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决赛)学校名称: 西华师范大学 参赛学科: 化 学 选手姓名: 徐美鑫 参赛课题: 二氧化硫 二一年十一月第二节二氧化硫说课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第二节 二氧化硫.将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氧化硫是学生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后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利于巩固相关理论;也为学习其他非金属自然族打下基础。本节教材知识体系良好,实验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突
2、出重点的方法是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情境,重视化学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突破难点则采用对比的方法,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演示实验,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二、学情分析 在氧族元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他们对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变化已有一定的了解,又刚学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的知识基础,并具有简单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经验,具备了实验探究条件。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S
3、O2的性质,了解其用途以及SO2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2.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四、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是在“学习情景”中通过“协作”和 “会话”自主实现“知识意义构造”的过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探究过程为主线,培养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创设
4、情境 引发问题通过酸雨的危害乐山大佛石刻被腐蚀的图片引入,启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二氧化硫有哪些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推测猜想:老师引导学生由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用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推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它属于酸性氧化物,可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再根据S的化合价有-2、0、+4、+6价,在二氧化硫中S的化合价是+4价,推出其可能有还原性和氧化性。但是推测是否正确?探究新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请同学选择药品和仪器,设计探究实验,测定SO2能否与水反应
5、以及溶液酸碱性.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结论: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设计意图: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培养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精神.2.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提问: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当SO2气体依次通过溴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时,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尾气如何处理?让学生猜想分析,做出判断,引导其得出实验方案。补充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将SO2依次通过溴水、酸性KMnO4溶液和品红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加热盛品红溶液的试管,观察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溴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均褪色,加热后褪色的品红
6、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是由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并通过多媒体播放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实验的动画,强化学生记忆,进一步分析其反应原理: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二氧化硫作为还原剂;Br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Br2作氧化剂。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得出实验方案,教师演示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拓宽知识面,突破难点。其次,二氧化硫还能被氧气氧化: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后形成硫酸。这一性质可应用于工业上制硫酸。设计意图: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 二氧化硫的漂白
7、性:通过实验现象,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其具有漂白性。再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实验证明,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是由于它能与其反应后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思考: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和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呢?从实验中发现SO2的漂白作用与氯水有何不同? 学生回忆实验现象并结合看书,小组讨论后解释现象:氯水具有漂白性,但加热不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氯水的漂白原理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漂白效果是永久的。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习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思维拓
8、展:故事:“群贼偶得草帽若干,喜,继而悲-草帽俱霉黑矣!贼甲曰:“用SO2熏之。贼乙曰:“用氯气蒸之.”甲乙争执不下,贼首不胜其烦曰:“两气各取一半,共熏蒸。然草帽终不褪色,贼无可奈何,怏怏无获而归!” 请同学思考如何解释此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溴水能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Cl2的氧化性比Br2强。因此,SO2能与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使漂白效果减弱。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促进知识迁移,拓展学生思维。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二氧化硫的用途,教师点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展示酸雨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的图片,请同学阅读教材思考:SO的主要来源是
9、什么?什么是酸雨?酸雨有哪些危害及怎样防治?呼吁大家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归纳总结:请大家从知识、方法方面进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布置调查研究型作业:请同学收集当地雨水样品,并测定其pH值。如果是酸雨,请走访环保部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有关的防治措施。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附:板书设计:二氧化硫一、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SO2与水反应显酸性 SO2的还原性 SO2的漂白性二、用途工业制硫酸漂白纸浆、丝、棉、草辫制品等杀灭霉菌、细菌、作防腐剂三、酸雨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七、设计特点1. 联
10、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乐山大佛的引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再到思维拓展中的故事以及课后研究性课题的选择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2。 让学生领会重视实验的化学思想.补充演示实验,增加对比实验,学生设计探究实验,都突出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3.强调科学的思维方法.我在加工教材与创作上充分揭示了新旧知识间以及本节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元素周期律理论对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应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将二氧化硫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与使品红溶液褪色进行纵向对比,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横向对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推理,解答趣味故事中的化学原理,发展学生的认知网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知识,享受成功的愉悦.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