水泥砂浆进行抹灰。5.8基坑开挖防护 1)、在开挖坡顶边线外侧2m处设置钢管围挡,围挡高度为120cm,立柱间距为200cm,横杆采用双排钢管进行锁链,并布置安全防护密集网.防护栏杆刷红白相间安全警戒色,示意图如下:2)操作人员通道采用48钢管制作,梯梁、立杆、栏杆均采用单钢管,踏步采用双钢管旋转扣件连接,做法见下图。专家论证意见及结果:5.9基坑回填综合管廊土建完成后,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5%才能回填.回填工作沿管廊两侧对称分层均匀回填压实,禁止随意堆填,台背回填压实度90
35、(重型击实 ).顶板表面覆土时避免大力夯填,顶板及侧墙外1m范围内采用人工回填,用小型蛙式夯实机进行夯实,其余部分采用12T压路机分层进行夯实回填。对于设置在地下水地区的管廊应养护期过后立即回填.管廊回填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的规定,已建好的管廊必须及时回填覆盖,严禁长期暴露.根据地勘报告,路基地下水位为0。504。8米,水位线起伏与地面起伏基本一致.综合管廊两侧工作面狭小,压路机无法碾压,人工夯实压实度难以达到90,故按1:0.75开挖的沟槽段回填按天然砂卵石考虑,管廊两侧至管廊顶面标高部分采用连砂石回填,人工或小型打夯机夯实,综合管廊顶面标高以上以合格土参
36、照道路分区压实标准以小型夯机进行回填压实,管廊顶面1m覆土深度范围不得进行震动夯实。按坡比1:1.25开挖的基坑应以合格土参照道路分区压实标准回填.土质边坡回填前先将两侧按1。62m开挖出台阶再进行管廊回填。风化岩边坡范围:K0+028。256K0+040土质边坡范围:K0+040K0+240、K0+480-K0+560、K0+860K0+857三段,土质边坡回填断面如下所示:第六章 工程量计算根据土方开挖断面计算得出工程量如下:桩号挂网喷喷C20混凝土支护钢筋素喷C20混凝土(m2)土方开挖(m3)石方开挖(m3)K0+28.526-K0+040119.61854146。3836485K0+
37、040-K0+2401952。830267354.19393350K0+240-K0+4806327。831304K0+480-K0+560813。712612250.340911206K0+660K0+764。5382814.14361949512733合计5700.288353573。52705333345第七章 基坑工程监测7。1监测目的为了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和本工程地下结构的顺利进行,应该及时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信息,以求事先掌握基坑开挖的影响情况,为地下施工提供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范规定和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施工监测工作
38、的要求对以下各方面进行监测:1)、边坡侧向变形.2)、基坑周边沉降。7。2监测要求1)、基坑监测应委托经验丰富的单位实施,监测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周围环境特点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得到建设、设计及监理方的认可。2)、开挖 ,用对周围环境作一次全面调查,记录观测数据初始值.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情况下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及其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应增加监测频次.边坡支护完成后,可逐渐减少观测次数。3)、监测数据一般应当天口头提供给监理单位,每日填入规定的表格提供给建设、设计及监理等相关单位,挖土至坑底时应增加监测次数。4)、每天的数据应整理成有关表格并绘制相关曲线,并每23天提供一次,如位移沿深
39、度的变化曲线,位移计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5)、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施工工况描述。6)、监测人员对监测值的发展和变化应有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通报监理,提请有关部门注意.7)、工程结束时应有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应包括全部监测项目,监测值全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相应的工况、监测最终结果集评述.8)、本工程支护的水平位移控制至为30mm,每天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不超过3mm。本工程水位变化预警值:500mm、天。地面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累计沉降为30mm,每天不得超过3mm。9)、仪器配置及警戒值序号监测项目埋 设仪标名称测 试设备型号测试精度警戒值1边坡侧向变形观测点拓普康全站仪分辨率:2累计30
40、mm每日3mm2坑外地下水位PVC水位管钢尺水位计精度:1mm变化幅度:500mm/d3基坑周边沉降观测点DSZ水准仪同上累计30mm每日3mm7。3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1、测点埋设观测网采用方格形网络,边坡体上的观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不少于5个,观测点间距为1530m,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上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监测点在挖除表土后开挖一0.5m0.5m的孔约80cm深,用钢筋砼浇注底盘至地面,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
41、为监测基点。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观测点埋设完毕后,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测点埋设在边坡开挖前完成。2、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a、在开始监测前,用全站仪对各测点反复测量多次,待数值稳定后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坐标值,以后每次测量时用全站仪测出各个观测点的即时坐标,记录在专用观测表内,与初始坐标相比,计算出累计位移量.前后两次累计位移量之差,即得前后两次的位移量。观测结果当天处理,按规定格式报监理、业主和施工方,根据实测结果及时提供边坡顶时间水平位移曲线b、在开始监测前
42、,用高精度水准仪对各测点反复观测多次,待数值稳定后取平均值作为初始高程值,以后每次测量时用高精度水准仪观测高程的方法测出各个观测点的高程,记录在专用观测表内,与初始高程相比,计算出累计沉降量。前后两次累计沉降量之差,即得前后两次的沉降量。观测结果当天处理,按规定格式报监理、业主和施工方,根据实测结果及时提供边坡顶时间沉降曲线。3、监测频率观测时间应根据位移速率、施工现场情况、季节变化情况确定,施工其间每二天一次,雨季每天一次,暴雨之后连续观测三天,在边坡顶沉降位移加速期间和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时逐日连续观测。4、观测数据整理每次外业观测结束后按规范进行内业整理,按时提交监测成果资料。(5)、观测数
43、据应用边坡变形按一级边坡控制,边坡变形的预警值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累计值大于30mm,日均位移速率大于3mm/天;当坡顶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出现预警值后,监测人员应立即向建设方、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汇报,以利各方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5、支护结构沉降和位移观测按要求在支护结构顶部设置观测点,观测要求与方法同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6、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状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1)、边坡地表有无新
44、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2)、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楔形体有无滑动现象;(3)排水沟、截水沟是否畅通、排水孔是否正常;(4)、有无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的渗水量和水质是否正常。7、裂缝监测(1)、测点设置: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人工巡视中在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人工巡视发现裂缝后及时埋设(12天内完成),测点间沿裂缝的间距以2030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边坡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缝)。(2)、埋设要点: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
45、定土体内开挖一个2030cm大小的洞约50cm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0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3)、测试要点: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该数据作为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8、地下水位通过预先埋设的水位管,用水位计进行观测.观测的目的是了解土体的渗透性,掌握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测量方法:用水位计进出观测,将测头缓慢放入水位管,当二次仪表的蜂鸣器鸣叫时,表明测头已放置水面,此时应反复试探,直至找出正确的水位.测量长度换算处地下水位深度。基坑施工前日应进行3次以上的自然地下水位观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